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社團活動 提升語文素養(yǎng)》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開展社團活動 提升語文素養(yǎng)(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開展社團活動 提升語文素養(yǎng)
開展社團活動 提升語文素養(yǎng)
【摘要】以語文課堂教學為主體,把社團活動與學生語文學習相結合,是提高中職生語文素養(yǎng)的有效形式。文章從夯實學生語文功底、養(yǎng)成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健全學生個性品格等四個方面加以探討。
【關鍵詞】語文素養(yǎng);中職;社團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語文是最具綜合性的一門學科,語文課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閱讀和鑒賞能力,還要對學生進行道德情操的陶冶、藝術美感的熏陶,乃至人格個性的塑造。誠如劉國正先生所認為的那樣:“語文教學聯(lián)系生活,是
2、‘活’的根本所在。〞實踐證明,以課堂教學為主體,把社團活動作為連接課堂內外的橋梁,是提升中職生語文素養(yǎng)的有效形式。
一、夯實學生語文功底
語文學科是根底工具性學科,打好學習母語的根底,對學生的終身開展至關重要。中職生大多因學習成績較差而被普通高中淘汰,文化根底較差,語言文字表達能力、運用能力較差,對于名著的閱讀量更是少得驚人。我校局部專業(yè)的閱讀調查顯示,學校有近8%的中職生很少或根本沒接觸過中外文學名著。因此,中職語文教學中奠基固本的任務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中職學校的學生社團是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效勞為宗旨,以豐富課余生活、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素質為目的的群眾性組織。社團活動
3、將學生語文學習的內容拓展到生活本身,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來激發(fā)其學習興趣,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內在學習動機、形成批判性的思維品質。教師與學生在鮮活、生動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在聽、說、讀、寫中親近語文、感受語文、享受語文,從而進一步使學生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和聽、說、讀、寫能力得到開展和提高。小記者團、文學社、志愿者效勞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能夠把學生從語文課堂引向廣闊的社會,在拓展學生視野的同時,擴大語文信息量,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以我校“小記者團〞采訪活動為例,撰寫活動實施方案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采訪活動的開展那么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鍛煉聽、說能力的好時機,小報的編輯過程是學生發(fā)揮主動性,進
4、一步學習的過程。指導教師對本次活動的點評和總結那么使學生在反思總結中進一步提高。在整個活動中,學生的字詞句掌握情況、修辭能力運用情況、文體知識掌握及書寫標準都得到了檢驗,學生也逐漸學會了關注生活、觀察生活、思考自我,完善自我。各社團舉辦的各種朗誦比賽、征文比賽、辯論賽、主持人大賽等活動那么將學生語文學習中的聽、說、讀、寫、思、做集于一體,既能培養(yǎng)學生搜集資料、篩選信息和研究問題的能力,還關注到學生的思維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培養(yǎng)了學生利用各種資源主動學習的能力。
二、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中職生語文根底差的原因,大多與其長期以來錯誤的學習方法和不良的學習習慣以及持續(xù)學習能力缺乏有很大的
5、關系。所以,在社團活動中, 教師更應注重對學生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就中職生語文學習實踐而言,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與社團活動的開展密不可分。
活動前,要求學生定時間、定地點、定主題,并寫好活動方案。凡事預那么立,不預那么廢,對于學習習慣散漫的中職生來說,除了根據(jù)教師的教學方案和自身的語文水平制定學習方案之外,還需要平衡社團活動與課堂之間的時間分配。教師要在活動前的預備期中給學生以良好的引導,讓他們自覺地進行力所能及地涉獵,在廣闊的天地里汲取豐富的語文養(yǎng)料,從而更好地把課內習得的語文知識和聽、說、讀、寫訓練延伸到課外。
活動中,要求學生注重記錄、注重參與、注重體驗,指導教師要
6、注意培養(yǎng)學生持之以恒學習語文的意志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往往會主動學習相關知識,并主動地積累生活中的語文素材,逐漸學會主動加工素材、篩選素材,合理運用素材。在引導學生關注生活、觀察生活、思考生活,在活動中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時,既拓寬了語文學習空間、又開闊了學生的知識視野,還促進了學生文學鑒賞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進一步提升,可謂一舉多得。
活動后,要求學生重視總結、重視反思、重視應用。引導學生就本次活動的開展質量、活動參與人員的積極性、時間投入等方面進行深入反思,找出本次活動的成功與失誤并加以分析,尤其要注意分析學生在面對活動開展中出現(xiàn)的各種意想不到的困難時候的做法,并加以總結,及時反應給指導老師
7、,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測定活動開展的成效,并揚長補短,為下次活動的開展奠定良好的根底。
