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總復習 限時規(guī)范特訓:9》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0高考地理總復習 限時規(guī)范特訓:9(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2019-2020學年精品地理資料
2019.7
限時規(guī)范特訓9
時間:50分鐘 滿分:100分
本卷共25小題,每小題4分,共10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2014福建文綜,9~10)下圖示意1月、7月北半球緯向風的平均風向及風速(單位:m/s)隨緯度和高度的變化。讀圖,回答1~2題。
1.圖中風向和風速季節(jié)變化最大的點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地理現象與圖中風向、風速緯度分布規(guī)律相似的是( )
A.氣溫分布
2、B.降水分布
C.地勢起伏 D.洋流分布
1~2.解析:首先看清圖中的各項信息,圖中橫坐標為緯度,縱坐標為海拔,橫坐標以0為界,左側為7月的風速和風向分布情況,右側為1月的風速和風向分布情況,從圖中可以讀取某緯度某海拔某點的風向(實線或虛線)及風速。第1題,就本題而言,所謂季節(jié)變化可以對比1月和7月的風向和風速,圖中風向只有東風和西風兩種,風速可以直接讀出,任何一點,只有1月和7月風向相同就可以排除。根據上述分析,①(約60N,海拔約7 km)和④(約49N,海拔約7 km)兩點的1月、7月均為西風,排除;③點(約4N,海拔約7 km)1月無風,7月東風,但風速很低,變化不大,排除;②點
3、(約17N,海拔約8 km)7月為東風,風速5,1月為西風,風速10,變化最大,故選B。第2題,盛行風是海洋表層海水運動的主要動力,因此洋流與盛行風密切相關,其分布也與風速、風向分布規(guī)律相類似。
答案:1.B 2.D
(2018安徽屯溪一中測試)讀下圖,結合所學知識,回答3~4題。
3.圖中四個箭頭中能正確表示全球該緯度帶近地面盛行風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在大陸西岸,終年受該緯度帶盛行風影響的氣候類型是( )
A.地中海氣候 B.溫帶大陸性氣候
C.溫帶季風氣候 D.溫帶海洋性氣候
3~4.解析:第3題,30附近為副熱帶高氣壓帶,6
4、0附近為副極地低氣壓帶,在水平氣壓梯度力作用下,風從30吹向60,為偏南風;根據圖中緯度變化規(guī)律可知,該緯度帶位于北半球,在地轉偏向力作用下,風向右偏轉,因此形成西南風。第4題,由上題分析可知,該風帶為盛行西風帶,中緯度大陸西岸地區(qū),在盛行西風帶影響下形成終年溫和濕潤的溫帶海洋性氣候。
答案:3.A 4.D
(2018福建師大附中期末)若下圖為三圈環(huán)流中的中緯度環(huán)流側視圖,讀圖回答5~6題。
5.a、b、c、d四點氣壓由高到低排序正確的是( )
A.a、b、c、d B.b、d、c、a
C.a、c、b、d D.d、c、b、a
6.b與d之間是( )
A.副熱帶高氣壓帶
5、 B.副極地低氣壓帶
C.干冷的氣流 D.西風帶
5~6.解析:第5題,若圖為三圈環(huán)流中的中緯度環(huán)流側視圖,b處為下沉氣流,則b處應為副熱帶高氣壓帶,d處為副極地低氣壓帶,則b點氣壓高于d點,高空氣流從c點流向a點,故c點氣壓高于a點,又因為同一地點近地面氣壓高于高空氣壓,則b點氣壓高于a點,d點氣壓高于c點,故a、b、c、d四點氣壓由高到低排序應為b、d、c、a。第6題,b與d之間是風由副熱帶高氣壓帶吹向副極地低氣壓帶的西風帶。
答案:5.B 6.D
(創(chuàng)新題)從陸地吹向海洋的風,稱為離岸風,反之稱為迎岸風。下圖為世界部分地區(qū)離岸風和迎岸風分布示意圖,圖中箭頭表示風向。讀圖回答7~
6、8題。
7.①②④⑤中,形成原因與其他三個明顯不同的是( )
A.① B.②
C.④ D.⑤
8.下列關于風對自然環(huán)境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甲島東側熱帶雨林氣候的形成與②關系密切
B.乙附近地區(qū)受③影響,降水較同緯度其他地區(qū)豐富
C.丙地在④盛行的季節(jié),草木茂盛
D.丁地全年受⑤的控制,光熱充足
7~8.解析:第7題,圖中的②是南半球的東南信風,④是北半球的東北信風,⑤是北半球的中緯西風,它們都是三圈環(huán)流的重要組成部分;而①是由海陸熱力性質差異而形成的季風。第8題,甲島東側的熱帶雨林氣候是地形、信風和洋流共同作用的結果;受③影響,乙附近地區(qū)降水較同緯度其
7、他地區(qū)少;④盛行的季節(jié)是丙地的干季,草木枯黃;丁地全年受⑤的控制,形成了全年溫和濕潤的溫帶海洋性氣候,且緯度較高,光熱并不充足。
答案:7.A 8.A
(2018湖北十校聯(lián)考)下圖為部分氣壓帶、風帶位置示意圖。讀圖,回答9~11題。
