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專用)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板塊四 選修部分 專題十五 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課件

上傳人:細水****9 文檔編號:161462884 上傳時間:2022-10-14 格式:PPT 頁數:46 大小:989K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江蘇專用)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板塊四 選修部分 專題十五 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課件_第1頁
第1頁 / 共46頁
(江蘇專用)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板塊四 選修部分 專題十五 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課件_第2頁
第2頁 / 共46頁
(江蘇專用)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板塊四 選修部分 專題十五 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課件_第3頁
第3頁 / 共46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7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江蘇專用)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板塊四 選修部分 專題十五 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課件》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江蘇專用)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板塊四 選修部分 專題十五 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課件(4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專題十五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板塊四選修部分考綱要求考綱要求(1)梭倫改革;(2)商鞅變法;(3)北魏孝文帝改革;(4)王安石變法;(5)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6)明治維新;(7)戊戌變法。內容索引主干知識排查熱考重點深化壓軸大題導練主干知識排查一、梭倫改革一、梭倫改革1.背景公元前7世紀末,雅典工商業(yè)發(fā)展;貴族和平民的矛盾激化;雅典當時面臨外敵入侵,公元前594年梭倫當選為首席執(zhí)政官。2.主要措施(1)頒布“解負令”,廢除公私債務;廢除債務奴隸制。(2)鼓勵發(fā)展工商業(yè),提倡節(jié)儉,反對奢侈。(3)實行財產等級制度。(4)建立四百人會議、公民陪審法庭,并使公民大會成為最高權力機關。3.基本特點

2、(1)理念:節(jié)制、中庸、公平、平等、和諧。(2)性質:奴隸主性質的改革。4.影響梭倫改革將國家引上了民主政治的軌道,為雅典民主政治的確立奠定了基礎。二、商鞅變法二、商鞅變法1.背景(1)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生產力的發(fā)展促使井田制瓦解和宗法分封制的崩潰,社會處于轉型期。(2)春秋時期的改革針對經濟基礎,承認土地私有化;戰(zhàn)國時期的改革針對上層建筑,廢除世卿世祿制度。(3)秦國相對落后,秦孝公堅決支持商鞅變法。2.內容(1)軍事:廢除世卿世祿制度,獎勵軍功,編制什伍組織。(2)經濟:廢除井田制,承認土地私有;獎勵耕織,統(tǒng)一度量衡。(3)政治:廢除分封制,建立縣制;“燔詩書而明法令”;制定秦律。(4)風俗:

3、塞私門之請;推行分異令。3.性質地主階級性質的改革。4.評價(1)積極:推動了秦國社會的發(fā)展,而且推動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權制轉型,為秦始皇建立大一統(tǒng)帝國奠定了基礎,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2)消極:輕視教化,鼓吹輕罪重罰,加重對人民的剝削,激化了階級矛盾。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三、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1)439年,北魏統(tǒng)一北方,結束了北方多年來分裂混亂的政治局面。(2)北魏面臨危機:經濟落后;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銳;中央與地方的矛盾激化。(3)掌握實權的馮太后和孝文帝積極推動北魏改革。2.措施(1)推行均田制;(2)實行三長制,加強中央集權;(3)整頓吏治;(4)遷都洛陽;(5)實行漢制與移

4、風易俗,促進鮮卑族的封建化。3.性質少數民族學習中原先進文化,促進自身封建化的改革。4.評價促進了北方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加速了少數民族的封建化,促進了民族的交流與融合,為統(tǒng)一奠定了基礎。四、王安石變法四、王安石變法1.背景(1)北宋中期,出現“三冗”(冗官、冗兵、冗費)“兩積”(積貧、積弱)現象,階級矛盾尖銳,邊境危機嚴重。(2)慶歷新政失敗,宋神宗任用王安石進行變法。2.措施(1)理財措施:實行青苗法、募役法、農田水利法、均輸法、方田均稅法、市易法等,減輕了農民的負擔,限制了大地主和高利貸者,增加了國家的收入。(2)整頓軍隊:實行保甲法、保馬法、將兵法等,節(jié)省了軍費開支,使軍隊戰(zhàn)斗力有了一定

5、的提高。(3)改革科舉:改考經義策論,為變法造就人才;改革選官制度,克服恩蔭泛濫的弊病。3.性質地主階級性質的改革。4.評價(1)取得一定成效,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2)變法的局限性:由于用人不當,出現新法危害百姓的現象。(3)新法的變質:成為黨爭和聚斂錢財的工具,變法的精神被完全改變。五、俄國農奴制改革五、俄國農奴制改革1.背景(1)農奴制的存在嚴重阻礙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激化了階級矛盾。(2)克里米亞戰(zhàn)爭的失敗暴露了俄國農奴制的落后。(3)十二月黨人和知識分子群體要求社會變革和思想解放。2.內容(1)“二一九法令”:農奴在法律上成為自由人;農奴得到一塊須高價贖買的份地;農

