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義方法論與新聞傳播學》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女性主義方法論與新聞傳播學(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女性主義方法論與新聞傳播學
摘要所謂“女性主義媒介研究”,即從女性主義角度出發(fā)研究傳播現象及其本質。它強調在已有的傳播領域中另辟蹊徑,用女性主義的觀點和視角來審視我們習以為常的傳播現象,從而得出與主流學界完全不同的研究結果。
關鍵詞:女性主義方法論 女性主義媒介研究 新聞傳播學
女性主義來源于婦女解放運動,并在20 世紀后半葉的發(fā)展中,超越自身成為一種價值觀念和進行人文社會科學、甚至自然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原則,在人類思想文化領域引發(fā)一場革命。女性主義以其明確的問題意識、尖銳的批判鋒芒和堅韌的實踐精神,不僅一步步改變著女性自身的命運,同時也在人類文化知識的勘誤和理論空間的拓展方面
2、,表現出獨特的革新力量和鮮明的個性。
在現代社會,大眾傳媒具有建構性別意義的功能,女性主義思潮便自然而然地與新聞傳播學研究結合在一起,從而產生了一門新的跨學科研究———“女性主義媒介研究”,即從女性主義角度出發(fā)研究傳播現象及其本質。它強調在已有的傳播領域中另辟蹊徑,用女性主義的觀點和視角來審視我們習以為常的傳播現象,從而得出與主流學界完全不同的研究結果。
一 “女性主義”緣起
女性主義,又可譯為“女子主義”、“女權主義”,是對英文“feminism”的意譯。這個詞最早成形于19 世紀末的法國(法文為feminisme),由法國爭取婦女選舉權運動中的關鍵人物、創(chuàng)辦第一家主張婦女
3、參政的報紙《女公民》的歐克蕾首先提出,意指女性為獲得平等權利而進行的斗爭。
女性主義作為一種世界范圍內的政治思潮,其源頭可以追溯至文藝復興時代。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的達斐爾特開辦了一所無論貧民還是貴族、男性或是女性都可以入學的學校。這種辦學方式的傳播為其后婦女教育的普及開辟了先河,并且使得15 世紀之后,接受過教育的婦女人數逐漸增多,其聲音也逐漸能夠傳達給世人。啟蒙運動時期,法國婦女首先掀起了爭取婦女人權、反抗社會壓迫的大旗。
1789 年10 月,以梅力葛為首的一些女性向國民議會提出建議,要求男女應該享有平等的政治權利。這是歷史上婦女解放運動的起點。
女性主義運動自發(fā)軔以來經
4、歷了兩次高峰。第一次是在18 至19 世紀初期,目標是爭取和男性相同的政治權利:選舉權、受教育的權利、工作的機會和權利。女性運動的第一次浪潮取得了巨大成就,越來越多國家的女性獲得了參政權利,女性教育廣泛展開,女性就業(yè)人數不斷增加。
女性主義運動的第二次浪潮發(fā)生在20 世紀中期。這次運動認為當時女性雖然擁有了選舉權、受教育的權利和工作的權利,但是表面上的平等掩蓋了事實上的不平等,因此必須繼續(xù)批判性別主義、性別歧視和男性中心主義,反省傳統(tǒng)文化所定義的“女性氣質”對女性的束縛,認為所謂“男性特質”和“女性特質”不是自然本質的特征,而是后天文化教養(yǎng)的結果。
運動還要求各種公眾領域都應該打破
5、門禁,向女性敞開,男女應進一步縮小兩性差別。第二次女性主義運動浪潮涉及到各主要發(fā)達國家。其間,女性組織大量涌現,女性研究風起云涌,性、生育機制、性別規(guī)范等問題都得到充分討論。這一時期,女性主義逐漸擺脫了傳統(tǒng)的反對男性霸權的濃重政治氛圍,并憑借此次高潮,走進了西方高等教育與研究機構,作為一個特定的教育和研究領域逐漸開始形成規(guī)模。
此后,“女性學”研究開始與眾多的社會科學相結合,進入到一個多元化的發(fā)展時期。女性主義超越自身成為一種價值觀念和進行人文社會科學、甚至自然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原則。作為一種學術視角,女性主義以性別為鏡頭透視和分析各個學科的歷史與現狀,理論與實踐,并在這種透視中,通過批評
6、和建構來承載和刷新各個領域。在當代理論的各種聲音當中,女性主義無疑是極為響亮和突出的。
二 與新聞傳播學的對接
作為一種理論視野和批評方法,女性主義思潮逐漸滲透到社會學科的諸多領域。同時,女性主義理論也變得越來越具體??鐚W科、多元化的發(fā)展趨勢促成了女性主義的觀點與方法在新聞傳播學研究領域的引入。1977 年,美國《新聞與大眾傳播季刊》雜志最早提及“性別與傳播”這一話題。在該刊當年的年度索引中開始有了“少數群體”這一分類,女性與黑人、亞裔等都歸入該類別。
