《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花之君子第9課愛蓮說備課全方案素材北師大版通用》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花之君子第9課愛蓮說備課全方案素材北師大版通用(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周敦頤《愛蓮說》備課全方案
新課導(dǎo)入
迎接貴賓、祝賀生日、慰問病人、看望親友,以及其他一些喜慶活動,常常要獻花,這是為什么?是為了借獻花表示一種敬意,奉獻一份愛心,表達一種祝福。少年兒童,稱為祖國的花朵;十六歲,稱為花季;美好的團聚,說是花好月圓;形容春光明媚,說是鳥語花香……對于美好的事物,人們總喜歡用花來形容、贊譽,可見花是非常圣潔、華貴的。人們不只是用花來裝點世界,美化生活,還賦予花一定的性格品質(zhì)。如梅花以“傲”為美,她冒風(fēng)霜,戰(zhàn)冰雪,總是第一個迎接春天的到來,表現(xiàn)了謙遜無私的精神世界。就說落花吧,也是極為可敬可愛的。到了一定的時候,她不貪戀枝頭,不惜用自己的生命化為肥料,滋養(yǎng)哺育
2、百花開放?!奥浼t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表現(xiàn)了舍己為人的高貴品質(zhì)。人們愛什么花,反映了他們不同的心志。本文是周敦頤寫的,他為什么特別喜愛蓮花呢?他是怎樣描寫蓮花、寄托自己的心志的呢?讓我們來認(rèn)真閱讀課文吧。
積累整合
文言知識
1.易讀錯的字音
蕃(fán) 濯(zhuó) 褻玩(xiè) 漣(lián) 頤(yí) 淤泥(yū) 噫(yī) 隱逸(yì) 蔓(màn)
2.一詞多義
獨
晉陶淵明獨愛菊(僅,只)
而吾以捕蛇獨存(獨自)
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自從)
自
有朋自遠方來(從)
并自為其名(自己)
自不能動
3、(自然,當(dāng)然)
植
亭亭凈植(樹立)
耕植不足以自給(栽種)
觀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觀賞)
昂首觀之,項為之強(看)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景象,景觀)
聞
陶后鮮有聞(聽見,聽說)
博聞強志(見聞,見識)
宜
宜乎眾矣(當(dāng)然)
不宜偏私,使內(nèi)外異法也(應(yīng)該,應(yīng)當(dāng))
而
濯清漣而不妖(轉(zhuǎn)折連詞,卻)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順承連詞)
提刀而立(連詞,連接狀語和中心詞)
濯清漣而不妖(美麗而不莊重)
妖
粲粲妖容姿(艷麗,美好)
天反時為災(zāi),地反物為妖(古時稱一切反常的東西或現(xiàn)象)
此恐是妖魅憑依耳(迷信傳說中指害人的怪物)
香遠益清(副詞,更、越發(fā)
4、)
益
滿招損,謙受益(利益,好處)
益習(xí)其聲(副詞,漸漸、更)
五年而秦不益一尺之地(增加)
其家必日益(富裕,富足)
鮮
治大國若烹小鮮(鮮魚,活魚)
芳草鮮美(鮮艷,鮮明)
陶后鮮有聞(少)
遠
香遠益清(遠播)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距離大)
出
出淤泥而不染(從……出來)
不復(fù)出焉(出去)
之
水陸草木之花(的)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用于主謂之間,無意義)
作者介紹
周敦頤(1017—1073),宋朝理學(xué)家。字茂叔,道州(今湖南道縣)人。晚年在廬山蓮花峰下建濂溪書堂講學(xué),世稱“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學(xué)的創(chuàng)始人,對宋明的哲學(xué)思想有很大的影響
5、,著有《周元公集》。
背景資料
《愛蓮說》是周敦頤在南康郡任職時寫的。在此期間,他曾親自率領(lǐng)屬下在舊南康府署一側(cè)挖池種蓮,名曰“愛蓮池”。他酷愛蓮花,鐘情于“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鄙視當(dāng)時封建社會官場驕奢淫逸的生活。據(jù)朱熹《跋<愛蓮說>》可知,周敦頤不僅以“愛蓮”命其所寓之室,還筑有“愛蓮?fù)ぁ薄皭凵彸亍保覍⒋恕罢f”刻于壁間。本文的體裁為“說”。清代姚鼐編《古文辭類纂》,將古文分為十三類,第一類為論辯類,“說”屬此類。“說”既可以說明、議論,也可抒發(fā)感情。本文就是一篇借物詠志和諷世的散文。
