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背景下我國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制度重構.doc
《和諧背景下我國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制度重構.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和諧背景下我國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制度重構.doc(1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和諧背景下我國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的重構 ——從現行制度的現狀和缺陷談起 侯向鋒 論文提要: 1996年刑事訴訟法及眾多司法解釋構成了我國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的主要內容,近年來附帶民事訴訟案件的數量不斷增加,案情更加復雜。筆者以我國現行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的指導思想、立法具體內容為切入點,結合司法實踐,深刻分析在指導思想、立法和司法實踐中存在的缺陷。究其根源,指導思想、立法存在缺陷的原因在于受時代背景、立法技術的限制,指導思想、立法的滯后性導致司法實踐混亂,因此對這一制度的重構勢在必行。要依照和諧社會背景下對立法、司法實踐的要求,兼顧刑事訴訟和民事訴訟特點,充分彰顯公平與正義,結合審判
2、規(guī)律,對指導思想、立法進行重構,使立法系統(tǒng)化、詳盡化;司法實踐中要在法律的框架之內,運用司法為民指導附帶民訴訟案件的裁判,注重對當事人權利的保護,同時要緊跟時代步伐靈活處理案件,才能探索出妥善裁判附帶民訴訟案件的新途徑。全文共8967字。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起源于奴隸社會的贖罪制度,現代意義上的附帶民事訴訟制度最早見于1808年《法國刑事訴訟法》。我國在1979年《刑事訴訟法》和1996年《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了此項制度,后最高法發(fā)布了多次司法解釋,構成了我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的主要內容。但該制度確立于上世紀80年代,隨著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的數量不斷增加,案情更加復雜,現行制度無法適應司法實踐
3、的需要,需要對現有制度進行重構。本文就我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的現狀、存在的缺陷和重新構建的思路作以討論,至于該項制度的存廢不做討論,雖然有學者認為應該廢除該項制度,但無論從理論和實踐看,該項制度順應了刑事司法改革的要求,有助于現代刑事司法理念下刑法功能的合理發(fā)揮;適應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有利于化解矛盾糾紛;符合當前貫徹“寬嚴相濟”的刑事司法政策的需要,有利于在依法打擊犯罪的同時,切實保護受害人的合法權益東營中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課題組著:《和諧民生的殷切企盼—關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的實證研究》,《黃河口司法》,第三十五期,dyzy.chinacourt.org。 ,其存在的合理性更大
4、一些。 一、我國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的現狀及其缺陷 (一)我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的指導思想 1、指導思想的具體內容 許多學者這一內容表述為司法理念,主要是指公正和效率的關系、公權和私權的關系,范圍相對來說比較狹窄。 一種制度的設計總是與設計該制度的指導思想相關,我國的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的指導思想由三個方面構成:一是充分認識到了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依附性,強調刑優(yōu)于民。刑事與民事交叉的案件,公安機關、檢察機關一旦刑事立案,民事權利人只能在刑事案件開庭審理時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當法官在審理民事案件中發(fā)現涉嫌刑事案件,應當中止審理,將其移送到有權機關,不能先審理民事案件后審理刑事案件;附帶民
