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數(shù)學廣角集合》教學設(shè)計板書設(shè)計教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數(shù)學廣角集合》教學設(shè)計板書設(shè)計教案(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新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數(shù)學廣角集合》教學設(shè)計板書設(shè)計教案
第九單元數(shù)學廣角——集合
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非常有趣的數(shù)學活動,也是邏輯思維訓練的起始課。邏輯推理能力是人們在生活、學習工作中很重要的能力
。本單元主要要求學生能根據(jù)提供的信息,借助集合圈進行判斷、推理,得出結(jié)論,使學生初步接觸和運用集合圈分
析問題、解決問題。教材試圖通過一些生動有趣的簡單事例,運用操作、實驗、猜測等直觀手段解決這些問題,滲透
數(shù)學的思想方法,初步培養(yǎng)學生借助幾何直觀思考問題的意識。
教學要求:
1、 在具體情境中,使學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圖的產(chǎn)生過程。
2、 能
2、借助直觀圖,利用幾何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同時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集
合的思想,進而形成策略。
3、 滲透多種方法解決重疊問題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學習習慣。
第一課時集合
課題 教材第104-105頁。 課型 新課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使學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圈的產(chǎn)生過程。
2、能借助直觀圖,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同時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集合的
思想,進而形成策略。
3、滲透多種方法解決重疊問題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3、 讓學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對重疊部分的理解。
教具準備 課件。
教
學
過
程 教 學 設(shè) 計 個性化調(diào)整或反思
一、創(chuàng)設(shè)情景,激趣導入。
師:老師先給大家出一道腦筋急轉(zhuǎn)彎:兩位媽媽和兩位女兒一同去看電影(每人都得買一張票),可是她們只買了3
張票,便順利地進了電影院。這是為什么?
學生活動:學生猜測各種可能性,你一言我一語地發(fā)表自己的高見。
師:大家的猜測都有自己的道理,但答案到底是什么呢?暫時老師還不想告訴你們,我想通過下面的活動,大家一定
能自己找到答案的。
二、探究
4、體驗,經(jīng)歷過程。
1、教學例1.
1方法一。
師:學校準備從每個班中選幾名熱愛運動的學生參加體育訓練,為下學期的校運動會做準備。下面是三(1)班參加
跳繩、踢毽比賽的學生名單。(出示第104頁表格)
師:數(shù)一數(shù),參加跳繩的有幾位同學?參加踢毽的有幾位同學?
生:參加跳繩的有9人,參加踢毽的有8人。師:那么,參加體育訓練的一共有幾位同學?你會計算嗎?
學生可能回答;
一共有17人,9+8=17(人)。
可是,參加這兩項活動的沒有17人呀。
我發(fā)現(xiàn)有的人兩項活動都參加了。
應該是一共有14人參加了,算式是9+8=14(人)。
……
師:到底怎么回事呢?為什么有人說一共
5、是14人呢?為什么要減去3呢?
生:因為有3個人重復了。
生:因為這3個人及參加了跳繩,又參加了踢毽。
生:因為跳繩的9人里面有這3個人,踢毽的8人里面也有這3個人,所以計算的時候就不能是9+8=17(人),還應該減
去3人,所以是9+8-3=14(人)。
生:因為9+8就把這3個人重復算了,也就是多算了一遍,所以要減掉3人。
師:同學們的發(fā)言真是精彩,報名參加校體育訓練的一共有多少名同學呢?
生:14人。
2、方法二。
師:為了能使同學們更方便的看清楚,我們把一項活動演示一遍,請班里的14名同學分別對應的替代其中一人,自己
選一個替代的對象吧。
班內(nèi)的14名學生
6、分別選定自己要替代的人。
師:請報名參加跳繩的同學站到講臺的左邊,報名參加踢毽的同學站到講臺的右邊。
“參與報名”的學生活動,站到相應的位置。師:楊明、劉紅、李芳你們怎么還不站好呀?
生:不知道站哪邊。
師:哦?為什么?怎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呢?
生:因為他們兩廂運動都參加了,站左邊不行,站右邊也不行。
師:請同學們來說說,他們應該怎么站比較好?
生:站中間。
三位同學都站到了講臺的中間。
師:那左邊、右邊、中間分別表示什么?
生:左邊表示參加跳繩的同學,右邊表示參加踢毽的同學,中間就是兩種訓練都參加的同學。
3、方法三。
師:誰能用畫圖的方法來表示一下剛才看到的情形?
7、
學生組內(nèi)討論,畫出自己設(shè)計的圖來,教師巡視觀察了解情況并及時指導創(chuàng)作。
分組展示自己設(shè)計的圖畫,并介紹自己的創(chuàng)意或想法。
學生可能會說:
生1:我覺得左邊的同學是代表參加跳高的,應該圈在一起;右邊的同學代表參加跳遠的,他們也應該圈在一起;中
間的同學再畫一個圈。
師:這樣的話,能不能讓大家一看就知道中間的是及參加了跳繩的,又參加了踢毽的呢?再想想,看還沒有沒更好的
畫法。
生2:中間的同學也應該和左邊的圈在一起,因為他們也參加了跳繩的呀。
生3:那我還說中間的還可以圈到右邊呢,他們還參加了踢毽呢。
師:那就按你們說的試試吧。
學生動手試著畫圖,并向全班展示。
4
8、、方法四。
師:看圖,說說每一部分分別表示什么?
生:左邊,表示只參加跳繩的;右邊,表示只參加踢毽的;中間即參加跳繩又參加踢毽的。
師:你能列式計算這兩個小組的人數(shù)嗎?
生:9+8-3=14(人)
生:(8-3)+3+(9-3)=14(人)
三、總結(jié)提升。
師:同學們今天表現(xiàn)都很出色,誰愿意來說說今天有什么收獲?和同學們一起分享。
學生自己交流各自的收獲。
課后請大家留心觀察,用今天學習的知識還能解決生活中的哪些問題?
四、課堂作業(yè)。
1、同學們?nèi)ゴ河?,帶面包的?8人,帶水果的有77人,既帶面包又帶水果的有48人。參加春游的同學一共與多少人
?
2、三年級有20個同學參加競賽,其中參加數(shù)學競賽的有15人,參加作文競賽的有11人。
(1)既參加數(shù)學競賽又參加作文競賽的有幾人?
(2)只參加數(shù)學競賽的有幾人?
(3)只參加作文競賽的有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