主題總結(jié)
本文貫串全篇的線索是一個“愛”字。作者首先從世上可愛的花有很多寫起,提到陶淵明愛菊
6、,表明陶淵明追求隱逸生活的態(tài)度;提到世人愛牡丹,表明世人貪慕富貴生活的態(tài)度;說到自己獨愛蓮,是用前兩種人對生活的不同追求,來襯托自己不追求隱逸、不貪慕富貴,在污濁的世間保持正直操守的態(tài)度。然后,從蓮的生長環(huán)境、體態(tài)香氣、風(fēng)度氣質(zhì)等方面描繪它的可愛之處,賦予蓮君子般美好的品格,表明自己愛蓮的原因。最后,又用菊和牡丹襯托,再次表明自己的品格和生活態(tài)度。
結(jié)構(gòu)圖解
問題探究
1.從蓮花的形態(tài)上分析其蘊涵的哲理。
從形態(tài)上來看,“中通外直”的“通”和“直”,不是直接描寫,而是人品的象征?!巴ā笔峭ㄟ_,“直”是正直。關(guān)鍵就是這個“直”字,后面的“亭亭凈植”,也講的是“直”,不過為了回避重復(fù)用
7、詞,用了一個“植”,以“亭亭”來強調(diào)。而“香遠益清”,也不再從外形而是從嗅覺來向品行方面引申。有了這一句,下面的“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才有了根據(jù)。聞香和目擊,也是一對矛盾。一般地說,聞香自然比目擊更有感覺,因為香氣宜近,而觀則可以遠之。近不如遠,聞不如視,而在文字上又把近聞以“褻玩”出之,帶上貶義色彩。這就是隱藏在普通文字中的哲理內(nèi)涵。
2.文章采取下托物言志的寫法,為什么讀來沒有牽強附會的感覺?
作者對蓮花的描寫既表現(xiàn)了它的生物特性,又暗合了君子精神品格的特征。說牡丹是花之富貴也能與它的典雅形象聯(lián)系起來??偟恼f來就是抓住了兩者的某種相似點,所以在托物言志時,沒有牽強之感。
寫作特色
8、1.技法運用
本文可供我們借鑒的寫作手法有:
(1)巧妙嫻熟地運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方法。
如把菊比喻為“隱士”,剛它的抗霜表現(xiàn)人的孤傲;把牡丹比喻為“富貴人”,用它的濃艷表現(xiàn)人的庸俗;把蓮比喻為“君子”,用它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借喻君子潔身自好,不與污濁的世風(fēng)同流合污;用它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借喻君子行為方正、不攀權(quán)結(jié)貴;“香遠益清”借喻君子品格高尚、聲名遠播;“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借喻君子堅守節(jié)操,端莊嚴(yán)肅,受人敬重。運用這些比喻,把蓮的特質(zhì)和君子的品格結(jié)為一體。名義上是寫物,實為寫人,并能從中體現(xiàn)出作者的情懷和操守。
作者在運用比喻的同時,賦予了花各自不同
9、的思想性格和道德情操。菊是隱逸者的形象,牡丹是富貴者的形象,蓮則是美和理想的化身,如亭亭玉立的少女,嫻靜多姿;像高潔不凡的雅士,風(fēng)度翩翩;又好似潔身自好的君子,高潔傲世。當(dāng)我們讀到這些描寫蓮的文字時,會不知不覺地被少女的嫻美、雅士的風(fēng)度、君子的情操所吸引生出許多傾慕之情。
(2)運用襯托的手法。
全文三次用菊和牡丹襯托蓮。第一次襯托,表明自己的喜好與眾不同;第二次襯托,體現(xiàn)蓮的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襯托,借以慨嘆世上沒有別人和自己的愛好相同。這三次襯托,各有各的作用,每一次襯托,都使主題加深一步。
2.語言運用
語言古樸自然,句式駢散相間。
在短短的不足120字的篇幅中,時而運用駢句,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時而運用散句構(gòu)成排比,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句式整齊、長短句交錯。讀起來音節(jié)和諧、朗朗上口,產(chǎn)生了文字活潑、句式富于變化的藝術(shù)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