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數(shù)學(xué)一輪復(fù)習(xí) 熱點難點精講精析 1.3簡單的邏輯聯(lián)結(jié)詞、全稱量詞與存在量詞》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14年高考數(shù)學(xué)一輪復(fù)習(xí) 熱點難點精講精析 1.3簡單的邏輯聯(lián)結(jié)詞、全稱量詞與存在量詞(1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2014年高考一輪復(fù)習(xí)熱點難點精講精析:
1.3簡單的邏輯聯(lián)結(jié)詞、全稱量詞與存在量詞
一、對“或”“且”“非”的理解
1、相關(guān)鏈接
(1)“或”與日常生活中的用語“或”的意義不同。對于邏輯用語“或”的理解我們可以借助于集合中的并集的概念;在A∪B={x|x∈A或x∈B}中的“或”是指“x∈A”與“x∈B”中至少有一個成立,可以是“”,也可以是 “”,也可以是 “”,邏輯用語中的“或”與并集中的“或”的含義是一樣的。
(2)對“且”的理解,可以聯(lián)想到集合中的交集的概念;在A∩B={x|x∈A且x∈B}中的“且”是指:“x∈A”、“x∈B”都要滿足的意思,即x既要屬于集合A,又要屬
2、于集合B。
(3)對“非”的理解,可以聯(lián)想到集合中的補集的概念:若將命題p對應(yīng)集合P,則命題非p就對應(yīng)著集合P在全集U中的補集,對于非的理解,還可以從字意上來理解,“非”本身就具有否定的意思。一般地,寫一個命題的否定,往往需要對正面敘述的詞語進(jìn)行否定。
2、“P∨q”、“ p∧q”、“ p” 形式命題真假的判斷步驟
(1)確定命題的構(gòu)成形式;
(2)判斷其中命題P 、q的真假;
(3)確定“P∨q”、“ p∧q”、“ p”形式命題的真假。
4、含有邏輯聯(lián)結(jié)詞的命題的真假判斷規(guī)律
(1)p∨q:p、q中有一個為真,則p∨q為真,即一真全真;
(2)p∧q:p、q中有一個為假,則p
3、∧q為假,即一假即假;
(3):與p的真假相反,即一真一假,真假相反.
4、例題解析
〖例1〗已知命題:
p1:函數(shù)y=2x-2-x在R上為增函數(shù)
p2:函數(shù)y=2x+2-x在R上為減函數(shù)
則在命題q1:“p1∨p2”,q2:“p1∧p2”,q3:“( )∨p2”和q4:“p1∧()”中,真命題是( )
(A)q1,q3 (B)q2,q3
2 / 10
()q1,q4 ()q2,q4
解析:選.命題p1為真命題,p2為假命題,則為假命題為真命題,從而q1,q4為真命題,q2,q3為假命題.故選.
注:1.求解本題時,易由于
4、對命題p1,p2的真假判斷不正確,從而造成解題失誤.
2.當(dāng)一個命題,從字面上看不一定有“或”、“且”、“非”字樣時,需要我們掌握一些詞語、符號或式子與邏輯聯(lián)結(jié)詞“或”、“且”、“非”的關(guān)系,如“或者”、“x=1”、“≤”的含義為“或”;“并且”、“”的含義為“且”;“不是”、“”的含義為“非”.
〖例2〗寫出由下述各命題構(gòu)成的“P∨q”,“ p∧q”,“ p”形式的復(fù)合命題,并指出所構(gòu)成的這些復(fù)合命題的真假
(1)p:9是144的約數(shù),q:9是225的約數(shù)
(2)p:方程x2-1=0的解是x=1,q:方程x2-1=0的解是x=-1;
(3)p:實數(shù)的平方是正數(shù),q:實數(shù)的平方是0.
5、
解析:由簡單命題構(gòu)成復(fù)合命題,一定要檢驗是否符合“真值表”如果不符要作語言上的調(diào)整
P∨q:9是144或225的約數(shù);
p∧q:9是144與225的公約數(shù),(或?qū)懗桑?是144的約數(shù),且9是225的約數(shù));
p:9不是144的約數(shù).
∵p真,q真,∴“P∨q”為真,“p∧q” 為真,而“p”為假.
(2)P∨q:方程x2-1=0的解是x=1,或方程x2-1=0的解是x=-1(注意,不能寫成“方程x2-1=0的解是x=1”,這與真值表不符);
p∧q:方程x2-1=0的解是x=1,且方程x2-1=0的解是x=-1;
p:方程x2-1=0的解不都是x=1(注意,在命題p
6、中的“是”應(yīng)理解為“都是”的意思);
∵p假,q假,∴“P∨q”與,“p∧q” 均為假,而“p”為真.
(3)P∨q:實數(shù)的平方都是正數(shù)或?qū)崝?shù)的平方都是0;
p∧q:實數(shù)的平方都是正數(shù)且實數(shù)的平方都是0;
p:實數(shù)的平方不都是正數(shù),(或:存在實數(shù),其平方不是正數(shù));
∵p假,q假,∴“P∨q”與“p∧q” 均為假,而“p”為真.
