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02講 漢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變教學案

上傳人:仙*** 文檔編號:40100195 上傳時間:2021-11-13 格式:DOC 頁數:31 大?。?.70M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02講 漢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變教學案_第1頁
第1頁 / 共31頁
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02講 漢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變教學案_第2頁
第2頁 / 共31頁
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02講 漢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變教學案_第3頁
第3頁 / 共31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02講 漢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變教學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02講 漢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變教學案(3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第02講 漢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變 1.列舉從漢至元政治制度演變的史實,說明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2.了解明朝內閣、清朝軍機處設置等史實,認識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對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影響。 1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1)漢朝郡國并行制:情況:地方繼承秦朝的郡縣制,同時又分封諸侯王國,形成郡國并行制;危害:威脅中央集權的鞏固。(2)唐朝三省六部制:情況:中書省掌決策,草擬頒發(fā)皇帝詔令;門下省掌審議,審核政令;尚書省執(zhí)行政令,尚書省下設六部;特點:三省互相牽制,互相監(jiān)督;影響:保證了君權的獨尊;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創(chuàng)造;為歷代封建王朝所沿用。(3)元朝的中書省和行中書?。褐袝∈侵醒胱罡咝姓C關,

2、直轄河北、山西、山東。行中書?。ê喎Q行省)最高長官是平章政事,由朝廷任命,一般由蒙古貴族擔任。影響行省制度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國家統(tǒng)一,促進民族融合。它是地方官制重大變革,成為中國省制的開端,影響深遠。 2明清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1)明朝廢丞相,設內閣:廢丞相:明太祖朱無璋,正式廢除;設內閣:形成明太祖設置殿閣大學士;明成祖選翰林院官員入值,內閣制度正式確定; 性質是為皇帝提供顧問的內侍機構。(2)清朝設置軍機處:目的:最初是為了用兵西北,后輔助皇帝處理政務; 時間:雍正時期;影響:標志君主專制制度發(fā)展至頂峰。(3)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對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影響:積極:有利于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和鞏固,有利

3、于社會安定、經濟發(fā)展和文化繁榮;消極:使皇帝的決策具有個人獨斷和隨意性的特點,助長了官場的因循守舊之風,導致官僚主義、貪污腐化之風盛行,阻礙社會進步;清朝統(tǒng)治者卻繼承明制,把君主專制制度推各高峰,中國社會的發(fā)展開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國家。 高頻考點一 在皇權與相權矛盾調整中不斷演變的古代中樞權力例1漢昭帝死后無子,大將軍霍光擬詔擁立昭帝兄弟昌邑王劉賀為帝,27天以后,霍光以荒淫之名,與群臣商議,稟告太后即霍光外孫女上官氏,廢掉劉賀,遣返回封地,不久昌邑國降作山陽郡,劉賀降爵為?;韬?。劉賀的一生說明了( )A外戚干政導致政局不穩(wěn)B背離了父死子繼的傳統(tǒng)繼位方式C宮廷女性勢力不斷擴大D郡國并行解決了中央

4、與地方矛盾【答案】A 【變式探究】唐朝最高議事機關稱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須用皇帝詔書名義頒布者,事先由政事堂開會議決,送進皇宮劃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蓋印中書門下之章發(fā)下。沒有政事堂蓋印,即算不得詔書,在法律上沒有合法地位。材料表明( )A皇帝權力受到削弱B政事堂地位日益突出C中書省負責政令的草擬D門下省負責政令的審批【答案】B【解析】三省六部制是隋唐加強皇權的重要舉措,故A項錯誤;材料“沒有政事堂蓋印在法律上沒有合法地位”體現出唐朝政事堂在決策過程中的重要地位,故B項正確;材料未提及中書省職能,故C項錯誤;材料未提及門下省的職能,故D項錯誤。高頻考點二 日趨嚴密的地方行政管理體制例2尋找歷史

5、地圖中的關鍵詞是閱讀歷史地圖的重要方法。所謂“關鍵詞”就是能夠識別地圖的關鍵信息點。某同學在查閱地圖時找出了“匈奴”“北??ぁ薄澳z東國”等關鍵詞。他查閱的地圖應該是( )A秦漢時期 B西漢初期C北朝初期 D蒙元帝國【答案】B 【變式探究】下面是唐朝河西節(jié)度使張議潮統(tǒng)軍出行圖,描繪的是唐朝敦煌地區(qū)最高統(tǒng)治者張議潮接受唐朝廷敕封為河西節(jié)度使后,統(tǒng)軍出行的浩大場面。下列與圖片歷史信息相關的是( ) A節(jié)度使在政治上享有較大的自主權B節(jié)度使鎮(zhèn)守邊關,享受超官秩的儀仗C節(jié)度使接受敕封,加強了君主專制D藩鎮(zhèn)勢力強大,嚴重削弱了中央集權【答案】D【解析】此圖反映節(jié)度使統(tǒng)軍出行,無法反映出節(jié)度使在政治上享有較

6、大的自主權,故A項錯誤;張議潮出行場面如此浩繁是因為他作為“敦煌地區(qū)最高統(tǒng)治者”“接受唐朝廷敕封”,并非表明節(jié)度使享受超官秩的儀仗,故B項錯誤;節(jié)度使管理地方,與君主專制關系不大,故C項錯誤;結合所學可知節(jié)度使名為朝廷藩鎮(zhèn),實則擁有政治、經濟、軍事等特權,不利于中央集權,故D項正確。高頻考點三 從“任人唯親”到“選賢與能”的古代選官制度例3漢朝初年,2000石以上的大官僚可以送子弟京師為郎,稱為“任子”;擁有資產十萬錢而又非商人的人,也可以候選為郎,叫做“貲選”。其后漢武帝“初令郡國舉孝、廉各一人”,自此之后郡國歲舉孝廉的察舉制度宣告確立。這一變化表明( )A地方政府的任用官吏權逐漸擴大B官僚