6、民仍受“村社”的管理。(2)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促進俄國司法體系和地方行政體系的近代化。3.評價(1)進步性:為俄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提供了必要的勞動力、資金和市場。(2)局限性:采用自上而下的形式,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3)性質:是一場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運動。六、明治維新六、明治維新1.背景(1)國內危機:幕府專制、重農抑商和閉關鎖國導致階級矛盾尖銳。(2)民族危機:黑船來航,民族危機加深。(3)獨立改革派的形成;武裝倒幕的成功;成立明治新政府。2.措施(1)政治:廢藩置縣;“四民平等”;加強中央集權;建立近代天皇體制。(2)經濟:殖產興業(yè),大力發(fā)展資本主義工商業(yè)。(3)文化:推行

7、文明開化,建立近代教育體制;社會習俗推進西化。(4)軍事:建立現代化軍隊并輔以武士道教育。3.評價(1)進步性:逐漸擺脫不平等條約,成為亞洲的強國;為鄰國提供重要的啟迪和經驗。(2)局限性:自上而下的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走上對外擴張的道路。七、戊戌變法七、戊戌變法1.背景(1)民族危機:甲午戰(zhàn)爭失敗和馬關條約的簽訂激發(fā)了救亡圖存的民族意識。(2)經濟根源與階級基礎: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資產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3)思想基礎:西方近代思想的傳入;早期維新思想的直接影響。(4)維新派的準備:創(chuàng)辦學堂,聚徒講學;著書立說,力倡維新;公車上書,懇請變法;創(chuàng)辦報刊,傳播維新;成立團體,組織力量;展

8、開論戰(zhàn),挑戰(zhàn)頑固。2.內容(1)政治:允許官紳士民參政,精簡機構等。(2)經濟:鼓勵發(fā)展農工商業(yè)等。(3)軍事:改革軍制,精練陸海軍,按新法練兵。(4)文化教育:促進西學傳播,廢除八股。3.結果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勢力發(fā)動戊戌政變,變法失敗。4.評價(1)性質:是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具有進步意義。(2)政治上:是一場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具有愛國性。(3)思想上:是近代中國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具有啟蒙性。(4)社會生活上:開創(chuàng)了新的時代風氣、社會輿論和思想觀念。熱考重點深化一、中國古代改革的內容、特點及規(guī)律性認識一、中國古代改革的內容、特點及規(guī)律性認識(1)特點從政治角度看:商鞅變法與北魏

9、孝文帝改革措施都涉及政治制度改革。商鞅變法更側重于制度的重建,如廢分封,推行縣制,其實質是加強中央集權;而北魏孝文帝改革更側重于接受漢族先進政治制度,整頓吏治,制定官吏俸祿制和考核制度,任用漢族地主為官,加強對中原地區(qū)的統(tǒng)治;王安石變法很少涉及政治制度變革,這是時代背景所決定的。從經濟角度看:三次改革都涉及經濟舉措。商鞅變法涉及土地制度、農業(yè)、商業(yè)政策以及經濟衡量計算單位等,本質上反映了從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的特點,有助于政治統(tǒng)一;北魏孝文帝改革也涉及土地制度和賦稅制度,體現了少數民族接受漢族先進耕作方式的特征;而王安石變法從富國角度出發(fā),改革賦役制度,重視農業(yè),興辦水利工程,加強市場流通管理等

10、,目的是限制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增加政府財政收入,緩和農民階級與封建國家的矛盾,以改變積貧積弱的局面。從軍事角度看:商鞅變法和王安石變法都進行了軍事改革,商鞅變法軍事改革本質目的是為了強兵,以達到稱霸天下的目的;王安石變法軍事改革雖然也是為了強兵,但更側重于防范人民的反抗和抵御少數民族的進攻。從思想文化及生活習俗方面看,三次改革都有所涉及。商鞅變法“燔詩書而明法令”,強調加強思想控制;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是漢化政策的體現;王安石變法對教育進行改革,從科舉制度入手,達到整頓吏治的目的。(2)規(guī)律性認識王朝初期改革容易成功,王朝中后期改革大多失敗。這主要是因為:王朝初期,新王朝建立決定了統(tǒng)治階級必

