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軸課程設計傳動軸疲勞強度計算》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傳動軸課程設計傳動軸疲勞強度計算(2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材料力學課程設計
目錄
1. 材料力學課程設計的目的……………………………… 1
2.材料力學課程設計的任務和要求……………………… 2
2.1設計計算說明書的要求…………………………… 2
2.2分析討論及說明部分的要求……………………… 3 2.3程序計算部分的要求………………………………… 3
3.設計題目………………………………………………… 3
4.設計過程………………………………………………… 5
4.1繪制傳動軸的受力簡圖…………………………… 5
4.2傳動軸內(nèi)力圖……………………………………… 6
4.
2、3根據(jù)強度條件設計傳動軸直徑…………………… 7
5.計算齒輪處軸的撓度…………………………………… 8
5.1 y方向撓度………………………………………… 8
5.2 z方向撓度………………………………………… 10
6.階梯傳動軸疲勞強度計算……………………………… 12
7.個人感想………………………………………………… 30
8.參考文獻………………………………………………… 30
1.材料力學課程設計的目的
本課程設計是在系統(tǒng)學完材料力學課程之后,結合工程實際中的問題,運用材料力學的基本理論和設計方法,獨立地計算工程中的典
3、型零部件,以達到綜合運用材料力學知識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目的。同時,可以使學生將材料力學的理論和現(xiàn)代計算方法及手段融為一體,既從整體上掌握了基本理論和現(xiàn)代計算方法,又提高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既是對以前所學知識(高等數(shù)學、工程圖學、理論力學、算法語言、計算機和材料力學等)的綜合運用,又為后續(xù)課程(機械設計、專業(yè)課等)的學習打下基礎,并初步掌握工程設計思想和設計方法,使實際工作能力有所提高。具體有以下六項:
⑴使所學的材料力學知識系統(tǒng)化、完整化。
⑵在系統(tǒng)全面復習的基礎上,運用材料力學知識解決工程實際中的問題。
⑶由于選題力求結合專業(yè)實際,因而課程設計可以把材料力學知識與專業(yè)需要結合起
4、來。
⑷綜合運用以前所學的各門課程的知識(高等數(shù)學、工程圖學、理論力學、算法語言、計算機等),使相關學科的知識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
⑸初步了解和掌握工程實踐中的設計思想和設計方法。
⑹為后續(xù)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
2.材料力學課程設計的任務和要求
參加設計者要系統(tǒng)復習材料力學課程的全部基本理論和方法,獨立分析、判斷設計題目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畫出受力分析計算簡圖和內(nèi)力圖,列出理論依據(jù)并導出計算公式,獨立編制計算程序,通過計算機給出計算結果,并完成設計計算說明書。
2.1設計計算說明書的要求
設計計算說明書是該題目設計思想、設計方法和設計結果的說明,要求書寫工整,語言簡練,條理清晰-、
5、明確,表達完整。具體內(nèi)容應包括:
⑴設計題目的已知條件、所求及零件圖。
⑵畫出構件的受力分析計算簡圖,按比例標明尺寸、載荷及支座等。
⑶靜不定結構要畫出所選擇的基本靜定系統(tǒng)及與之相應的全部求解過程。
⑷畫出全部內(nèi)力圖,并表面可能的各危險截面。
⑸各危險截面上各種應力的分布規(guī)律圖及由此判定各危險點處的應力狀態(tài)圖。