7、富豪失去壟斷官位的特權C大官僚大富豪不再支持中央政權D選官制開始受到儒家思想影響【答案】D【解析】由材料“初令郡國舉孝、廉各一人”可知,漢武帝制定的官員選拔標準注重道德領域中的“孝”“廉”是儒家思想在政治官僚選拔上的反映,故D項正確。 【變式探究】東晉南朝時期,譜學成了一門新興的學問,豪門士族和政府都熱衷于編撰族譜,名門望族的族譜被官府收藏,成為任命官員的主要依據。材料反映了這一時期( )A宗法制度再度復興B重視家族歷史的傳承C士族享有政治特權D九品中正制遭到破壞【答案】C 高頻考點四、 漢唐以來中樞權力體系的演變例4 針對皇帝頻頻越過中書省直接向六部官員下達詔令的現象,有朝臣說:“事不出中書

8、,是為亂政?!庇纱丝芍摮?( )A反對中央集權 B主張建立內閣C主張加強相權 D反對三省六部制【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三省六部制。材料沒有涉及中央政府對地方的管理與控制,故A項錯誤;結合所學可知,內閣制度出現在明朝,明朝建國之初,裁撤中書省廢除丞相,由皇帝親自管理六部,不可能出現“皇帝頻頻越過中書省直接向六部官員下達詔令的現象”,故B項錯誤;依據材料中“事不出中書,是為亂政”信息可知,該朝臣希望用中書省來牽制皇帝,即加強相權,故C項正確;該朝臣主張加強中書省的權力,材料沒有體現出他反對三省六部制,故D項錯誤。 【變式探究】元初,中書省“省規(guī)”:三日一奏事,軍國急務不

9、拘于此限;定時由首領官排定需議事項,逐項討論,事關重大且意見不同時將實情稟奏皇帝。這表明中書省 ( )A專為處理軍國急事而設 B強調集體議決防止大臣專權C通過分割權力強化相權 D任何決策之事實時稟報皇帝【答案】B 高頻考點五、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發(fā)展趨勢例5東漢會要載:“西都(西漢)止從郡國奏舉,未有試文之事;至東都(東漢)則諸生試家法(經術),文吏課箋奏。”漢代選官制度的這一調整 ( )A擴大了官吏的人才來源 B奠定了九品中正制的基礎 C有助于提高官員的素質 D使考試成為選官的主要途徑【答案】C【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漢代察舉制,考查學生正確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諸生試家法(經術),文吏

10、課箋奏”表明東漢時期察舉制不再僅僅以德作為選官標準,而輔之以考試甄別對象,重視對官員文化素質的考查,C項正確。材料信息僅僅是提高官員的素質,沒有擴大官吏的人才來源,A項錯誤;九品中正制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選官制度,B項錯誤;D項是隋唐時期的科舉制。 【變式探究】學者余英時指出:科舉不是一個單純的考試制度,它將社會結構緊密地聯(lián)系了起來,形成一個多面互動的整體,一直發(fā)揮著無形的統(tǒng)合功能。“統(tǒng)合功能”在政治上的主要作用是 ( )A維護儒家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 B加強了中央集權C把讀書、考試與做官聯(lián)系起來 D提高了官員素質【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對科舉制的認識。材料信息認為科舉制有利于社會結構的流動,發(fā)揮著

11、無形的統(tǒng)合功能,即無形中有利于國家的統(tǒng)一??婆e制把選拔官吏的權力收歸到中央,故加強了中央集權,故選B項。A項與題意信息無關;C、D兩項強調通過科舉制選拔的官員素質比之前選拔官員的九品中正制等相比較要高,與題目的要求不符。 高頻考點六、明代內閣制與宰相制的區(qū)別例6利瑪竇在中國札記中說,雖然我們已經說過中國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貴族政體如果沒有與大臣磋商或考慮他們的意見,皇帝本人對國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決定所有這類文件都必須先由大臣審閱然后呈交給皇帝。利瑪竇認為中國明朝時 ( )A君主制不是中國政府的主要形式B君主與內閣大臣擁有同等的決策權C內閣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君權D內閣掌握著明

12、朝的行政大權【答案】C 【變式探究】明成祖時,“特簡(選拔)解縉、胡廣、楊榮等直文淵閣,參預機務。閣臣之預機務自此始。然其時,內閣者皆編、檢、講讀之官,不置官屬,不得專制渚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睋?,對明代內閣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開辟入仕做官新途徑 B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C自設立起即為皇帝的侍從顧問機構D地位和職能后期有較大變化【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從漢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變內閣制。結合所學可知明朝內閣地位雖有提高,但是并不能正式統(tǒng)率六部,B項錯誤;A項是科舉制度;明朝內閣始終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級的行政機構或決策機構,D項錯誤;內閣地位雖有變化但始終是皇帝的咨詢機構,職能基本未

13、變。故選C項。 高頻考點七、明清君主專制加強的影響 例7清朝雍正時期獲得密奏權的官員達1200人,密奏內容涉及范圍很寬泛,軍務、政務、官吏、民情、水旱、傳聞等等。雍正時期攤丁入畝、改土歸流等重要政策,都是臣下密奏先提出,雍正帝又與臣下反復討論后做出決策。據此可知密折制 ( )A體現古代官僚體制的完善 B是民意上達中央的途徑C逐漸取代了軍機處的職能 D是君主專制制度的發(fā)展【答案】D 【變式探究】史載唐朝駙馬(公主夫婿)選取注重門第出身,多出自勛貴名臣,而明朝嚴禁皇室與大臣聯(lián)姻,故駙馬多出自寒門。這種變化反映了 ( )A中央集權的加強B科舉制度的成熟C貴族制度的衰落 D專制皇權的強化【答案】D【解

14、析】本題考查明清時期君主專制的加強。依據所學可知,皇家和大臣家子女聯(lián)姻,大臣的勢力會變大,不利于專制皇權的統(tǒng)治。所以禁止皇家與大臣的子女聯(lián)姻,從而鞏固皇權。從唐到明的這種變化反映了專制皇權的強化。所以應選D項。 1.(2018年新課標卷文綜歷史2)2. 據學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亂”后百余年間的藩鎮(zhèn)基本情況如表2所示。 由此可知,這一時期的藩鎮(zhèn)A. 控制了朝廷財政收入 B. 彼此之間攻伐不已C. 注重維護中央的權威 D. 延續(xù)了唐朝的統(tǒng)治【答案】D 2.(2018年全國新課標1卷3)武則天時期,將中書、門下二省名稱分別改為鳳閣、鸞臺,通過加授“同鳳閣鸞臺平章事”頭銜,使低品階官員得以與鳳閣、鸞臺

