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膜黑色素瘤診療進程

上傳人:冷*** 文檔編號:19083532 上傳時間:2021-01-06 格式:DOCX 頁數:9 大?。?0.16K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葡萄膜黑色素瘤診療進程_第1頁
第1頁 / 共9頁
葡萄膜黑色素瘤診療進程_第2頁
第2頁 / 共9頁
葡萄膜黑色素瘤診療進程_第3頁
第3頁 / 共9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葡萄膜黑色素瘤診療進程》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葡萄膜黑色素瘤診療進程(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葡萄膜黑色素瘤診療進程 葡萄膜黑色素瘤診療進程 2018/11/15 葡萄膜黑色素瘤是成人最常見的眼內原發(fā)惡性腫瘤,雖然相對罕見,但極度惡性,且治療效果不佳。盡管目前針對其原發(fā)病灶的治療可以達理想的局部控制,但仍然有近一半的患者發(fā)生遠處轉移。此文結合當前診療技術的新進展,就葡萄膜黑色素瘤的流行病學、基因狀態(tài)、診斷、原發(fā)疾病及轉移病灶的治療和預后作一綜述。 葡萄膜黑色素瘤;基因;治療;預后 葡萄膜黑色素瘤(uvealmelanoma,U

2、M)起源于眼內葡萄膜黑素細胞,是成人最多見的眼內惡性腫瘤,占所有類型黑色素瘤的3%~5%[1-2],占眼黑色素瘤的83%[3]。UM最好發(fā)的部位是脈絡膜,其次是睫狀體和虹膜,國外由Shields等[4]進行的包含8033例患者的研究報道,有90%的UM病灶發(fā)生在脈絡膜,6%在睫狀體,4%在虹膜;國內由Liu等[5]進行的包含582例患者的研究報道,94.2%的UM病灶位于脈絡膜,5.7%位于睫狀體,0.2%位于虹膜。盡管通過放射治療(放療)等治療手段積極治療后,UM的局部控制率超過90%,但仍有約50%的患者出現遠處轉移[6-8],且多轉移至肝臟[9]。本文就UM現階段的診療及預后進展進行綜述

3、。 1流行病學 UM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qū)有不同的發(fā)生率。在美國,UM年發(fā)生率為5.1/1000000[10]。在歐洲,UM年發(fā)病率為1.3/1000000~8.6/1000000,且呈由北向南逐漸遞減的趨勢,由挪威和丹麥的8/1000000過渡至西班牙和意大利南部的2/1000000,這種變化趨勢可能與處在低緯度地區(qū)的南部人群在適應強烈紫外線過程中形成的保護性眼部色素沉著相關[11]。UM在亞洲和非洲發(fā)病率相對較低,年發(fā)病率分別為0.38/1000000和0.31/1000000[12]。UM的發(fā)生也與性別、年齡和種族相關。男性的發(fā)病率比女性高[2,10-11]。

4、UM更多見于老年人群,發(fā)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在70歲時達到峰值[11,13],且先天性UM非常少見[2,14-15]。此外,UM在白種人群中更為常見,一項納入了1352例患者的研究顯示,不同種族中,黑人∶亞洲人∶西班牙人∶非西班牙裔白人的相對風險比為1∶1.2∶5∶19[12];另一項由Shields等[16]進行的綜合分析顯示,在8100例患者中,白種人、西班牙人、亞洲人、非洲裔美國人占比分別為98%、1%、 2遺傳學特征 根據UM基因表達譜,UM可被分為2類預后不同的分子類型,即1類和2類,1類進一步可分為1A和1B類,1類有較低的遠處轉移風險和較好的預后,2類遠處轉

