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第一中學初中七年級歷史上冊第2課星羅棋布的氏族聚落名師教學設計北師大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第一中學初中七年級歷史上冊第2課星羅棋布的氏族聚落名師教學設計北師大版(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薦???????????????????
第 2 課 星羅棋布的氏族聚落
一、教材分析
重點: 河姆渡和半坡 原始居民的生活生產(chǎn)狀況。簡述以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為代表
的原始農(nóng)耕文化的特征。
難點: 對原始農(nóng)耕文化特征的概括。 概述出原始農(nóng)耕文化的特征, 屬于較高層次的能力
要求。 這不僅需要學生知道半坡、 河姆渡聚落取得成就的史實, 而且還要對這些史實進行整
理分析才能歸納其本質特征。
在本單元中的地位: 本課主體介紹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生產(chǎn)生活狀況, 以說明性語言
為主,盡
2、可能利用第一課建立的知 識儲備,前后聯(lián)系。明確我國南北共同發(fā)展,構筑遠古
中華農(nóng)業(yè)文明的基礎的歷史事實。
二、學情分析
根據(jù)初一學生的認知特點, 結合教學內容, 教師充分運用現(xiàn)代信息手段, 制作直觀性很
強的課件,激發(fā)學生學習情趣,設置問題,采用啟發(fā)式的教學方法 ,激發(fā)探究欲望,意在
情境中終概括出原始農(nóng)耕文化的特點。 通過對比比較的學習, 掌握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
始居民的異同之處,使學生學會在比較中探究。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 .知道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所代表的地區(qū)、距今年代、生產(chǎn)生活狀況及其特點,從
而了解生活在六七
3、千年以前我國古代的氏族聚落居民 的歷史文化。
2 .與北京人的縱向比較學習,學生可以說出半坡人河姆渡人所取得的進步,培養(yǎng)學生比較和表達的能力。
3 .對半坡人、河姆渡人異同的橫向比較學習,找出南北聚落的不風格,并概括出它們所代表的 原始農(nóng)耕文化的基本特征,培養(yǎng)學生分析、歸納、概括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 分組代表半坡人和河姆渡人, 分工協(xié)作收集有關氏族聚落的資料, 根據(jù)資料自制聚落
房屋模型, 發(fā)揮想像力, 描繪聚落概貌圖,并以一天的生活場景為內容進行描述, 創(chuàng)設歷史
情境,掌握氏族聚落的基本情況。
2. 設置問題,推波助瀾, 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探究,
4、學習比較的方法,歸納出原始農(nóng)耕文化
的特征。 通過事物模擬圖片展示激發(fā)探究欲望, 在問題情境中尋找知識要點, 最終概括出原
始農(nóng)耕文化的特點。
情感態(tài)度與 價值觀
1.通過學習中華大地上星羅棋布的氏族聚落特別是以半坡、河姆渡為代表的氏族聚落所取得的成就,感受我國遠古居民高超的智慧,悠久的歷史,增強民族自豪感。
2 .通過了解古代氏族聚落當時的生活,體會到人類征服自然的艱辛,學會熱愛生命,善待 人生,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
四、教學理念和方式
整節(jié)課的設計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 原則,自主探究,培養(yǎng)
學生的合 作精神和想像力、創(chuàng)造力,
5、始終把學生的動手、表達、想像、思考、討論、交流
等各種活動貫穿始終,發(fā)揮學生 的創(chuàng)造力,發(fā) 揚團隊合作精神,使他們學會收集資料、處
理資料、動手實踐、分析比較、想像創(chuàng)新等能力,并通過學習感受,實現(xiàn)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五、 教學過程
(一)教學準備階段
1、制作多媒體課件
2、 查找資料
3、準備實物模擬圖片
(二)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我們已經(jīng) 了解我國境內的遠古人類的生活狀況。隨 著人類的進步,這種落后 狀況開始發(fā)生巨大變化,出現(xiàn)了氏族聚落。什么是聚落、氏族?距今六、七千年的時候,我國已經(jīng)出
1
??
6、?????????????????????名校名 推薦???????????????????
