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數(shù)學備考復習 直線、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質

上傳人:沈*** 文檔編號:72296999 上傳時間:2022-04-08 格式:DOC 頁數(shù):21 大小:1.58M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高考數(shù)學備考復習 直線、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質_第1頁
第1頁 / 共21頁
高考數(shù)學備考復習 直線、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質_第2頁
第2頁 / 共21頁
高考數(shù)學備考復習 直線、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質_第3頁
第3頁 / 共21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高考數(shù)學備考復習 直線、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質》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考數(shù)學備考復習 直線、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質(2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高考數(shù)學精品復習資料 2019.5 直線、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質 一、選擇題 1.(20xx·新課標全國Ⅱ高考理科·T4)已知m,n為異面直線,m⊥平面α,n⊥平面β.直線l滿足l⊥m,l⊥n,l?α,l?β,則 (  ) A.α∥β且l∥α B.α⊥β且l⊥β C.α與β相交,且交線垂直于l D.α與β相交,且交線平行于l 【解題指南】結合已知的線面關系,畫出圖形,分析推斷得正確結論. 【解析】選D 因為m,n為異面直線,所以過空間內一點P,作,則,即垂直于與確定的平面,又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平面,所以

2、平面既垂直平面,又垂直平面,所以與相交,且交線垂直于平面,故交線平行于,選D. 2.(20xx·浙江高考文科·T4)設m,n是兩條不同的直線,α,β是兩個不同的平面 (  ) A.若m∥α,n∥α,則m∥n B.若m∥α,m∥β,則α∥β C.若m∥n,m⊥α,則n⊥α D.若m∥α,α⊥β,則m⊥β 【解題指南】根據線、面平行、垂直的定義與性質判斷. 【解析】選C. A選項中m與n還有可能相交或異面;B選項中α與β還有可能相交;D選項中m與β還有可能平行或m?β. 3. (20xx·山東高考理科·T4)已知三棱柱ABC-A1B1C1的側棱與底面垂直,體積為 ,底面積是

3、邊長為的正三角形,若P為底面A1B1C1的中心,則PA與平面ABC所成角的大小為 ( )?  A. B. C. D. 【解題指南】本題考查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注意線面角的做法:垂-連-證-求. 【解析】選 B. 取正三角形ABC的中心,連結,則是PA與平面ABC所成的角. 因為底面邊長為,所以,.三棱柱的體積為,解得,即,所以,即. 4. (20xx·大綱版全國卷高考文科·T11)與(20xx·大綱版全國卷高考理科·T10)相同 已知正四棱柱的正弦值等于( ) A. B. C. D.

4、 【解題指南】利用體積相等法求出三棱錐的高為即可確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析】選A.如圖,設,則,三棱錐的高為,與平面所成的角為. 因為,即,解得.所以. 5.(20xx·浙江高考理科·T10)在空間中,過點A作平面π的垂線,垂足為B,記B=fπ(A).設α,β是兩個不同的平面,對空間任意一點P,Q1=fβ[fα(P)],Q2=fα[fβ(P)],恒有PQ1=PQ2,則 (  ) A.平面α與平面β垂直 B.平面α與平面β所成的(銳)二面角為45° C.平面α與平面β平行 D.平面α與平面β所成的(銳)二面角為60° 【解題指南】充分理解題意,依據立體幾何中的面面之間

5、的位置關系判斷. 【解析】選A.由于P是空間任意一點,不妨設P∈α,如圖所示, 則Q1=fβ[fα(P)]=fβ(P),Q2=fα[fβ(P)]=fα(Q1),又PQ1=PQ2,顯然B,C,D不滿足,故選A. 二、解答題 6. (20xx·重慶高考文科·T19)如圖,四棱錐中,⊥底面,,, . (Ⅰ)求證:⊥平面; (Ⅱ)若側棱上的點滿足,求三棱錐的體積. 【解題指南】直接利用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證明⊥平面,通過轉化可求解三棱錐的體積. 【解析】(Ⅰ)證明:因,即為等腰三角形,又,故.因為⊥底面,所以.從而與平面內兩條相交直線都垂直,所以⊥平面. (Ⅱ)三棱錐的底面的面

