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教育 > 初中課件
搜柄,搜必應! 快速導航 | 使用教程  [會員中心]

吉林省公主嶺市七年級歷史上冊 第8課 中華文化的勃興(一)學案(無答案) 人教新課標版

文檔格式:DOC| 2 頁|大小 48.50KB|積分 10|2022-06-15 發(fā)布|文檔ID:107725350
第1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1 / 2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下載文檔
  • 版權提示
  • 文本預覽
  • 常見問題
  • 學科歷史設計教師教授內容第8課中華文化的勃興(一)時間預設1課時問題預設:1、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起于何時?后來的文字又有哪些改進和發(fā)展????2、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我國的天文、歷法和音樂成就有哪些??學習目標1.知識目標: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國古代歷法和詩人屈原了解我國先秦文字的演變,天文、歷法、醫(yī)學和音樂的成就2.能力目標:通過觀察圖片,總結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變趨勢,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想象和概括能力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我國勞動人民在古代就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文明,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教學重點:甲骨文、商朝古代歷法和詩人屈原教學難點:甲骨文的字形結構,古代歷法和《離騷》的藝術成就知識結構:一、文字的演變: 甲骨文——金文——大篆二、天文、歷法、醫(yī)學和文學的成就歷法:戰(zhàn)國時期,測定出一年24個節(jié)氣 醫(yī)學:名醫(yī)扁鵲——望、聞、問、切四診法一直為中醫(yī)沿用文學:屈原和他的代表作《離騷》 音樂:春秋戰(zhàn)國盛行“鐘鼓之樂”,湖北隨州出土的編鐘展示內容:1、文字的演變①甲骨文:商朝刻在 或 上的文字。

    已具備 結構的基本形式②金文:又叫 因為商周時人們把文字刻在 而得名③大篆:這是 晚期人們統(tǒng)一整理后的文字④竹帛書:戰(zhàn)國時,人們用毛筆蘸墨寫在 或 上2、科學技術 ①天文:商朝甲骨文 里有許多 、 的記錄②歷法:夏歷, 時歷法逐漸完備戰(zhàn)國時一年 個節(jié)氣③醫(yī)學:名醫(yī) 發(fā)明 法,即 、 、 、 3、文學:詩人 與代表作 4、藝術:春秋戰(zhàn)國時期盛行“ ”湖北隨州出土的 最為珍貴鞏固達標:1、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于A.黃帝時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2、以下是小麗同學對《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學習內容進行的整理,其中錯誤的是A.夏朝出現甲骨文 B.西周實行分封制 C.孔子創(chuàng)立儒家學派 D.商鞅在秦國主持變法3、下圖是“記有日食的甲骨文”,這是哪個朝代的記載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4、2020年元旦,國務院新修訂的《全國年節(jié)及紀念日放假辦法》開始實施,其中新增的且傳說與屈原有關的放假節(jié)日是A.元宵節(jié) B.清明節(jié) C.端午節(jié) D.中秋節(jié)5、中國古文字①金文②隸書③甲骨文④小篆,按其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應為A.③④①② B.③①②④ C.③④②① D.③①④②6、2020年6月10日是我國第四個“文化遺產日”。

    按照“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分類,下列哪項的存在形式明顯不同于其它三項A.三星堆 B.都江堰 C.故宮 D.端午節(jié)7、2020年我國節(jié)假日進行了調整,端午節(jié)已被定為國家法定節(jié)日,這一天人們有劃龍舟、吃粽子的習俗,這是為了紀念 A.扁鵲 B.華佗 C.屈原 D.司馬遷 8、2020年7月,第30屆世界遺產大會通過中國安陽殷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殷墟”為我們研究哪一朝代的歷史提供了依據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東周9、郭沫若說“一片甲骨驚天下”主要因為甲骨文是A.商代文字 B.可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C.目前我國發(fā)現最早的比較成熟的文字 D.字母文字的起源歸納生成一、文字的演變: 甲骨文——金文——大篆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的二、天文、歷法、醫(yī)學和文學的成就天文:古書記載的最早日食發(fā)生在夏朝歷法:相傳夏朝就有歷法,商朝的歷法更為完備,戰(zhàn)國時期,測定出一年24個節(jié)氣醫(yī)學:名醫(yī)扁鵲——望、聞、問、切四診法一直為中醫(yī)沿用文學:屈原和他的代表作《離騷》音樂:春秋戰(zhàn)國盛行“鐘鼓之樂”,湖北隨州出土的編鐘課后反思:我們在進行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認為課堂中學生的活動越多越好,甚至學校領導在進行課改評價時也看教學是否讓學生活動的多,認為學生的參與率越高,體現出的教學改革就越徹底。

    由于這些認識,造成很多教師在課堂上大量地讓學生去搞活動,如講故事、分析人物、分析事件、討論問題、進行表演等等,都由學生包攬一節(jié)課下來,幾乎沒有了教師的身影看起來熱熱鬧鬧,但總覺得少了什么仔細分析,原來少了教師自身的活動,少了教師的組織和引導,少了師生之間的合作而這極易導致教學中秩序的失控并影響教學過程的推進,進而影響教學效率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認識到,教育改革并不是削弱教師在教學中的分量,而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我們不斷的提高我們的教育智慧,運用我們的智慧去組織學生,引導學生,使學生達到自身的發(fā)展。

    點擊閱讀更多內容
    賣家[上傳人]:陳十三
    資質:實名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