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第二十二中學九年級語文 孟子二章導學案(無答案) 蘇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江蘇省徐州市第二十二中學九年級語文 孟子二章導學案(無答案) 蘇教版(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孟子二章 導學案 第一課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學習目標:1、掌握課文的思想內容(中心論點)。2、學習課文結構嚴謹、層層推進的論證方法。3、掌握課文的論辯語言。二、重點難點:學習重點: 1、掌握課文的思想內容(中心論點)。2、學習課文結構嚴謹、層層推進的論證方法。學習難點: 掌握課文的論辯語言。三、學習過程:1預習:看注釋,試譯全文;編提綱,試背全文。2簡介孟子和孟子:孟子,名軻,思想家,教育家,是繼孔子以后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合稱“孔孟”,并有“亞圣”之稱。孟子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記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張、哲學主張及哲學、倫理、教育思想等學術問題的論爭。全書共七篇,計261章,
2、約35000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選自告子。3初讀課文,疏通文意。(1)全體誦讀課文,教師再范讀。(2)教師巡視,釋疑點撥。(3)對照書下注釋,學生獨立思考,逐段疏通并翻譯。4概括課文的中心論點。5同桌學生編寫結構提綱。6課文重點論述了“人和”的重要性,聯(lián)系以前學過的課文例子,舉例論證。(提示:陳涉世家等。)7提問:(1)本文論述的是不是軍事問題?孟子是否主張打仗?(2)本文論述的作戰(zhàn)目的是什么?(3)第一段和第二、三段之間是什么關系?二、三段采用了什么論證方法?8整理:(1)通假字:“畔”同“叛”。(2)文章結構嚴謹、層層推進的論證方法。(3)字詞:多音字:夫;一詞多義:利、道、池、兵、之、
3、而;古今異義:親戚、去。(4)詞性活用:域、固、威9小結:這篇課文運用了層層推進的論證方法,論述了“人和”對于戰(zhàn)爭勝負的決定作用,從而闡明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意義。四、當堂練習(一)文學常識填空:1、孟子,名 。 時期 學派的代表人物。2、孟子是一部記錄 的思想觀點和政治活動的書,共七篇。南宋朱熹將孟子、 、 、 并稱為“四書”。(二)解釋一詞多義:道:1、會天大雨,道不通( )2、得道者多助( )3、伐無道,誅暴秦( )固:1、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2、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池: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2、池非不深也( )國:1、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2、搜于國中三日三夜( )(三)解
4、釋加點詞:1、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 )( ) 2、夫環(huán)而攻之( )3、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 4、兵革非不堅利也( )5、委而去之( )( ) 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8、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 )(四)翻譯下面句子:1、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3、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4、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五)回答問題: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地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
5、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2、從上文看,得“人和”的實質是“ ”,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 。3、本文主要采用的論證方法是 。4、現(xiàn)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義,請結合你的生活,談談對“道”的理解。5、請寫出一句與“人和”有關的名言警句:第二課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導學案一、目標導學 (一)導學前測(默寫課文)1、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
6、得兼, 。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2、老吾老, ;幼吾幼, 。3、得道者多助, 。寡助之至, ,多助之至,天下順之。4、天時不如地利, 。(二)本節(jié)目標1、理解課文闡述的道理人才要經過艱苦磨煉,才能夠造就。2、理解課文說理的方法舉事例、提觀點、作闡述、得結論。3、背誦課文。二、互動導學 朗讀課文, 思考下列問題1、找出下段文字中的活用詞和通假字: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思考1)、本段列舉了六位圣賢的典型事例,思考:這六位圣賢的共同點是什么呢?這在論證中屬于什么論證方法?2)
7、.理解“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這句話的作用?3)、請找出造就人才所不可缺少的前提條件?這是從哪些方面來概述其艱難困苦的狀況的?4)“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這樣做有什么好處呢?5)為什么人在犯錯以后才能改正?文中哪句話是形容這種斗爭的情形的?這種思想斗爭的情況可以通過什么來了解?6)可以設想:一個國家,國內如果沒有嚴格執(zhí)法,直言敢誎的臣子,那國君就會怎樣?國外如果沒有鄰國的侵擾,那國君就會怎樣?所以,國君想把國家治理好,就得怎樣?三、學后反思四、友情提示:有感于孟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強弓勁弩,信臣精卒,據(jù)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卻不想在萬千忠臣良將的慘叫聲中,宮
