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納姆效應相似性原則互補定律.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巴納姆效應相似性原則互補定律.ppt(3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社交心理學之,巴納姆效應:正確認識你自己相似性原則:人們喜歡與自己相似的人互補定律:性格互補的人容易相處,巴納姆效應:正確認識你自己,投射效應人們常?!耙约憾热恕蹦敲?,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是否會“以人度己”呢?,愛因斯坦的故事:愛因斯坦小時候很貪玩,不愛學習,他的父母為此憂心忡忡。一天,愛因斯坦像平常一樣,準備和伙伴們一起到河邊釣魚,父親攔住了他,給他講了一個故事。父親講道:“昨天我和鄰居杰克大叔去清掃大煙囪,他在前面,我在后面。鉆出煙囪時,我發(fā)現(xiàn)杰克全身都被煙囪里的煙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連一點煙灰也沒有。我看見你杰克大叔的模樣,心想我一定和他一樣,臉臟得像個小丑,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洗了又洗。杰
2、克見我鉆出煙囪時干干凈凈的,以為他自己也一樣,于是沒有清洗便上街了。結果,街上的人都笑破了肚子,還以為你杰克大叔是個瘋子呢。”愛因斯坦聽罷,忍不住和父親一起大笑起來。父親笑完后,鄭重地對他說:“其實別人誰也不能做你的鏡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拿別人做鏡子,白癡或許會把自己照成天才的?!睈垡蛩固孤牶?,幡然醒悟,從此發(fā)奮苦讀。,中國古話:“人貴有自知之明。”古希臘阿波羅神廟門柱上的銘文:“認識你自己?!?人們在認識自我時,時常由于受到外界信息的暗示,將他人的言行作為自己行動的參照。心理學上將這種普遍的心理現(xiàn)象稱作“巴納姆效應”。“巴納姆效應”是指人很容易受到來自外界信息的暗示,出現(xiàn)自我知覺的偏
3、差,認為一種籠統(tǒng)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是自己的真實寫照。這個效應是以一位廣受歡迎的著名魔術師肖曼巴納姆的名字來命名的。他曾經(jīng)在評價自己的表演時說,他的節(jié)目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節(jié)目中包含了每個人都喜歡的成分,所以“每一分鐘都有人上當受騙”。,曾經(jīng)有位心理學家為了證實“巴納姆效應”對大眾的影響,精心設計了一個實驗。他給一群人做完人格特征測驗后,拿出兩份結果讓參加者判斷哪一份是自己的結果。其中一份是參加者自己的真實結果,另外一份是多數(shù)人的回答平均起來的結果。令人感到驚訝的是,絕大多數(shù)的參加者都異口同聲地回答說,第二份結果更為精確地描述了自己的人格特征。,從某種程度上說,人類認識自身未必比了解他人要容易
4、。認識他人時,我們?nèi)菀渍驹诶硇缘慕嵌?,做出較為公允的判斷。然而對于自身,因為太過于熟悉,習慣用感性的眼光審視自我,再加上時常受到外界信息的困擾,我們在心中勾勒出的自我形象,往往與真實的自己相去甚遠。,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習慣借助外界的信息來評判自己,經(jīng)常得出與事實不符的結論。或許你原本是一只極具天賦的“白天鵝”,只是才能還未展示或發(fā)揮出來,卻因為別人不公正的評判而妄自菲薄,認為自己是一只“丑小鴨”。兒子:不愿照鏡子,有些時候,我們不僅將別人的評判當做窺視自我的鏡子,更將大眾的特征當做自己的特質(zhì)。一位心理學家根據(jù)大多數(shù)人的心理特征,寫下了這樣一段描述性文字:“你需要得到他人的尊
5、重,有自我批判的意識。你有很多特殊的能力,有望成為你的優(yōu)勢,但還沒有全部發(fā)揮出來。同時,你也有一些缺點,不過你一般可以輕松地克服它們。你喜歡每天的生活都有新意,討厭受到束縛。你喜歡獨立思考,并因此而自豪,有時也會聽取別人的建議,但如果沒有充分的理由,你是不會斷然接受的。你不大喜歡過于坦率地表露,展示真實的自己,認為這是不明智的舉動。你時而外向、友善、喜歡交朋友,時而內(nèi)向、謹慎、沉默寡言。你有夢想和抱負,有些往往是不現(xiàn)實的?!绷钊瞬豢伤甲h的是,很多人看過這段籠統(tǒng)的、幾乎適用于任何人的文字后,絕大多數(shù)都認為這段話將自己刻畫得活靈活現(xiàn)。,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會認為算命先生說得很準,其實這是因為他們巧妙