⑹各危險點的主應力大小及主平面的位置。
⑺選擇強度理論并建立強度條件。
⑻列出全部計算過程的理論依據(jù)、公式推導過程及必要的說明。
⑼對變形及剛度分析要寫明所用的能量法計算過程及必要的內(nèi)力圖和單位力圖。
⑽疲勞強度計算部分要說明循環(huán)特征,бmax,бmin,r,бm,
6、бa的計算,所查各系數(shù)的,k,ε,β依據(jù),疲勞強度校核過程及結果,并繪出構件的持久曲線。
2.2分析討論及說明部分的要求
⑴分析計算結果是否合理,并討論其原因、改進措施。
⑵提出改進設計的初步方案及設想。
⑶提高強度、剛度及穩(wěn)定性的措施及建議。
2.3程序計算部分的要求
⑴程序框圖。
⑵計算機程序(含必要的說明語言及標識符說明)。
⑶打印結果(數(shù)據(jù)結果要填寫到設計計算說明書上)。
3. 設計題目
傳動軸的材料均為優(yōu)質碳素結構鋼(牌號45),許用應力[σ]=80MPa,經(jīng)高頻淬火處理,σb=650MPa,σ-1=300MPa,τ-1=155MPa。磨削軸的表面,鍵槽均為端銑加
7、工,階梯軸過度圓弧r均為2mm,疲勞安全系數(shù)n=2。
1.傳動軸力學簡圖
2.傳動軸零件圖
3.設計計算數(shù)據(jù)
P
/kW
P1
/kW
n/
(r/min)
D
/mm
D1
/mm
D2
/mm
G2
/N
G1
/N
ɑ
/mm
α()
11.8
4.4
600
900
400
230
850
350
300
60
要求:
1. 繪出傳動軸的受力簡圖。
2. 作扭矩圖及彎矩圖。
3. 根據(jù)強度條件設計等直軸的直徑。
4. 計算齒輪處軸的撓度。
5. 對階梯傳動軸進行疲勞強度計算(若不滿足,采取改進措施使其滿足疲
8、勞強度要求)。
6. 對所選數(shù)據(jù)的理論依據(jù)作必要的說明。
4. 設計過程
4.1繪制傳動軸的受力簡圖
根據(jù)已知條件,將軸受力情況進行簡化,如下圖示:
傳動軸受力簡圖
其中,
Me3=F2=9549P/n
Me2=F1=9549P1/n
Me1+Me2=Me3
Me1=Fy1
Fy1=FCosα
Fz1=FSinα
由上式可解得:
F =2048.2N
Fy1=1023.1N
Fz1=1773.8N
F1=350N
F2=417.3N
Me1=117.8Nm
Me2=70Nm
Me3=187.8Nm
9、
4.2傳動軸內(nèi)力圖
1. 求支座反力
FyB=1724.6N
FyA=1548.5N
FzA=1669.4N
FzB=1356.4N
2.作內(nèi)力圖
彎矩圖1
彎矩圖2
扭矩圖
4.3根據(jù)強度條件設計傳動軸直徑
由傳動軸內(nèi)力圖可知,傳動軸上可能的危險截面為C、D截面右截面,E截面左截面,所以以三個截面出發(fā)設計軸的直徑。
Ⅰ.C截面右截面
W=
σr3===≤[σ]
由上解得:
φ3≥44.5mm
Ⅱ.D截面右截面
W=
σr3===≤[σ]
由上解得:
Φ1≥48.8mm
Ⅲ.E截面左截面
W=
σr3===≤[σ]
10、由上解得:
Φ3≥44.3mm
又由Φ1/Φ2=Φ2/Φ3得:
Φ1≥53.8mm
故可取
Φ1=54mm
5. 計算齒輪處軸的撓度
5.1 y方向撓度
1. 畫出傳動軸在單個力作用下的內(nèi)力圖
(1)Fy1單獨作用下的內(nèi)力圖
(2)3F1+G1單獨作用下的內(nèi)力圖
(3)G2單獨作用下的內(nèi)力圖
2.加單位力后軸的內(nèi)力圖
3.計算過程 (圖乘法)
E=200GPa I=
fcy==(ɑFy1ɑɑ+4ɑFy1ɑɑ+ɑ(3F1+G1)ɑɑ+2ɑ(3F1+G1)ɑɑ+2ɑ(3F1+G1)ɑɑ+2ɑ(3F1
11、+G1)ɑɑ+ɑG2ɑɑ+3ɑ
G2ɑɑ+ɑG23ɑɑ)
=[Fy1ɑ3+(3F1+G1)ɑ3+G2ɑ3]
=1.17 104m
=1.17 mm
5.2 z方向撓度
1.畫出傳動軸在單個力作用下的內(nèi)力圖
(1)Fz1單獨作用下的內(nèi)力圖
(2)3F2單獨作用下的內(nèi)力圖
2.加單位力后軸的內(nèi)力圖
6.階梯傳動軸疲勞強度計算
開始
根據(jù)提示輸入各參數(shù)
是否進行疲勞強度校核?
