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版高中歷史 第5章 中國著名的歷史遺跡 第1課時 世界建筑的奇跡萬里長城學案 新人教版選修6》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8-2019版高中歷史 第5章 中國著名的歷史遺跡 第1課時 世界建筑的奇跡萬里長城學案 新人教版選修6(1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第1課時 世界建筑的奇跡萬里長城
【學考報告】
考試內(nèi)容
考核要求
必考
加試
秦長城、漢長城、明長城
b
長城的建筑風格、結構和規(guī)模
b
長城的文化內(nèi)涵及其在中國歷史發(fā)展中的作用和影響
d
考點一 秦長城、漢長城、明長城(b)
1.秦朝長城
(1)背景
(2)功能:為防止匈奴再度南下。
(3)概況:公元前214年把秦、趙、燕的北部長城連接起來,并向兩側延伸,西到臨洮,東至遼東郡,全長5 000多公里。
(4)作用:客觀上起到了防止匈奴南擾,保護中原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的積極作用。
2.漢代長城
(1)背景
(2)概況:漢武帝攻打匈奴的同時多
2、次大修長城,西至鹽澤,超過一萬公里。
(3)地位:新修的漢長城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長城。
3.明代長城
(1)位置:東起遼寧鴨綠江畔,西至甘肅嘉峪關,全長六千多公里。
(2)特點:除河西一段為新筑外,大部分在原長城基礎上修繕、改擴建而成。
要點 長城的修建
史料
圖一
圖二
思考
結合所學知識,判斷圖一和圖二分別是哪一時期的長城?
提示 圖一:秦朝 圖二:明朝
1.(2017·浙江溫州模擬)秦統(tǒng)一后,派大將蒙恬率軍30萬人在北方修筑長城,同時把統(tǒng)一前各國修建的各段長城連接起來形成了秦長城,這些連接的各國長城包括( )
①燕長城?、谮w長城?、鄢L城?、芮?/p>
3、長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秦統(tǒng)一后的長城是防止匈奴人進攻的,而楚國在南方,它的長城是防御中原其它諸侯國的,所以秦朝不可能把它也連接在長城之內(nèi)。故選C。
答案 C
2.中國歷史上最長的長城出現(xiàn)在( )
A.秦朝 B.秦國
C.漢 D.明
答案 C
考點二 長城的建筑風格、結構和規(guī)模(b)
1.獨特的建筑風格
(1)取材風格
①戰(zhàn)國時期:秦、趙、燕的北部長城有土筑、石砌、土石兼用。
②秦朝:東段山嶺上利用天然石塊、河谷地段挖掘溝塹;中段以石塊壘砌為主;西段憑黃河天險,以構筑障塞城堡為主。
③西漢:河西地方用流沙、碎石、紅柳或
4、蘆葦壘筑。
④明朝:取材風格遵循前代,另外墻體高度視地勢地形而定。
(2)建筑風格:因各地的地形地勢和自然條件的差異而不同,遵循因地制宜原則,和當?shù)刈匀画h(huán)境和諧一致。
2.結構
(1)城墻:長城的主要組成部分。頂部內(nèi)側有女墻,外側有垛口墻,每隔數(shù)百米便有一座敵臺,敵臺上層可以守衛(wèi)射擊,下層可以居住士兵和儲存糧械。
(2)關城
①位置:大多設在長城的重要關口,建在山河海之間的險要之處。
②特點:堅固,易守難攻,是長城防守的重點。
③著名關城:陽關、玉門關、嘉峪關、雁門關、居庸關、山海關等。
(3)烽火臺
①功能:一種報警設施。
②位置:一般建于長城沿線的山峰、高崗或易于瞭望
5、之處。
(4)城障:在長城的一些險要地段,設有許多小城堡,供官兵駐守戍邊。
3.規(guī)模
(1)以烽燧為報警系統(tǒng),城墻為前沿陣地,敵臺為前沿戰(zhàn)斗據(jù)點,關城為區(qū)域防線的支撐點,后方城障為縱深防線,并以軍用道路互相聯(lián)系溝通,具有強大的防御能力。
(2)上下兩千年,縱橫十萬里。
要點 長城的建筑風格
史料一
史料二 《史記》趙武靈王既襲胡服,自代并陰山下,至高闕為塞,山下有長城。長城之際,連山刺天,其山中斷,兩岸雙闕,峨然云舉,望若闕焉,即狀表目,故有高闕之名也。
——(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卷三
思考
圖文史料體現(xiàn)了長城怎樣的建筑智慧?