6、運用了“巴納姆效應”的緣故。算命先生深知,前來占卜的人大多是一些情緒低落、迷茫無助、對未來缺乏把控的人。這時候,他們的心理依賴性比平時更強烈,受他人心理暗示的可能性也就更大了。算命先生先用一些安慰的話,讓求助者獲得心靈的安慰,贏得他們的信任,接下來的一番模棱兩可的話便自然讓人深信不疑了。,群居的人類難免不受他人的影響,想打破巴納姆效應并不容易。我們要學會從多種渠道搜集與自己有關的信息,與自己身邊的人相比較,得出較為客觀的評價,坦然面對自己的優(yōu)缺點,做真實的自己,從而在人際交往中恰當?shù)乇憩F(xiàn)自己。,相似性原則:人們喜歡與自己相似的人,我是XX學校畢業(yè)的,太棒了,我也是!,人們對于和自己有過相同經(jīng)歷
7、的人(如校友、老鄉(xiāng)等等),很容易產(chǎn)生親切感和好感,建立起信任關系。這是符合相似性原則的。相似性原則認為,人們往往喜歡那些與自己相似的人。這里所指的相似是指人們感知到的相似性,包括信念、價值觀、態(tài)度和個性品質(zhì)的相似性、年齡的相似性,以及社會地位的相似性等等。,人們?yōu)槭裁聪矚g與自己相似的人交往呢?心理學家認為,跟自己相似的人交往能夠肯定我們自己的信念、個性品質(zhì)和價值觀,起到正面強化的作用。彼此在交往的過程中,也極少因為觀念的相悖而發(fā)生爭執(zhí)和相互傷害。此外,相似的人容易共同組成一個群體,人們生活在這個團體中,可以團結一致對付外界的阻力,增強安全感和歸屬感。,為了證實“相似性原則”的效用,美國心理學家
8、紐加姆曾做過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他讓17名互不相識的大學生同住在一間宿舍中,對他們的親疏變化過程,進行了長達4個月的跟蹤調(diào)查。實驗結果表明,在相識之初,空間距離的遠近決定了彼此的親疏程度。然而,在實驗的后期,那些在信念、價值觀和個性品質(zhì)上相似的人,在研究結束時都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古語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道不同不相為謀”。志趣迥異的兩個人,無論相識多久,都如同兩條平行線,不管靠得多近,永遠也沒有交心的那一天。在人際交往中,若能與那些相似的人交往,可以幫助我們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獲得真正的友情。另外,在與自己相異的人交往時,如果需要與對方建立起和諧的關系,我們可以嘗試著“求同存異”,盡量
9、表現(xiàn)出自己與對方相似的一面。,假使我們來到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發(fā)現(xiàn)自己與周圍的人格格不入,不妨嘗試著“偽裝”一下自己,表現(xiàn)出與他們相同的特質(zhì),就會更容易被他們所接納。畫家凡高出生于一個基督教牧師的家庭。25歲時,他來到比利時南部的一個礦區(qū)傳教,那里的人們都以做礦工謀生,穿著破爛的衣服,滿臉煤灰。剛到那里的時候,凡高擔心自己不被他們接納。一天,凡高到礦區(qū)撿了很多煤渣用來燒爐子。之后,因為時間緊迫,他還來不及清洗滿臉的煤灰,就登上講壇開始布道。出乎意料的是,他的布道很成功,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當他回到住處,準備洗臉時候,猛然從鏡子中看見臉上沾著一層厚厚的煤灰?!霸瓉砣绱?,”凡高說道,“這就是他們認可我
10、的原因所在?!睆哪且院螅哺呙刻於纪樕贤棵夯?,使自己看起來更像當?shù)厝恕?當我們與他人初次見面時,通常會詢問對方“是哪里人,學什么專業(yè),在哪兒工作”等一些問題。一問之下,發(fā)現(xiàn)彼此竟是同鄉(xiāng)、同行、校友,頓生親切之感,消除了陌生人之間的隔閡。很多人擔心和一個陌生人交談時,找不到共同的話題,其實人與人之間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相似的經(jīng)歷、對某件事情的共同看法、喜好同一部電影等等。慢慢地,隨著談話的深入,你會發(fā)現(xiàn)兩人之間相似的地方越來越多,氣氛也會愈來愈融洽。,在人際交往中,當對方對某件事發(fā)表了與你相似的看法,或者講述了一段與你相似的經(jīng)歷時,你適時地來一句:“我也是這么想的!”“我也去過那里?!庇袝r
11、,只要這么簡短的一句話,就能夠拉近彼此的心理距離。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或許就因為一次投緣的談話,讓彼此覺得有那么多相似的地方,于是原本萍水相逢的兩個人,相逢恨晚引為知己。,互補定律:性格互補的人容易相處,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不僅特征相似的人會相互吸引,成為好朋友,很多彼此之間差異很大的人也能夠建立起非常親密的關系。那些在興趣、性格、專長、觀點等方面存在差異的人,當他們的需要和滿足需要的途徑正好構成互補關系時,就會像磁鐵的正負極一樣,產(chǎn)生強烈的相互吸引。這就是人際關系中的“互補定律”。,“相似性原則”告訴我們,人們通常會對與自己性情相似的人產(chǎn)生好感。那么,“互補定律”是否與“相似性原則”相悖呢