5、移發(fā)生率高且預后差[19]。研究顯示,1A類、1B類、2類UM的5年遠處轉移率分別為2%、21%、72%[20]。而不同的分子分類也與UM驅動基因的突變有關聯,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皮膚黑色素瘤常見的突變基因,比如BRAF,UM最常見的驅動基因為BAP1、EIF1AX、GNA11、GNAQ和SF3B1[21-26]。 2.1BAP1基因 BAP1基因為BRCA1相關蛋白基因,位于3號染色體(3p21.1),被認為是抑癌基因,研究顯示BAP1通過與BRCA1蛋白結合,從而增強BRCA1介導的腫瘤抑制作用[27]。而BAP1基因發(fā)生突變失活后會導致BRCA1相關蛋白的

6、表達缺失。數據顯示,有30%~40%的原發(fā)UM和超過80%的有遠處轉移的UM出現BAP1突變[21,28-29]。BAP1不僅會發(fā)生序列突變,也可能出現一個或多個外顯子的半合缺失突變,而后者不容易被Sanger測序法檢驗出,此時如果可以獲取組織樣本,免疫組織化學法可能會是更好的檢測手段。研究也顯示,通過免疫組織化學法檢測的BAP1蛋白表達的缺失與轉移風險密切相關,而BAP1基因突變或3號染色體丟失的檢測,被推薦為有效的判斷UM預后的方法[30-31]。 2.2EIF1AX基因 EIF1AX基因位于X染色體(Xp22),編碼真核翻譯起始因子1A(eukaryoti

7、ctranslationinitiationfactor1A,eIF1A)[26]。EIF1AX基因突變通常是腫瘤DNA中的雜合突變,統(tǒng)計數據表明,有14%~20%的UM攜帶此突變基因[26,28-29]。EIF1AX基因突變通常出現在無轉移UM中,與基因表達譜分型的1類及較好的預后相關[32-33]。 2.3GNAQ/GNA11基因 GNAQ和GNA11分別編碼鳥嘌呤核苷酸結合蛋白中a亞基的Gaq和Ga11,兩者均屬于異源三聚體蛋白家族,在跨膜信號傳導系統(tǒng)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GNAQ/GNA11基因突變會導致兩個亞基失去鳥嘌呤三磷酸核苷酸酶活性,從而使他們持續(xù)激

8、活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MAPK)和蛋白激酶C(proteinkinaseC,PKC)信號傳導通路,進一步調節(jié)細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程序[24-25,34]。有數據顯示,至少有85%的UM發(fā)生GNAQ或GNA11突變[25,35]。盡管GNAQ/GNA11突變與基因表達譜分型和預后無關[36-37],但可以針對其下游的信號分子如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細胞外信號調節(jié)激酶(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kinase,MEK)進行靶向治療,有研究者發(fā)現M

9、ET水平在有GNAQ/GNA11突變的UM中明顯上調[38-39],還有研究者通過試驗表明MET抑制劑能抑制UM的增殖[40-41]。一項Ⅱ期臨床試驗對比MEK抑制劑司美替尼和替莫唑胺治療UM的療效分析顯示,相較于替莫唑胺,司美替尼更能有效地抑制腫瘤進展[42]。 2.4SF3B1基因 SF3B1位于2號染色體,是UM的另外一個驅動基因。SF3B1在前體信使RNA剪接中的作用至關重要[43],同時也是DNA損傷修復因子[44]。據報道,10%~20%的UM發(fā)生SF3B1突變,且SF3B1突變與較好的預后相關[22,45]。但也有研究報道在SF3B1突變的患者中,

10、大多數在確診5年以后發(fā)生轉移[46]。 3臨床表現及診斷 大多數UM患者通常表現為無痛性視力喪失或視力變化(如視物變形、灰視、幻視、飛蚊癥等)。某些患者可完全無癥狀,而在常規(guī)檢查時發(fā)現腫瘤。較大的腫瘤常伴有漿液性視網膜脫離,或閃光(光幻視)[47]。當UM波及眼球前份時,患者可能會出現虹膜變色或外周鞏膜充血,睫狀體腫瘤可因晶狀體移位而引起不對稱散光,診斷上要注意小黑色素瘤與良性痣的區(qū)別,出現視網膜下液、橘紅色色素和眼底攝影發(fā)現新生物等支持黑色素瘤診斷[48]。眼部超聲檢查是臨床診斷UM的有效檢查手段。UM在超聲中常表現為低回聲的靜聲區(qū),通常為圓丘狀,而領扣狀或蘑