6、積 由⊥底面,得 由,得三棱錐的高為,故 所以 7.(20xx·廣東高考文科·T18)如圖①,在邊長為1的等邊中,分別是邊上的點,,是的中點,與交于點,將沿折起,得到如圖②所示的三棱錐,其中. ① ② (1) 證明://平面; (2) 證明:平面; (3) 當時,求三棱錐的體積. 【解題指南】本題以折疊問題為背景,考查線面平行與垂直的證明及空間幾何體體積的求法,對于立體幾何中的折疊問題要注意折疊前后變與不變量. 【解析】(1)在等邊中,,所以, 在折疊后的三棱錐中也成立,所

7、以. 因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2)在等邊中,是的中點,所以①,. 因為在三棱錐中,,所以② 因為,所以平面; (3)由(1)可知,結合(2)可得平面. . 8. (20xx·遼寧高考文科·T18)如圖, 是圓的直徑,垂直圓所在的平面,是圓上的點. 求證:平面平面; 設為的中點, 為的重心,求證: ∥平面. 【解題指南】利用條件證明線線垂直,進而證明線面垂直;借助線線平行去證明線面平行,再由面面平行的性質得到線面平行。 【證明】由是圓的直徑,得; 由垂直于圓所在的平面,得平面;又平面,得; 又 所以 連接并延長交于, 連接 由為的重心,知為的中點,

8、由為的中點,則∥, 又因為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 又由為的中點,則∥,同理可證,∥平面 因為,平面,平面,[來源:Z,xx,k.Com] 所以,據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平面 又平面,故∥平面. 9. (20xx·大綱版全國卷高考文科·T19) 如圖,四棱錐都是邊長為的等邊三角形. (I)證明: (II)求點 【解析】(I)取的中點,連結,則四邊形為正方形. 過作平面,垂足為. 連結,,,. 由和都是等邊三角形知, 所以,即點為正方形對角線的交點, 故,從而. 因為是的中點,是的中點,所以∥, 因此. (II)取的中點,連結,則∥. 由(I)知

9、,,故. 又,, 故為等腰三角形,因此. 又,所以平面. 因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因此到平面的距離就是到平面的距離,而, 所以到平面的距離為1. 10. (20xx·四川高考文科·T19) 如圖,在三棱柱中,側棱底面,,,分別是線段的中點,是線段上異于端點的點。 (1)在平面內,試作出過點與平面平行的直線,說明理由,并證明直線平面; (2)設(1)中的直線交于點,求三棱錐的體積。(錐體體積公式:,其中為底面面積,為高) 【解題指南】本題第(1)問求解時要首先明確證明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定理需要滿足的條件,在第(2)問的求解過程中要注意等體積法的轉化. 【解析】(

10、1)如圖, 在平面ABC內,過點P作直線l∥BC,因為l在平面A1BC外,BC在平面A1BC內,由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知,l∥平面A1BC.由已知,AB=AC,D是BC的中點,所以,BC⊥AD,則直線l⊥AD. 因為AA1⊥平面ABC,所以AA1⊥直線l. 又因為AD,AA1在平面ADD1A1內,且AD與AA1相交, 所以直線l⊥平面ADD1A1. (2)過D作DE⊥AC于E. 因為AA1⊥平面ABC,所以DE⊥AA1, 又因為AC,AA1在平面AA1C1C內,且AC與AA1相交, 所以DE⊥平面AA1C1C. 由AB=AC=2,∠BAC=120°,有AD=1,∠D

11、AC=60°, 所以在中,, 又, 所以 因此三棱錐的體積是 11. (20xx·天津高考文科·T17)如圖,三棱柱ABC-A1B1C1中,側棱A1A⊥底面ABC,且各棱長均相等.D,E,F分別為棱AB,BC,A1C1的中點. (1)證明EF∥平面A1CD. (2)證明平面A1CD⊥平面A1ABB1. (3)求直線BC與平面A1CD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題指南】(1)連接ED,通過證明四邊形A1DEF為平行四邊形,得出EF∥A1D,以證明EF∥平面A1CD. (2)由側棱A1A⊥底面ABC證明A1A⊥CD,再由三角形ABC為等邊三角形得出CD⊥AB,以證明CD⊥平面A