Me是否為零?
是
否
結束
否
由于疲勞強度校核需校核多個截面,故可利用利用C語言程序進行疲勞強度計算,程序框圖如下:
是
12、計算nσ、nτ、nστ、nστ
計算nσ、nστ
判斷是否滿足疲勞強度,并輸出
詢問是否進行下一疲勞強度校核
程序如下:
#include
#include /*全局變量*/
#define PI 3.14 /*宏定義*/
void main() /*主函數(shù)*/
{float d1,M,W,zylMax,zylMi
13、n,r1,Me,Wp,qylMax,qylMin,qylA,qylM,r2,Kzyl,Kqyl,Ezyl,Eqyl,ccxs,Yqyl;
float zyl,qyl,n1,n2,n12,n3, zylS, zylR3,n;
char key;
float x; /*定義變量*/
printf("是否進行疲勞強度校核?輸入Y/N\n");
scanf("%c",&key);
while(key==Y||key==y) /*循環(huán),判斷條件*/
{printf("輸入需校核平面距y
14、軸距離為a的倍數(shù)\n");
scanf("%f",&x);
printf("輸入該截面對應軸的直徑(單位cm)\n");
scanf("%f",&d1);
printf("輸入該截面的彎矩:\n");
scanf("%f",&M);
printf("輸入改截面的扭矩:\n");
scanf("%f",&Me);
printf("輸入Kσ,Kτ:\n");
scanf("%f",&Kzyl);
scanf("%f",&Kqyl);
printf("輸入εσ,ετ:\n");
scanf("%f",&Ezyl);
scanf("%f",&Eqyl);
printf("輸
15、入β:\n");
scanf("%f",&ccxs);
printf("輸入ψτ:\n");
scanf("%f",&Yqyl);
printf("輸入σ-1:\n");
scanf("%f",&zyl);
printf("輸入τ-1:\n");
scanf("%f",&qyl);
printf("輸入屈服強度σs:\n");
scanf("%f",&zylS);
printf("輸入n:\n");
scanf("%f",&n);
if(Me!=0) /*扭矩不為零時*/
16、
{W=PI*d1*d1*d1/32;
zylMax=M/W;
zylMin=0-zylMax;
r1=-1;
Wp=PI*d1*d1*d1/16;
qylMax=Me/Wp;
qylMin=0;
r2=0;
qylA=qylM=qylMax/2;
n1=zyl/(Kzyl*zylMax);
n1= n1*Ezyl*ccxs; /*計算nσ*/
n2=qyl/(Kqyl*qylA/(Eqyl*ccxs)+Yqyl*qylM); /*計算nτ*/
n12=n1*n2/sqrt(n1*
17、n1+n2*n2); /*計算nστ*/
zylR3=sqrt(zylMax*zylMax+4*qylMax*qylMax);
n3=zylS/zylR3; /*計算nστ*/
printf("nσ=%f\n",n1);
printf("nτ=%f\n",n2);
printf("nστ=%f\n",n12);
printf("nστ=%f\n",n3);
if(n12>n)
{printf("nστ>n\n");
printf("該截面(x=%2.1fa)滿足疲勞強度要求\n",x);
18、}
else if (n12n)
{printf("nστ>n\n");
printf("該截面(x=%2.1fa)滿足靜強度要求\n",x);
}
else if (n3
19、
else
{printf("nστ=n\n");
printf("該截面(x=%2.1fa)滿足靜強度要求\n",x);
}
if(n12>=n&&n3>=n)