11、菇狀則高度提示黑色素瘤,它們的頂部和基部越大,提示腫瘤的可能性就越大。大多數專家認為,頂部高度超過3mm的病變很有可能是UM。其他檢查方法還包括彩色眼底成像、通過生物顯微鏡檢查眼前段和眼后段、通過間接檢眼鏡擴瞳檢查眼底、眼底自發(fā)熒光、光學相干斷層成像、透照、MRI等。臨床上很少通過活檢來確診UM,據眼部黑色素瘤協(xié)作研究組(CollaborativeOcularMelanomaStudyGroup,COMS)報道,對有典型特征的UM行眼球摘除術,術后病理檢查提示診斷準確率超過99%[49]。但是,當病灶因表現為無色素性或因玻璃體出血或玻璃體碎片而難以評估時,可能需要行診斷性活檢,活檢必須在有經驗

12、的細胞學家的協(xié)助下進行,且診斷活檢必須和預后活檢區(qū)分開。 4原發(fā)病灶的治療 國際上UM的治療強調高度的個體化治療。在進行眼部病灶治療前,需行全身檢查(如正電子發(fā)射型計算機斷層顯像、肝臟增強MRI或者肝臟彩色多普勒超聲、胸部/腹部/盆腔增強CT等),排除遠處轉移后,再積極治療原發(fā)病灶。針對UM的局部治療方法包括隨訪、保眼治療和眼球摘除術。 4.1嚴密隨訪監(jiān)測 根據現有診斷方法,當患者眼部病灶無法明確診斷為UM時,可進行嚴密隨訪觀察??筛鶕湫吞卣魅绮≡钛杆匍L大或出現視網膜下液等進行監(jiān)測。當患者太過于虛弱而無法進行進一步治療時,也可暫

13、時觀察。 4.2激光治療 激光治療又被稱為經瞳孔溫熱療法(transpupillarythermotherapy,TTT)。此法通常用于治療較小的UM,雖然有較好的耐受性,但局部復發(fā)率約為20%[50]。治療相關的不良反應有視網膜血管閉塞、玻璃體出血和視網膜病變。病灶大小不同,局部腫瘤控制率也不盡相同,可作為病灶厚度小于3mm,且遠離黃斑和視神經UM的治療手段。因此,應用此法時,患者的選擇是治療成功的關鍵。但通常而言,TTT常用于放療后的輔助治療。一項研究發(fā)現,同時進行TTT和近距離放療的患者有較高的局部控制率、保眼率和無復發(fā)生存率[51]。然而另一項研究發(fā)現,

14、在近距離放療前或后進行TTT時,患者無臨床獲益,且視力變得相對更差[52]。光動力療法是通過注射光敏物質至腫瘤組織中,然后暴露在光源下以產生毀壞性的氧自由基,從而殺傷腫瘤細胞,但其局部腫瘤控制和長期生存獲益有待進一步研究。 4.3放療 2006年COMS的一項研究顯示,在中等大小UM(2.5mm 4.4手術治療 眼球摘除術適合于體積大、有廣泛眼外侵犯和無法保留視力的UM患者。但2006COMS研究顯示,相較于近距離放療,眼球摘除術并沒有提高UM患者的生存獲益[53]。保留眼球的手術方式有2種,分別是經視網膜轉位和經鞏膜轉位局部病灶切除術。與近

15、距離放療相比,經鞏膜轉位切除術后的患者有更好的視力,這可能是因為局部病灶切除術沒有放射性視網膜病變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放療相關的并發(fā)癥。但是,經鞏膜切除術的腫瘤局部控制要比近距離放療和眼球摘除術差。4.5新型治療方法4.5.1ICON-1 組織因子是一種跨膜細胞因子受體,與人凝血因子Ⅶ結合后能啟動外源性凝血反應。有研究顯示組織因子在UM細胞中的表達水平高于正常葡萄膜黑色素細胞[57]。ICON-1是一種由人類凝血因子Ⅶ的結構變異體組成的免疫結合蛋白,它也能與UM細胞上過度表達的組織因子結合,從而消除病理性的新生血管形成,并讓腫瘤細胞成為靶點而被免疫系統(tǒng)清除。目前針對ICON-1治療UM的試驗正