11、須恢復并發(fā)展經濟,部分調整生產關系,這為新王朝的改革減少了阻力;統(tǒng)治者能吸取前代滅亡教訓,大力調整統(tǒng)治政策,這種改革符合當時社會不同階級、不同政治集團的共同要求;多有強大的王權作保障。王朝中后期:統(tǒng)治階級內部保守勢力強大,既得利益者不愿改革;在維護封建制度的前提下進行某些政策調整和利益再分配的改革必然會遭到舊勢力的頑強抵抗。真題例證真題例證1促進中華文明多元融合的改革促進中華文明多元融合的改革(2017江蘇卷,24A)中華文明多元并存,各族文化相互交融。閱讀下列材料:材料材料北魏孝文帝改革,總結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進了這一融合進程的迅速發(fā)展。這一時期的民族融合,從方式上看,既有各族

12、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響,又有統(tǒng)治者的主動政策,還有在血與火的民族斗爭中的附帶同化。在內容上,漢族影響少數民族是主流,但少數民族在與漢族融合的同時,也帶來了他們的優(yōu)秀思想文化,如胡樂、胡舞、胡餅、尊重婦女的意識、胡漢之別觀念的淡化等,給漢族文化輸入了新鮮血液。摘編自朱紹侯中國古代史答案答案內容:遷都洛陽;變制度(改官制);說漢話(改漢姓;穿漢服;通婚姻;改籍貫)?,F象:漢族向少數民族學習。完成下列要求:(1)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的主要內容,概括指出“胡樂、胡舞”等所反映的現象。答案解析解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列出主要條目即可;“胡樂、胡舞”等所反映的現象

13、,是漢族學習少數民族文化,材料中“胡漢之別觀念的淡化等,給漢族文化輸入了新鮮血液”是改革的影響,而不是現象。解析答案答案特點:漢化為主;相互學習;方式多樣。(2)據材料概括這一時期民族融合的特點。答案解析解析民族融合的特點,從方式、內容等方面歸納即可。解析答案答案作用:促進民族融合;有利于北方經濟恢復與發(fā)展;為隋唐時期重新統(tǒng)一奠定基礎。(3)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對社會發(fā)展的積極作用。解析解析要審透“對社會發(fā)展的積極作用”。社會發(fā)展包括政治發(fā)展、經濟發(fā)展、文化發(fā)展等方面,“積極作用”定性為正面作用。二、重大改革的原因、背景分析與評價二、重大改革的原因、背景分析與評價1.改革的

14、一般原因改革的一般原因(1)舊生產關系阻礙了生產力的發(fā)展,順應社會發(fā)展趨勢、建立新的生產關系的需要。如商鞅變法,俄國農奴制改革,日本大化改新、明治維新等。(2)緩解社會危機,鞏固統(tǒng)治的需要(抑制土地兼并,增加政府收入,實現富國強兵,緩和階級矛盾,緩和民族關系等)。如雅典梭倫改革,王安石變法,北魏孝文帝改革。(3)吸收其他民族的特長。少數民族為吸收漢族的先進制度和文化,加速本民族封建化進程的需要,如北魏孝文帝改革。也有漢族吸收少數民族特長的改革,如趙武靈王“胡服騎射”。(4)達到特定目的的改革。如管仲改革(實現富國強兵),歐洲宗教改革(適應新興資產階級的需要),羅斯福新政(應對經濟危機的需要)。

15、2.歸納歸納“改革背景改革背景”的一般方法的一般方法(1)社會發(fā)展趨勢:經濟條件根本原因。(2)舊的生產關系阻礙了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主要原因。(3)社會危機:內憂(財政危機、三大矛盾導致政治危機)外患(民族危機)必要條件。(4)改革力量:階級條件組織條件。(5)改革及支持者的革新意識:思想條件主觀條件。(6)外部因素:催化劑、導火線直接原因。3.如何評定如何評定“改革的結果改革的結果”一場改革的成敗與否,不能看改革者個人的結局如何,而要看這一改革所產生的積極作用是否得到維持。注意改革的成功與否有兩個主要標志:一是改革是否達到了預期目標。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斷。即改革達到了預期目標,有利于國家發(fā)展和社

16、會進步,同時不管改革者處境怎樣,都能繼續(xù)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真題例證真題例證2人才標準與選官用人的選拔機制的改革人才標準與選官用人的選拔機制的改革(2018江蘇卷,24A)戊戌變法時期,改革科舉制度的主張引起了較大的社會反響。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一梁啟超提出了比較系統(tǒng)的改革科舉制度的方案。他的上中下三策從總體上是要解決舊的科舉考試不求實際、摧殘人才、于世無補的弊病,引導人們崇尚實學,以新的文化知識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上策是以學堂制代替科舉制;中策則存科舉之名,同時設立各種實學考試;下策是對考試內容作本質的變更,摒棄過去八股取士的做法。這樣就會涌現一批講實際、重應用、了解中國和世界的

