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高考數(shù)學復(fù)習:第三章 :第七節(jié)解三角形應(yīng)用舉例回扣主干知識提升學科素養(yǎng)》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新編高考數(shù)學復(fù)習:第三章 :第七節(jié)解三角形應(yīng)用舉例回扣主干知識提升學科素養(yǎng)(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新編高考數(shù)學復(fù)習資料
【考綱下載】
能夠運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與測量和幾何計算有關(guān)的實際問題.
1.仰角和俯角
在視線和水平線所成的角中,視線在水平線上方的角叫仰角,在水平線下方的角叫俯角(如圖①).
2.方位角
從指北方向順時針轉(zhuǎn)到目標方向線的水平角,如B點的方位角為α(如圖②).
3.方向角
相對于某一正方向的水平角
(1)北偏東α,即由指北方向順時針旋轉(zhuǎn)α到達目標方向(如圖③);
(2)北偏西α,即由指北方向逆時針旋轉(zhuǎn)α到達目標方向;
(3)南偏西等其他方向角類似.
4.坡角與坡度
(1)坡角:坡面與水
2、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度數(shù)(如圖④,角θ為坡角);
(2)坡度:坡面的鉛直高度與水平長度之比(如圖④,i為坡度).坡度又稱為坡比.
1.“仰角、俯角是相對水平線而言的,而方位角是相對于正北方向而言的”.這種說法正確嗎?
提示:正確.
2.“方位角和方向角其實質(zhì)是一樣的,均是確定觀察點與目標點之間的位置關(guān)系”,這種說法是否正確?
提示:正確.
1.從A處望B處的仰角為α,從B處望A處的俯角為β,則α與β的關(guān)系為( )
A.α>β B.α=β
C.α+β=90° D.α+β=180°
解析:選B 根據(jù)仰角和俯角的定義可知α=β
3、.
2.(教材習題改編)如圖所示,已知兩座燈塔A和B與海洋觀察站C的距離都等于a km,燈塔A在觀察站C的北偏東20°,燈塔B在觀察站C的南偏東40°,則燈塔A與燈塔B的距離為( )
A.a(chǎn) km B.a km
C.a km D.2a km
解析:選B 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AB2=AC2+BC2-2AC·BC·cos∠ACB=a2+a2-2a2cos 120°=3a2,
故|AB|=a.
3.在上題的條件下,燈塔A在燈塔B的方向為( )
A.北偏西5° B.北偏西10°
C.
4、北偏西15° D.北偏西20°
解析:選B 由題意可知∠A=∠B=30°,又CB與正南方向線的夾角為40°,故所求角為40°-30°=10°,
即燈塔A在燈塔B的方向為北偏西10°.
4.一船自西向東航行,上午10時到達燈塔P的南偏西75°,距塔68海里的M處,下午2時到達這座燈塔的東南方向的N處,則這只船航行的速度為________海里/小時.
解析:由題意知,在△PMN中,PM=68海里,∠MPN=75°+45°=120°,∠MNP=45°.由正弦定理,得=,解得MN=34海里,故這只船航行的速度為海里= 海里/小時.[來源:]
答案:
5.某運動會開
5、幕式上舉行升旗儀式,在坡度為15°的看臺上,同一列上的第一排和最后一排測得旗桿頂部的仰角分別為60°和30°,第一排和最后一排的距離為10 米(如圖所示),則旗桿的高度為________米.
解析:如圖,在△ABC中,∠ABC=105°,所以∠ACB=30°.
由正弦定理得=,[來源:]
所以BC=20×=20 m,
在Rt△CBD中,CD=BCsin 60°=20×=30 m.
