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普通高中《音樂鑒賞》的思考程進光》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我對普通高中《音樂鑒賞》的思考程進光(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我對普通高中《音樂鑒賞》課的思考
程進光
從2008年秋季開始,我校進入新課程改革,到今天已經走過了六年。“學案導學下的自主學習與精講精練”這一教學模式已經深入人心,學生、社會已經適應乃至習慣了,現(xiàn)在,各地高中紛紛加快新課改的步伐,自主、合作、探究成為新課改中最常見的用詞。而我們音樂課的教材也從《音樂欣賞》變?yōu)榱恕兑魳疯b賞》,一字之變,凸顯出了新課改的理念,而今年秋季,我們的教材又從粵教版換為了人教版,翻開我們的高中音樂教材,我不禁想:“這樣一本教材,該如何教?”同時也引發(fā)了我對一些最基本的問題的思考:音樂到底是什么,音樂課該教什么,學生又該學什么等等。我們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能力,是不是為了
2、培養(yǎng)一個音樂家作為出發(fā)點的?還是培養(yǎng)一個具有音樂審美的、合格的聽眾?我認為是后一種,從這一點上講,是有非常重要意義的,因為聽眾音樂素養(yǎng)的提高,決定著藝術的未來健康發(fā)展。
情感是音樂的靈魂,我們只有抓住它才能抓住根本,從根本出發(fā),一切的問題都可以變得簡單。從小學到初中,已經證明樂理知識的教學不但沒有對學生形成幫助,而且成了學生和音樂之間的隔閡。學生喜歡音樂,但不喜歡音樂課,就是在這樣的半專業(yè)的教學下形成的。學生進入高中階段后,如果我們還在課堂上天天和學生講節(jié)奏、節(jié)拍、和聲、織體、配器什么的,我認為,我們是在穿新鞋走老路。有人可能要問,學會了這些不是可以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嗎?對,一點也沒錯,問題
3、是如果學生就沒有理解的基礎,何談更好?再說如果我們總是從音樂知識方面入手,現(xiàn)在的教材,涉及面那么廣,很多的知識只是我們在《音樂史》中的一個概念,例如戲曲。我們在呂梁市進行普通高中音樂教師培訓時,導師放了一堂戲曲課,授課老師是一位戲曲傳人,她給做示范,教學生唱各種唱腔。個人認為:這不是一堂成功的課,不具備普遍性。
只有從根本上抓住音樂的靈魂,對學生進行指導,或者說引導,才能更加有效地完成教學,而且是很有意義的教學。有時候我認為把音樂教師稱為導師更為合適,引導學生走進音樂的大千世界,去感悟音樂情感。從而豐富他們的情感世界,陶冶情操就不是一句空話。
我從第一堂課開始,就明確音樂的本意,聆聽、感悟
4、,我發(fā)現(xiàn)這樣反而能更好地讓學生覺得音樂有意思,好理解,能夠更好地樹立他們學音樂的信心。音樂鑒賞課,我基本不強調音樂知識,但對音樂的創(chuàng)作背景,會很詳細地介紹,因為這樣能讓學生對音樂有更好的理解。比如在介紹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陸》的時候,我會從德沃夏克一人從家鄉(xiāng)來到美國發(fā)展,他在一個陌生之地的不熟悉、不了解,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上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所以他的第二樂章是所有交響樂曲中最動人的;談到民歌,聽一聽原生態(tài)的,感受一下貧瘠的土地上,有這么一群人在頑強的生活著,這時候,音樂知識是一種阻礙。學生在鑒賞作品的時候,他們的思維已經超越了音樂本身,有了更多的體會。至于它的所在地區(qū)、民歌類型、誰唱的,又有誰會在意,又有誰認為有記住的必要呢?
音樂考核也就是音樂評價的方式,我認為極為重要,應該是我們教學理念的體現(xiàn)。我覺得考核就應該表演一個節(jié)目或者是寫一段音樂鑒賞。表演節(jié)目,可能更準確的是上一次表演課,學生可以選擇唱歌,講笑話,表演小品,講相聲,表演樂器等等,看了學生在表演過程中的想法和創(chuàng)新,我就會感慨:課改真好,如果像以前一樣,生機全沒有了。
新課程改革,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機會,我們應該多想點法子,多做點實事。自己能否組建一個社團、能否去指導一個社團等等。讓學生能夠明白和感受到音樂真正的魅力,才是音樂課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