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 第3部分 古詩文閱讀 第二十五講 文言文閱讀(三)復習課件》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中考語文 第3部分 古詩文閱讀 第二十五講 文言文閱讀(三)復習課件(1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第二十五講文言文閱讀(三) 1篩選并提取文中的信息。2歸納概括內容要點,概括文段大意。3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觀點和態(tài)度。4根據文章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對文中人物的做法、性格、品質進行認識評價。5探究古文中的經典語句的現實意義;根據文章內容談看法、感受和啟示。 一、概括文意1揣 摩 標 題,領 悟 內 容 。標題是文章的“眼睛”,大多能揭示文章重點內容,暗示文章主旨,啟迪行文思路。2理 清 思 路,了 解 結 構 。大體辨明文章的結構和思路,對文章內容有個初步的印象。3確 定 文 體,把 握 特 點 。不同體裁的文章,表現中心的方式也各不相同,閱讀時可根據各自不同的特點把握文意。如敘事性文言文可
2、以按“分清要素理清層次認清主旨”的程序展開閱讀,而議論性文言文則可從把握論點入手,進而弄清論據,分析論證思路。 4精 讀 首 尾,體 味 主 旨 。人們常常說“開門見山”“開宗明義”,還常說“卒章顯志”“結尾點題”。由此可見文章的首尾往往蘊涵著作者的思想感情,體現著作者的寫作意圖。所以,閱讀時揣摩首尾,能體味題旨,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大意。5抓 住 關 鍵,篩 選 信 息 。首先,是檢索性篩選。對一些比較顯性的語言材料能夠準確地提取信息。如“曹劌論戰(zhàn)中忠之屬也具體是指:_?!蔽覀兛梢栽凇爸抑畬僖病币痪涞那昂螅猛茢嗟姆椒ㄈケ嬲J一下,即可確定是“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其次,是理解性篩選。如“
3、談論鄒忌諷齊王納諫中妻、妾、客的話的不同”。妻、妾、客的回答,雖然都是贊揚,但語氣明顯不同。妻用反問句,十分肯定地表達了 她的偏愛之情,她是熱情的;妾仍然用反問句,但少了“君美甚”三個字,加上她地位低微,因而她是畏怯、順從的;客的回答不僅少了“君美甚”三個字,而且不用強烈的反問語氣,只是一種應酬、逢迎的態(tài)度。 6領 悟 分 析,讀 懂 情 感 。有的文言文,作者的情感和態(tài)度是借助抒情、議論的句式直接表達出來的。帶有明顯的贊頌或批評、肯定或否定,從文章的重要語句中就能找到。有的文言文,作者的觀點和態(tài)度是通過對人、事、物、景的描述(說明、議論)中顯現出來的,其觀點和態(tài)度比較隱蔽,又分散在各部分之中
4、,這就需要在領悟、分析、比較的基礎上去綜合概括作者的觀點和態(tài)度。注重從選文的開頭句、中心句、結尾句入手,把作者對原文中的人、事、物的評價或事理的分析的句子找出來,以此為突破口,把握作者的觀點和態(tài)度。 二、內容探究1審 清 題 意,把 握 要 點 。題意是答題的方向,只有方向正確,才能得出正確答案,否則,答案與問題就會風馬牛不相及。2扣 住 文 本,有 的 放 矢 。任何個性閱讀都不能夠脫離文本,答題時觀點應來自文本,不能天馬行空地隨意發(fā)揮。3觀 點 明 確,具 有 探 究 意 味 。由于這類題目一般有字數限制,故絕對不能寫太多的閑話。所以在答題時開始就要亮出自己的觀點,直接入題,且觀點必須具有
5、探究性,這樣,才能體現出考生個性閱讀的意義。4結 構 完 整,表 達 充 分 。答題時必須周密思考,審慎落筆,做到有頭有尾。 三、感悟延伸1認 真 閱 讀 選 文 。要有針對性地反復閱讀選文(包括鏈接材料),理解文中內容、情感,再結合理性的思考,形成自己的認識和見解。2善 于 捕 捉 信 息 。要運用恰當的組合,對詞義、人物、事件、主題思想或文學形象等重要信息進行篩選,形成自己的理解。3聯 系 生 活 實 際 。要結合自己的人生經驗,對文章的內容和思想提出獨特的認識和見解,當然還要考慮觀點的正確性。4組 織 語 言 。語言要簡潔明了,通順流暢。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甲 】于是入朝見
6、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蓖踉唬骸吧?。”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绷畛跸?,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選自戰(zhàn)國策齊策一) 【 乙 】伏伽曰:“臣聞性相近,習相遠。今皇太子諸王左右執(zhí)事,不可不擇。大抵不義無賴及馳騁射獵歌舞聲色慢游之人,止可悅耳目,備驅馳,至拾遺補