12、1ABB1,進而證明平面A1CD⊥平面A1ABB1. (3)根據(2)的結論,過點B作A1D的垂線,以作出直線BC與平面A1CD所成角,化歸到直角三角形中求解. 【解析】(1)如圖, 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C∥A1C1,且AC=A1C1,連接ED,在△ABC中,因為D,E分別為AB,BC的中點,所以DE=AC且DE∥AC,又因為F為A1C1的中點,可得A1F=DE,且A1F∥DE,即四邊形A1DEF為平行四邊形,所以EF∥DA1,又EF?平面A1CD,DA1?平面A1CD,所以EF∥平面A1CD. (2)由于△ABC是正三角形,D為AB的中點,故CD⊥AB,又由于側棱

13、A1A⊥底面ABC,CD?平面ABC,所以A1A⊥CD,又A1A∩AB=A,因此CD⊥平面A1ABB1,而CD?平面A1CD,所以平面A1CD⊥平面A1ABB1. (3)在平面A1ABB1內,過點B作BG⊥A1D交直線A1D于點G,連接CG.由于平面A1CD⊥平面A1ABB1,而直線A1D是平面A1CD與平面A1ABB1的交線,故BG⊥平面A1CD,由此得∠BCG為直線BC與平面A1CD所成的角. 設棱長為a,可得A1D=,由△A1AD∽△BGD,易得BG=,在Rt△BGC中, 所以直線BC與平面A1CD所成角的正弦值為.[來源:Z&xx&k.Com] 12.(20xx·浙江高考文科·T

14、20)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PA⊥平面ABCD,AB=BC=2,AD=CD=,PA=,∠ABC=120°,G為線段PC上的點. (1)證明:BD⊥面PAC. (2)若G為PC的中點,求DG與平面PAC所成的角的正切值. (3)若G滿足PC⊥平面BGD,求的值. 【解題指南】(1)證明線面垂直可以根據定義證明; (2)首先要找出DG與平面PAC所成的角,再在三角形中去解決; (3)根據線面垂直的性質求解. 【解析】(1)設點O為AC,BD的交點, 由AB=BC,AD=CD,得BD是線段AC的中垂線. 所以O為AC的中點,BD⊥AC. 又因為PA⊥平面ABCD,BD

15、?平面ABCD, 所以PA⊥BD, 所以BD⊥平面APC. (2)連結OG,由(1)可知OD⊥平面APC, 則DG在平面APC內的射影為OG, 所以∠OGD是DG與平面APC所成的角. 由題意得 在△ABC中, 所以 在Rt△OCD中, 在Rt△OGD中, 所以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切值為. (3)連結OG.因為PC⊥平面BGD,OG?平面BGD, 所以PC⊥OG, 在Rt△PAC中,得, 所以,從而, 所以 13.(20xx·江蘇高考數(shù)學科·T16) 如圖,在三棱錐S-ABC中,平面SAB⊥平面SBC,AB⊥BC,AS=AB,過A作AF⊥SB,垂足為F,點E,

16、G分別是棱SA,SC的中點. 求證:(1)平面EFG∥平面ABC. (2)BC⊥SA. 【解題指南】(1)利用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證明.(2)先證線面垂直再證線線垂直. 【證明】(1)因為AS=AB,AF⊥SB,垂足為F,所以F是SB的中點.又因為E是SA的中點,所以EF∥AB. 因為EF?平面ABC,AB?平面ABC, 所以EF∥平面ABC. 同理EG∥平面ABC. 又因為EF∩EG=E, 所以平面EFG∥平面ABC. (2)因為平面SAB⊥平面SBC,且交線為SB,又因為AF?平面SAB,AF⊥SB, 所以AF⊥平面SBC,因為BC?平面SBC, 所以AF⊥BC.

