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理學第十章_侵犯與利他行為

上傳人:xiao****017 文檔編號:16407721 上傳時間:2020-10-02 格式:PPT 頁數(shù):34 大?。?09KB
收藏 版權(quán)申訴 舉報 下載
社會心理學第十章_侵犯與利他行為_第1頁
第1頁 / 共34頁
社會心理學第十章_侵犯與利他行為_第2頁
第2頁 / 共34頁
社會心理學第十章_侵犯與利他行為_第3頁
第3頁 / 共34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社會心理學第十章_侵犯與利他行為》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社會心理學第十章_侵犯與利他行為(3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十章侵犯和利他,第一節(jié)侵犯行為 第二節(jié)利他行為,學習要求:,重點: 挫折侵犯理論 侵犯行為轉(zhuǎn)移和消除的方法 影響利他行為的因素 概念:責任擴散 了解: 侵犯行為的判定標準 侵犯行為的種類 分析侵犯行為產(chǎn)生的主要原因,第一節(jié)侵犯行為,一侵犯行為的定義 二侵犯行為的種類 三侵犯行為是不是本能 四侵犯行為的生物學解釋 (一)動物行為學 (二)生物進化學 (三)行為遺傳學 (四)激素活動說 五挫折侵犯理論 六社會學習理論 (一)模仿學習 (二)侵犯與大眾傳媒 七侵犯行為的轉(zhuǎn)移和消除,一侵犯行為的定義,侵犯(aggression):即侵犯行為,也稱攻擊或攻擊行為。指有意傷害別人且不為社會規(guī)范所許可的行

2、為。 侵犯概念的3要素:傷害行為、傷害意圖、社會評價。 1. 侵犯必須是傷害性的,包括實際的傷害和可能造成傷害的行為 2. 判斷是否是侵犯,必須考慮行為者的動機,即行為意圖 3. 侵犯是社會所不允許的,外顯行為,內(nèi)在動機,因此在實際生活中,常采用以下標準來鑒別侵犯: 1、行為發(fā)生的社會情境(家庭里、大街上?) 2、行為者的社會角色(父母、外人) 3、行為發(fā)生前的有關(guān)線索(前嫌) 4、行為者的身份特性 (顯然,以上各點都涉及文化背景問題,例如教師體罰學生),重點,1、按侵犯行為是否違背社會準則:,侵犯,被認可的侵犯,反社會的侵犯,利他的侵犯,狹義的侵犯,二侵犯行為的種類,侵犯,動作侵犯,言語侵犯

3、,2、按侵犯行為的方式不同:,侵犯,工具性侵犯,報復(fù)性侵犯,3、按侵犯行者的動機不同:,、S.Freud的精神分析觀點 、K.Lorentz的習性學觀點,三侵犯行為是不是本能,(1)激素 (2)遺傳基因 (3)染色體(見圖),四侵犯行為的生物學解釋,五挫折侵犯理論,(一)最初的理論 挫折有兩個含義: 一是指阻礙個人達到目的的外部情境 一是指由于目的行為受到阻礙而激發(fā)的心理緊張狀態(tài) 該理論最初是由心理學家多拉德、米勒等人于1939年提出。 J.Dollard:“侵犯是挫折的一種后果,侵犯行為的發(fā)生總是以挫折的存在為先決條件。反之,挫折的存在也總是導(dǎo)致某種形式的侵犯?!?簡言之:“侵犯永遠是挫折的

4、一種后果”,(二)理論的修正 批評:過去的理論過于簡單 1、N.Miller(1941)修正:挫折并不一定引起侵犯,即:N.Miller把挫折與侵犯之間“一一對應(yīng)的關(guān)系”修正為“一對多的關(guān)系”,2、伯克威茨以其有影響的“武器效應(yīng)”研究為根據(jù),進一步修正了挫折侵犯理論。 L.Berkowitz(1978)提出:挫折導(dǎo)致的不是侵犯本身,而是侵犯的情緒準備狀態(tài)憤怒。侵犯行為的發(fā)生還受情境侵犯線索的影響。(圖示如下),伯克威茨,“武器效應(yīng)”(weapon effect) 1967年的實驗證實,被激怒的被試看到手槍時,比看到羽毛球拍時實施了更多的電擊。 人們將武器增強侵犯行為的現(xiàn)象稱作“武器效應(yīng)” (w