1978 年,美國傳播學女學者塔奇曼與他人主編出版了《爐床與家庭:媒介中的女性形象》論文集,這是“性別與傳播”研究史上具有里
7、程碑意義的一部作品,標志著女性主義媒介研究正式成為新聞傳播學研究的一個分支。從那時起,女性主義媒介研究逐步發(fā)展為一門顯學。
在我國大陸,大多數學者認為,本土的女性主義媒介研究,自20 世紀80 年代出現于女性主義文學研究和女性主義電影研究領域,但未引起新聞傳播學界的關注。盡管那時女性主義和傳播學都已傳入中國,但二者的“聯(lián)姻”卻是1995 年在北京召開的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推動下的結果。
1995 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的《復印報刊資料新聞學》,收集到的國內有關女性的傳播研究文章共19 篇,等于1986 至1994 年之和;同年,《新聞與傳播研究》推出一期“女性與媒體”專輯。1996 年
8、,首都女新聞工作者協(xié)會成立了“婦女傳媒監(jiān)測網絡”,人們開始用新的眼光審視和分析大眾傳媒。
1997 年,全國婦聯(lián)婦女研究所,承擔了國家一項重要課題“媒介中的女性形象”,主要研究項目包括電視廣告、雜志、報紙、電影等媒體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同年,《新聞與傳播研究》第一期上發(fā)表了由全國婦聯(lián)劉伯紅、新聞研究所卜衛(wèi)共同完成的《我國電視廣告中的女性形象的研究報告》,這是關于中國媒介與婦女研究的第一篇力作,同時也開始將這一研究課題,帶入中國新聞傳播研究的視域范圍。
2001 年,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媒介與性別》是國內該領域的第一本專著,匯集了學者卜衛(wèi)1995 年至2001 年間的研究成果。
9、 三 女性主義媒介研究
作為一種融女性主義與新聞傳播學于一體的跨學科研究,女性主義媒介研究既承襲了前者所特有的批判色彩,也保留了后者的基本理論框架。由此,多數學者遵循傳播者———信息———受眾的傳播模式,將研究的關注點大致分成了三個方面:女性媒介從業(yè)人員(即女性傳者)、媒介內容以及女性媒介接受(即女性受眾)。
傳者研究主要針對女新聞工作者在媒介中的地位問題。這類研究主要以新聞工作者中的女性比例,以及獲得決策權的女性比例,作為指標來衡量女性在媒介中的地位。
在整個世界,新聞傳媒普遍性地由男性統(tǒng)治。同時,女人身份和記者職業(yè)理念之間存在的沖突,使許多女記者在實際工作中陷入困境。如果
10、要堅持女性特點,那么不能享受和男同事相同的特遇,努力工作也得不到認可;如果堅持記者的職業(yè)理念和行規(guī),那么女記者又會失掉自身獨特的立場和觀點,變成男同事的附屬物,從而必然失去女性在整個新聞界的地位。
媒介內容研究主要對媒介內容進行女性主義研究,就是要揭露媒介文本中被編碼的性別涵義,即媒介文本怎樣表現女性、表現了什么樣的女性形象。在女性主義媒介研究中,大部分是媒介中的性別模式研究或對女性刻板印象的研究。大多數研究認為,雖然當前主流媒體基本上,能夠表現出女性多樣化的性格、觀念和生活模式,反映女性參與社會發(fā)展的成就和貢獻,但是媒介中的女性形象,依然存在被刻板印象所“貶抑”的情況,有時甚至相當嚴重
11、。
女性媒介接受研究,即女性主義媒介研究的受眾研究,這是批判受眾研究。它不同于傳統(tǒng)的對受眾習慣、趣味進行的應用研究,而是著重分析收看、收聽和閱讀的“普通型實踐和快樂”(轉引自《女性主義視域中的媒介研究》李敏),其理論興趣集中于受眾對文本的闡釋活動。因此,受眾對媒介文本的多義解讀及接收分析是研究中心。
該領域的研究成果尚顯零碎,是女性主義媒介研究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此類議題成果多出自文化研究學者之手,他們也常常采用文化研究的框架、概念及相關理論,承認并以受眾觸媒行為中的選擇性為研究前提。女性主義受眾理論的闡釋性研究“為建立關于受眾活動的解釋學進行了探索。
尤其是在意義的符號學闡發(fā)與關于家庭權力關系的研究交織在一一起時,這些論爭對媒介理論已做出了重要貢獻”。
其問題是,由于過多關注受眾的微觀世界觀,而忽略了社會結構的制約,研究未能審視更寬闊的社會語境。
四 結語
在新聞傳播中展現兩性平等的概念,是女性主義者追求兩性平等運動中重要的一環(huán)。新聞傳播學中的女性主義研究所要做的,是要在傳播之林中為女性開辟出一片語言的空間,揭示女性與傳媒的深層關系,改善傳媒對女性的報道,促進女性的發(fā)展,爭取大眾傳媒乃至整個社會文化之中真正的兩性平等。
參考文獻:
[1] 西方女性主義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