17、 又因為AB⊥BC,AF∩AB=A,AF?平面SAB,AB?平面SAB,所以BC⊥平面SAB. 又因為SA?平面SAB,所以BC⊥SA. 14.(20xx·湖南高考文科·T17)如圖.在直菱柱ABC-A1B1C1中, ∠BAC=90°,AB=AC=,AA1=3,D是BC的中點,點E在棱BB1上運動。 (I) 證明:AD⊥C1E; (II) 當異面直線AC,C1E 所成的角為60°時,求三棱錐C1-A2B1E的體積 【解題指南】證明兩異面直線垂直,一般是先轉化成線面垂直,后再證線線垂直。求三棱錐的體積關鍵是確定高和的長度 【解析】(I)證明:因為AB=AC,D是BC的中點,

18、所以 ① 又在直三棱柱 ABC-A1B1C1 中,, 而, 所以 ② 由①②可得,因為點E在棱BB1上運動。 得, 所以AD⊥C1E。 (II)因為,所以是異面直線所成的角,所以,因為,所以, 又,從而,于是 故,又,所以 從而 15.(20xx·江西高考文科·T19)如圖,直四棱柱ABCD – A1B1C1D1中,AB//CD,AD⊥AB,AB=2,AD=,AA1=3,E為CD上一點,DE=1,EC=3. (1)證明:BE⊥平面BB1C1C; (2)求點B1 到平面EA1C1 的距離. 【解題指南】(1)利用線面垂直

19、的判定定理證明線面垂直,必須先證兩個線線垂直,本題中易得,只需借助長度關系證另一條即可;(2)三棱錐的點面距常利用等體積法. 【解析】(1)證明:過點B作CD的垂線交CD于點F,則BF=AD=,EF=AB-DE=1,F(xiàn)C=2.在BFE中,BE=,在CFB中,BC=.在中,因為, 所以,又由平面ABCD得,又BB1∩BC=B,故BE⊥平面BB1C1C. (2) .在中, 同理,則. 設點到平面的距離為d,則三棱錐B1-EA1C1的體積為從而. 16.(20xx·安徽高考理科·T19)如圖,圓錐頂點為。底面圓心為O,其母線與底面所成的角為22.5°.和是底面圓上的兩條平行的弦,軸與平面

20、所成的角為60°, (1)證明:平面與平面的交線平行于底面; (2)求。 【解題指南】(1)證明平面PAB與平面PCD的交線平行于底面上的直線AB;(2)取CD的中點F,得到為OP與面PCD所成的角,在中,求出,即可得出。 【解析】(1)設平面PAB與平面PCD的交線為,因為AB//CD,AB不在面PCD內,所以AB//面PCD,又因為,面PAB與面PCD的交線為,所以AB//,由直線AB在底面上而在底面外可知,與底面平行。 (2)設CD的中點為F,連接OF,PF,由圓的性質,,因為所以,又,因此,從而直線OP在面PCD上的射影為直線PF,故為OP與面PCD所成的角,由題設知,,

21、設OP=h, 則,根據題設有,得,由,可解得。因此,在 =,故= . 17.(20xx·安徽高考文科·T18) 如圖,四棱錐P-ABCD 的底面ABCD是邊長為2的菱形,∠BAD=600。已知PB=PD=2,PA= . (1)證明:PC⊥BD (2)若E為PA的中點,求三菱錐P-BCE的體積。 【解題指南】 (1)通過證明BD⊥平面APC得PC⊥BD;(2)轉化為求解。 【解析】(1)連接AC,交BD于O點,連接PO,因為底面ABCD是菱形,所以AC⊥BD,BO=DO,由PB=PD知,PO⊥BD,再由PO∩AC=O,知BD⊥平面APC,又PC?平面APC,因此PC⊥BD

22、. (Ⅱ)因為E是PA的中點,所以,由PB=PD=AB=AD=2知,,因為, 所以PO=AO=,,又 =3, 由(1)知,因此, 18.(20xx·北京高考文科·T17)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AB∥CD,AB⊥AD,CD=2AB,平面PAD⊥底面ABCD,PA⊥AD.E和F分別是CD和PC的中點,求證: (Ⅰ)PA⊥底面ABCD; (Ⅱ)BE∥平面PAD (Ⅲ)平面BEF⊥平面PCD. P A B C D E F 【解析】(1)因為面PAD⊥面ABCD,交線為AD,PA⊥AD,所以PA⊥面ABCD. (2)因為AB∥CD,E為CD中點,CD=2