15、長官共同議政,宰相數量大增,且更替頻繁。這一做法的目的是A. 擴大中書、門下二省的職權 B. 為官員提供迅速晉升的機會C. 便于實現對朝政的全面控制 D. 強化宰相參政議政職能【答案】C【解析】武則天時將中書、門下二省名稱分別改為鳳閣、鸞臺,就有加強皇權的色彩,而與此同時,宰相數量大增,且更替頻繁,這明顯是為了更好地控制中央的官員,以加強皇權,故選C,排除A;通過加授“同鳳閣鸞臺平章事”頭銜,使低品級官員得以與鳳閣、鸞臺長官共同議政,并沒有使得這樣的官員迅速晉升,只是給了其參與議政的權力和機會,故B不符合題意;題干中參與議政的宰相數量增多,是在弱化宰相參政議政的職能,而不是強化,故排除D。3.

16、 (2018年全國卷文綜歷史2)表1 宋代宰相祖輩任官情況表曾祖、祖父或父親任官情況宰相人數北宋(71)南宋(62)高級官員208中級官員1510低級官員128無官職記錄2436 表1據學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兩宋時期A. 世家大族影響巨大 B. 社會階層流動加強C. 宰相權力日益下降 D. 科舉制度功能弱化【答案】B 4.(2018年全國卷文綜歷史14)14.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表4 東漢史學家班固所撰漢書·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應等級上上(圣人)上中(仁人)上下(智人)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愚人)堯、舜周文王孔子孟子屈原荀子子貢范蠡廉頗老子商鞅韓非齊恒公呂不韋荊軻秦始

17、皇李斯陳勝宋襄公夏桀商紂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中國古代史知識,對表4的內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說明。(要求:看法具體明確,說明須史論結合。)【答案】略【解析】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解題的思維過程是,首先認真閱讀材料發(fā)現,班固對歷史人物進行了相應的等級分類,一共九個等級,以德、智、功為依據,并加以品第,而且表格中只有古人,沒有今人(漢代人),明顯,他的目的是要彰顯所表之人的“善”“惡”,以“勸誡后人”。有以同類的古人為準,暗示出“今人”該列何等的目的。例如,秦始皇是一個頗難品評的人物,他統(tǒng)一六國,結束戰(zhàn)亂,是其“功”,但在位施行暴政,民怨載道,班固把他列于第六品,相對漢朝的皇帝,同樣功過參半的,在古

18、今人表中就可以暗示出來,反映出班固把這(些)皇帝列于何等。這種撰述方法,既表達了褒貶人物,微言大義的精神,同時避免政治上的壓力。再對材料進行整體分析后,由此提出看法;可結合中國古代史的相關內容對自己的看法予以說明,也就是寫出原因。如,看法表中人物按善惡賢愚劃分等級,說明儒家思想在漢代居主流地位。5(2018年天津卷文綜歷史2)2. 元朝在地方實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國庶務,統(tǒng)郡縣,鎮(zhèn)邊鄙凡錢糧、兵甲、屯種、漕運、軍國重事,無不領之”,但地方官吏的選用主要由中書省和吏部負責,調動行省所屬軍隊須皇帝批準。這表明元朝A. 地方擁有適度權力 B. 地方缺乏實際權力C. 行省權力集中專斷 D. 君主專制得

19、以加強【答案】A 6(2018年江蘇卷文綜歷史2)下圖是山東省微山縣兩城鎮(zhèn)出土的東漢“射爵射侯”畫像石。圖中樹上有20多只雀和猴,樹下兩人持弓仰射。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這類畫像在漢代石刻中較為常見。這反映了當時人們 A. 抑制王侯勢力的政治訴求B. 追求顯貴地位的價值取向C. 關注自然和諧的生態(tài)理念D. 推崇尚武健身的社會風氣【答案】B 7(2018年江蘇卷文綜歷史3)有學者認為,唐代前期中央各級行政機關以及地方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書省?!坝惺陆陨晟袝∪〔寐勛啵荒軓阶嗑?;詔令制敕亦必先下尚書省詳定,然后下百司?!庇纱丝梢?,尚書省A. 剝奪中書與門下省的權力B.

20、擁有起草詔令制敕的職權C. 阻隔皇帝與各州府的聯(lián)系D. 成為全國行政運行的樞紐【答案】D【解析】由材料信息“唐代前期中央各級行政機關以及地方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書省”說明尚書省在中央與地方行政運行中處于中樞的位置,故D項正確;唐朝三省各有其職責,中書省負責決策,門下省負責審議、尚書省負責執(zhí)行,材料反映的是尚書省在履行自身的職責,故A項錯誤;擁有起草詔令制敕權力的是中書省,故B項錯誤;C項說法不符合史實。8.(2018年北京卷3)3. 乾隆繼位之初,曾裁撤軍機處,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兩路軍務尚未全竣,且朕日理萬機,亦問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須就近承辦”,將其恢復,此后軍機處“軍國大計,罔不總

21、攬”“內閣宰輔名存而已”。這表明A. 清朝內閣權利得到加強B. 清朝中央集權遭到削弱C. 軍機大臣獲得宰相職位D. 軍機處有助于加強皇權【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中的“內閣宰輔名存而已”可知內閣已經名存實亡,不可能權力得到加強,排除A。清朝中央集權遭到削弱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B。結合所學可知,軍機大臣品級不高,每日接受皇帝召見,跪受筆錄,本身無決策權,不能等同于宰相,而且早在明朝初期已經廢除宰相制度,排除C。結合所學,乾隆從裁撤軍機處到恢復軍機處,關鍵在于軍機處有利于皇權加強,故選D。1(2017·全國卷)皇帝紀年公元紀年郡級政區(qū)漢高帝十二年前195年15郡漢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