5、事訴訟的審理期限受到刑事訴訟期限嚴格限制。二是在法的價值選取上,秩序和效率優(yōu)先于自由和公平。在刑事訴訟過程中,立法者關注的是國家資源的大量投入,因此強調簡化訴訟程序,節(jié)省人力、物力,強調及時有效地處理案件。民事訴訟要在刑事訴訟啟動后才能進行,并且附帶民事訴訟要求與刑事案件一并審理,即使為防止刑事案件的過分遲延,也要在刑事案件審判后,由同一審判組織繼續(xù)審理附帶民事訴訟。三是傳統(tǒng)刑事觀念影響,強調同態(tài)復仇和因果報因。無論犯罪行為所造成的后果多么嚴重,如故意殺人、強奸等,如果沒有造成受害人的物質損失,也只能是讓犯罪分子承擔刑事責任,或處以徒刑,或剝奪生命而已張剛著:《侵犯人身權犯罪中的刑事附帶民事訴
6、訟研究》,《遼寧省政法管理干部學報》,2006年第1期,第61頁。 。通過對其判處刑罰,已經體現了對被害人及其家屬的一種精神撫慰,無須再進行精神賠償,這就是我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沒有將精神損害賠償納入賠償范圍的原因。 2、指導思想的缺陷 現行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確立與上世紀80年代,后相繼發(fā)布了司法解釋,只是對法律條文做了完善,指導思想則沒有改變。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諧司法理念的提出,現行指導思想缺陷逐漸反應出來,表現在:一是沒有認識到附帶民事訴訟的本質;二是沒有協(xié)調好法的價值之間沖突;三是沒有認識到對犯罪結果進行民事賠償的重要性。 (二)我國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立法 1、立法概況和基本內
7、容 1979年《刑事訴訟法》對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所作的規(guī)定,標志著我國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的正式確立。1996年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以第七章“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形式對此制度進行了規(guī)定,使用第77條、第78條兩個條文加以表述。1997年修訂后的《刑法》第36條為附帶民事訴訟的實體法提供了依據。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法釋《關于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的第六部分“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從第84條至102條用19個條文對此制度作了進一步詳細規(guī)定,該解釋的其它部分涉及到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還有十幾個條文。此后,最高人民法院還先后發(fā)布了《關于審理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有關問題的批復》、
8、《關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范圍問題的規(guī)定》兩個司法解釋。除上述專門規(guī)定以外,最高人民法院相繼發(fā)布了《全國法院維護農村穩(wěn)定刑事審判工作座談會紀要》、《關于嚴格案件審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規(guī)定》、《關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損害賠償民事訴訟問題的批復》等,這些司法解釋也涉及到了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相關問題,以上這些法律和司法解釋的有關規(guī)定共同構成了我國的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 我國現行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立法基本內容有以下幾個:一是關于訴訟條件的規(guī)定:附帶民事訴訟以刑事訴訟為前提;被害人的損失是被告人的犯罪行為造成的;被害人的損失必須是物質損失;有賠償請求權人在刑事訴訟中提出了賠償請求。二是刑事
9、訴訟的原告和被告,在司法解釋中對請求權人和負有賠償責任的人范圍作了規(guī)定。三是提起期間和提起方式的規(guī)定:附帶民事訴訟的必須在刑事立案后,到第一審法院宣告判決之前提出,提起的以書寫訴狀為原則,以口頭起訴為例外。四是關于審判的規(guī)定:除人民檢察院提出的以外,可以調解;通常情況下應當與刑事案件一并審理,只是為了防止刑事案件的過分延遲,才可以在刑事案件審判后,由同一審判組織繼續(xù)審理附帶民事訴訟。五是關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的執(zhí)行規(guī)定: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依法判決后,查明被告人確實沒有財產可供執(zhí)行的,應該裁定中止或者終結執(zhí)行;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對被告人的財產實行查封或者扣押。六是在實體法的適用上,《刑法