7、闕,決不能也。泛觀前世子姓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亂之。愿選賢才,澄僚友之選?!钡鄞髳?,即詔:“周、隋之晚,忠臣結舌,是謂一言喪邦者。朕惟寡德,不能性與天道,然冀弼諧以輔不逮,而群公卿士罕進直言。伏伽至誠慷慨,據義懇切,指朕失無所諱。其以伏伽為治書侍御史,賜帛三百匹?!?選自新唐書卷一百三列傳第二十八)【 注 釋 】伏伽:孫伏伽,唐初大臣,歷史上有據可查的第一位狀元。 子姓:子孫,子孫輩。僚友:指官職相同的人。帝:指唐高祖。 1用“/”給下面句子斷句(限斷三處)。泛觀前世子姓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亂之。2下列關于【甲】【乙】兩文的敘述,正確的一項是()()A齊王下令后,當面諷刺齊王者可以
8、接受上等獎賞。B齊國和燕、趙、韓、魏打仗,最終戰(zhàn)勝了這些國家。C“不義無賴”及“慢游之人”,只可用來愉悅耳目,以供騎馬奔馳。D孫伏伽指出唐高祖的過失,無所避諱。 3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_(2)周、隋之晚,忠臣結舌,是謂一言喪邦者。_ 4勸諫有多種方式。鄒忌委婉勸諫,通過家事、國事類比得出了_的結論;孫伏伽直言進諫,通過分析今世前朝希望唐高祖_。(用原文語句回答)()5聯系上下文,結合下面句中加點詞語,分析齊威王和唐高祖這兩個人物的共同特點。()王曰:“善?!蹦讼铝畹鄞髳偅丛t_ 【 思 路 點 撥 】第1題考查文言句子斷句的能力。文言斷句有一定的規(guī)律
9、:一要注意“曰”“云” “言”等詞,一般在這些詞后斷開;二要注意句首語氣詞、時間詞及句末語氣詞,句首語氣詞、時間詞起領起作用,而句末語氣詞起結束本句的作用;三要注意文言文習慣上較為固定的詞組,不要把它們拆散。針對此題, “泛觀前世”,由“泛觀”二字領起;中間“子姓不克孝”“兄弟不克友”是對稱句式,應斷開。第2題考查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與分析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在理解文本內容的基礎上,根據題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內容,結合相關詞句,分析選擇即可。A項中應為“當面指責齊王者可以接受上等獎賞”;B項原文處應理解為:燕國、趙國、韓國、魏國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朝拜齊威王,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在朝廷上戰(zhàn)勝別
10、 國。 C項把【乙】文中的“驅馳”一詞理解為“騎馬奔馳” ,顯然是錯誤的,應該是“奔走效勞”之意。第3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譯能力。第(1)句翻譯應注意:重點詞“期年”是“滿一年”。“雖”是“即使”。第(2)句要注意助詞“之”譯為“的”;“是”指“代詞,這,這樣”。落實這些重點詞語的意思,翻譯通順即可。第4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總體把握能力。【甲】文中“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這句話顯然是對前面內容的總結?!疽摇课闹袑O伏伽所言的結句很明顯就是答案,尤其是一個“愿”字,帶有“希望”之意,將他的心聲悉數道出。做此類題目,一定要注意人物答語的結句。第5題考查兩方面的內容:加點詞語的解釋及由此表現出的人物形象
11、。 單純解釋詞語并不難,關鍵是由此生發(fā)的人物共同點分析。第一句要抓住語言描寫,一個“善”字,干脆利落地贊同;然后就是動作“乃下令”,行事果斷,絕不拖沓。第二句要抓住神態(tài)描寫“大悅”,表現出人物虛心接受,勇于納諫的品質;唐高祖“即詔”也與齊威王“乃下令”行事作風相同。做此類題時,要注意結合材料中人物描寫的內容,將人物的內在精神或者品格全面地分析出來。 【 參 考 答 案 】 1.泛 觀 前 世 /子 姓 不 克 孝 /兄 弟 不 克 友 /莫 不 由 左 右 亂 之 。 2.D 3.(1)一 年 以 后 (過 了 一 年 ),即使(就是)想進諫,也沒什么可說的了。(2)周、隋兩朝的晚期(周、隋到了晚期),忠臣都不說話,這就是人們所說的一句話會亡國(一言堂會讓一個國家滅亡)。4.王之蔽甚矣愿選賢才,澄僚友之選5.“乃”為“于是,就”的意思,“即”為“立即、立刻”的意思,說明齊威王下令和唐高祖發(fā)布詔書速度快,行事果斷。說明他們都是虛心納諫、心胸寬廣、廣開言路的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