16、在進行中(NCT02771340)。 4.5.2AU-011 AU-011是一種病毒納米粒子,采用人類乳頭瘤病毒作為模型,并且能與光動力材料結合。它的作用機制是注射至玻璃體后,由于腫瘤細胞過度表達硫酸肝素蛋白聚糖,病毒偶聯物便會選擇性地與癌細胞結合,再經過激光活化后破壞腫瘤細胞。目前針對AU-011治療UM的臨床試驗也正在進行中(NCT03052127)。 4.6輔助治療 迄今為止,尚無系統(tǒng)性的輔助治療能有效降低UM遠處轉移風險或改善患者總體生存狀況。有研究顯示,用于轉移性皮膚黑色素瘤標準治療方案的達卡巴嗪和干擾素均未使UM患者獲得生存獲益[58

17、-59]。一項聯合達卡巴嗪和干擾素治療UM的Ⅱ期臨床研究正在進行,預計在不久的將來會有結果。另一項臨床研究顯示,用福莫司汀進行輔助性肝動脈灌注化學治療(化療)以期減少肝臟轉移的治療方案并未使高風險UM患者獲益[60]。而一些針對UM輔助治療的靶向制劑也正在研究中。生長因子受體c-Met和c-Kit在UM中高度表達,分別被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克唑替尼和舒尼替尼所抑制,在UM小鼠模型中[61],與對照組相比,克唑替尼可顯著降低遠處轉移的發(fā)生。一項回顧性研究中,對比未接受舒尼替尼輔助治療組,舒尼替尼組獲得了更高的5年生存率(75%vs.55%)[62]。目前針對UM輔助治療的克唑替尼和舒尼替尼的臨床試驗

18、正進行中。組蛋白脫乙?;敢种苿┮驯蛔C實可以誘導UM細胞的形態(tài)學分化,和誘導UM基因表達譜從高風險向低風險轉化,從而逆轉BAP1缺失的表型效應[63],基于此機制,丙戊酸和伏立諾他正在被相關臨床試驗進行評估。 5轉移性 UM的治療盡管通過放療等有效治療后,UM的局部控制率可達90%,但仍有約50%的患者出現遠處轉移,而肝臟為轉移好發(fā)部位[6-8]。一項COMS的研究發(fā)現,93%的UM患者在死亡時發(fā)生了肝轉移[64]。目前針對轉移性UM還沒有非常標準的治療方案。雖然有許多治療手段在臨床上被應用,比如系統(tǒng)性化療、免疫治療、靶向治療以及肝臟定向治療等,但總體緩解率不到

19、10%,并且沒有任何一種治療方案能顯著改善總生存期。 5.1肝臟定向治療轉移性 UM的肝臟定向治療方法主要包括局部手術切除、肝動脈灌注化療、肝臟隔離灌注化療、肝動脈栓塞化療、射頻消融術等。多項回顧性研究顯示,與非手術組相比,手術切除肝轉移灶有更好的生存獲益,但通常而言,進行肝臟病變切除的病例一般是經過高度選擇的,而實際上數據報道的能進行手術切除的肝轉移性UM患者低于10%[65-66]。一項隨機Ⅲ期臨床試驗比較了采用福莫司汀分別進行靜脈化療和肝動脈灌注化療的療效,結果顯示,相對靜脈化療,動脈灌注化療明顯提高患者中位無疾病進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