22、4郡漢景帝中六年前144年68郡、國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國 上表為西漢朝廷直接管轄的郡級政區(qū)變化表。據此可知( )A諸侯王國與朝廷矛盾漸趨激化B中央行政體制進行了調整C朝廷解決邊患的條件更加成熟D王國控制的區(qū)域日益擴大【答案】C 2(2017·全國卷)明初朱元璋嚴禁宦官讀書識字,但中后期宦官讀書識字逐漸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針對性地編纂適合宦官學習的讀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中樞決策過程發(fā)生異變 B皇帝權力日趨衰落C內閣議政功能已經喪失 D宦官掌握決策權力【答案】A 【解析】明朝廢除丞相,設立內閣幫助皇帝處理政事。后內閣地位上升,閣臣權力增大,可以幫助皇帝起草

23、對大臣奏章的批復意見(稱為“票擬”),最后由皇帝用朱筆批示、裁定(稱為“批紅”)。明朝中后期,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獲得了代皇帝“批紅”的權力,這樣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利用這一機會,不斷擴大自己的權力,干預明朝的中樞決策,故出現題干所述現象,A項正確。明中后期,內閣、司禮監(jiān)雖對皇權有一定制約,但其都依附于皇權,最后集權于皇帝,君主專制強化,B項錯誤。內閣與司禮監(jiān)相互制約,其議政功能并沒有喪失,C項錯誤。宦官雖然權力增強,但是最后的決策權仍在皇帝手中,D項錯誤。3(2017·全國卷)記述出處“秦王(李世民)與薛舉大戰(zhàn)于涇州,我?guī)煍】??!迸f唐書·高祖本紀“薛舉寇涇州,太宗(李世民)率眾討之,不利而旋

24、?!迸f唐書·太宗本紀“秦王世民為西討元帥劉文靜(唐朝將領)及薛舉戰(zhàn)于涇州,敗績。”新唐書·高祖本紀“薛舉寇涇州,太宗為西討元帥,進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諸將為舉所敗?!毙绿茣?#183;太宗本紀上表為不同史籍關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歷史敘述。據此能夠被認定的歷史事實是( )A皇帝李世民與薛舉戰(zhàn)于涇州B劉文靜是戰(zhàn)役中唐軍的主帥C唐軍與薛舉在涇州作戰(zhàn)失敗D李世民患病導致了戰(zhàn)役失敗【答案】C 1.(2016年全國新課標1卷26)史載,宋太祖某日悶悶不樂,有人問他原因,他說:“爾謂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誤失,史官必書之,我所以不樂也。”此事反映了A. 重史傳統(tǒng)影響君主個人行為 B

25、.宋代史官所撰史書全都真實可信C.史官與君主間存在尖銳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書記錄其真實言行【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了君主專制的相關內容。由“偶有誤失,史官必書之,我所以不樂也”可知,宋太祖不開心的原因是因為史官對帝王的日常行為秉筆直書,他害怕自己偶爾的行為失誤也會被史官如實記錄,所以說修史會影響到君主個人的行為選擇,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為A項。宋代史官所撰史書全部真實可信明顯過于絕對,所以B項說法錯誤;宋太祖主要是擔心史官如實記錄自己不好的言行,并沒有反映出史官與君主之間的尖銳矛盾,所以C項不符合題意;由“史官必書之,我所以不樂也”可知,宋太祖確實對史官如實記錄的做法不開心,不愿意其記錄,但

26、這是表面現象的描述,不是對此事本質問題的反映,所以D項不符合題意。2.(2016年全國新課標2卷25)兩漢實行州郡推薦,朝廷考試任用的察舉制;經魏晉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變?yōu)樽杂赏犊?,差額錄用的科舉制,科舉制更有利于( )A. 選拔最優(yōu)秀的官吏 B.鑒別官員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會文化水平【答案】D 3.(2016年全國新課標3卷25)東漢王充在論衡中說:“蕭何入秦,收拾文書(國家檔案文獻),漢所以能制九州者,文書之力也。”其意在說明,西漢成功地實現對全國的統(tǒng)治,是因為漢初A實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繼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未能充分發(fā)揮文書功能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答案】B【

27、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漢承秦制。做此題要抓住對文書的補充說明“國家檔案文獻”的含義,即再現歷史真實面貌的原始文獻。重視秦朝的文書(國家檔案文獻),實際上繼承了秦朝的基本政治制度,漢承秦制。漢初實行的黃老學說,道家思想,排除A。未能充分發(fā)揮文書功能,與材料表述意思相反,排除C。官吏熟知秦朝的典章制度只是表面現象,排除D。4.(2016年浙江卷文綜歷史16)中國古代中央集權的強化,往往通過削弱相權、完善監(jiān)察體制、調整中央和地方關系等手段來實現,在這一過程中政治架構的設計與職權的變更較為突出。下列選項中,在地位和職權大體相當的一組是A東周諸侯國與元行省 B唐政事堂與宋中書門下C西漢州刺史與明監(jiān)察御史 D

28、宋提點刑獄司與明通政司【答案】B 5.(2016年北京卷文綜歷史13)13中國古代某一時期,朝廷與地方矛盾尖銳。某節(jié)度使派人到中書省辦事,因其態(tài)度惡劣,遭宰相武元衡呵斥。不久,武元衡在靖安坊的東門被該節(jié)度使派人刺殺。此事發(fā)生在A漢長安 B唐長安C宋汴梁 D元大都【答案】B【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正確解讀材料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由題干中的“節(jié)度使”和“中書省”可以判斷出,題干中的歷史事件應該發(fā)生在唐朝,因為節(jié)度使是唐代的地方軍政長官,中書省是三省六部制中三省之一,故本題答案選B項。漢代我國還沒有節(jié)度使這一機構和中書省這一機構,A項錯誤;宋代的節(jié)度使已經成為虛銜,不可能出現題干中現象;D

