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概論》名詞解釋.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公共政策概論》名詞解釋.ppt(1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公共政策概論》名詞解釋,公共政策:是公共權威部門為解決社會公共問題、調整和平衡社會利益關系,而遵循一定的制度和程序制定的行動指南和行為規(guī)范??傉撸菏钦唧w系中管總的或者具有統(tǒng)攝性的政策,對其它各項政策起指導和規(guī)范的作用,是其他各項政策的出發(fā)點和基本依據,是政策主體用以指導一定歷史時期全局性行動的高度原則性的指針?;菊撸横槍δ骋簧鐣I域或社會生活某個基本方面制定的、在該領域或方面起全局性與戰(zhàn)略性作用的政策。又稱為基本國策、方針性政策、綱領性政策、根本政策。,,具體政策:是在某一個特定的部門貫徹基本政策而制定的具體行動方案和行為準則。也被稱為部門政策或方面政策。它是針對具體的特定的問題作出
2、的政策規(guī)定。戰(zhàn)略性政策:政策主體在一個較長的時間階段上要達到的主導全局的根本目標以及為目標的實現所做的資源配置和行動步驟的設想。策略性政策:是政策主體針對某一特定形勢制定的行動路線,是具體的行動路線。戰(zhàn)術性政策:是指為了達到一定的戰(zhàn)略目的,在一定的方向上和一定的時間內解決某一局部問題的行動方案。,,公共權力:也稱為國家權力,是國家為了實現特定的利益或原則而對政治客體進行制約的能力或力量。公共利益:指與大多數社會公眾的個體利益具有直接或間接相關性的、帶有全局性、長遠性和根本性的利益。公共目標:是以公共利益的維護、實現、發(fā)展為目的性的行動指標。公共事務:與公共利益的維護、實現和發(fā)展有直接相關性的一
3、切事務。公共問題:是指對大多數社會成員的生活、工作產生直接或間接影響的社會矛盾問題。公共組織:是以管理公共事務、提供公共服務、協調和增進公共利益為目的的組織。包括強制型的公共組織、半強制型的公共組織和非強制型的公共組織。,,問題:一定行為主體的主觀愿望與客觀現實之間的矛盾狀態(tài)。問題分為私人問題和社會問題。社會問題:社會的現存狀況與社會期望狀況之間的差距。社會公共問題:當社會問題超出了當事人,其影響波及到不直接相關的群體時,社會問題就成為社會公共問題。公共政策問題:公共權力部門感受到必須要解決某種社會公共問題,否則,可能產生極為消極的后果,于是把某種公共問題納入解決議程,這時,社會公共問題轉化成
4、為公共政策問題。,,政策訴求:國家政治體系中的非官方的社會行為主體或者公共權力主體,就某一方面的實際問題向政府提出來的,要求政府采取或不采取行動的要求。政策分析:政府面對復雜的政策訴求和復雜的價值標準,按照一定的原則建立以政策問題專家為主體的政策分析者的組織,根據一定的理念,應用一定的方法進行比較研究、預測研究、可能性研究,并以此作為政策選擇和決定選擇的基礎。,,公共政策議程:指某一引起公共政策決定者深切關注并確定必須解決的公共問題,以及正式提起政策討論,決定政府是否對其采取行動、何時采取采取行動、采取什么行動的政策過程。公眾議程:指社會公眾共同議論某個問題,并認為有必要提交公共權力機關采取措
5、施予以解決的一種政策議程。正式議程:指公共權力機關覺察到某一社會公共問題引起了社會公眾廣泛注意和議論,這個問題本身也確有解決的必要,從而把它列入自己的議事日程作為政策問題進行研究和處理的過程。正式議程本質上是一種行動議程。,,公共政策制定:是指公共權威部門為解決公共政策問題研究、提出和確定實施方案的決策過程。公共政策規(guī)劃:指為了解決某個公共政策問題而研究和提出具體辦法,并形成公共政策方案的過程。公共政策的合法化:指公共政策法案獲得合法地位,使其具有公共權威性和約束性的過程。公共政策的合法化包括:政策法律化;政策法規(guī)化;政策社會化。公共政策法律化:是使公共政策取得法律形式、具有法律效力的過程。它
6、主要是在國家立法機關的權力和活動范圍內進行的。公共政策法規(guī)化:是使公共政策成為具有某種法律效力的社會規(guī)范的過程。它主要是在政府的活動范圍內而不是在立法機關的活動范圍內進行的。公共政策社會化:是公共政策成為人們普遍遵循的非法律化的社會規(guī)范的過程。,,公共政策執(zhí)行:是指公共政策方案被采納后,把政策內容轉變?yōu)楝F實的過程,也就是政策目標得以實現的過程。政策執(zhí)行環(huán)境是指除政策執(zhí)行機構自身之外的諸多社會因素和自然因素的總和。公共政策執(zhí)行的行政手段:是依靠行政組織的權威,采用行政命令、指示、規(guī)定及規(guī)章制度等方式,按照行政系統(tǒng)、行政層次和行政區(qū)劃來實施政策的方法。特點是:權威性、強制性、直接性、無償性、時效性
7、。,,公共政策執(zhí)行的經濟手段:是指根據客觀經濟規(guī)律和物質利益原則,利用各種經濟杠桿,調節(jié)政策執(zhí)行過程中的各種不同經濟利益之間的關系,以促進政策順利實施的方法。特點是:間接性、有償性、關聯性。公共政策執(zhí)行的法律手段:是指通過各種法律、法令、法規(guī)、司法、仲裁工作,特別是通過行政立法和司法方式來調整政策執(zhí)行活動中的各種關系的方法。特點:權威性、強制性、穩(wěn)定性、規(guī)范性。公共政策執(zhí)行的思想教育手段:通過制造輿論、說服教育、協商對話、批評表揚等引導人們貫徹政策的方法。思想教育手段的最大好處是通過政府有計劃的循循誘導,使政策執(zhí)行者和政策對象自覺地采取某種行為,因而不僅可以節(jié)省許多人力物力,而且更主要的是其效
