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一 心肺復蘇術》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實驗一 心肺復蘇術(1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實驗一 心肺復蘇術
[目的]
通過本實驗使學生了解和掌握心肺復蘇術,并能熟練進行單人操作。
[原理]
在某些意外情況下,人體在發(fā)生心跳、呼吸突然中止后會造成血液循環(huán)的停止。腦細胞對缺氧十分敏感,一般在血液循環(huán)停止后4—6min大腦即發(fā)生嚴重損害,甚至不能恢復,所以必須爭分奪秒地進行心肺復蘇術。通過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使呼吸血液循環(huán)得以恢復挽救生命。
現(xiàn)場心肺復蘇術主要為徒手操作,在許多場合下這是唯一實用的有效方法。病人心跳、呼吸停止后,全身肌肉松弛,口腔內的舌肌和會厭也松弛后墜從而阻塞呼吸道。采取頭后仰、抬舉下頜,可使舌根部向上抬
2、起,使呼吸道通暢,這樣就可以用口向病人口內順利吹氣。
心跳停止后,全身的血液循環(huán)也會隨之停止,腦組織和許多重要臟器得不到氧氣及血液的供應,很快就會出現(xiàn)壞死。因此必須在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的同時進行胸外心臟按壓,人為地維持血液循環(huán)。
[器材]
心肺復蘇模擬人、無菌紗布、酒精棉球、鑷子等。
[方法與步驟]
一、熟悉心肺復蘇模擬人模型
在教師的指導下,認真閱讀心肺復蘇模擬人的使用說明書,熟悉并明確使用方法。
1 / 19
實驗二 止 血
3、
實驗三 包 扎
[注意事項]
一、包扎時應使傷員處于舒適的體位,包扎過程中盡可能不要改變傷員的位置。
二、包扎時動作要熟練、柔和,松緊適中。
三、繃帶包扎要從傷部遠端開始,包扎結束時可用膠布或打結固定,但結不能打在傷口上。
四、螺旋形包扎、反折螺旋形包扎、“8”字形包扎,每圈都要壓住前一圈的1/2到2/3。
五、包扎四肢時應使指、趾端外露,以便觀察血液循環(huán)情況。
實驗四 骨折、脫位的臨時固定和搬運
[目的]
通過本實驗使學生正確掌握和熟練操作鎖骨骨折、肱骨
4、干骨折、手腕部骨折、股骨骨折、小腿骨折、腰椎骨折及肩關節(jié)、肘關節(jié)脫位的臨時固定和搬運。
[器材]
各種長度和寬度的夾板、三角巾、棉花、擔架或床板等。
[方法與步驟]
一、骨折的臨時固定
(一)鎖骨骨折
用3條三角巾分別折成寬帶,兩條做成環(huán)套于雙肩,另一條在背部將兩環(huán)拉緊打結,腋下放置棉墊等松軟物,以防腋下組織受壓,最后以小懸臂帶將傷肢掛起(圖24—1)。
溫馨提示:最好仔細閱讀后才下載使用,萬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