20、esurvival,PFS),這可能與肝轉移灶主要由肝動脈供血有關,但兩者之間的總生存期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67]。對比肝動脈灌注化療,肝臟隔離灌注化療通過封閉的循環(huán)灌注,使藥物高劑量聚集于肝臟,并較少分布于全身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肝臟隔離灌注化療操作精密復雜,操作要求高,因此衍生出另一種相對簡單的經皮肝臟灌注化療(percutaneousisolatedhepaticperfusion,PHP)。一項Ⅲ期隨機臨床試驗對使用美法侖進行PHP和行最佳支持治療的肝轉移UM患者進行了比較,結果顯示,相較于最佳支持治療,美法侖PHP能顯著提高中位PFS(245vs.49d)和總體緩解率(34.1%vs.2%

21、),但沒有觀察到明顯的總體生存獲益,可能是因為部分最佳支持治療的患者因病灶進展最終又進行了PHP治療[68]。肝動脈栓塞化療也是肝臟定向治療方案的一種。通常使用的栓塞劑主要是明膠海綿和非球形聚乙烯醇顆粒,常使用的化療藥物包括順鉑、1,3-雙(2-膽堿)-1-亞硝基脲等。一項回顧性研究表明,對比系統(tǒng)靜脈化療,肝動脈栓塞化療有更高的客觀緩解率( 5.2化療轉移性 UM的化療方案借鑒于皮膚黑色素瘤,如達卡巴嗪、替莫唑胺、順鉑、曲硫凡、福莫司汀以及他們之間的各種組合方案。但總體來說化療緩解率低,且無明顯生存獲益。 5.3免疫療法 已有研究顯示,針對T

22、淋巴細胞相關抗原4(cytotoxicTlymphocyte-associatedantigen-4,CTLA-4)和程序性細胞死亡-1(programmedcelldeath-1,PD-1)的免疫抑制劑對進展期皮膚黑色素瘤有明顯的療效。然而,在轉移性UM中卻沒有發(fā)現類似的臨床獲益。這可能與UM低突變負荷及免疫抑制因子表達的上調相關。一些針對抗CTLA-4治療的伊匹單抗和曲美母單抗以及抗PD-1治療的納武單抗和派姆單抗的臨床研究顯示,抗CTLA-4及PD-1免疫治療在轉移性UM中的緩解率低,生存獲益不佳[70-72]。因此,一些新的免疫制劑正在被探索。如IMCgp100,它是由靶向部分和效應部

23、分組成的雙重特異性生物制劑,靶向末端是一種T細胞受體,它能識別黑素細胞上的相關抗原糖蛋白100(gp100),而效應端包含抗cd3單鏈片段。在體外,IMCgp100可以將T細胞介導的免疫反應誘導至gp100陽性的黑色素瘤細胞,從而殺傷腫瘤細胞。在使用IMCgp100治療轉移性UM的研究中,相較于之前的免疫制劑,IMCgp100治療的患者有更高的無疾病進展生存率和總體生存率[73]。 5.4靶向療法 因大部分UM有GNAQ/GNA11突變,而此突變可持續(xù)激活MAPK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信號通路,

24、目前針對這兩條信號通路的MEK、蛋白激酶B(proteinkinaseB,PKB)和PKC等效應因子的靶向治療方法正在被探索中。司美替尼是針對MEK的有效抑制劑。一項隨機Ⅱ期臨床試驗表明,對比替莫唑胺化療,司美替尼能延長患者的PFS(15.9vs.7周),但總體生存期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42]。另一項Ⅲ期臨床試驗SUMIT比較了司美替尼聯合達卡巴嗪與單藥達卡巴嗪治療轉移性UM的療效,結果顯示兩組之間的客觀緩解率和PFS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曲美替尼是另一種MEK抑制劑??紤]到GNAQ/GNA11突變同時激活MEK和PKB,同時抑制這兩種效應因子可能會比較有效。然而,一項Ⅱ期臨床試驗評估曲美替尼聯合