5、eapon effect)。,即: L.Berkowitz把挫折與侵犯之間“一一對應(yīng)的關(guān)系”修正為“多對一的關(guān)系”,六社會學習理論,(一)模仿學習 (二)侵犯與大眾傳媒,七侵犯行為的轉(zhuǎn)移和消除,(一)宣泄 宣泄:是使人的侵犯性沖動以社會允許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 宣泄的基本假設(shè):侵犯性的精神能量是一個常數(shù),一切實際的侵犯行動或在想象中實施的侵犯行為,都可以使侵犯性的精神能量得到釋放,從而減少侵犯性沖動,達到減少侵犯行為的目的。 (二)習得的抑制 社會規(guī)范的抑制 痛苦線索的抑制 對報復(fù)的畏懼,(三)置換(metathesis) 某人由于另外一個人的阻礙而遭受挫折和煩惱,但又不能還擊他,因為那個人有地位

6、、有權(quán)威或其他緣故。在這種情況下,他會通過另外的方式滿足自己的需求,其中之一便是侵犯那些與制造挫折者相似的人。 (四)尋找替罪羊(scapegoat) 個體感受到挫折,卻不明白挫折的來源是什么,這時他就傾向于去尋找一只“替罪羊”,從而把自己的不幸歸咎于他人,并通過對他人的攻擊來發(fā)泄自己的與不滿。 被當作“替罪羊”的人有如下特征:一是軟弱性;二是特異性。,1某人為了正當防衛(wèi)而擊傷歹徒,這一行為屬于()。 A報復(fù)性侵犯行為B反社會的侵犯行為C利他的侵犯行為D被認可的侵犯行為 2魯迅小說阿Q正傳中的主人公阿Q受到了別人的欺侮后,跑到尼姑庵去找小尼姑出氣。這一行為屬于以下侵犯行為轉(zhuǎn)移與消除方式中的哪一

7、種()。 A社會規(guī)范的抑制B對報復(fù)的畏懼C置換D尋找“替罪羊”,練習題,3公檢法人員抓強盜、調(diào)查貪污、懲治罪犯等行為,屬于()。 A非侵犯行為B反社會的侵犯行為C利他的侵犯行為D被認可的侵犯行為 4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如果對別人用語稍微粗野一些,就會給人贊成魯莽粗暴、有意侵犯他人的印象,這主要是因為()。 A人們通過行為發(fā)生的社會情境推知行為者是否具有了侵犯意圖B人們通過行為者的社會角色推知行為者是否具有了侵犯意圖C人們通過行為發(fā)生前的有關(guān)線索推知行為者是否具有了侵犯意圖D人們通過行為者的身份特性推知行為者是否具有了侵犯意圖,練習題,1父母使用體罰的方式教育不聽話的孩子,這一行為屬于()。 A利他

8、的侵犯行為B反社會的侵犯行為C被認可的侵犯行為D工具性侵犯行為E報復(fù)性侵犯行為 2使用諷刺、誹謗、漫罵等方式對他人進行人身攻擊,這屬于()。 A反社會侵犯B利他侵犯C被認可的侵犯D言語侵犯E動作侵犯 3下列行為中屬于“被認可的侵犯行為”的有() A公檢法人員抓強盜、調(diào)查貪污、懲治罪犯B父母使用體罰的方式教育不聽話的孩子C某人為了正當防衛(wèi)而擊傷歹徒D使用諷刺、誹謗、漫罵等方式對他人進行人身攻擊 E一個蓄意殺害他人的人,在倉皇中為未能將刀子扎在謀害對象的身上,練習題,第二節(jié)利他行為,一利他行為的含義 二利他行為研究的范疇 三利他行為的喚起 四利他行為的得與失 五求助者的特點 六助人者的特點和當時的