10、》第三十六條規(guī)定:“由于犯罪行為而使被害人遭受經濟損失的,對犯罪分子除依法給予刑事處罰外,并應根據情況判處賠償經濟損失”,具體數額由審判人員依照具體情況確定。最高人民法院執(zhí)行《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解釋第100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審理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除使用刑法、刑事訴訟法外,還應使用民法通則、民事訴訟法有關規(guī)定。 2、立法的缺陷 (1)法律規(guī)定不符合審判規(guī)律。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沒有對附帶民事訴訟受案范圍做出限制。只要原告提出了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司法機關就必須受理,須由同一審判組織審理。但民事法律關系日益復雜,盡管根據現行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受案范圍的規(guī)定,附于刑事訴訟提起的民事訴訟多是一些定
11、型化的案件,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日益發(fā)展,附帶民事訴訟案件也出現了一些較為復雜的問題,比如被害人在家中被殺,家屬狀告小區(qū)物業(yè)公司的問題。在處理此等相對復雜的附帶民事訴訟案件時,刑事法官的民事審判能力顯然不夠,除了學習查閱需要時間外,有時甚至不得不邀請民事法官共同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 王文軍 黃洵著:《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現狀與反思》,《法學》,2008年第3期,第156頁。 這種制度的設計,加重刑事審判法官負擔,不利于案件快速審結。二是程序設置上強調“刑先于民”,沒有賦予當事人“民先于刑”程序的選擇權。例如甲在作案過程中將乙的一輛轎車損害,后甲潛逃在外多年沒有抓獲,即使甲有財產可供執(zhí)行,依照
12、現行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乙的損失無法得到彌補,“民先于刑”更利于被害人權益的保護。三是檢察機關在審判過程中偏離了監(jiān)督機關的地位。《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七條第二款規(guī)定,“如果是國家財產、集體財產遭受損失,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時候,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此規(guī)定實際上賦予了人民檢察院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地位。我國現階段,國有、集體產權已經基本明晰,各種國有資產、集體資產管理機關、法人、企業(yè)等成為產權所有人,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是產權所有人的權利,檢察機關是監(jiān)督機關,強行代替法人或其他組織行使民事權利,實行國家干預并無充足的法律依據,在法理上也講不通。 (2)法律規(guī)定過于原則化。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是一個
13、完整的訴訟程序,如法國刑事訴訟法經過多次修訂,對附帶民事訴訟已規(guī)定得十分詳細,幾與刑事訴訟占有同等位置,包括提起主體、條件、階段、受案范圍、被害人選擇救濟途徑的權利以及關于附帶民事訴訟財產的保全、證明、裁判和有關訴訟費的支付和救濟等方面內容。我國的《刑事訴訟法》是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在程序法方面的依據,但該法僅用77、78條兩個條文對提起主體、受案范圍、財產保全以及審判原則作了規(guī)定,《刑法》的第36條、第37條為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提供了實體法方面依據,確立了民事賠償優(yōu)先的原則,此后的各種《解釋》在一定程度上界定了概念,明確了范圍,有利于操作,但仍然很不明確。例如,《關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范圍問