printf("該截面(x=%2.1fa)滿足強度要求\n",x);
else
printf("該截面(x=%2.1fa)不滿足強度要求\n",x);
printf("\n");}
else /*扭矩為零時*/
{W=PI*d1*d1*d1/32;
zylMax=M/W;
zylMin=0-zylMax;
r1=-1;
n1=zyl/(
20、Kzyl*zylMax);
n1= n1*Ezyl*ccxs;
printf("nσ=%2.1f\n",n1);
if(n1>=n)
{printf("nσ>n\n");
printf("該截面(x=%2.1fa)滿足疲勞強度要求\n",x);
}
else
{printf("nσ
21、
scanf("%c",&key);
scanf("%c",&key);
}
}
傳動軸零件圖
由題知,需要校核的截面有,Ⅰ(x=ɑ)、Ⅱ(x=1.5ɑ)、Ⅲ(x=2.5ɑ)、Ⅳ(x=3ɑ)、Ⅴ(x=3.5ɑ)。本題中,σs取355Mpa。各截面參數(shù)如下:
⑴截面Ⅰ(x=ɑ)
直徑d=8.8cm
Kσ=1.8, Kτ=1.6;
表面質量系數(shù)β=2.5,ψτ=0.07;
尺寸系數(shù)εσ=0.73,ετ=0.72;
M=801.0Nm;Me=188.9;
⑵截面Ⅱ(x=1.5ɑ)
直徑d=8.80cm
Kσ=2.
22、00, Kτ=1.5;
表面質量系數(shù)β=2.5,ψτ=0.07;
尺寸系數(shù)εσ=0.73,ετ=0.72;
M=960.2Nm;Me=188.9Nm;
⑶截面Ⅲ(x=2.5ɑ)
直徑d=9.70cm
Kσ=1.9, Kτ=1.5;
表面質量系數(shù)β=2.5,ψτ=0.07;
尺寸系數(shù)εσ=0.73,ετ=0.72;
M=1280Nm;Me=188.9Nm;
⑷截面Ⅳ(x=3ɑ)
直徑d=10.7cm
Kσ=1.8, Kτ=1.6;
表面質量系數(shù)β=2.5,ψτ=0.07;
尺寸系數(shù)εσ=0.70,ετ=0.70;
M=1440Nm;Me=297.1Nm;
⑸截面Ⅴ
23、(x=3.5ɑ)
直徑d=8.8cm
Kσ=2.6, Kτ=1.7;
表面質量系數(shù)β=2.5,ψτ=0.07;
尺寸系數(shù)εσ=0.73,ετ=0.72;
M=1296.2Nm;Me=297.1Nm;
程序運行結果如下:
⑴截面Ⅰ(x=ɑ)
⑵截面Ⅱ(x=1.5ɑ)
⑶截面Ⅲ(x=2.5ɑ)
⑷截面Ⅳ(x=3ɑ)
⑸截面Ⅴ(x=3.5ɑ)
由上可知,傳動軸各截面均滿足疲勞強度要求,傳動軸安全。
7.個人感想
通過本次課程設計,很好地復習了上學期的課程,在設計過程中,以設計題目為核心,系統(tǒng)地
24、應用所學知識,全面地考慮問題,完成了改傳動軸的設計。該過程在雖然遇到了一些困難,但是最終圓滿完成了任務。另外也進一步熟練使用Word/CAD /Microsoft Visual C++ 6.0等軟件的使用。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Microsoft Visual C++ 6.0的使用,它將繁瑣的計算省略,只需輸入必要參數(shù),大大簡化了設計過程。但是,最為重要的是加深了對材料力學課程的理解與認識,熟悉了工程設計步驟,為以后的進一步學習和科研工作做準備。
8.參考文獻
[1]聶毓琴,孟廣偉 .材料力學.(第四版)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4.2.
[2]聶毓琴,吳宏. 材料力學實驗與課程設計.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6.6.
[3]譚浩強.C程序設計.(第三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