17、新人。摘編自李喜所等梁啟超傳材料二材料二康有為代人草擬上疏,請廢八股。光緒帝慮及各種變法的奏章多為保守大臣反對,此疏交付廷議必引起大嘩。于是決定不付廷議,徑下詔,自下科始,鄉(xiāng)、會試及歲科各試,廢八股,改試策論。后依張之洞建議,鄉(xiāng)試以歷代掌故為主,兼及五洲各國政藝,“會試亦如之”。迂腐的讀書人對此“驚怪不知所為”。書商則“乘時射利,獵取中外時報,補綴成篇,標以俗名,如三場要訣之類,獲利亡算”。摘編自楊松等編中國近代史資料選輯答案答案背景:民族危機日趨嚴重;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fā)展;維新派要求變法;科舉制存在弊端;解決社會現實問題的需要(社會需要新式人才)。完成下列要求:(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

18、說明梁啟超要求改革科舉制的背景。答案解析解析根據材料“解決舊的科舉考試的弊病”可得出,科舉制存在弊端;根據材料“以新的文化知識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可得出,解決社會現實問題的需要;結合所學戊戌變法的背景,從政治、經濟、維新派的主張等方面回答。解析答案答案簡評:打擊了舊學;傳播了新學;有利于思想解放;對推行新式教育有積極影響;改革不徹底(仍存在科舉程式化的弊病)。(2)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評戊戌變法時期的科舉制改革。答案解析解析根據材料一“引導人們崇尚實學,以新的文化知識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可得出,傳播了新學,有利于思想解放;根據材料一“以學堂制代替科舉制”“對考試內容作本質的變更,

19、摒棄過去八股取士”可得出,對推行新式教育有積極影響;根據材料二“廢八股”“改試策論”可知,打擊了舊學;根據材料二“鄉(xiāng)試以歷代掌故為主,兼及五洲各國政藝,會試亦如之”可知,改革仍存在科舉程式化的弊病,很不徹底。解析三、對中外改革及成敗的規(guī)律性認識三、對中外改革及成敗的規(guī)律性認識1.改革是革除弊政、促進國家富強的重要手段。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要發(fā)展進步,必須與時俱進,敢于改革。2.改革必然會因損害某些人或集團的利益而遭到其反對,因而具有艱巨性和復雜性,不會一帆風順,這就需要改革的措施必須行之有效,改革過程中要用人得當,改革家要有遠見卓識和堅定的政治魄力。3.是否順應歷史發(fā)展的趨勢,與時俱進,因時

20、改革,是改革能否成功的根本原因。4.分析改革成敗具體原因要看改革派與保守派雙方力量對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從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兩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從內外兩方面及政治、經濟、文化等角度去分析。5.改革沒有固定的模式,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走適合國情的改革之路。真題例證真題例證3唯物史觀認識俄國農奴制改革的保守性唯物史觀認識俄國農奴制改革的保守性(2016江蘇,24A)農奴制改革是俄國歷史上的重要事件,它具有明顯的歷史局限性。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一人們有理由推斷,農民對解放宣言會無比感激,無比高興??蓪嶋H上,宣言在農民中間引起的與其說是欣喜,不如說是失望。要理解這一奇特的事實,我

21、們就必須努力置身于農民的立場來看待這個問題。有一點我們必須注意到,所有那些含含糊糊、激情洋溢的有關自由勞動、人類尊嚴、民族進步一類的言辭,落到俄國農民耳朵里,猶如雨滴砸在花崗巖上一般。他想要的不過是一座可以住的房子,有食物吃,有錢買衣服穿而已。摘編自華萊士俄國材料二材料二克里米亞戰(zhàn)爭的失敗逼迫沙皇政府展望未來并加快現代化的步伐,因為如若不然,俄國就會永遠不再是一個強國。但是,沙皇政府則懷舊地回顧過去,希望改革能鞏固俄國而無須削弱獨裁統(tǒng)治。政府對待貴族的態(tài)度反映了它最重要的艱難選擇:一方面,想要實施現代化的欲望促使它有時候采取與其需要相反的行動,例如,解放農奴。另一方面,想要保持獨裁專制制度和社

