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產品定價權避免貧困化增長》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初級產品定價權避免貧困化增長(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初級產品定價權避免貧困化增長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中國按照自身的比較優(yōu)勢參與世界分工,融入世界經濟、我國大量進口國民經濟發(fā)展所必需的以生產設備為代表的技術密集型產品以及我國相對稀缺的原材料資源、我國還僅僅是貿易大國,而不是貿易強國、中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貿易大國、中國在商品價格上毫無發(fā)言權、“貿易規(guī)模不斷擴大,而貿易條件不斷惡化的外貿增長”、經濟和貿易的增長反而導致了國民福利水平的降低、中國對鐵礦石等的進口量已占到世界貿易總量的相當大比重、中國一直忽略了對重要大宗物資進口進行長遠規(guī)劃和全球戰(zhàn)略布局、一國開展對外貿易的最重要原因是為了獲得最大經濟福利等,具體請詳見。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按照自身的
2、比較優(yōu)勢參與世界分工,融入世界經濟。我國以引進外資和吸收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形式,專門從事勞動密集型產品(或者工序)的生產和出口,現(xiàn)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的供給國。同時,我國大量進口國民經濟發(fā)展所必需的以生產設備為代表的技術密集型產品以及我國相對稀缺的原材料資源。自2004年我國對外貿易總額突破1萬億美元大關以來,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三貨物貿易大國。據國家海關總署發(fā)布的統(tǒng)計數(shù)據,2005年我國對外貿易總額達到1.42萬億美元,2006年更是高達1.76萬億美元,我國對外貿易發(fā)展增速已連續(xù)5年保持在20%以上。
雖然我國的外向型經濟始終保持良好發(fā)展勢頭,從貿易總額上看中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貿易大
3、國,但在龐大規(guī)模的背后我國的外貿形勢并不容樂觀——我國還僅僅是貿易大國,而不是貿易強國。這一點在眾多重大戰(zhàn)略性資源的國際定價權上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中國要從貿易“大國”轉變成為具有強大國際競爭力的貿易“強國”依然面臨諸多考驗。
我國的小麥、玉米、棉花、稀土、焦炭等大宗原料的生產在全球均為名列前茅,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左右國際貿易市場,但由于種種原因,中國在商品價格上毫無發(fā)言權。中國的皮鞋、布鞋、球類、傘、鬃刷、熱水瓶,在過去10年里出口額增長了50%,而平均價格卻下跌了20%以上。近年來中國在成為“世界制造中心”的同時也進口了大量的原材料,其中鐵礦石、銅等重大戰(zhàn)略性資源的進口量在全球舉足輕重。雖然我
4、國是國際市場上這些原材料的大買主,然而“中國需求”不但沒有幫助中國取得國際定價權,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挾制了中國企業(yè),使我國成為國際市場中被“狙擊”的對象。每當中國準備大量進口某種大宗貨物時,這種原材料貨物的國際市場價格就會隨著“中國需求”而水漲船高。
當一個大國因經濟增長而惡化了貿易條件,從而導致本國福利水平凈下降的情況,這就是所謂的“貧困化增長”。它是印度經濟學家巴格瓦蒂于1958年針對當時發(fā)展中國家“貿易條件不斷惡化”這一國際貿易現(xiàn)實而提出的。其基本涵義是:“貿易規(guī)模不斷擴大,而貿易條件不斷惡化的外貿增長”,衡量標準就是“貿易條件是否不斷惡化”。
經濟和貿易的增長反而導致了國民福利水平的
5、降低,這種情況通常發(fā)生在依賴初級產品出口來支持經濟的發(fā)展中大國,其出口商品結構單一,出口量占世界總出口量相當大的比重,產品需求彈性低。這些國家大量生產產品并擴大出口,導致世界市場供過于求,價格下跌,面對持續(xù)下跌的國際價格,該國又缺乏結構調整的能力,即使貿易條件極為不利也不敢緊縮出口,甚至為保持一定的進口支付能力而不得不增加出口,最終導致出口量增加、貿易條件持續(xù)惡化及國民福利下降的后果。
然而在今天的中國,我們卻面臨著另一種方式的“貧困化增長”的威脅,即近年來我國因大量進口鐵礦石、銅等大宗戰(zhàn)略性初級產品而發(fā)生的貿易條件加劇惡化的情況。由于國民經濟迅速增長,中國對鐵礦石等的進口量已占到世界貿易總
6、量的相當大比重。然而我國不但不能利用貿易大國的地位爭取到有利價格,反而由于進口量龐大引起進口鐵礦石等商品價格不斷大幅上揚。根據聯(lián)合國貿易與發(fā)展會議上公布的《2005年貿易與發(fā)展報告》,2000-2004年間中國的貿易條件惡化了6%左右。中國對發(fā)達國家貿易條件的惡化在很大程度上是進口價格單方面上漲過猛所導致的。中國貿易條件的逐漸惡化,加劇了我國經濟效益下降和利潤流失,使國民經濟極易陷入發(fā)展中大國“貧困化增長”的陷阱。因2004-2006年國際鐵礦石價格連年暴漲,中國多付出上百億美元,并使許多下游行業(yè)面臨巨大的成本壓力,加劇了國內通脹預期。
長期以來中國一直忽略了對重要大宗物資進口進行長遠規(guī)劃和
7、全球戰(zhàn)略布局。實際上,在中國對外開放幾十年里,外貿政策一向以出口為導向,以出口創(chuàng)匯為第一要務。其結果是我國勞動密集型產品生產規(guī)模增長過快,在國際市場上此類產品的供大于求,出口競爭日益激烈,商品價格逐年下降。進、出口兩方面的共同作用使得我國總的貿易條件趨于惡化,近年來中國“買啥啥貴,賣啥啥便宜”的現(xiàn)象反映的正是這一事實。
一國開展對外貿易的最重要原因是為了獲得最大經濟福利,對外貿易本身不是目的,只是形式或手段而已。貿易大國主要體現(xiàn)貿易規(guī)模,而貿易強國體現(xiàn)的不僅是規(guī)模,更看重經濟福利水平。中國企業(yè)目前處于產業(yè)低中端的加工生產環(huán)節(jié),成為境外企業(yè)、國際炒家兩頭夾擊的對象:一頭是境外對中國外貿企業(yè)所需能源、資源、原材料的價格戰(zhàn),一頭是境外對國際市場和營銷渠道的掌控。要改變這種被動局面,必須適當調整過去“出大于進”的傳統(tǒng)觀念,特別關注進口初級產品的價格趨勢,努力爭取獲得這些產品的國際定價權,避免出現(xiàn)貿易條件惡化而導致的“貧困化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