12、?它們并不矛盾,因為“互補定律”的產(chǎn)生有一個重要的前提:彼此差異的雙方能夠在交往中取長補短,獲得一定程度的滿足感。如果不具備這樣的條件,性情相異的雙方就不能夠產(chǎn)生互補效應,甚至還會產(chǎn)生厭惡和排斥。此外,形成相似性的條件,往往是諸如人生觀、信仰、追求等宏觀方面的因素;而形成互補條件的,常常是一些微觀的因素,比如興趣、愛好、性格等。如果彼此在品性、原則等方面迥然不同,“道不同不相為謀”,互補定律也就無從談起。比如,品味高雅和庸俗不堪的人、真誠待人和虛偽狡詐的人之間,很難產(chǎn)生互補效應。,我們在生活中時常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情況:口若懸河的人和沉默寡言的人成了親密的朋友;脾氣暴躁的人容易與溫順柔和的人和睦相處
13、;當機立斷的人對優(yōu)柔寡斷的人,反而有更大的吸引力;大大咧咧的人與謹小慎微的人,成了莫逆之交。特別是在戀人和夫妻之間,這種“一陰一陽、一剛一柔”的互補性表現(xiàn)得更為明顯。男人的威武雄壯,可以讓女人感覺很安全;女人的溫柔細膩,可以給男人帶來愉悅和滿足感。此外,有些性情相異的男女也會因為性格互補而走到一起。比如,支配型的人和服從型的人、熱情健談的人與憂郁沉靜的人、脾氣暴躁的人與穩(wěn)重恬靜的人成為戀人。對于這種現(xiàn)象,心理學家的解釋是,男女間的互補關系,源于人類尋求完整自我的心理。,心理學大師榮格認為,每個人都具有“顯性”與“隱性”(或稱“影子”)兩種不同的人格。也就是說,一個很活潑的人實際潛藏著抑郁的一面
14、;而一個很安靜的人,很可能在另一種陌生環(huán)境下,變得躁動不安。因此,當遇見一位身具自己“影子人格”的異性時,我們心中常會有歡喜雀躍的感覺,因為對方彰顯出自己所缺乏(或被壓抑)的人格特質(zhì)。比如,一個沉默的人遇到一個活潑的人,猶如他的“影子人格”受到了陽光的感召,整個人也變得活潑開朗起來。,歸結起來,生活中的這種互補性主要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需要的互補,即交往中的一方能夠滿足對方的某種需要,彌補某方面的短處,那么他就能對對方產(chǎn)生較強的吸引力。比如說,一個人如果打算籌辦一個小企業(yè),那么他一般會選擇那些擁有自己所缺乏的才干和能力的人合作。如果自己善于經(jīng)銷,那么就可能選擇精通會計的人合作。兩者正好能取長補
15、短,各得其所,有利于事業(yè)的發(fā)展。,比爾蓋茨原來自己經(jīng)營著微軟公司,后來逐漸發(fā)現(xiàn)自己在經(jīng)營管理方面有些力不從心,而且他自己真正的興趣是在軟件的開發(fā)上。于是,他找到了自己的大學同學鮑爾默,希望他能出任微軟的CEO,專門負責公司的運營管理。鮑爾默恰恰是個管理的天才,對管理工作充滿熱情與自信。正是如此,比爾蓋茨與鮑爾默之間形成了很好的互補,共同締造了微軟帝國的神話。,互補的另一種情形是理想與性格上的互補,即別人某一方面的特長滿足了你的理想,從而增加了你對他的喜愛程度。比如,一個看重學歷的人,偏偏失去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于是他會想方設法地結交一些高學歷的朋友,以此來彌補自己遺憾。此外,不同性格的人容易
16、產(chǎn)生互補,并建立融洽的人際關系。比如,關懷型與依賴型、急躁型與耐心型、倔強型與柔順型、陽剛型與陰柔型、外向型與內(nèi)向型、急性子與慢性子等不同性格的人容易相處。,綜合互補的用人之道,已經(jīng)在企業(yè)經(jīng)營管理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只有了解了人才互補的定律,才能更好地用人。在一個團隊中,各種特質(zhì)的人才之間最好形成相互補充的關系,包括才能互補、知識互補、性格互補、年齡互補和綜合互補。一個好的團隊,需要有一個比較合理的人才結構,有利于保持團隊的創(chuàng)造活力。如果團隊中的每個人都是一種性格、一種氣質(zhì),工作反而無法做好。例如,全是急性子的人在一起,就容易發(fā)生爭吵、糾紛。,曾經(jīng)有五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試圖創(chuàng)立超導微觀理論,最終都未能如愿。后來,巴丁、康柏和施里弗三人共同摘取了這項成果的桂冠。有人分析他們成功的原因,發(fā)現(xiàn)他們?nèi)苏脴嫵闪嘶パa性的人才結構:巴丁老馬識途,能夠準確把握研究方向;康柏思維敏捷、縝密,擅長分析和推斷;施里弗善于創(chuàng)新,會用靈活簡單的方法解決復雜的問題。,人無完人,每一個人在各方面的發(fā)展都不可能是平衡的,必然有所長也有所短。無論是在事業(yè)還是在婚姻中,如果能找到一個與自己互補的搭檔,一起工作和學習,就會促進雙方的發(fā)展。(圓的不穩(wěn),方的不滾),Thank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