注:在命題p或命題q的語句中,由于中文表達(dá)的習(xí)慣常常會有些省略,這種情況下應(yīng)作詞語上的調(diào)整。
二、全(特)稱命題及真假判斷
1、相關(guān)鏈接
(1)要判斷一個全稱命題是真命題,必須對限定的集合M中的每一個元素x,驗證p(x)成立.
(
7、2)要判斷一個全稱命題是假命題,只要能舉出集合M中的一個x=x0,使得p(x0)不成立即可;
(3)要判斷一個特稱命題是真命題,只要在限定的集合M中,至少能找到一個x=x0,使p(x0)成立即可,否則這一特稱命題就是假命題。
2、例題解析
〖例〗(1)下列命題中,真命題是( )
()m0∈R,使函數(shù)f(x)=x2+m0x(x∈R)是偶函數(shù)
(B)m0∈R,使函數(shù)f(x)=x2+m0x(x∈R)是奇函數(shù)
()m∈R,使函數(shù)f(x)=x2+mx(x∈R)都是偶函數(shù)
()m∈R,使函數(shù)f(x)=x2+mx(x∈R)都是奇函數(shù)
(2)已知a>0,函數(shù)f(x)=ax2+bx+c,若
8、m滿足關(guān)于x的方程2ax+b=0,則下列選項中的命題為假命題的是( )
()x0∈R,f(x0)≤f(m)
(B)x0∈R,f(x0)≥f(m)
()x∈R,f(x)≤f(m)
()x∈R,f(x)≥f(m)
解析:(1)選A.當(dāng)m0=0時,f(x)=x2是偶函數(shù),故選.
當(dāng)m=1時,f(x)=x2+x是非奇非偶函數(shù),故、錯誤;
又y=x2是偶函數(shù),則f(x)=x2+m0x不可能是奇函數(shù),故錯.
(2)選.由2am+b=0,得又a>0,∴f(m)是函數(shù)f(x)的最小值,即有f(x)≥f(m),故選.
三、全(特)稱命題的否定
1、相關(guān)鏈接
(1)全稱命題(特稱命題)
9、的否定與命題的否定有著一定的區(qū)別,全稱命題(特稱命題)的否定是其全稱量詞改為存在量詞(或存在量詞改為全稱量詞),并把結(jié)論否定,而命題的否定則直接否定結(jié)論即可,從命題形式上看,全稱命題的否定是特稱命題,特稱命題的否定是全稱命題。
(2)常見詞語的否定形式有:
原語句
是
都是
>
至少有一個
至多有一個
對任意使真
否定形式
不是
不都是
≤
一個也沒有
至少有兩個
存在使假
2、例題解析
〖例1〗寫出下列命題的否定,并判斷命題的否定的真假,指出命題的否定屬全稱命題還是特稱命題。
(1)所有的有理數(shù)是實數(shù);
(2)有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
10、)每個二次函數(shù)的圖象與軸相交;
(4)
分析:否定量詞否定判斷詞寫出命題的否定判斷命題真假。
解答:(1)p:存在一個有理數(shù)不是實數(shù)。為假命題,屬特稱命題;
(2)p:所有的三角形都不是直角三角形。為假命題,屬于全稱命題;
(3)p:為真命題,屬特稱命題。
〖例2〗寫出下列命題的否定并判斷其真假
(1)p:存在一些四邊形不是平行四邊形;
(2)p:所有的正方形都是矩形;
(3)p:至少有一個實數(shù),使;
(4)p:
解答:(1):所有的四邊形都是平行四邊形。假命題;
(2):至少存在一個正方形不是矩形。假命題;
(3):假命題;
(4):假命題。
四、與邏輯
11、聯(lián)結(jié)詞、全(特)稱命題有關(guān)的參數(shù)問題
〖例1〗(12分)已知命題:,命題,若命題“且”是真命題,求實數(shù)的取值范圍。
分析:(1)已知的兩個命題是全稱命題和特稱命題;
(2)根據(jù)“p且q”是真命題來確定a的不等式,從而求出a的取值范圍。
解答:由“p且q” 是真命題,則p為真命題,q也為真命題.
若p為真命題,a≤x2恒成立,
∵x∈[1,2],∴a≤1.
若q為真命題,即x2+2ax+2-a=0有實根,Δ=4a2-4(2-a)≥0,
即a≥1或a≤-2,
綜上所求實數(shù)a的取值范圍為a≤-2或a=1.
注:含有邏輯聯(lián)結(jié)詞的命題要先確定構(gòu)成命題的(一個或兩個)命題的真假,求
12、出此時參數(shù)成立的條件,再求出含邏輯聯(lián)結(jié)詞的命題成立的條件.
〖例2〗已知兩個命題r(x):sinx+cosx>m,s(x):x2+mx+1>0.如果對x∈R,r(x)與s(x)有且僅有一個是真命題,求實數(shù)m的取值范圍.
分析:由已知先求出對x∈R,r(x) ,s(x)都是真命題時m的范圍,再由要求分情況討論出所求m的范圍.
解答:∵sinx+cosx=
∴當(dāng)r(x)是真命題時,m<.
又∵對x∈R,s(x)為真命題,即x2+mx+1>0恒成立,有Δ=m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