14、題的規(guī)定》第4條規(guī)定:“被告人已經賠償被害人物質損失的,人民法院可以作為量刑的情節(jié)予以考慮。”從法條中可以看出,法條并沒有明確規(guī)定“被告人已經賠償被害人物質損失”是已經全部賠償還是部分賠償,也沒有明確“可以量刑的情節(jié)”就是從輕處罰的情節(jié)?!耙粤P代打”、“以錢易刑”等負面評價也非常之多,如何對賠償與量刑的關系進行準確定位是十分重要的問題,否則就會出現刑事責任與民事責任的不當吸收,有損法律的嚴肅性。 凃艷紅著:《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若干問題的思考》,2005年清華大學碩士畢業(yè)論文,第23頁。 (3)法律規(guī)定之間互相沖突 關于該內容的詳細論述參見吳章法著:《論刑事附帶民事訴訟》,2008年湘潭大學
15、碩士畢業(yè)論文,第25頁。 。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刑事司法解釋與刑事法律指導思想不一致。根據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對被告人的犯罪行為造成物質損失的,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但在最高法的解釋中規(guī)定“因人身權利受到犯罪侵犯而遭受物質損失或者財物被犯罪分子毀壞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犯罪分子非法占有、處置被害人財產而使其遭受物質損失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根據該解釋,被告人搶劫、盜竊、詐騙等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的案件被排除在附帶民事訴訟的范圍之外。司法解釋縮小了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不利于對受害人權益的保護。二是附帶民事訴訟法律規(guī)定與民事訴訟法律規(guī)定沖突。附帶民事訴訟提起條件限制要
16、比民事訴訟嚴格,在當事人的范圍、是否適用缺席判決、訴訟實效等方面截的規(guī)定然不同,對于賠償范圍和賠償標準的規(guī)定亦不同。 (4)賠償范圍不合理、標準不清。賠償范圍不合理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對直接損失的界定不清。對于直接損失作為附帶民事訴訟的賠償請求范圍,實踐中認識比較一致,只是在要不要把犯罪分子違法所得作為訴訟直接損失爭議較大。例如,司法解釋規(guī)定犯罪分子用犯罪手段所獲得的財物,如盜竊、貪污所取得財物能不能作為直接損失,不能通過附帶民事訴訟解決,不利于被害人權利的保護。三是精神損害賠償被排除在賠償范圍之外。最高法的解釋中規(guī)定“對于被害人因犯罪行為遭受精神損失而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17、,將精神損害賠償排除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范圍外,而單獨提起民事訴訟根據我國民事法律規(guī)定則可以提起精神損害賠償。四是賠償的標準沒有明確規(guī)定,沒有指出具體援引何法律規(guī)定確定賠償數額。 (三)我國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實踐 1、實踐的基本情況 (1)附帶民事訴訟在刑事訴訟中所占比例各地有所不同,整體呈增加趨勢。陜西省洛南縣人民法院附帶民事訴訟在刑事案件所占比例為11%左右,而在廣東省佛山市占到6%左右。 (2)在立案過程中,將是否遭受物質損失作為立案標準,受理案件集中在故意傷害案、交通肇事案、搶劫案、故意殺人案等,對于盜竊、搶劫等案件如果沒有造成人身傷害的,通過退贓程序挽回被害人損失。 (2)在
18、審判過程中,有的分開審理、有的合并審理;注重調解,但調解率各地高低不一,達成調節(jié)的基本都能執(zhí)行。 (3)從當事人的請求和判決結果看,對于當事人的訴求大部分都能滿足,但精神損害賠償基本上都被排除在外。從佛山市附帶民事訴訟案件中提起精神損害賠償案件比例圖可以看出,提起精神損害賠償的附帶民事訴訟案件數量在不斷攀升。 佛山市附帶民事訴訟案件中提起精神損害賠償案件比例 數據來源于廣東省佛山市中級人法院課題組著:《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審理與執(zhí)行情況的調查》,《法律適用》,2008年第7期,第57頁。 年份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提起精神損害賠償
19、所占比例 37.93% 40.00% 49.35% 50.00% 56.00% 58.00% 2、實踐中存在的缺陷 (1)立案環(huán)節(jié)隨意性大,對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受理范圍掌握不統(tǒng)一。有的法院對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范圍只限定為傷害案件,有的擴展到侵犯財產的案件,還有的法院及某些審判人員認為,其他案件如強奸案件也應該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等;有的法院在立案前先行調解,調解不成的不予立案。 (2)審理過程中,對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保障不夠。有的法院不告知當事人有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權利;有的對答辯期間所留時間過短或者不留答辯時間;有的法官由于審理完刑事訴訟就已經很疲勞,不能耐性