答案:30
數(shù)學思想(六)
數(shù)形結(jié)合思想在解三角形中的應(yīng)用
三角函數(shù)在實際生活中有著相當廣泛的應(yīng)用,三角函數(shù)的應(yīng)用題是以解三角形、正(余)弦定理、正(余)弦函數(shù)等知識為核心,以測量、航海
6、、筑路、天文等為代表的實際應(yīng)用題是高考應(yīng)用題的熱點題型.求解此類問題時,應(yīng)仔細審題,提煉題目信息,畫出示意圖,利用數(shù)形結(jié)合的思想并借助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勾股定理、三角函數(shù)、不等式等知識求解.[來源:數(shù)理化網(wǎng)]
[典例] (2014·廣州模擬)在一個特定時段內(nèi),以點E為中心的7海里以內(nèi)的海域被設(shè)為警戒水域.點E正北55海里處有一個雷達觀測站A.某時刻測得一艘勻速直線行駛的船只位于點A的北偏東45°且與點A相距40 海里的位置B,經(jīng)過40分鐘又測得該船已行駛到點A的北偏東(45°+θ)其中sin θ=,0°<θ<90°且與點A相距10 海里的位置C.
(1)求該船的行駛速度(單位:海里/小時
7、);
(2)若該船不改變航行方向繼續(xù)行駛.判斷它是否會進入警戒水域,并說明理由.
[解題指導(dǎo)] 根據(jù)題意畫出示意圖,然后利用正、余弦定理求解.[來源:]
[解]
(1)如圖所示,AB=40,AC=10,∠BAC=θ,sin θ=.因為0<θ<90°,所以cos θ==,
BC=
=
10.
所以該船的行駛速度為=15 海里/小時.
(2)
法一:如圖所示,以A為原點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設(shè)點B,C的坐標分別是B(x1,y1),C(x2,y2),BC與x軸的交點為D.
由題設(shè),得x1=y(tǒng)1=AB=40,
x2=ACcos∠CAD=10·cos(45°-θ)=30,
8、
y2=ACsin∠CAD=10·sin(45°-θ)=20.
所以過點B,C的直線l的斜率k==2,
直線l的方程為y=2x-40.
又點E(0,-55)到直線l的距離d==3<7,
所以船會進入警戒水域.
法二:如圖所示,設(shè)直線AE與BC的延長線相交于點Q.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cos∠ABC===.
所以sin∠ABC== =.
在△ABQ中,由正弦定理,得AQ===40.
由于AE=55>40=AQ,所以點Q位于點A和點E之間,且QE=AE-AQ=15.
過點E作EP⊥BC于點P,則EP為點E到直線BC的距離.
在Rt△QPE中,PE=QE·sin∠PQ
9、E=QE·sin∠AQC=QE·sin(45°-∠ABC)=15×=3<7.
所以船會進入警戒水域.
[題后悟道] 1.對于問題(1),知道兩邊夾一角,由余弦定理求得BC的長,除以行駛時間即可求得速度;對于問題(2),延長BC交直線AE于點Q,然后在△ABQ中,由正弦定理求得AQ的長、判斷點Q的位置,最后在△QPE中結(jié)合已知條件即可作出判斷.
2.解此類問題,根據(jù)題意合理畫出示意圖是解題關(guān)鍵;將條件歸納到某一三角形中是基本的策略;合理運用正、余弦定理并注意與平面幾何相關(guān)知識結(jié)合有助于問題的解決.
[來源:]
某海域內(nèi)一觀測站A,
某時刻測得一艘勻速直線行駛的船只位于點A北偏東5
10、0°且與A相距80海里的位置B,經(jīng)過1小時又測得該船已行駛到點A北偏東50°+θ其中sin θ=,0°<θ<90°且與A相距60海里的位置C.
(1)求該船的行駛速度;
(2)若該船不改變航行方向繼續(xù)向前行駛,求船在行駛過程中離觀測站A的最近距離.
解:(1)如圖,AB=80,AC=60,∠BAC=θ,sin θ=.
由于0°<θ<90°,
所以cos θ= =.
由余弦定理得
BC==40海里/小時,
所以該船的行駛速度為40海里/小時.
(2)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得=,
則sin B==60×=,
過A作BC的垂線,交BC的延長線于D,則AD的長是船離觀測站的最近距離.
在Rt△ABD中,AD=AB·sin B=80×=15 海里,
故船在行駛過程中離觀測站A的最近距離為15 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