29、項錯誤,因為節(jié)度使在元代被廢除了。6.(2016江蘇卷單科歷史4)“宋沿唐制,亦貴進士科。然唐時猶兼采譽望,不專辭章。宋則糊名考校,一決文字而已?!庇纱丝梢?,與唐代科舉相比,宋代( )A考試程序更加公正 B取士科目有所減少C進士及第尤為尊貴 D錄取人數大大增加【答案】A【解析】材料“糊名考校,一決文字而已”說明采用密封考試形式,有利于考試的公平公正性,故A項正確;材料中沒有提及取士科目數量減少信息,故B項錯誤;材料中說明對進士科的重視,不是尊貴,故C項錯誤;材料中沒有體現錄取人數變化,故D項錯誤。7.(2016年海南卷單科歷史5)西漢初年,劉邦封置諸侯王國封子弟為王,功臣為侯,并規(guī)定“非劉氏不

30、王非有功不侯”。這表明劉邦推行分封制意在A.加強對地方的控制 B繼承西周的政治體制C確?;饰粋鞒蟹€(wěn)固 D否定秦朝的政治體制【答案】C 【解析】 “非劉氏不王,非有功不侯”說明劉邦推行分封制的目的主要在于確保皇位的穩(wěn)固,加強對地方的控制不是主要目的,故C項正確,A項錯誤;劉邦只是借鑒了西周的分封制,不是繼承西周的政治制度,故B項錯誤;劉邦在推行分封制的同時還推行了郡縣制,實行“郡國并行制”,故D項錯誤。8.(2016全國新課標1卷27)明初廢行省,地方分設三司,分別掌管一地民政與財政、司法、軍事,直屬六部。明中葉以后,皇帝臨時派遣的巡撫逐漸演變?yōu)槿局系牡胤阶罡咝姓L官。這一變化有助于A.擴大

31、地方行政權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權限 D.緩解中央與地方的對立【答案】B 1.(2015年新課標卷文綜25)兩漢時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執(zhí)政大臣也主要從他們之中選擇。這被當時人視為“安宗廟,重社稷”的“漢家之制”。漢代出現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權 B“家天下”觀念根深蒂固C母族親屬關系受到重視 D劉氏同姓諸侯王勢力強大【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漢代政治制度。兩漢后期,特別是東漢后期外戚專權、宦官干政是兩大頑疾。年幼的皇帝大多是在外戚的幫助下繼位的,母族親屬關系自然受到重視,結果造成外戚干政局面;皇帝年長后往往利用宦官打擊外戚奪回權力,這

32、又造成了宦官干政的局面。所以本題正確答案為C項。依據材料可知,執(zhí)政大臣也主要從外戚中選擇,因此不能依靠外戚抑制相權,故A項錯誤;“家天下”是以父系血緣為標準的,外戚不屬于“家天下”的范疇,故B項錯誤;“劉氏同姓諸侯王勢力強大”威脅中央集權的情況出現于西漢前期,而外戚干政是在兩漢后期,故D項與“外戚干政”沒有關系。2.(2015年新課標卷文綜25)漢宣帝曾稱:“與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來的帝王反復重申上述觀念。這主要體現了( )A地方吏治是國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之間的矛盾C漢代地方行政制度為后代所沿用 D歷代帝王將漢宣帝作為治國榜樣 【答案】A 3.(20

33、15年北京卷文綜13)某朝官員王鍔通過賄賂企圖兼任宰相?;实弁饬送蹂姷恼埱螅⑾略t“鍔可兼宰相”。時任給事中的李藩行使職權,駁回詔書。由此推斷,給事中隸屬于( )A.唐朝的門下省 B.宋朝的樞密院 C.明朝的內閣 D.清朝的軍機處【答案】A【解析】:“李藩行使職權,駁回詔書”說明“給事中”屬于管監(jiān)察的官員,據此可以推斷管監(jiān)察的唐朝門下省,應該符合題意,故選A;B屬于軍事機構、CD分別是明清時期皇帝的侍從機構,均不符合題意。4.(2015年山東卷文綜14)唐宋時期,地方官任職避親、避籍漸成定制。該制度旨在( )A瓦解宗法體系 B防止地方勢力膨脹C健全地方行政機構 D完善地方監(jiān)察制度【答案】B【

34、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唐宋時期的地方制度。依據所學分析選項,A明顯錯誤,宗法體系或宗法觀念在中國古代從商周時期以來長期存在并占有重要的地位;B項符合題意,之所以“避親”就是防止形成家族勢力,進而造成地方割據;題干材料中并沒有涉及地方機構的設置問題,故排除C項;題干材料中主要強調的是地方官任職避親、避籍,并沒有強調完善監(jiān)察制度,故排除D項。所以應選B。5.(2015年安徽卷文綜13)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諶,以知人出名,田歆對他說:“如今應推舉六名孝廉,多有貴戚書信相命,又不好違背,我想自己選一名名士以報效國家,你助我求之?!边@體現了( )A地方無選舉權 B選拔官吏以品評為主 C察舉制的弊端 D自上而下

35、的選官方式【答案】C【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閱讀史料,提煉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推舉六名孝廉”可直接判斷是漢朝推行的察舉制,但材料中“多有貴戚書信相命,又不好違背”說明了察舉制存在的一些弊端,即重門第,據此分析可知C符合題意;依據已學知識可知察舉制是自下而上的地方舉薦制度,排除A、D;B是九品中正制,不合題意,故選C。6.(2015年浙江卷文綜15)下列地方行政區(qū)劃級別最低的是( )A.漢代益州郡 B.唐代揚州 C.宋代揚州 D.元代順寧府【答案】D 7.(2015年浙江卷文綜17)歷史發(fā)展既有傳承又有創(chuàng)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通政司、復社、都察院、風

36、力水車政事堂、北門學士、內作使綾匠、高轉筒車樞密院、土司、木活字、監(jiān)察御史中書門下、三司使、武經總要、草市A. B. C. D.【答案】B【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對歷史題目的唯一秘籍。而通過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不難發(fā)現,在做本題時一定要注意不同時代的不同的標志性名詞,高轉筒車是唐朝的,三司使是宋朝的,木活字是元朝的,風力水車是明朝的。另外,通政司、復社、都察院、風力水車出現于明朝;政事堂、北門學士、內作使綾匠、高轉筒車出現于唐朝;樞密院、土司、木活字、監(jiān)察御史出現于元朝;中書門下、三司使、武經總要、草市出現在宋朝,依照唐、宋、元、明順序排列,所以按唐、宋、元、明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只能是B。8.(20