8、女嬪妃的歌舞聲中,王公大臣的奉承聲中,天下百姓的怨恨聲中土崩瓦解。夏桀,商紂,本來的大好河山正是被這些暴虐無恥之徒斷送。這時我不禁想到孟子的一句話: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夏桀造夜宮,信佞臣,遠君子,魚肉百姓。紂王寵妲己,挖酒池,造肉林,草菅人命。他們?yōu)楹喂笆肿尦鲎约旱拇蠛煤由蕉萑肴f劫不復的境地呢?這正是因為他們安于享樂,不理朝政,不管民間疾苦,即使身邊有一些敢言直諫的賢臣卻仍不思悔改,依舊沉湎于變態(tài)般的享樂中,終導致最終的滅亡。這正是“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迸c之相反,戰(zhàn)國七雄之中,一開始掌握天時地利人和的絕對不是秦,但為何秦卻能統(tǒng)一六國,稱霸中原?正是因為有了秦始皇這樣一
9、個千古一帝以及一大批能臣,正是由于有了秦始皇的英明統(tǒng)治,也正是因為有了六國連橫的鞭策,才能使得秦國不得不時時刻刻提防戒備,發(fā)展國力,才能助秦獲得成功。同樣也是擁有雄才大略的漢武帝,他的成功正是在于匈奴一直侵擾大漢邊境,漢武帝的戰(zhàn)爭本領才能大放光彩。歷史上一個個成功的,失敗的君主,沒有一個不遵循孟子所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道理,有的君主正是由于時時刻刻都謹慎小心,兢兢業(yè)業(yè),才能名垂千史;有的君主只知享樂,魚肉百姓,生活在安樂之中,所以留下了千古罵名。但他們畢竟離我們太遙遠了,我們不可妄下結論。但,作為一個即將迎接中考的初中生,我在最后一個學期之中,一定要刻苦學習,不能貪圖享受,浪費時間,這一
10、學期,我只有在憂患中度過,才能在中考的戰(zhàn)爭中活下來。作為一個現(xiàn)代人,我們應該有“位卑未敢忘憂國”的責任感,更應該居安思危的意識,認識到中華民族的振興還任重道遠,我們還將面臨著各種挑戰(zhàn),要準備在憂患中去磨練自己。五、當堂訓練一、課內閱讀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空乏: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作:2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必先苦其心志 便扶向路,處處志之B行拂亂其所為 入則無法家拂士C舜發(fā)于畎畝之中 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D人恒過然后能改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3將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然后知生于憮患而死于安樂也。4短文先從正面論述_,在列舉六位從卑微貧窮而成為圣
11、君賢相的典型事例后,從理論上歸納了逆境對個人成才的重要性,接著又從反面論述_,并由個人的成才規(guī)律推及到國家的興亡,在基礎上顧理成章地得出全文的中心論點。5本文認為擔當大任的人必須經過艱苦生活的磨煉,請你根據(jù)自己的認識,用個實例驗證這個觀點。二、課外閱讀 (一) 孫叔敖納言孫叔敖為楚令尹,一國吏民皆為賀。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來吊。孫叔敖正衣冠而見之,謂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盡來賀,子獨后吊,豈有說乎?”父曰:“有說:身已貴而驕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權者君惡之,祿已厚而不知足者患處之?!睂O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聞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祿已厚
12、而慎不敢取。君謹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注釋】令尹(yn):楚國官名,相當于宰相。 國:指都城。 吊:吊唁。 不肖:不能干,沒有賢德。 受吏民之垢:意即擔任宰相一事,這是一種謙虛的說法。 患處之:災禍就隱伏在那里。 意益下:越發(fā)將自己看低。1、解釋下列句中方框的詞。1)一國吏民皆來賀 2)有一老父衣粗衣3)豈有說乎 4)敬受命 5)心益小2文中那位“老父”在服飾、行動上與“一國吏民”有什么不同?3、文中那位“老父”對孫叔敖提出治楚“三策”的內容是什么?4、文中孫叔敖是怎樣一個人物?請用自己的話簡單概括。課外閱讀 (二) 姜太公遇文王文王將田,史編布卜,曰:“田于渭陽,將大得焉,非龍非螭,非虎
13、非羆,兆得公侯,天遺汝師?!蔽耐跄顺颂镘嚕{田馬,田于渭陽,卒見太公,坐茅以漁。周西伯獵,果遇太公于渭之陽,與語,大說。曰:“自吾先君太公曰:當有圣人適周,周以興。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號之曰太公望。載與俱歸,立為師。注釋 田:田獵。史編:名叫編的太史。布卜:布,陳;卜,灼剝龜:陳龜而灼剝之,視龜兆的縱橫以定吉兇,叫布卜。渭陽:渭水的北岸,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做陰,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做陽螭(ch ):古代傳說中沒有角的龍。 羆(p ):棕熊。遺:贈予,給予。田車:田獵的車。 田馬:田獵的馬。說:通“悅”。先君:去世之父為先君。太公:父稱太公。先君太公連稱,即去世之父的意思。 適:到。閱讀訓練1、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與語,大說_湯熨之所及也_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_2“天遺汝師”一句中的“遺”與下列句中“遺”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路不拾遺 B深追先帝遺昭C得遺金一餅 D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3、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野徑云俱黑載與俱歸卒見太公卒中往往語4翻譯下列句子。 當有圣人適周,周以興。 文王乃乘田車,駕田馬,田于渭陽,卒見太公,坐茅以漁。5.求賢若渴,禮賢下士,是歷代賢明君主對待人才的態(tài)度,文王禮遇姜太公就是一例。你還能再舉出歷史上這樣的一個例子嗎?請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