9、心境 七影響利他行為的因素 八利他行為的學習和模仿,含義: 利他行為指一切有益于他人和社會、沒有明顯的自私動機的自覺自愿的行為。,一利他行為的含義,利他行為有以下特點:,1.以利他為目的; 2.不期待物質(zhì)或精神報答; 3.自愿; 4.利他者本人有所損失,二利他行為的理論,(一)社會生物學(sociobiology)的視角 (二)社會學習理論的視角 (三)社會交換理論 (四)同情心與同理心,(一)社會生物學(sociobiology)的視角,1975年美國動物學家,研究昆蟲社會的E.Wilson出版了社會生物學:新的綜合. 書中提出了一個新的解釋社會生活的理論。他認為,利他是生物的本能。,(二)

10、社會學習理論的視角,助人是一種社會學習過程。通過社會贊許、自我肯定以及物質(zhì)回報來強化這一行為。 父母、教師、鄰里社會的表揚、獎勵;被救助人的感激 相互幫助的預(yù)期(社會資本),(三)社會交換理論,社會學家P. Blua(1964)提出,在社會生活中,通行著互惠交換的原則。 工具性交換、情感性交換,(四)同情心與同理心,同理心( Empathy ):設(shè)身處地為對方著想,對對方的感受感同身受. Baston同理心-利他假說:當我們能體會到他人的感受時,會激發(fā)出我們對他人的利他動機,幫助他人,改善他人的處境,并不考慮回報與代價。,三 影響利他行為的因素,(一)助人者的特征 (二)情境因素 (三)受助者

11、的特點,重點,助人者,受助者,情境,(一)助人者的特征,1、人格特征 2、心理狀態(tài) 3、性別差異 4、責任感覺 5、與被助者的關(guān)系,Kitty Genoves 案件引起了兩位年輕社會心理學家Darley和Latan的關(guān)注。在得到消息的當天中午,他們就開始討論. 提出了他人在場引起責任擴散的假設(shè)。 他們設(shè)計了兩個實驗。,(二)情境因素,責任擴散(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責任擴散: 是指當發(fā)生了某種緊急事件時,如果有其他人在場,那么,在場者提供幫助的責任就會減小,也就是說提供幫助的責任擴散到其他人身上。,重點,在拉塔涅和達利提出的決策模型中,“緊急事件”是一個重要

12、概念,其特征為:,突然、出乎意料發(fā)生 當事人可能受到傷害,或正在受到傷害 情況越來越嚴重 當事人無人幫助 旁觀者可能給予幫助,善良、聰明,未傷害過自己的人 與自己相似的人 有吸引力的人 求助形式,(三)受助者的特點,1以下哪一項是利他行為的主要特征() A以幫助他人為目的B不期望有精神或物質(zhì)的獎勵,例如榮譽或獎品C自愿的D利他者可能會有所損失 2一個喝得醉醺醺、搖搖晃晃的人突然摔倒在馬路上一時爬不起來,此時經(jīng)過的路人都不愿去幫助他。下列四個原因中哪個是最可能的原因() A我們比較愿意幫助我們喜歡的人B外貌有吸引力或者人品好的人更容易得到別人的幫助C旁觀者對別人陷入困境所應(yīng)該承擔的責任是我們決定是否給予幫助的原因之一D求助者對自己所處的困境所應(yīng)承擔的責任,是影響他人給予幫助,練習題,1經(jīng)驗表明,在旁觀者認為情況緊急的時候,他們通常會對當事人施予幫助。一般而言,“緊急事件”具有以下哪些特點() A事件突然或出乎意料地發(fā)生B當事人可能要受到傷害或已經(jīng)受到傷害C隨著時間的延續(xù),情況越來越嚴重和危險D沒有其他人可以幫助當事人 E旁觀者有能力給予當事人幫助 2影響人們利他行為的個人因素有( ) A家庭中的社會化和榜樣的作用B人格因素C利他者的性別差異D利他者心境的作用 E旁觀者的數(shù)量,練習題,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guān)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guān)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wǎng)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wù)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版權(quán)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