20、聽取當事人陳述。調解工作應在庭審那個階段進行,實踐中做法不一,有的審判人員將調解活動放在法庭調查之中,有些則在合議庭對刑事部分做出評議后,有的在法院剛收案,刑事部分庭審尚未開始即進行調解。附帶民事訴訟審理庭審存在“走過程”傾向,民事部分應有的法庭調查、法庭辯論和最后陳述的程序被簡化甚至被省略,成為名副其實的“附帶”,筆錄也只有寥寥幾筆。 (3)賠償依據和標準不統(tǒng)一。有的法院根據被告人賠償能力確定賠償范圍,有賠償能力的多判,沒有賠償能力的少判或不判,有的法院按照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確定賠償范圍;有的法院按照以前形成的習慣確定賠償標準,也有的法院依照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的標準確定,有的法院則按交
21、通肇事標準判決賠償,并且有的法院根據案情判決了精神損害賠償金。 (4)對判決結果執(zhí)行情況不夠理想。例如,根據對上海市兩所中院調查結果顯示,上海市第二中院,2004年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執(zhí)行中止率為60%,到位率為13.57%,2005年中止率達到80%以上,到位率僅為10.7%王文軍 黃洵著:《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現狀與反思》,《法學》,2008年第3期,第156頁。 。其他各地法院的情況和上海第二中院情況大致相同。 三、存在缺陷的原因及改進的必要性 現行附帶民事訴訟制度指導思想、立法存在缺陷的原因在于受立法時代背景、立法技術的限制;立法的簡單、籠統(tǒng)導致法律適用上產生大量沖突、混亂,
22、在許多具體問題的處理上無法可依,理解掌握不一致,而司法解釋不但沒有解決好以上問題,又帶來了新的困惑凃艷紅著:《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若干問題的思考》,2005年清華大學碩士畢業(yè)論文,第21頁。 。 在1979年我國第一部刑法頒布之前,附帶民事訴訟在中國司法實踐中應用并不是很多,司法實踐無法給立法提供借鑒的依據,使得立法者無法對制度做出完善的規(guī)定。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物質經濟相對落后,物質財富缺乏,對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重視程度并不是很高,在立法者的思想中這一制度可能僅僅是為了彌補法律空白,對操作性、指導作用缺乏考慮。隨著經濟發(fā)展和司法理念的轉變,司法實踐中法官不斷摸索著解決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最好途
23、徑,每個法院甚至每個法官的做法都不盡相同,但都不同程度走在了法律制度的前面,引起了司法實踐的混亂,附帶民事訴訟進行重構勢在必行。 四、和諧背景下我國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的重新構建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的設立,在減輕當事人訴累、保護被害人權益的同時,構架了被告人與被害人之間聯系的橋梁,避免了新的刑事案件爆發(fā)的可能,有利于化解矛盾糾紛,恢復被犯罪侵害的社會正義。在和諧社會的背景下如何更好的完善我國的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使其合理、充分發(fā)揮刑法打擊犯罪、保護人民群眾權益的宗旨,促進和諧社會建設,成為重構該項制度的基本方向。 沈德詠曾指出,制定一部切實貫徹科學發(fā)展觀,充分彰顯程序正義,兼顧人權保
24、障與犯罪控制兩大價值目標,充分保障在全社會實現公平正義和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發(fā)展的刑事訴訟法典,應當成為我國刑事訴訟法再修改的基本目標陳俊太 羅浩著:《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不和諧的原因及對策》,2006年12月18日,dyzy.chinacourt.org 。此話不僅道出了刑事訴訟法再修改的基本目標,也指明了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修改的方向。結合前面的分析,要解決附帶民事訴訟中存在的諸多不和諧問題,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對這一制度進行重新構建: (一) 指導思想重構 1、充分保護附帶民事訴訟的程序完整性。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犯罪行為同時也是造成物質損失的民事侵權行為,行為人既要承擔刑事責任,也要承擔