9.圖示M氣壓帶所在半球與名稱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北半球,副熱帶高氣壓帶
B.北半球,副極地低氣壓帶
C.南半球,副熱帶高氣壓帶
D.南半球,副極地低氣壓帶
10.圖中氣壓帶、風帶的位置,由北向南排序正確的是( )
A.②①③④ B.②③①④
C.④③①② D.④①③②
11.有關圖示風帶對氣候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 )
8、
A.風帶a控制下,寒冷少雨
B.風帶b控制下,寒冷少雨
C.風帶c控制下,溫和多雨
D.風帶d控制下,溫和多雨
9~11.解析:本題組解題關鍵是判斷氣壓帶、風帶。①為南半球,a為東南信風帶,②為南半球,b為西風帶;③為北半球,c為東北信風帶;④為北半球,d為西風帶。
答案:9.C 10.C 11.D
(2018湖南長沙長郡中學模擬)南北半球兩個副熱帶高壓之間氣壓最低,氣流匯合的地帶稱為熱帶輻合帶,其主要分為季風輻合帶和信風輻合帶。季風輻合帶是指在北半球夏季,西南季風與東北信風相遇而形成的熱帶輻合帶;信風輻合帶是指東南信風直接和越過赤道的東北信風相遇組成的輻合帶。讀圖,據此完成1
9、2~13題。
12.圖示輻合帶的主要分布區(qū)有( )
①東熱帶太平洋?、诒泵赖貐^(qū)?、蹡|南亞 ④熱帶印度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乙圖所示季節(jié)( )
A.巴西高原草木枯萎、一派凋零
B.天山冰雪帶下限海拔降低
C.海河徑流量變大
D.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增強
12~13.解析:第12題,讀圖可知,輻合帶甲位于10N附近,在北半球夏季,由南半球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后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偏轉成西南季風,西南季風與北半球東北信風相遇而形成的輻合帶,由季風分布可知,該輻合帶位于南亞和東南亞地區(qū);輻合帶乙位于10S附近,在北半球冬季,由北半球東北信風越過赤道后
10、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偏轉成西北季風與南半球東南信風相遇形成的輻合帶,由該輻合帶成因可知,其典型分布地區(qū)為澳大利亞西北部,即熱帶印度洋地區(qū)。第13題,乙圖所示風帶和氣壓帶向南移,為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巴西高原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草木茂盛,A錯;冬季天山氣溫低,冰雪帶下限海拔降低,B對;冬季海河流域降水少,徑流量變小,C錯;冬季黃土高原降水少,水土流失減弱,D錯。
答案:12.C 13.B
(2018山東淄博一模)下圖為世界某區(qū)域某季節(jié)盛行風示意圖。據此完成14~15題。
14.該季節(jié)K地( )
A.多西北風 B.多晴朗天氣
C.多鋒面活動 D.多對流雨
15.符合該季節(jié)
11、NK一線氣壓水平變化情況的是( )
14~15.解析:第14題,據圖中經緯度及陸地輪廓可知,圖示地區(qū)為澳大利亞大陸中西部,有西風逼近南緯30,可知為南半球冬季,K地位于澳大利亞西北部,根據氣壓帶、風帶季節(jié)性移動可知,當地盛行東南風,風從陸地吹向海洋,多晴朗天氣。第15題,由上題分析可知,圖示季節(jié)為南半球冬季,北半球夏季,澳大利亞南部(N地)受西風帶控制,中部受副熱帶高壓帶控制,北部(K地)受東南信風帶控制,所以NK一線氣壓水平變化情況是低、高、低。
答案:14.B 15.A
(2018山東濰坊一模)季風指數是季風現象明顯程度的量值,其大小反映一個地區(qū)季風環(huán)流的強弱程度。下圖示意我國
12、東部地區(qū)1880~2000年的夏季風指數(a)和冬季風指數(b)距平(距平是某一系列數值中的某一個數值與平均值的差)值曲線。據此完成16~17題。
16.1960~1970年期間,與多年平均狀況相比( )
A.東北地區(qū)凍土厚度偏薄
B.華北地區(qū)植物發(fā)芽較晚
C.西北地區(qū)天山雪線偏高
D.南方凍雨頻次偏低
17.下列年份,我國江淮地區(qū)伏旱期不明顯的是( )
A.1890年 B.1920年
C.1940年 D.1960年
16~17.解析:第16題,圖示1960~1970年期間,冬季風指數距平值為正值,說明冬季風勢力較強,則受其影響,我國華北地區(qū)春季氣溫低于平均值,故
13、植物發(fā)芽較晚。同理,受冬季風影響較大的東北地區(qū)氣溫也較低而凍土厚度偏厚;南方凍雨頻次偏高;天山雪線因氣溫較低而偏低。第17題,正常年份,副高北移推動雨帶北移,使7月份江淮地區(qū)受副高控制而出現伏旱天氣。1890年夏季風指數距平值為負值,說明夏季風勢力較弱,雨帶長期滯留在南方,受其影響江淮地區(qū)夏季降水較多,伏旱不明顯。
答案:16.B 17.A