8、果能夠牢固而持久。思想教育手段的特點是:引導性、人本性。,,公共政策執(zhí)行偏差:是指執(zhí)行者在實施政策的過程中,由于受主客觀因素的制約,其行為效果偏離政策目標并產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現象。象征性政策執(zhí)行:即政策執(zhí)行主體做表面文章或只做政策宣傳,而不務實際,或者“陽奉陰違”或前緊后松,或敷衍塞責。其總的特點是政策最終成為一紙空文,根本談不上解決什么具體的政策問題。附加式政策執(zhí)行:主要是政策在執(zhí)行過程中被附加了不恰當的內容,使政策的調整對象、范圍、力度、目標超越了政策原定的要求,特別是執(zhí)行者在現行政策的目標的基礎上再自行增添了若干個新目標?!巴琳摺本褪堑湫捅憩F。,,殘缺式政策執(zhí)行:是指一項完整的政策在
9、執(zhí)行中只有部分被貫徹落實,其余則被棄置不顧,使政策內容殘損不全,不能有效地、完全地實現既定的政策目標。其典型表現是“斷章取義、為我所用”。替代式政策執(zhí)行:是政策執(zhí)行過程中被換上與現行政策表面上一致而事實上背離的內容?!吧嫌姓摺⑾掠袑Σ摺本褪堑湫捅憩F。觀望式政策執(zhí)行:主要是指在政策實施過程中,執(zhí)行主體總是被動觀望:觀上面的招數,等新政策出臺;觀上面的態(tài)度,看是否來硬的;觀左右行動,看是否動真的。其特點是執(zhí)行者采取一種“軟拖”的手法,能拖就拖,實在不能拖的只得勉強執(zhí)行。照搬式政策執(zhí)行:主要指在折沖實施過程中,執(zhí)行主體機械地照搬照抄。其特點是執(zhí)行者把政策的原則性和靈活性嚴重地分離。,,公共政策評估
10、:是指特定的評估主體根據一定的標準和程序,通過考察政策過程的各個階段、各個環(huán)節(jié),對政策的效果、效能及價值所進行的檢測、評價和判斷。公共政策的非正式評估:是指對評估者、評估形式和評估內容不作硬性規(guī)定,對評估的最終結論也沒有嚴格的要求,團體和個人可以根據自己所掌握的情況和信息,對政策的各個方面加以分析和評價。公共政策的正式評估:是指法定的評估者依據事先制定的評估方案,嚴格按照規(guī)定的程序要求,對政策效果所作的評估。,,公共政策監(jiān)控:是指為了保證政策系統(tǒng)的順利運行,提高政策制定與執(zhí)行的質量,促進政策目標的實現和政策績效的提高,對政策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所進行的監(jiān)督和控制。公共政策監(jiān)督是政策監(jiān)控主體以一定的制
11、度、法規(guī)為依據,對政策系統(tǒng)的運行包括政策的制定執(zhí)行、評估與終結等活動進行監(jiān)視和督促的行為。公共政策控制是指政策監(jiān)控者為了保證政策的權威性、合法性和政策的有效執(zhí)行,達成特定的政策目標,對政策過程尤其是政策執(zhí)行過程的偏差的實現與糾正的行為。,,公共政策調整:指政策主體依據政策評估的結果,對實施過程中的政策作出某些必要的補充或刪減,修訂或修改,從而使其更加完善的動態(tài)過程。公共政策周期:是指公共政策主體與客體以及作為它們之間互動結果的政策過程所經過的一個循環(huán)。,,公共政策終結:指政策制定者經政策評估后,發(fā)現一些政策已經過時、多余、失效,或引發(fā)了重大的不良后果,采取必要措施予以終止的行為。政策替代:就是
12、用新政策替代舊政策,但所面對的政策問題和政策目標基本沒有改變。政策合并:是指舊的政策雖被終止,但部分實際功能并沒有被完全取消,而是將其合并到其他政策內容中去。政策分解:就是將舊的政策的內容按一定的規(guī)則分解成幾部分,每一部分形成一項新的政策。政策縮減:就是采用漸進的方式,一步步對政策進行終結,其目的是有效緩解因政策終結所帶來的巨大沖擊,逐步協調各方面的關系,比較穩(wěn)妥地實施終結,減少那些不必要的損失。,,公共政策分析是指依照政策方案與政策目標之間的關系,及其可能產生的多種結果與相關規(guī)則,在各種已知備選方案中確定一個最好的政策方案的過程。公共政策的系統(tǒng)分析法:是一種根據公共政策客觀具有的系統(tǒng)特征,著眼于整體與部分、整體與結構以及系統(tǒng)與環(huán)境等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求得優(yōu)化的整體目標的先導政策分析方法。公共政策的定性分析方法是指人們依據自己的經驗和知識,綜合運用邏輯思維,通過對研究對象的性質的分析、判斷,進行政策分析和決策的一種技術方法。公共政策的定量分析法指分析主體根據調查研究、資料收集以及預測所獲得的信息情報,運用運籌學、統(tǒng)計學、數學、計量經濟學、系統(tǒng)工程理論等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建立政策分析的數學模型,以分析某項公共政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