提示 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用險制塞
6、的建筑智慧。
1.既是長城上有名的險關要隘,又是長城建筑藝術的杰出代表的是( )
①山海關 ②娘子關?、垩汩T關 ④居庸關?、萜叫完P⑥嘉峪關
A.①②③④ B.②④⑤⑥
C.①②⑤⑥ D.①③④⑥
解析 娘子關在河北、山西交界的石太路上;平型關在山西中部,長城在河北、山西北部經(jīng)過,此兩關都位于長城以南的地方,因此應排除②⑤。故選D。
答案 D
2.讀圖,回答問題。
長城防御體系示意圖
據(jù)圖分析秦朝防御作戰(zhàn)體系的特點。
答案 點線銜接,整體關聯(lián),縱深防御。
考點三 長城的文化內(nèi)涵及其在中國歷史發(fā)展中的作用和影響(d)
1.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
(1)防御性軍事工程
7、。
(2)偉大的藝術寶庫
①建筑藝術:雄偉壯觀、氣勢磅礴、布局巧妙、結構合理。
②裝飾藝術:雕飾精美、精雕細刻、雕梁畫棟,甚是美觀。
③文學藝術:產(chǎn)生許多民間傳說、說唱戲曲、詩詞歌賦、繪畫雕塑等文學藝術作品。
2.巍峨的歷史豐碑
(1)防御作用: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侵襲,有效地保護了內(nèi)地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
(2)中外關系:保障絲綢之路的安全暢通,促進了中西經(jīng)濟文化的交流。
(3)邊疆開發(fā):長城的修筑及歷代王朝在沿線駐守重兵、移民守邊、墾荒屯田,有利于推動長城沿線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
(4)民族關系:是聯(lián)結游牧民族和農(nóng)耕民族經(jīng)濟文化的重要紐帶,有利于促進各民族的經(jīng)濟文
8、化交流和民族的融合。
(5)民族精神: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構成了中華民族心理認同的客觀依據(jù),并最終熔鑄成勤奮智慧、堅忍剛毅、開放交流、開拓進取和充滿向心力與凝聚力的民族精神)。
拓展延伸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也是民族的脊梁。長城悠久的歷史和所穿越的廣闊空間、復雜完備的防御體系、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都顯示了中華民族勤勞勇敢、熱愛和平、富有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的偉大民族個性。
要點 長城的文化內(nèi)涵及歷史作用
史料一 秦朝“卻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漢武帝“設屯戎以守之”,使邊境安寧.秦漢長城“有備無患”,拒敵于境外,功德無量。
史料二 嘉峪關地區(qū)魏晉墓磚壁畫
思考
根據(jù)史
9、料一、二,簡單概括長城的作用。
提示 (1)防范游牧民族南下,保衛(wèi)中原農(nóng)業(yè)文明的屏障。
(2)有利于民族交流和融合。
1.(2017·浙江湖州期末)《水經(jīng)注·汝水》記載:“楚盛周衰,控霸南土,欲爭強中國,多筑列城於北方,以逼華夏,故號此城為方城”。這說明楚長城( )
A.修建目的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襲擾
B.為秦代長城修建奠定基礎
C.是諸侯相互兼并戰(zhàn)爭和爭霸的結果
D.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長城
解析 抵御北方游牧民族襲擾與“欲爭強中國”不符,故A項錯誤;材料未體現(xiàn)楚長城為秦代長城起到奠基作用,故B項錯誤;結合所學可知該時期為春秋戰(zhàn)國時期,再據(jù)材料中“控霸南土,欲爭強中國”可
10、知是諸侯間進行爭霸和兼并戰(zhàn)爭,故C項正確;材料不是要表達楚長城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長城,故D項錯誤。
答案 C
2.《義勇軍進行曲》在1982年被正式確立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在國歌中有這樣的歌詞:“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新的長城?!边@就肯定了長城( )
A.作為中華民族肝膽與骨氣象征的人文價值
B.是凝聚農(nóng)牧民族的歷史豐碑
C.是開放交流、開拓進取的象征
D.是勤奮智慧的象征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了長城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國歌中的長城象征著我們的骨氣與抗爭,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所在。
答案 A
教材問題解答
【學思之窗】
1.想一想,為什么說長城是我國各族
11、人民共同修建的,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教材第45頁)
提示 北魏、北齊、北周、遼和金朝,都是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王朝。這些少數(shù)民族王朝仿效漢朝修建過長城。在長城修建的歷史上,少數(shù)民族統(tǒng)治的朝代遠遠超過漢族統(tǒng)治的朝代。女真人建立的金代不僅筑成綿延5 000余里的界壕邊堡(即長城),且在建筑方法和風格上有所創(chuàng)新。萬里長城上下兩千年,行程十萬里,沿途穿越各種復雜的地形,各族人民共同創(chuàng)造了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用險制塞的建城方法,長城凝聚著各族人民的智慧,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
2.你認為“愛我中華,修我長城”的活動,具有什么重要意義?(教材第49頁)
提示 這一活動的社會意義絕不僅僅是集資修筑幾段長
12、城,而是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它對于激發(fā)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具有深遠的意義?!皭畚抑腥A,修我長城”活動也是一次長城知識的宣傳普及活動,提高了全民族保護長城遺產(chǎn)重要性的認識。長城是我國寶貴的旅游資源,長城的修繕,必然會促進長城沿線旅游事業(yè)及各項經(jīng)濟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
【探究學習總結】(教材第49頁)
一、本課測評
1.長城是如何修筑的,具有怎樣的風格和結構特征?
