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宿遷市現(xiàn)代實驗學校七年級語文上冊《第5課 古代寓言二則》刻舟求劍導學案(無答案)(新版)蘇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江蘇省宿遷市現(xiàn)代實驗學校七年級語文上冊《第5課 古代寓言二則》刻舟求劍導學案(無答案)(新版)蘇教版(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學習內容
刻舟求劍
學習目標
1、掌握相關文學常識;
2、疏通課文,掌握重點字詞的解釋和句子翻譯;
3、了解寓言的寓意,熟讀成誦。
學習重難點
1、深入理解文意,掌握字詞解釋和句子翻譯;
2、領會寓意。
導 學 過 程
感悟
一、導學:
1、導入。
2、簡介作者。
3、檢查預習情況。
(1)文學常識。
本文選自 (亦稱 ),是 國末期秦國的宰相 組織編寫的論文集。
(2)疏通字詞。
shè( )江者 zhuì(
2、 )于水
jù qì( )其舟 不亦huò( )乎
(3)斷句,劃分朗讀節(jié)奏。
1.是吾劍之所從墜。
2.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二、自學:
解釋詞語,翻譯句子。
1、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
l 涉: 者: 其:
l 自: 遽: 契:
l 其: 是: 之:
譯:
2、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其:
3、 所契者:
求: 之:
譯:
3、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l 行: 矣: 而:
l 若此: 亦: 惑:
譯:
4、主題探討。
渡江的楚國人刻舟求劍,最終會有什么結果?想想看,這則寓言諷刺的是什么樣的人?
三、交流:
四、展示:
五、反饋:
1.一詞多義。
之:是吾劍之所從墜( )
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其:其劍自舟中墜于水( )
遽契其舟( )
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2.鄭人和楚人錯誤的共同點在哪里?
3.本寓言中,運用議論的表達方式揭示文章寓意的句子是“ , , , 。”
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