25、民事賠償責任。民事訴訟強調當事人雙方法律地位以及訴訟權利的平等,然而與強大的國家公訴行為相比,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的被告人在刑事訴訟中處于相對較弱勢的地位,在刑事訴訟中要注意民事訴訟程序的完整性,充分保障被告人在附帶民事訴訟中的平等地位和訴訟權利尤為重要。由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在本質上是民事訴訟,在訴訟原則、主體范圍、賠償范圍、法律適用等方面均應符合民事實體法以及程序法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不違背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本質屬性,亦不因被附帶使其成為刑事訴訟的附庸。 2、處理好法的價值之間的沖突。法的價值內容主要有:正義、秩序、自由、平等、人權、民主、法治、權利、人的全面發(fā)展,等等。這些價值擁有獨特的
26、內涵和意義,它們時而包容,時而并立,時而對立。價值本身的多元并存,決定了法的價值選擇的復雜性。改革開放之初,生產力落后,物質生活匱乏,社會環(huán)境比較復雜,需要發(fā)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最大限度地調動主體積極性,促進社會財富快速增長,維護社會穩(wěn)定。所以,這一時期的法的價值選擇強調的是效益和秩序。但是,隨著社會財富的不斷豐富,以人為本理念深入人心,為了緩和社會矛盾,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保護人人平等生存和共同發(fā)展,法在實現效益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公平 楊文麗 袁振輝著:《復雜性視野中法的價值思考》,2008年9月17日,。 ,在實現秩序的同時更加注重自由,注重對個體權利的保障。 3、摒棄傳統(tǒng)刑法理念,注意對受
27、害人的民事賠償。復仇是滿足個人狹隘私怨的行為方式,它僅僅是個人心理、情感的本能反應,而非精神、意識的理性表現,是不文明社會的產物,不僅不能彌補犯罪所帶來的損失,而且會產生怨怨相報的惡性循環(huán),從而引發(fā)更嚴重的社會后果。正是這種“復仇”觀念的存在和影響,導致我們在立法和實踐上過分強調刑罰對犯罪的懲罰功能,強化對被告人施加肉體痛苦,弱化被告人在犯罪中應承擔的民事責任。在現代社會,注重給受害人民事賠償是適應社會的需要。 (二) 立法重構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的刑事部分和民事部分,是兩種性質不通的法律關系,本應適用不通的訴訟程序,但為了將同一犯罪事實產生的兩個訴合并審理,必須對我國附帶民事訴訟進行更加
28、詳盡的立法,設專章進行規(guī)定 許多學者通過分析大陸法系、英美法系及全蘇聯的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提出了我國的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改革方向,有徹底分離式 、選擇式 、有限保留式 、完善式等不同觀點,筆者贊同通過設立專章進行完善這一觀點。 ,否則無法解決制度層面的沖突。 楊飛雪著:《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在審判實踐中的問題及對策》,《法治論衡》,2009年第1期,第61頁。 在重構過程中必須注意下列問題: (1)立法要反映審判規(guī)律的需要:一是限制附帶民事訴訟受案范圍??s小附帶民事訴訟受案范圍,有利于刑事案件的快速順利審結,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的受理范圍應限制在以下幾個方面:案件原告或者被告是否僅限于
29、加害人和受害人;是否存在第三人;案件事實是否清楚;案件是否提出反訴等。二是在有些案件的審理上允許民先于刑。從現實生活來看,現實生活紛繁復雜,一味堅持“先刑后民”原則可能嚴重阻礙被害人的利益保護。舉例言之:因我國刑事訴訟法未確立缺席審判制度,倘若犯罪嫌疑人一直不能被抓獲,被害人的附帶民事賠償請求豈不永遠不能解決?而在知識產權犯罪案件中,不能實行“先刑后民”,反而只能實行“先民后刑”,才符合案件的特點和審判規(guī)律。 具體論述參見江偉 范躍榮著:《刑民交叉案件處理機制研究》(下),2005年2月2日,www.chinacourt.org。 三是正確處理檢察機關在附帶民事訴訟中的地位。強化檢察機關的