(2018河南八市重點高中第二次質檢)地球上中緯度地區(qū),大陸西岸盛行西風。下圖為南、北半球大陸西岸風向、風速分布圖。讀圖,完成18~19題。
18.圖中中緯度地區(qū),西風( )
A.年風速差異北半球比南半球大
B.風速緯度差異北半球比南半球小
14、
C.南、北半球風速差異夏季小于冬季
D.分布范圍夏季大于冬季
19.影響南、北半球中緯度西風強弱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A.洋流 B.海陸分布
C.地形 D.植被
18~19.解析:第18題,分別對比圖中南、北半球的西風冬、夏季的風速,北半球的年風速差異要小于南半球,A項錯誤;北半球的風速緯度差異小于南半球,B項正確;緯度50附近,南、北半球夏季風速相差約6 m/s,冬季約4 m/s,C項錯誤;西風分布范圍夏季小于冬季,D項錯誤。第19題,北半球中緯度地區(qū)陸地分布面積較南半球大,受海陸分布的影響,南半球的西風較北半球強。
答案:18.B 19.B
(2018廣東汕頭
15、模擬)建于北宋元豐二年(1079)的護珠塔(右圖),其傾斜度已超過了著名的意大利比薩斜塔,有“上海比薩斜塔”之稱。關于其傾斜的原因,有專家推測稱,可能當時是故意建成傾斜的,為了與風力相平衡,反過來風力也起到支撐作用,使護珠塔斜而不倒。據此回答20~21題。
20.護珠塔傾斜的方向可能是( )
A.東南 B.東北
C.西南 D.西北
21.護珠塔與比薩斜塔所在地自然環(huán)境的相似性表現在( )
A.夏季氣壓 B.冬季降水
C.植被類型 D.河流汛期
20~21.解析:第20題,由“上海比薩斜塔”可知,該塔位于我國東部地區(qū),多東南風。由材料可知,塔的傾斜是為了與風力相平衡,反
16、過來風力也起到支撐作用,所以傾斜方向可能為東南。第21題,夏季(7~8月)上海地區(qū)受副高影響,形成伏旱天氣,比薩斜塔位于意大利,而意大利為地中海氣候,夏季受副熱帶高壓帶控制,A對。上海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多雨,而意大利冬季受西風控制,降水多,B錯。上海植被類型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而意大利為亞熱帶常綠硬葉林,C錯。意大利河流汛期多在冬季,而上海地區(qū)河流汛期多在夏季,D錯。
答案:20.A 21.A
(2018安徽師大附中期中)下圖為100E附近某海平面氣壓狀況圖(注:圖中氣壓差為實際氣壓與1 020 hPa之差),據此回答22~23題。
22.導致M地氣壓狀況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
17、
A.緯度位置
B.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C.海拔
D.氣壓帶和風帶的移動
23.下列四地風速最小的是( )
A.10N~15N B.20N~25N
C.45N~50N D.55N~60N
22~23.解析:第22題,根據材料可知,圖中氣壓差為實際氣壓與1 020 hPa之差,所以圖中M地氣壓較高,結合經緯度分析,M地位于亞歐大陸,說明圖示季節(jié)為北半球冬季,M地氣壓狀況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海陸熱力性質差異,B對。緯度位置、海拔、氣壓帶和風帶的移動不是M地高壓形成的主要原因,A、C、D錯。第23題,風速大小取決于氣壓梯度力大小,即單位距離內氣壓差大小。選項中四區(qū)域內距離相同,讀圖可
18、知,45N~50N區(qū)域位于高壓中心附近,盛行下沉氣流,區(qū)域內氣壓差最小,即水平氣壓梯度力最小,是四地中風速最小的,C對。10N~15N、20N~25N、55N~60N對應的氣壓差較45N~50N大,風速較大,A、B、D錯。
答案:22.B 23.C
讀下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24~25題。
24.甲地此時的風向是( )
A.東南風 B.西北風
C.西南風 D.東北風
25.關于圖中氣壓狀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M地附近空氣冷卻下沉形成低壓
B.M地同緯度的東部海洋上空氣受熱上升形成高壓
C.副熱帶高氣壓帶被陸地上形成的熱低壓切斷
D.副極地低氣壓帶被陸地上形成的冷高壓切斷
24~25.解析:第24題,從圖中等壓線分布規(guī)律,可知甲處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方向是向西偏北,地轉偏向力向右偏,因此甲地風向為東南風。第25題,A選項的表達存在理論性錯誤,空氣冷卻下沉應形成高壓,而圖中M地為低壓;M地同緯度的東部海洋上空是副熱帶高壓脊,此高壓由動力原因形成,故B錯;此時副熱帶高壓脊已影響到我國南方地區(qū),故應為夏季,副熱帶高氣壓帶被大陸上的熱低壓切斷。
答案:24.A 2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