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總14 生物變異的來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生物總14 生物變異的來源(3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專題14生物變異的來源生物(浙江選考專用)考點考點1 1基因重組基因重組基礎知識基礎知識一、生物變異的種類1.不遺傳的變異:環(huán)境因素引起的變異,不涉及遺傳物質的改變,不能進一步遺傳給后代。2.可遺傳的變異:遺傳物質改變所引起的變異,變異來源有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畸變。考點清單二、基因重組二、基因重組1.概念:指具有不同遺傳性狀的雌、雄個體進行有性生殖時,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重新組合,導致后代不同于親本類型的現象或過程。2.類型:(1)交叉互換型,發(fā)生于減前期。(2)自由組合型,發(fā)生于減后期。(3)人工重組型:通過基因工程使目的基因與受體細胞DNA重組。3.結果:產生新的基因型。4.意義:自
2、然狀態(tài)下基因重組是通過有性生殖過程實現的,基因重組的結果是導致生物性狀的多樣性,為動植物育種和生物進化提供豐富的物質基礎。重組類型同源染色體上非等位基因的重組非同源染色體上非等位基因間的重組DNA分子重組技術發(fā)生時間減數第一次分裂四分體時期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在體外將目的基因與載體重組后,導入細胞內,并與細胞內基因重組發(fā)生機制同源染色體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交叉互換導致染色單體上的基因重新組合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導致非同源染色體上非等位基因間的重組目的基因經載體導入受體細胞,導致受體細胞中基因重組圖像示意重點難點重點難點基因重組類型比較基因重組類型比較例例1某植株的一條染色體發(fā)生缺失突變,獲得該缺
3、失染色體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體上具有紅色顯性基因B,正常染色體上具有白色隱性基因b(見圖)。如以該植株為父本,測交后代中部分表現為紅色性狀。下列解釋最合理的是()A.減數分裂時染色單體1或2上的基因b突變?yōu)锽B.減數第二次分裂時姐妹染色單體3與4自由分離C.減數第二次分裂時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自由組合D.減數第一次分裂時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交叉互換解題思路解題思路 解析解析從題中信息可知,突變植株為父本,減數分裂產生的雄配子為和,后者不育。正常情況下,測交后代表現型應都為白色性狀,而題中已知測交后代中部分為紅色性狀,推知父本減數分裂過程中產生了含B基因的可育花粉,而產生這種花粉最可能的原因是減同源
4、染色體聯會時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發(fā)生交叉互換,故D最符合題意。答案答案D考點考點2 2基因突變基因突變基礎知識基礎知識類型要點概念基因內部核酸分子上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發(fā)生改變的現象或過程時期最易發(fā)生在有絲分裂間期和減數第一次分裂前的間期特點(1)普遍性:所有生物均可發(fā)生基因突變(2)可逆性:顯性基因可以突變?yōu)殡[性基因,而隱性基因也可突變?yōu)轱@性基因(3)多方向性:染色體某一位置上的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突變成它的等位基因(4)稀有性:在自然狀態(tài)下,生物的基因突變頻率一般是很低的(5)有害性:多數有害,少數有利,也有中性的結果產生了該基因的等位基因,即新基因意義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對生物進化和選育新品