30、監(jiān)督作用,可以要求檢察機關督促相關產權所有人提出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2)刑事附帶民事附帶立法系統(tǒng)化,構成完整的訴訟程序。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在刑事訴訟法構建必須是一個完整的程序,包括提起主體 參見高淑琴著:《論附帶民事訴訟中的原告人》,《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09年第6期。 、階段、受案范圍、被害人選擇救濟途徑的權利以及關于附帶民事訴訟財產的保全、證明、裁判和有關訴訟費的支付和救濟等方面內容,尤其是在執(zhí)行、及執(zhí)行與刑罰方面做出系統(tǒng)規(guī)定。 (3)理順法律之間關系,杜絕法律沖突。一是解決刑事法律和司法解釋之間的關系。二是解決附帶民事訴訟法律制度和民事法律制度之間的沖突,依照民事訴訟法
31、對當事人范圍、證明標準和訴訟時效設置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法的制度。 (4)明確賠償范圍和標準。將直接損失和一定范圍內的間接損失、精神損害賠償納入賠償范圍之內。只要物質損失與犯罪行為之間有必然的聯系,就應該計入,當然這必須有前提條件,即是這種情形發(fā)生應該是必然狀態(tài)而不是或然狀態(tài),即是基于一般常識能夠肯定發(fā)生的而不應存在不確定的情況。 高少勇著:《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若干問題研究》,2003年9月3日,www.chinacourt.org。 在賠償的標準方面,或者制定出明確的賠償標準,或者指明援引法律的那一個規(guī)定。 (5)注重對新制度的嘗試。許多學者提出建立被害人國家賠償制度、被害人國家救助制度,實
32、際上這些制度在實踐中已經得到應用,應該通過立法確立下來。例如,發(fā)生重大礦難,國家在沒有對礦主審判的情況下對死者家屬予以賠償,實際上就是這些制度的應用,因為礦主才是責任人,應該由礦主進行賠償。 (三)實踐中應注意的事項 法制的完善是不可一蹴而就的,在裁判附帶民訴訟案件時,教條理解法律,唯法條是從,并不能有效地實現法律的原義和法治的精神,也不能作到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相統(tǒng)一。只有在法律的框架之內,運用司法為民指導附帶民訴訟案件的裁判,注重對當事人權利的保護,同時要緊跟時代步伐靈活處理案件,才能探索出妥善裁判附帶民訴訟案件的新途徑。 (1)在立案環(huán)節(jié)上統(tǒng)一立案標準。立案是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第一環(huán)
33、節(jié),在立案標準的把握上既要考慮法律規(guī)定,亦要考慮利于刑事審判需要,并不是所有的刑民交叉案件都需要通過附帶民事訴訟解決,如果單獨提起民事訴訟更利于受害人權利的保護,應該告知當事人另行起訴,做出不予立案的決定。 (2)注意對當事人合法權益的保護。附帶民訴訟制度自身的欠缺和法律之間的沖突,使當事人對有關規(guī)定難以把握,法官在附帶民事訴訟中對當事人訴權的保護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首先,法官要充分釋法,這是目前附帶民訴訟制度現狀決定的;其次,在訴訟過程中要分階段,先告知法律規(guī)定的訴訟權利再由當事人行使其應有的權利;再次,對于當事人提出的主張或請求,應當依法答復并解釋法律上的依據和理由,包括庭審中的口頭答復
34、和裁判文書中的書面答復。 (3)注重調解。調解作為解決民事糾紛的一種特殊的制度,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發(fā)揮了較大的作用,大多數的刑事附帶民事案件都以調解得以解決。承辦案件的法官不管當事人是否提出調解申請,法官都應該盡心盡力主動進行調解,以充分保障被告人因能和被害人和解并賠償其物質損失從而獲得從輕處罰的機會。應多做說服工作,并調動雙方的親屬、朋友、單位、街道等一切有利于調解的力量配合做好調解工作,盡量化解矛盾已達成調解協(xié)議,爭取案結事了,化解社會矛盾。 (4)判決賠償尺度標準統(tǒng)一。在判決賠償尺度的把握上,首先要嚴格遵守法律規(guī)定,在此的基礎上可以考慮地方因素和被告人的經濟基礎,這樣才可以保證賠償尺度不會相差太遠。同時要妥善處理好賠償和量刑之間的關系。 (5)注重對查封和凍結手段的應用,加強執(zhí)行。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執(zhí)行屬于民事執(zhí)行范疇,同時又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導致了在執(zhí)行時不同于一般普通的民事執(zhí)行,也更加難以執(zhí)行,要想徹底解決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執(zhí)行問題,法律制度的完善是一個方面,加強司法實踐中執(zhí)行的力度是另一個方面,可以告知附帶民事訴訟當事人有申請財產保全和先于執(zhí)行的權利。在審判階段,法院要有對被告財產采取保護措施的意識,加強對這些手段的綜合應用。 17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