提示 長城的建筑方法,因各地的地形、地勢和自然條件差異而不同,但都遵循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用險制塞的原則進行修建。長城的風格是和當?shù)刈匀画h(huán)境和諧地融為一體,樸實渾厚,粗獷奔放,雄偉壯觀,氣勢磅礴。關于長城的結構,長城是由
13、城墻、關城、烽燧、城障和軍用道路等共同組成的綜合防御工程,城墻是長城的主體。
2.為什么說長城具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試舉具體事例加以說明。
提示 長城不僅是防御性軍事工程,也是一座偉大的藝術寶庫,它的建筑藝術、裝飾藝術均十分出色。木結構式樣的敵樓、箭樓雕梁畫棟,甚是美觀,體現(xiàn)了高超的建筑與裝飾藝術水平。圍繞長城所產(chǎn)生的許多傳說、戲曲、詩詞歌賦、繪畫雕塑等文學藝術作品進一步豐富了這座寶庫。
長城是民族矛盾與融合的產(chǎn)物。它既是游牧區(qū)和農(nóng)耕區(qū)的分界線,也是聯(lián)結游牧民族和農(nóng)耕民族經(jīng)濟文化的重要紐帶,長城沿線定期開放和保護關市促進了各族經(jīng)濟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也是民族的脊梁
14、,長城悠久的歷史和所穿越的廣闊空間、復雜完備的防御體系、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都顯示了中華民族勤勞勇敢、熱愛和平、富有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的偉大民族個性。
3.為什么說長城是一座巍峨的歷史豐碑?
提示 (1)防御作用:萬里長城作為一項綜合性的防御工程有效地保護了內(nèi)地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
(2)中外關系:同時也保障長城內(nèi)側的絲綢之路的安全暢通,促進了中西經(jīng)濟文化的交流。
(3)邊疆開發(fā):長城的修筑及歷代王朝在沿線駐守重兵、移民實邊、墾荒屯田,對長城沿線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是有力的推動。
(4)民族關系:長城地處游牧區(qū)和農(nóng)耕區(qū)的分界線,也是聯(lián)結游牧民族和農(nóng)耕民族經(jīng)濟文化的重要紐帶。萬里長城促進了各
15、民族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和民族的融合。
二、學習延伸(略)
課時演練
一、選擇題
1.目前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最為浩大的軍事防御工程是( )
A.埃及的金字塔 B.中國的長城
C.希臘的宙斯神廟 D.羅馬的圣彼得大教堂
解析 只要抓住題干中的“軍事防御工程”即可判斷,A、B、C、D四個選項中只有B是軍事防御工程。故選B。
答案 B
2.下圖反映了哪一時期修筑的長城( )
A.春秋戰(zhàn)國 B.秦
C.漢 D.明
答案 C
3.下圖中的建筑被譽為“中國的脊梁”和“民族的魂魄”,下列關于它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它是中國歷史上的軍事防御工程
B.它是中國歷
16、史上的最偉大的藝術品之一
C.它把自然美和建筑美融為一體
D.今天我們見到的長城大部分是秦始皇時修建的
解析 秦長城由于年久失修或自然、戰(zhàn)爭和其他方面的破壞,大多已不存在了。我們今天看到的長城大部分是明朝修建的。
答案 D
4.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說:“長城是我所看到的最令人震撼的古代建筑?!遍L城不只是建筑,更是文化的象征。下列有關長城的文化內(nèi)涵說法正確的有( )
①長城是漢族政權抵御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防御工事?、陂L城是一件偉大的藝術作品?、坶L城是中華民族的脊梁?、荛L城促進了中西經(jīng)濟文化交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 長城既是防御性的軍事工程,同時
17、也是偉大的藝術作品。長城蘊含著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脊梁;長城也保障了絲綢之路的安全暢通,促進了中西經(jīng)濟文化交流。故①②③④都正確。
答案 A
二、非選擇題