5、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類型(1)形態(tài)突變: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的改變(2)生化突變:影響生物的代謝過程,導致某個特定生化功能的改變或喪失(3)致死突變:導致個體活力下降,甚至死亡原因外因:物理因素如射線、化學因素如亞硝酸、生物因素如病毒內因:基因結構的改變重點難點重點難點基因突變的原因、結果及對生物性狀的影響基因突變的原因、結果及對生物性狀的影響1.基因突變的原因與結果分析2.基因突變對性狀的影響(1)基因突變對蛋白質的影響(2)基因突變不一定導致生物性狀改變突變可能發(fā)生在沒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基因突變后形成的密碼子與原密碼子決定的是同一種氨基酸。基因突變若為隱性突變,如AAAa,不會導致性狀的改
6、變。堿基對影響范圍對氨基酸序列的影響替換小只改變個別氨基酸或不改變增加大不影響插入位置前的序列而影響插入位置后的序列缺失大不影響缺失位置前的序列而影響缺失位置后的序列(3)基因突變對后代性狀的影響基因突變發(fā)生在體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突變可通過無性生殖傳給后代,但不會通過有性生殖傳給后代。基因突變發(fā)生在精子或卵細胞形成的減數分裂過程中,突變可能通過有性生殖傳給后代。生殖細胞的突變率一般比體細胞的高,這是因為生殖細胞在減數分裂時對外界環(huán)境變化更加敏感。分裂旺盛的細胞的突變率大于停止分裂的細胞,原因是基因突變常發(fā)生在間期。易混易錯易混易錯(1)基因突變常發(fā)生在間期,也能發(fā)生在其他各時期,只是突變率更
7、低。(2)在個體發(fā)育過程中,基因突變發(fā)生得越早,影響范圍越大。(3)基因突變是基因結構內的變化,1個堿基對的改變叫基因突變,1000個堿基對的改變也叫基因突變。(4)密碼子的簡并性,增大了翻譯過程的容錯性,提高了翻譯的速率。(5)RNA病毒中的基因突變是指RNA中堿基的改變、增加和缺失,其突變率遠大于DNA的突變。3.鐮刀形細胞貧血癥實例分析(1)癥狀:是一種紅細胞形狀異常(鐮刀狀)的疾病,由于這種形狀的紅細胞不易通過毛細血管,導致血液循環(huán)異常、內出血、發(fā)炎、疼痛;異常的紅細胞還容易發(fā)生破裂,導致患者缺氧。(2)直接原因分析:血紅蛋白的一條多肽鏈上的一個氨基酸由正常的谷氨酸變成了纈氨酸。(3)
8、根本原因分析:堿基對改變(由A-T變成T-A)。例例2豌豆的圓粒和皺粒是一對R、r基因控制的相對性狀,當R基因插入一段800個堿基對的DNA片段時就成為r基因。豌豆種子圓粒性狀的產生機制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在a、b過程中能發(fā)生A-T、C-G堿基互補配對B.插入一段800個堿基對的DNA屬于基因重組C.豌豆淀粉含量高吸水多漲大呈圓粒是表現型D.該事實說明基因能直接控制生物性狀解題思路解題思路 解析解析在轉錄、翻譯過程中能發(fā)生A-U、C-G堿基互補配對,A錯誤;插入一段800個堿基對的DNA屬于基因突變,B錯誤;豌豆淀粉含量高,是由相應基因控制的結果,從而導致吸水多漲大表現出圓粒,C
9、正確;該事實說明基因能通過控制酶的合成間接控制生物性狀,D錯誤。答案答案C考點考點3 3染色體畸變染色體畸變基礎知識基礎知識染色體畸變是指生物細胞中染色體在數目和結構上發(fā)生的變化,包括染色體數目變異和染色體結構變異。1.染色體結構變異主要包括以下四種類型:(1)缺失:染色體的某一片段丟失。(2)重復:染色體增加了某個相同片段。(3)倒位:染色體的某一片段顛倒了180度。(4)易位:染色體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條非同源染色體上。2.染色體數目變異:包括整倍體變異和非整倍體變異。3.單倍體、二倍體和多倍體(1)染色體組:一般將二倍體生物的一個配子中的全部染色體稱為染色體組。(2)由配子發(fā)育成的個體叫