現(xiàn)很多氏族聚落。當時的人是怎樣生活的 ?我們共同學習。
2、學習新課
運用課件, 簡要介紹聚落 的概念及其分布。 (六七千年時原始人類已有定居地, 稱之為
聚落。一個聚落就是一個按血緣關系組成的比較固定的社會群體即氏族,中華大地上氏 族
聚落已是星羅棋布遍及各地) 。
《中國氏族聚落重要遺址分布圖》 課件顯示, 思考我國氏族聚落的分布有什么特點 ?( 引
導學生找出它數(shù)量多、分布廣、且多集中在黃河和長江兩大流域等特點 ) 了解其中兩個最具
代表性
7、的氏族聚落——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 ( 課件閃示半坡和河姆渡兩處遺址 )
開展學習活動:把全班同學分成兩組,分別代表半坡人,河姆渡人。進行研討設計,拿
出本組的方案,你們將通過什么樣的 方式、形式來介紹本聚落的情況。介紹中必須包括有
房屋實物模型、氏族聚落概貌全圖以及氏族一天的生活場景等內容。
(按照設計的方案, 分別派出代表向全班同學介紹有關知識。 或展示模型、圖片, 或講
解、說明,或表演、講故事,其余的同學可以補充、糾正,營造出一種交流、探究的氛圍。
在活動中,使學生對半坡和河姆渡聚落所在區(qū)域、距今年代、房屋特點、主 要農(nóng)作物品種、
飼養(yǎng)的禽畜
8、品種、 生產(chǎn)工具等各方面知識有所了解, 依據(jù)史實對當時人們的生活進行充分想
像和體會。)
老師設置問題,組織討論,進一步探究新知識。
和北京人相比,半坡人在哪些地方比北京人進步了?半坡人已經(jīng)掌握了 建筑房屋的技
術,過上了定居生活,他們的房屋是半地穴式的,看“房屋復原圖” 。半坡人有了原始的農(nóng)
業(yè)生產(chǎn),開始種植粟,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國家之一。 他們還開始飼養(yǎng)一些家畜,使
用的工具已經(jīng)是磨制石器了。使用磨制石器的時代稱為新石器時代。
磨制石器和打制石器有哪些不同呢?(生思考,討論,自由回答)歸納:
1)在制作方法上 2 )功能上
半坡遺
9、址中的窯場說明什么?在半坡遺址出土了大量陶器。 出示圖片。 陶器不僅是重要
的生產(chǎn)、生活工具,彩陶還反映了原始人的藝術追求。
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相比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這些不同是怎樣
造成的呢 ?以半坡、河姆渡為代表的氏族聚落有哪些基本特征 ?有哪些值得驕傲的成就 ?
( 引導學生對比,啟發(fā)思考,從而得出結論 )
“大汶口原始居民”子目
隨著氏族聚落生產(chǎn)水平的不斷提高, 在距今四、 五千年的時候, 氏族聚落內部發(fā)生了巨
大的變化, 反映這種變化的代表性遺址是大汶口遺址。 大汶口原始居民的生活到底發(fā)生了怎
樣的變化?這種變化的
10、產(chǎn)生預示著漫長的原始社會就要走到盡頭(生自讀課文,小組討論,自由回答)。
3、課堂小結
本課通過對半坡聚落、 河姆渡聚落在生產(chǎn)、 生活等方面取得的具體成就的學習, 組織學
生談學習本課的體驗和感受。在了解我國遠古居民的進步及成就之后,有什么想法 ?從中得
到哪些認識 ?對學生進行民族自豪感、人生觀、意志品 質等方面的培養(yǎng)。
4、課堂練習
我國較早種植水稻的是: ( )
A. 元謀人 B. 北京人 C. 半坡居民 D. 河姆渡居民
5、板書設計
星羅棋布的氏族聚落: 半坡聚落 河姆渡聚落 大汶口原始居民
六、評價
本課開展的
11、學習活動, 效果非常好。 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原始居民取得的成就, 在學生
的交流探究中得到了解決。老師設置問題,通過課件展示出來 , 組織討論,探討了原始農(nóng)耕
文化的特征, 說明原始人類征服自然的能力提高, 生產(chǎn)力有明顯進步, 是人類社會的一大進
步。
七、教學自我反思
本節(jié)課老師及時對學生的活動進行點評、 總結,鼓勵學生敢于探究、勇于參與、有所創(chuàng)
新的精神, 對學生的表現(xiàn)特別是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更是給予充分肯定。 營造交流、 探究
的氛圍, 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了自信心, 進一步主動探究新知識。 通過讀書使學生獲得知識
2
?
12、??????????????????????名校名 推薦???????????????????
儲備, 來解決問題, 進一步調動學生進行分析探討,培養(yǎng)了學生的能力。教師不再作為知識
的權威,將預先組織好的知識體系傳授給學生,而是充當指導者、 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與
學生共同經(jīng)歷知識探究的過程。 教學中, 努力營造一個有利于學生生動活潑、 主動求知的民主、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更好地體現(xiàn)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提供充分的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與技能。
八、科組總評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 "在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
13、深蒂固的需要, 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
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 研究者 、探索者"。我們應該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發(fā)現(xiàn)、研究、探索的環(huán)境,
激發(fā)學生進一步創(chuàng)造的欲望。 在創(chuàng)設探究情境時注意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 教師在教
學方法上,沒有按照常規(guī),以課文順序逐項講解,穿新鞋,走老路。而是探索性的進行了嘗試,開展分組學習活動,進行研討設計,拿出方案,介紹聚落的情況。在活動中,學生對半坡和河姆渡聚落所在區(qū)域、距今年代、房屋特點、主要農(nóng)作物品種、飼養(yǎng)的禽畜品種、生產(chǎn)
工具等各方面知識都有所了解。 對半坡和河姆渡居民的生活進行充分想像和體會, 引起求異
思維的發(fā)展,激勵學生在探索中尋求證據(jù),讓學生在探索中學習歷史 ,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
慣。啟發(fā)、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是本課的亮點。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