通過以上各個步驟的持續(xù)開展,學生會逐漸形成高度自覺的持久的學習方式和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具備終身學習的意識,形成終身自主學習的能力,進而為學生終身可持續(xù)開展打下良好的根底。
三、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
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感悟的、審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智力開展。〞美是文學的內在屬性,語文教學必須通過美的形象、美的語言、美的意蘊、美的情感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審美陶冶,而這種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在課堂外最為直接的表達便是各種社團。以我校朗誦協(xié)會為例,朗誦協(xié)會一般
8、選用經(jīng)典名著名篇作為素材,學生搜集素材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逐漸感受到經(jīng)典文化的韻味和作家的思想品格特質,在活動的開展中喚起學生的形象感、想象力,提升其審美水平。此外,“話劇社〞“時裝社〞“書法協(xié)會〞“漫畫社〞“攝影協(xié)會〞“舞蹈協(xié)會〞等藝術類社團那么能突破時空的限制,滿足學生的情感需要及審美需要,培養(yǎng)學生感悟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并在這樣的過程中進一步鍛造學生美的靈魂和品格。
舉辦各種社團專題知識講座,讓知名學者和作家為學生經(jīng)常性解讀各類文化現(xiàn)象,不僅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信心。利用社團開展各種豐富的文化活動,如演講比
9、 賽、征文比賽、文學知識競賽等,能夠使學生在豐富的實踐中提高審美水平和欣賞能力。而公益性社團如愛心社、環(huán)保社等社團的活動那么打破了語文德育功能的課堂界限,真正表達了語文的外延就是社會生活,為學生提供了認識社會、了解社會的時機,拓展了學生的精神空間,培養(yǎng)了他們的同情心,使他們學會關心,學會關心,學會分辨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惡,在培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的同時,強化學生的審美意識,增強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四、健全學生個性品格
語文課程人文性和工具性結合的性質特征決定了學生良好品格的塑造與語文素養(yǎng)提升之間的密切關系。作為語文課堂的有益補充,中職社團活動具有在內容上“生活化〞、活動過程“
10、自主化〞、活動時空“開放化〞的特征。與相對封閉的語文課堂相比,社團活動更加注重學生的參與和實踐,更能表達學生的自主性: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尋求方法,采取行動,解決問題的過程,遵循了“實踐――理論――實踐〞的原那么。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知、情、意、行各個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開展。
具體來說,公益類的“愛心社〞“環(huán)保協(xié)會〞等社團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體育類的“武術協(xié)會〞“跆拳道協(xié)會〞“街舞團〞等能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英語角〞“小記者協(xié)會〞“主持人興趣班〞可以增加學生的人文知識,藝術類的“時裝社〞“書法協(xié)會〞“漫畫社 〞“攝影協(xié)會〞“舞蹈協(xié)會〞等社團,那么能夠提高學生的
11、人文修養(yǎng);科技類的“計算機愛好者協(xié)會〞“航模協(xié)會〞等,往往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動手操作能力的良好平臺。
中職生往往具有自卑、敏感、脆弱,承受挫折能力差,遇到挫折就焦躁不安,集體意識淡薄,不善于與人合作等心理特征。社團活動把語文學習置于學生生命歷程和全面開展的過程之中,能夠給予學生在學習中不曾有過的成功體驗,喚醒他們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意識,進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在實踐中把學生的語文學習與自身的終身開展聯(lián)系起來,引導學生在真實的教育情境中自覺熔鑄良好的品格,從身邊小事中獲得教益和啟迪,進一步突出了學生自身在其品格形成中的主動性和實踐性,使其逐步將自身的道德認知和道德行為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從而自
12、覺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持續(xù)的學習能力以及獨立的思維品格。
總之,作為語文課堂的補充,社團活動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良好途徑。社團活動的開展應當以當?shù)氐娜宋沫h(huán)境、地理條件,歷史背景為根底,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根據(jù)其年齡、生理、心理開展的特點來制定活動目標。在活動的開展中,要兼顧目的性、實踐性、綜合性、趣味性,在開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知識、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完善學生的人格,為學生走向社會奠定良好的根底。
參考文獻
【1】王尚文.語文教學對話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2】丁常文.蔣龍余淺論高職學生社團活動與學生職業(yè)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職業(yè)教育研究,2021.
【3】劉興華.文學社團與語文教學的互動[J].語文教學與研究:綜合天地,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