10、單倍體。(3)由受精卵發(fā)育成的個體,體細胞中含幾個染色體組就叫幾倍體,如含兩個染色體組就叫二倍體,含三個染色體組就叫三倍體,依此類推。體細胞中含三個或三個以上染色體組的個體叫多倍體。比較項目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畸變適用范圍所有生物都可以發(fā)生基因突變自然狀態(tài)下只有有性生殖的生物發(fā)生基因重組真核生物都可以發(fā)生染色體畸變類型形態(tài)突變、生化突變和致死突變自由組合型、交叉互換型和人工重組型染色體結構變異和染色體數目變異發(fā)生時間往往發(fā)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前的間期、有絲分裂間期減數第一次分裂前、后期有絲分裂或減數分裂過程中重點難點重點難點比較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畸變比較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畸變續(xù)
11、表比較項目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畸變產生機理基因的分子結構發(fā)生改變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和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的交叉互換染色體的結構和數目發(fā)生變化結果產生新的基因,控制新的性狀產生新的基因型,出現原有性狀的重新組合不產生新的基因,引起性狀改變意義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對生物進化和選育新品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是生物變異的主要來源,導致生物多樣性,為動植物育種和生物進化提供豐富的物質基礎對育種有重要意義顯微鏡觀察光學顯微鏡下均無法檢出,可根據是否有新性狀或新的性狀組合出現確定光學顯微鏡下可檢出方法方法1 對細胞分裂圖中變異類型的判斷對細胞分裂圖中變異類型的判斷1.“三步曲”巧斷細胞分裂圖中姐
12、妹染色單體上等位基因的變異來源。突破方法(1)一辨細胞分裂方式若是有絲分裂,斷其來源于基因突變,如圖:若是減數分裂,斷其來源于基因突變或基因重組(互換重組),如圖:(2)二查變異前體細胞的基因型變異前體細胞基因型已知:若為AA(BB)或aa(bb),斷其來源于基因突變;若為Aa(Bb),斷其來源是基因突變或基因重組。變異前體細胞基因型未知:斷其來源是基因突變或基因重組。(3)三觀同源染色體互換的行為若同源染色體互換行為已知:a.知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已發(fā)生互換,斷其為基因重組,如圖甲。b.知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沒有發(fā)生互換,斷其為基因突變,如圖乙。若同源染色體互換行為未知,斷其為基
13、因突變或基因重組,如圖丙。2.“三步曲”巧斷隱性突變和顯性突變第一步:從突變后基因的字母大小寫判斷:若aaAa,知顯性突變,若AAAa,知隱性突變。第二步:從突變性狀是否在當代表現判斷:若突變性狀當代表現,知顯性突變(aaAa)。若突變性狀當代不表現,等到第二代處于純合狀態(tài)才表現,知隱性突變(AAAa)。第三步:從設計的遺傳雜交結果不同判斷實驗:選突變體自交或突變體間相互交配若雜交后出現野生型,表明突變體為雜合體,知突變?yōu)轱@性突變。若雜交后代僅出現突變體,表明突變體為純合體,再讓突變型與野生型雜交,若后代為突變型,知為顯性突變;若后代為野生型,知為隱性突變。例例3如圖是某二倍體動物細胞分裂示意
14、圖,其中字母表示基因。據圖判斷()A.此細胞含有4個染色體組,8個DNA分子B.此動物體細胞基因型一定是AaBbCcDdC.此細胞發(fā)生的一定是顯性突變D.此細胞既發(fā)生了基因突變又發(fā)生了基因重組解題導引解題導引看圖判斷分裂方式查體細胞基因型聯想基因突變及基因重組的概念回扣選項,逐一判斷解析解析圖示細胞有2個染色體組,8個DNA分子;細胞中正在發(fā)生同源染色體的分離,非同源染色體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即基因重組;其中一條染色體的姐妹染色單體相同位置的基因出現了D和d,其對應的同源染色體上含有dd,表明D或d基因是由基因突變產生的,但不能確定的是D突變成d,還是d突變成D,故可能發(fā)生的是隱性突變,也