25、或不聯合PKB抑制劑(GSK795)治療轉移性UM的結果提示,兩種抑制劑的聯合應用并沒有取得更好的生存獲益[74]。一項針對PKC抑制劑(AEB071)治療轉移性UM的Ⅰ期臨床試驗顯示,在153例患者中,僅有4例觀察到部分緩解,中位PFS為3.5個月[75]。另一項PKC抑制劑(AEB071)和PI3K抑制劑(BYL719)聯合治療轉移性UM的Ⅰ期臨床試驗結果表明,AEB071和BYL719兩藥聯合的耐受性較好,但沒有觀察到客觀緩解,中位PFS為7.6周[76]。其他一些靶向藥物如c-Kit抑制劑舒尼替尼、針對c-Met和Anexelekto(一種受體型酪氨酸激酶,簡稱Axl)以及血管內皮生長

26、因子的抑制劑卡博替尼、索拉非尼等在轉移性UM中的應用研究均在進行中。 6預后在原發(fā)性 UM患者中,大約有20%的患者在診斷后的5年內死于遠處轉移,45%的患者在15年內死亡[10,8]。各種臨床、病理和遺傳學特征已被證實可以預測UM的遠處轉移風險和患者生存率?;谀[瘤大小、眼外侵犯程度和睫狀體是否受累的美國癌癥聯合委員會分期系統(tǒng)也是有效的風險分層依據[77]。研究證實乳酸脫氫酶升高、不斷增大的肝臟轉移病灶往往預示著較差的無疾病進展生存,男性、美國東部腫瘤協(xié)作組行為狀態(tài)評分≥1分、乳酸脫氫酶升高、堿性磷酸酶升高、年紀較大、最大肝臟病灶直徑增大等均是總體生存較差的預

27、后因素[78]。研究顯示細胞遺傳學的異常也對UM有預后意義。3號染色體單倍體、8q染色體擴增預示著較高的遠處轉移風險和較低的生存率,而這兩種狀態(tài)同時出現則意味著極差的預后。其他預示著高轉移風險的因素還包括1p、8p、6q染色體的缺失[79]。此外,UM基因表達譜目前已經成為預測轉移風險的重要依據,甚至比臨床分期或3號染色體狀態(tài)更加準確。根據UM15種基因的表達水平,可將遠處轉移風險分為1A類(低危)、1B類(中危)、2類(高危)3個層次。數據顯示,1A類、1B類和2類UM患者的5年轉移風險分別為2%、21%和72%[20]。最近,一項包含389例UM患者的研究顯示,黑色素瘤特異性抗原(pref

28、eren-tiallyexpressedantigeninmelanoma,PRAME)是UM中獨立的預后生物標志物,PRAME信使RNA的表達是1類或3號染色體雙倍體UM發(fā)生遠處轉移風險增加的最顯著預測因子,對于PRAME(–)/1類、PRAME(+)/1類、2類的患者,5年遠處轉移發(fā)生率分別為0%、38%、71%[80]。值得注意的是,PRAME的表達與1類UM的SF3B1突變直接相關,這與SF3B1突變腫瘤患者較晚發(fā)生遠處轉移的情況相一致。癌癥基因組圖譜(TheCancerGenomeAtlas,TCGA)的罕見腫瘤項目最近對80例原發(fā)性UM進行了綜合性多平臺分析,明確了4個不同臨床結果

29、的分子亞,其中2個與預后不良的3號染色體單倍體(M3)相關,另外2個與預后較好的3號染色體雙倍體(D3)相關[81]。 7結語 UM是一種罕見的好發(fā)于成人的惡性程度較高的眼內腫瘤,它在生物學特征和臨床表現上與皮膚黑色素瘤有明顯的差異。盡管目前的治療在腫瘤局部控制方面比較成功,但近一半的患者仍然會出現轉移復發(fā)?;虮磉_譜讓我們能更精確地判斷預后,TCGA項目近期的研究發(fā)現了新的分子分型,可能會給未來UM的治療和預后提供一定的參考,從而制定出更加個體化和更有效的診療方案。皮膚黑色素瘤的治療進展已經給患者帶來了生存獲益,但這些進展在晚期UM的治療中并沒有取得類似的效果。隨著對腫瘤生物學行為和免疫特征的不斷了解,相信未來能有適合于UM更有效的治療策略。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客服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