22、會穩(wěn)定性的愿望,又促使沙皇把貴族作為傳統(tǒng)的基礎來依靠。摘編自莫斯俄國史答案答案原因:農民繳納高額贖金;地主割占好地;農民仍受村社限制(管理);農民的要求未得到滿足。請回答:(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農民”對“解放宣言”不滿的原因。(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俄國農奴制改革具有保守傾向的原因。答案答案原因:自上而下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沙皇主持改革);專制制度影響;維護貴族利益。(3)據上述材料,總結俄國農奴制改革“懷舊”保守致使改革不徹底的教訓。答案答案教訓:改革要關注人民利益;改革要擺脫舊勢力束縛;改革要有展望未來敢于進取的勇氣。答案壓軸大題導練n6年考題統(tǒng)計考情分析年份材料段

23、數設問數分值考查主題20182段2問10分戊戌變法科舉制度改革20171段3問10分北魏孝文帝改革20162段3問10分俄國農奴制改革20152段3問10分明治維新文明開化20143段3問10分梭倫改革20133段3問10分商鞅變法與北魏孝文帝改革比較n命題規(guī)律總結從2013年至2018年六年考題分析,江蘇卷24題A具有以下特點:(1)考查的內容固定為“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塊。(2)分值是固定的,總分10分;2013年至2017年設問是固定的,每題3問,2018年設問改為2問,這是題型上的一個大的變化。材料多為2段或3段,2017年減少為1段,文字閱讀量不大。(3)從考察的內容主題看:201

24、3、2014年主要考查的是古代的改革,2015、2016兩年考查的是近代的改革,2017年、2018年又出現古代與近代的交替??疾榈闹攸c是古代的改革和外國的改革,孝文帝改革和梭倫改革考過2次。(4)在江蘇考綱規(guī)定的范圍內,王安石變法和戊戌變法還未考過,應值得重點關注。(5)江蘇卷對改革模塊的考查,基本上以每次改革為主題設計題目,對兩次改革比較和綜合命題的情況只有2013年一次。對每個改革主題的考查是命題的主流。(6)從命題的視角看,考查改革的原因、背景、措施、特點、影響等基本知識要素是命題的重點。因此要注意對基本知識的把握。(7)江蘇卷與全國卷有明顯不同。全國卷對改革的考查基本不考教材顯性知識

25、,主要通過材料和隱性知識解答問題。江蘇卷對教材的知識依托較大,教材知識對解答問題有較大的作用。答題時要把材料信息與所學知識結合。n24題A題型導練(2018揚州中學高三5月質量檢測)【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在處理“國與民”的關系上,梭倫改革和商鞅變法各有選擇。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一梭倫改革的各項原則較其細節(jié)更為重要。梭倫通過用法律手段恢復最下層各階級的人身自由權利以及加強他們在國家的政治經濟生活中的地位。他把國家(注:指雅典城邦)置于黨派或氏族之上他的法律經宗教儀節(jié)而賦有神圣之意:每一個公民都宣誓遵從。對城邦內每一個階級他都適度地給予責任,他倡導階級與階級之間的社會公正的理想。他訴之于理性、

26、自由、溫和與人道。雅典時常不能達到梭倫的標準,但它承認這些標準是其永恒的遺產。摘編自哈蒙德希臘史材料二材料二商鞅把法作為樹立國家權力的最重要的手段來強調關于懲罰方面,對犯罪集體負責的原則也得到了強調。他明令禁止父親與成年之子或成年的弟兄在一戶同居。為了控制的目的而把民眾分成小單位的基本思想在以后的帝國時代,甚至晚至民國時代,仍行之不輟。商鞅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個以勤勞的農民和有紀律的軍隊為基礎的統(tǒng)一而強大的國家,軍隊的士兵實際上征自農民。摘編自劍橋中國秦漢史請回答:(1)據材料一,概括梭倫改革中協(xié)調“國與民”之間關系的基本原則。指導語指導語“據材料一”限定了答案來源。“國與民”關系是主要限定詞,材料一的信息符合“國與民”關系屬性的才是有效答案。答案答案答案原則:保護公民權利和地位;維護城邦利益;實行法治;責任適度,倡導公正;注重人道主義。(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商鞅變法的主要目的及其對待民眾的舉措。指導語指導語材料二與所學知識結合為答案來源。答案為兩個層次的內容:一是“商鞅變法的目的”,二是“對待民眾的舉措”。答案答案答案目的:控制民眾,強化集權,實現富國強兵。舉措:嚴刑峻法;什伍連坐;實行小家庭制;獎勵耕戰(zhàn)。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客服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