37、15年四川卷文綜歷史2)“中書、尚書令在西漢為少府屬官。在東漢隸屬少府。雖典機要,而去公卿甚遠。魏晉以來,浸以華重。唐遂為三省官長,居真宰相之任?!边@段話意在指出( )A漢代少府份屬九卿,位尊權重 B唐代中書令和尚書令是真宰相C中書令和尚書令地位逐漸提高 D三省制經歷了曲折的發(fā)展過程【答案】C 9.(2015年重慶卷文綜歷史4)金史記載:“贊曰:章宗在位二十年,承世宗治平日久,宇內小康,乃正禮樂,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法規(guī)亦可謂有志于治者矣”這表明金章宗( )A完善了金朝典章制度 B開始推行內閣制度C治國理政不如金世宗 D照搬金世宗時的律令【答案】A【解析】抓住材料中的關鍵詞“贊曰

38、”可排除C項。內閣制開始于明朝,所以B項錯誤。C項內容與材料內容不符合,材料整體內容是在贊美金章宗治國。D項與材料內容“乃正禮樂,修刑法,定官制”不符合,金章宗在治國政策上是有自己的建樹的,故答案選擇A項。10.(2015年江蘇卷歷史21)(12分)中華文明燦爛輝煌,對保持國家的穩(wěn)定和統(tǒng)一發(fā)揮了積極作用。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對于一個旁觀者來說,4世紀時世界歷史的情況可能是這樣:羅馬帝國總算歷劫而存,而中華帝國的時代已成為過去??墒侵腥A帝國在羅馬帝國已不復存在時最后重新組成。中華帝國為什么能恢復而羅馬帝國卻不能,一個原因可能是中國王朝比拜占庭帝國更充分地保留了帝國的傳統(tǒng)。如果皇帝依靠不是按照

39、出身或機遇而是按才干選拔的官僚知識分子行使權力,那他就會實行公正的道德的統(tǒng)治。中國的文字也比西方的拉丁文和希臘文有著更大的文化上的連續(xù)性。摘編自費正清中國:傳統(tǒng)與變革 材料二 理學家提出“理”作為宇宙萬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禮法、倫理思想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論證明確的哲學體系,這是兩漢的粗糙儒學所無法比擬的。理學家以儒家“圣人”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現實生活、道德精神的意義;它摒棄佛道所宣揚的彼岸世界,不相信靈魂不滅、輪回轉世之說,而力求在現實世界中實現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種理性主義的哲學。馬克垚世界文明史請回答:(1)概括材料一中有利于中國穩(wěn)定和統(tǒng)一的因素。結合所

40、學知識,指出“不是按照出身或機遇而是按才干選拔”所涉及的制度。(6分)(2)據材料二,指出理學的積極作用。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儒學由“粗糙”趨向“精微”的原因。(4分) (3)據上述材料,說明中華文明在傳承和發(fā)展過程中所體現的基本特質。(2分)【答案】(1)因素:充分保留傳統(tǒng);合理選官;實行德政;漢字文化延續(xù)功能強。(4分)制度:察舉制(九品中正制);科舉制。(2分)(2)作用:引導人們關注現實;有利于培養(yǎng)道德品質。(2分)原因:儒學受到佛道思想的挑戰(zhàn)(沖擊);復興儒學的需要(宋明理學家的學術創(chuàng)新)。(2分)(3)特質:延綿不斷(尊王傳統(tǒng));兼收并蓄(與時俱進)。(2分) 第(2)題主要考查宋明

41、理學。旨在考查學生在相應的材料中尋找有效信息并結合所學答題的能力。第一小問“積極作用”由材料二中的信息“理學家.充分肯定人的現實生活、道德精神的意義”即可得出“對現實生活的關注和注重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的結論;第二小問“原因”可從佛道思想對儒學的挑戰(zhàn)、宋明理學家的創(chuàng)新等角度思考作答。第(3)題據材料一“中國王朝比拜占庭帝國更充分地保留了帝國的傳統(tǒng)”、“中國的文字也比西方的拉丁文和希臘文有著更大的文化上的連續(xù)性”得出延綿不斷(尊重傳統(tǒng)),據材料二“它以儒家的禮法、倫理思想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得出兼收并蓄(與時俱進)的特點。1.(2014年四川文綜04)讀表1,據此不能得出的認識是表1 中國

42、古代行政區(qū)劃簡表時期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高層政區(qū)州路行省布政使司省統(tǒng)縣政區(qū)郡郡州州路、府、州府、直隸州/州府、直隸州縣級政區(qū)縣縣縣縣縣縣州、縣A縣是中國歷史上最穩(wěn)定的一級政區(qū) B州的地位呈現出由高到低的演進趨勢C政區(qū)層級的調整促進了地方自主性 D二級制和三級制是古代政區(qū)層級的主體【答案】C【解析】秦漢至明清,縣級政區(qū)都是縣,A項說法正確,但不符合題意;魏晉南北朝時期,州是高層政區(qū),至隋唐時變?yōu)榻y(tǒng)縣政區(qū),清朝則為縣級政區(qū),故B項認識正確,但不符合題意;中國古代行政區(qū)劃的演變是為中央集權服務,故C項“促進了地方自主性”說法是錯誤的,符合題意,為正確選項;從簡表可知,秦漢與隋唐是兩級制,而魏

43、晉南北朝、宋金、元明清都是三級制,故D項說法正確,但不符合題意。2.(2014年四川文綜01)下列改革中,實現了富國強兵,“傾鄰國而雄諸侯”的是A商鞅變法 B漢武帝改革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變法【答案】A 3.(2014年全國大綱卷文綜14)明成祖朱棣設立內閣,后來內閣首輔“儼然漢唐宰輔”。明代內閣與唐代宰相的相同之處是A均能獨立處理政務 B均輔助皇帝處理政務C都擁有官吏任免權 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務【答案】B【解析】內閣屬于皇帝的私人秘書機構,協(xié)助皇帝處理奏章,根本不能獨立處理政務,唐代宰相是在皇帝的領導之下有一定的處理政務之權力,所以A是錯誤的;內閣不是政府的正式機構,所以也沒有任免官