5.(2017·浙江嘉興模擬)長城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和驕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有時它是綿延數(shù)百里的厚重城體,有時卻演變?yōu)殚L墻間矗立著的烽燧與零星散落的烽火墩臺?!厣郊咕€起伏的超長墻體曲線是它整體的形廓,展現(xiàn)了線的力量與韻律。無數(shù)垛口重復而有節(jié)奏,豎立于城墻之間的敵樓與綿延的墻體高低起伏,錯落有致,盡顯點線面相結合的藝術美感。
——屈琳《長城的歷史文化價值與視覺藝術表現(xiàn)特征》
材料二
(1)
18、材料一提到了哪些長城建筑的組成部分?請依據(jù)材料概括長城的建筑藝術特征。
(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概述長城所蘊含的民族精神。
解析 第(1)問,第一小問,根據(jù)“綿延數(shù)百里的厚重城體”得出城墻,根據(jù)“長墻間矗立著的烽燧”得出烽燧,根據(jù)“豎立于城墻之間的敵樓”得出敵樓;第二小問,根據(jù)“有時它是綿延數(shù)百里的厚重城體,有時卻演變?yōu)殚L墻間矗立著的烽燧與零星散落的烽火墩臺”得出雄偉壯觀,氣勢磅礴,根據(jù)“沿山脊線起伏的超長墻體”“豎立于城墻之間的敵樓與綿延的墻體高低起伏”得出因地制宜,和諧統(tǒng)一,根據(jù)“盡顯點線面相結合的藝術美感”得出技藝高超。第(2)問,長城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抗日戰(zhàn)爭是中國人民一百多年
19、來第一次取得反對外來侵略斗爭的完全勝利,將長城形象放在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七十周年的宣傳圖上,蘊含了愛國主義、愛好和平、團結統(tǒng)一的民族精神;而第一個南極科學考察站以“長城”命名,則反映出中華民族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精神。
答案 (1)組成:城墻;敵臺(敵樓);烽燧(烽火臺)。
特征:雄偉壯觀,氣勢磅礴;因地制宜;和諧統(tǒng)一;技藝高超。
(2)精神: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tǒng)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
6.(2016·浙江選考)古語云:溫故知新。重溫歷史,汲取智慧和力量。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恩格斯曾經(jīng)指出:“行動的目的是預期的,但是行動實際產(chǎn)生的結果并不是預期的”。秦始皇統(tǒng)一
20、中國以后,將戰(zhàn)國時代北邊諸國的長城整合為“萬里長城”。蜿蜒如帶的長城橫亙在今天的北中國地區(qū),長城以南,“其人耕稼以食”;大漠之間,“畜牧畋漁以食”。西漢之時,武帝派張騫通西域,史謂“鑿空”。從公元前127年到公元前100年,歷時20余年,沿河西走廊,曾多次大修長城。有意味的是,唐朝是少數(shù)沒有大規(guī)模修筑過長城的王朝之一,有大臣曾建議唐太宗修復長城,太宗曰:“安用勞民”,一笑置之。
——據(jù)《說中國》《歷史》選修教材等整理
材料二 關于長城,有以下兩種認識可供討論:①一個值得玩味的現(xiàn)象是,長城的線路,幾乎與400毫米等降水線相重合。②長城的興與修,取決于實際的社會政治狀況。
——摘自馮天瑜《中
21、國文化生成史》等
(1)閱讀材料一,按照“行動的目的是預期的,但是行動實際產(chǎn)生的結果并不是預期的”思路,分析并概括秦漢修筑長城行動的預期目的及實際產(chǎn)生的結果。
(2)閱讀材料二并聯(lián)系材料一,您更側重解讀哪一種認識?側重解讀①,請結合所學予以闡釋說明。側重解讀②,請結合所學,以唐朝為例,從內(nèi)政外交兩個層面分析指出唐太宗對修復長城建議“一笑置之”的理由。
答案 (1)預期目的:阻止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南下侵擾。
結果:保護了內(nèi)地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人民生命財產(chǎn);沿著長城西進的軌跡,形成了絲綢之路;促進了中外經(jīng)濟文化的交流;成為中華民族的偉大象征。
(2)側重解讀①長城地處北部游牧區(qū)和農(nóng)耕區(qū)的分界線;長城是聯(lián)結游牧民族和農(nóng)耕民族經(jīng)濟、文化的重要紐帶。
側重解讀②內(nèi)政:貞觀之治,民族團結政策。
外交:積極友好和開放的對外政策。(言之成理即可)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