15、可能發(fā)生顯性突變。答案答案D3-1(2017浙江“七彩陽光”期末,25)如圖是基因型為AaBb的某二倍體雄性動物細胞分裂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該細胞為次級精母細胞或極體B.該細胞中有2個染色體組,基因型可能是AABBC.若3為X染色體,則4為Y染色體D.若染色體1上含有A基因,3上含有a基因,則形成該細胞過程發(fā)生過基因突變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該細胞為某二倍體雄性動物細胞,所以不可能為極體,A錯誤;該細胞中有2個染色體組,基因型可能是AABB、AAbb、aaBB、aabb中的一種,B正確;該細胞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正常情況下不含有同源染色體,C錯誤;若染色體1上含有A基因,3上含有a
16、基因,則形成該細胞過程最可能發(fā)生過基因重組,D錯誤。方法方法2 染色體組數的分析與判斷染色體組數的分析與判斷1.一個染色體組所含染色體的特點一個染色體組所含染色體的特點(1)一個染色體組中不含有同源染色體。(2)一個染色體組中所含有的染色體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各不相同。(3)一個染色體組中含有控制一種生物全部性狀的一整套遺傳信息(即含一整套基因)。2.染色體組數的判斷染色體組數的判斷(1)根據染色體形態(tài)判斷:在細胞內任選一條染色體,細胞內與該染色體形態(tài)相同的染色體共有幾條,則該細胞含有幾個染色體組,如下圖甲中與1號(或2號)染色體形態(tài)相同的染色體共有四條,此細胞中有四個染色體組。(2)根據基因型判斷
17、:在細胞或生物體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狀的基因(讀音相同的大小寫字母)出現幾次,則有幾個染色體組,如上圖乙中,若細胞的基因型為AAaaBBbb,則該細胞中含有四個染色體組。(3)根據染色體的數目和染色體的形態(tài)數來推算。染色體組數=染色體數/染色體形態(tài)數。如果蠅體細胞中有8條染色體,分為4種形態(tài),則染色體組的數目為2。(4)根據細胞分裂圖像進行判斷:(以二倍體生物為例)細胞處于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染色體4條,生殖細胞中染色體2條,每個染色體組含2條染色體,該細胞中有2個染色體組。細胞中染色體2條,生殖細胞中染色體2條,每個染色體組2條染色體,該細胞中有1個染色體組。細胞處于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染
18、色體4條,生殖細胞中染色體2條,每個染色體組2條染色體,該細胞中有2個染色體組。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染色體8條,生殖細胞中染色體2條,每個染色體組2條染色體,該細胞中有4個染色體組。例例4(2017浙江稽陽10月聯考,25)某基因型為MM的雌性動物,其卵原細胞形成卵細胞過程中某個時期的示意圖如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圖中所示細胞是初級卵母細胞B.該細胞分裂后最終形成2種類型的卵細胞C.細胞中的M和m可能是M期交叉互換導致的D.該生物的體細胞中含有4條染色體,2個染色體組解題導引解題導引解析解析圖中所示細胞是次級卵母細胞,A錯誤;該細胞分裂后最終形成1種類型的卵細胞,B錯誤;該雌性動物的基
19、因型為MM,則細胞中的m只能是基因突變導致的,C錯誤;該生物的體細胞中含有4條染色體,2個染色體組,D正確。答案答案D4-1(2017浙江“七彩陽光”3月聯考,24)將某種動物的一個未標記的精原細胞放入32P標記的培養(yǎng)液中培養(yǎng),當該細胞進入如圖所示時期時,下列分析錯誤的是()A.含有2個染色體組B.每一極含有1條X或1條Y染色體C.1和3染色體上不可能存在等位基因D.該細胞分裂得到的子細胞中所有染色體都被32P標記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該細胞雖然不含同源染色體,但著絲粒分裂,染色體數目暫時加倍,所以細胞中含有2個染色體組,A正確;由于XY染色體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已分離,所以該細胞的每一極含有1條X或1條Y染色體,B正確;如果發(fā)生了基因突變或交叉互換,則1和3染色體上可能存在等位基因,C錯誤;由于未標記的精原細胞放入32P標記的培養(yǎng)液中培養(yǎng),而DNA分子復制是半保留復制,所以該細胞分裂得到的子細胞中所有染色體都被32P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