44、吏的權力,故C錯誤;內閣不屬于正式國家政權機構,協(xié)助皇帝處理章奏,只有六部才可以直接管理地方政務,故D錯誤;B表述符合事實,比較準確。4.(2014年北京文綜14)唐代五代,中央集權大為削弱,扭轉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A.文官任知州 B.設三司使 C.設樞密院 D.施行將兵法【答案】A【解析】 “扭轉這一局面”即是指加強中央集權,中央集權主要是指中央與地方的關系而言,即中央政府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削弱地方自主性。設三司使、設樞密院是分割宰相的財政權和軍權,有利于君主專制的加強,但與中央集權無關,排除BC;施行將兵法是王安石變法的措施之一,將各路的駐軍分為若干單位,每單位置將與副

45、將一人,專門負責操練軍隊,使兵知其將,將練其兵,以提高軍隊素質,排除D;宋初派文官任知州,以防止武將在地方專權、割據稱雄,有利于中央集權的加強,因此選A。5.(2014年重慶文綜02)漢武帝時張騫出使西域,遠至今中亞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與漢通使往來的大宛等國的歡迎。其間,漢設置河西四郡,打通了與西域的直接交通。張騫在出使過程中所獲得的信息對打開絲綢之路和建立中國與西方的聯(lián)系起到了關鍵作用。據此可知,張騫出使西域的功績是A開辟了溝通中西的絲綢之路 B建立了漢朝與西方的聯(lián)系C確立了漢朝對西域的管轄權 D開啟了中國與中亞的交往【答案】D 6.(2014年全國大綱卷文綜14)明成祖朱棣設立內閣,后來內

46、閣首輔“儼然漢唐宰輔”。明代內閣與唐代宰相的相同之處是A均能獨立處理政務 B均輔助皇帝處理政務C都擁有官吏任免權 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務【答案】B【解析】 內閣屬于皇帝的私人秘書機構,協(xié)助皇帝處理奏章,根本不能獨立處理政務,唐代宰相是在皇帝的領導之下有一定的處理政務之權力,所以A是錯誤的;內閣不是政府的正式機構,所以也沒有任免官吏的權力,故C錯誤;內閣不屬于正式國家政權機構,協(xié)助皇帝處理章奏,只有六部才可以直接管理地方政務,故D錯誤; B表述符合事實,比較準確。7.(2014年山東文綜14)自秦漢至明清,中國古代行政區(qū)劃經歷了由郡縣兩級制到州郡縣三級制再到省道府縣四級制的演變,這體現了A中樞權力

47、體系日趨完備 B中央對地方控制的加強C各地經濟聯(lián)系日益密切 D經濟發(fā)展區(qū)域化程度提高【答案】B【解析】 本題主要考察的是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從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國古代的行政區(qū)劃從兩級制到三級制再到四級制,地方權力不斷被分割,從而使地方的權力不斷削弱,中央權力不斷加強,故B項是正確的;A項中樞權力體系的完備體現了專制主義不斷加強;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中央與地方的關系,與經濟聯(lián)系不大,故CD項不符合題意。1.【2013·重慶卷】明史記載,太祖“革中書省,歸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閣大學士”,“成祖簡翰林官直文淵閣,參預機務”,至仁宗而后,諸大學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綸言批答

48、,裁決機宜,悉由票擬”。由此表明,明朝內閣( )A在明太祖時期已正式設立B在明成祖時期開始參與國是C大學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D大學士可正式統(tǒng)率六部百司【答案】B 2.【2013·天津卷】 右圖為島夷志略片段。從其內容判斷,該著作的出現應不晚于( ) A秦漢時期 B隋唐時期C宋元時期 D明清時期【答案】C 【解析】 本題以中國古代中央對地方的行政管轄為切入點,旨在考查考生獲取圖片信息和運用歷史知識說明現實問題的能力。本題一定要抓住圖片中“萬里石塘”這一關鍵信息,聯(lián)系教材中元朝行省圖中的信息進行對比,就可以得出結論:“萬里石塘”即元朝所管轄的南海地區(qū)。故選C項。3.【2013·天

49、津卷】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劉邦接受了皇帝的稱號,皇帝之下設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統(tǒng)仍是郡、縣、鄉(xiāng)、亭、里??び锌な?、郡尉等,分掌政治、軍事、監(jiān)察之權。縣分大小,萬戶以上設縣令,萬戶以下設縣長。樊樹志國史概要(1)材料一反映了漢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淵源。材料二 “漢高祖矯秦縣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連邑,有逾古典?!边@些受封的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兩大特權: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賦斂”。摘編自周振鶴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2)依據材料二,說明漢初“矯秦縣之失策”的措施及具體內容,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一措施導致的后果。材料三 漢武帝規(guī)定諸侯王除由嫡長子繼承王位外,“以私恩

50、自裂地,分其子弟”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這些侯國的名號,分別隸屬于漢郡?;茨贤鮿仓\反,“國除為九江郡”;衡山王劉賜謀反,“國除為郡”。又頒布律令,規(guī)定王國官員地位低于一般官員,限制人們與諸侯王交游。從此,王國與漢郡無異。摘編自邱樹森、陳振江主編新編中國通史(3)依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列舉漢武帝解決王國問題的措施,并分析其意義?!敬鸢浮?(1)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縣制。承襲秦制。(2)分封諸侯王國。受封王侯在封地上可以自行任命官員、收取賦稅。王侯權力過大,危害中央集權。(3)頒布推恩令分割王國封地;剝奪犯法諸侯王封地,改為郡縣;頒布律令加強對諸侯王的防范。消除了地方割據勢力,中央集權得到

51、加強,鞏固了國家統(tǒng)一。 4.【2013·山東卷】 自秦漢至宋元,中國政治制度變革的總體趨勢是( )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漸被削弱B國家行政權逐漸轉移到君主手中C宰相逐漸退出權力中心D世卿世祿的貴族政治逐漸被打破【答案】A 【解析】本題以中國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演變?yōu)榍腥朦c,旨在考查考生調動運用知識闡釋階段特征的能力。秦漢至宋元,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下的最主要矛盾表現為中央和地方的矛盾,經過秦漢、宋元等王朝的努力,中央集權不斷加強,地方的權力不斷削弱,A項正確;B項表述錯誤,宋元之前的君主集權指的是“決策權”而不是行政權,行政權仍然掌握在丞相手中;這一時期,丞相的權力逐漸削弱,但其

52、并沒有退出權力中心,C項錯誤;秦朝建立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后,就已經打破了世卿世祿的貴族政治,D項錯誤。故選A項。5.【2013·山東卷】 下圖文字節(jié)選自一則清代檔案史料。其撰擬者應是( )嘉慶二十一年七月初六日內閣奉上諭:和世泰等奏,嗜國貢使連日演習禮儀極為敬謹。即派蘇楞額、廣惠各戴原品頂戴沿途伴送,欽此A中書省 B內閣C軍機處 D禮部【答案】C 6.【2013·江蘇卷】 某學者評唐朝三省制時指出:“凡未加蓋中書門下之印,未經政事堂議決副署,而由皇帝直接發(fā)出的命令,在當時是被認為違制的,不能為下屬機關所承認?!边@里所謂“違制”的論斷,主要指皇帝背離了( )A詔令須由政事堂議

53、決的制度B門下省執(zhí)掌詔令草擬的職能C中書省監(jiān)察地方政務的慣例D尚書省負責執(zhí)行詔令的定制【答案】A 【解析】 本題以材料形式考查了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考生從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和對歷史知識再認再現的能力。由題干中的信息“未經政事堂決議副署被認為違制”即可選出A項。B項應為中書省的職能,C項應為御史臺的職能,D項與題干中的信息“皇帝直接發(fā)出的命令被認為違制”不符,故皆排除。7.【2013·江蘇卷】 光緒大清會典載:“諭軍機大臣行者,既述,則封寄焉。凡有旨存記者,皆書于冊而藏之,屆時則提奏。議大政,讞(審)大獄,得旨則與。”材料說明軍機處( )A地處內廷,專管軍務B參與政務,秉旨辦事

54、C設有官衙,機構完備D專理刑獄,職能單一【答案】B 8.【2013·福建卷】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親率大軍號稱80萬屯兵江北,周瑜率兵數萬布防江南,大戰(zhàn)(參見下圖)一觸即發(fā)。時值隆冬季節(jié),北風呼嘯。周瑜憂心忡忡,孔明密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里“東風”指( ) A自西北吹向東南的風B自東南吹向西北的風C劉備統(tǒng)領的孫劉聯(lián)軍D增援的船只及燃燒品【答案】B 【解析】 本題以赤壁之戰(zhàn)為切入點,考查東漢末年軍閥混戰(zhàn)。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準確理解材料原意。208年隆冬時節(jié),孫劉聯(lián)軍在赤壁與曹軍對峙,長江兩岸北風呼嘯。孫劉聯(lián)軍在長江南,曹軍在長江北。故孫劉聯(lián)軍攻曹必由

55、南向北進攻,因此火攻之“東風”只能是從東南吹向西北的風。9.【2013·福建卷】 清末傳教士明恩溥記述:“促使中國學子年復一年地堅持科舉考試,有的直到九十高齡終于拿到文憑方可罷休,有的則死于這一過程中。功名利祿一類的解釋是無法說清楚的九十高齡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樣?唯一的解釋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稟賦?!痹摬牧? )A批判學子追求功名利祿B表明科舉制下學子的愚昧無知C折射出學子的價值取向D反映出科舉制失去人才選拔功能【答案】C 10.【2013·大綱全國卷】 中國歷史上有監(jiān)察區(qū)轉為行政區(qū)的現象,如漢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這體現出( )A中央集權促成地方行政制度變遷B經濟發(fā)

56、展導致地方行政區(qū)域調整C中央對地方的監(jiān)察力度越來越弱D疆域變化影響地方行政區(qū)域設置【答案】A 【解析】 本題以歷代州、道、路切入考查古代監(jiān)察制度的影響,考查考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中國古代實行監(jiān)察制度的目的是加強中央集權,讓地方服從中央;后地方監(jiān)察轉化為行政區(qū)劃,直接說明了中央集權促成地方行政制度的變遷。B、C、D三項與題干不符,答案選A項。11.【2013·大綱全國卷】 漢文帝說:“蓋天下萬物之萌生,靡有不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厚葬以破業(yè),重服以傷生,吾甚不取?!睗h文帝在此強調的是( )A無為而治 B輕徭薄賦C崇尚節(jié)儉 D民貴君輕【答案】C 【解析】本題以漢文帝的言論

57、切入考查漢代的治國方略,考查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能力。材料的大致含義是天下萬物有生就有死,物之消亡,自然之理,有什么可哀傷的我不贊同(人死后)傾家蕩產去厚葬逝去的人,而給生者帶來負擔。故A、B、D三項與題干不符,答案選C項。12.【2013·大綱全國卷】 明初的戶役制度,將戶籍分為若干類別,其中主要是民戶,還有軍戶、匠戶、灶戶(煮鹽戶)等幾十類,并嚴格禁止更換戶別。這一措施有利于( )A緩和土地兼并 B促成社會分化C強化社會控制 D發(fā)展商品經濟【答案】C 【解析】 本題以戶籍制度切入考查明代地方戶役制度,考查考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明朝實行嚴格的編戶齊民制度,各種戶別之間界限森嚴,嚴格禁

58、止更換戶別,實際上控制了不同等級的人口流動,強化了對社會的控制。A、B、D三項與題干史實均不符,答案選C項。13.【2013·北京卷】 讀下圖,判斷下列各項表述正確的是( ) A漢武帝在頒布“推恩令”B北魏孝文帝從遷都到C和先后是兩宋的都城D明太祖在廢除了丞相制度【答案】C 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