23、AB,所以AB∥DE且AB=DE, 所以四邊形ABED為平行四邊形,所以BE∥AD. 又因為AD?面PAD,BE?面PAD,所以BE∥面PAD. (3)因為BA⊥平面PAD,而平面PAD⊥平面ABCD,交線AD, 所以BA⊥平面PAD, 因為AB∥CD,所以CD⊥平面PAD,所以CD⊥PD且CD⊥AD, 又因為在平面PCD中,EF∥PD(三角形的中位線),于是CD⊥FE. 因為在平面ABCD中,由(2),BE∥AD,于是CD⊥BE. 因為FE∩BE=E,FE?平面BEF,BE?平面BEF,所以CD⊥平面BEF, 又因為CD?平面PCD,所以平面BEF⊥平面PCD. 19.

24、 (20xx·山東高考文科·T19) 如圖,四棱錐中,,,分別為的中點 (Ⅰ)求證: (Ⅱ)求證: 【解題指南】(Ⅰ)本題考查線面平行的證法,可利用線線平行,也可利用面面平行,來證明線面平行;(Ⅱ)本題考查了面面垂直的判定,在平面EMN中找一個直線MN平面EFG即可. 【解析】(I)方法一:取PA的中點H,連接EH,DH. 因為E為PB的中點,所以EH//AB,EH= AB. 又AB//CD,CD=AB,所以EH//CD,EH=CD. 因此四邊形DCEH是平行四邊形. 所以CE//DH.又DH 平面PAD ,CE 平面PAD, 因此CE //平面PAD . 方法二:

25、連接CF.因為F為AB 的中點, 所以AF=AB.又CD =AB,所以AF=CD. 又AF//CD ,所以四邊形AFCD為平面四邊形.因此CF //AD. 又CF 平面PAD,所以CF//平面PAD. 因為E,F分別為PB,AB的中點,所以EF//PA.又EF 平面 PAD, 所以EF //平面 PAD.因為CF EF=F,故平面CEF//平面 PAD. 又CE平面 CEF ,所以CE//平面PAD. (II)證明:因為 E,F 分別為PB,AB的中點, 所以EF//PA.又ABPA . 所以ABEF . 同理可證ABFG. 又 EFFG=F,EF平面EFG ,FG平面

26、 EFG, 因此AB平面EFG, 又 M,N分別為 PD,PC 的中點, 所以MN//CD .又 AB//CD, 所以 MN//AB, 因此MN平面 EFG,又MN平面EMN, 所以平面EFG平面EMN. 20. (20xx·湖北高考文科·T20)如圖,某地質隊自水平地面A,B,C三處垂直向地下鉆探,自A點向下鉆到A1處發(fā)現(xiàn)礦藏,再繼續(xù)下鉆到A2處后下面已無礦,從而得到在A處正下方的礦層厚度為.同樣可得在B,C處正下方的礦層厚度分別為,,且. 過,的中點,且與直線平行的平面截多面體所得的截面為該多面體的一個中截面,其面積記為. (Ⅰ)證明:中截面是梯形; 第20題圖 (

27、Ⅱ)在△ABC中,記,BC邊上的高為,面積為. 在估測三角形區(qū)域內正下方的礦藏儲量(即多面體的體積)時,可用近似公式來估算. 已知,試判斷與V的大小關系,并加以證明. [來源:Z.xx.k.Com] 【解題指南】(Ⅰ)利用線面平行證明四邊形中,DE∥GF,利用中位線證明GD≠EF;(Ⅱ)用a,h和表示出與V,作差比較大小。 【解析】(Ⅰ)依題意A1A2⊥平面ABC,B1B2⊥平面ABC,C1C2⊥平面ABC, 所以A1A2∥B1B2∥C1C2.又A1A2=d1,B1B2=d2, C1C2=d3,且d1

28、梯形.由AA2∥平面MEFN,即AA2AA2B2B, 且平面AA2B2B∩平面MEFN=ME,可得AA2∥ME,即A1A2∥DE.同理可證A1A2∥FG, 所以DE∥FG.又M,N分別為AB、AC的中點,則D、E、F、G分別為A1B1、A2B2、A2C2、A1C1的中點,即DE、FG分別為梯形A1A2B2B1、A1A2C2C1的中位線. 因此DE=(A1A2+B1B2)=(d1+d2),F(xiàn)G=(A1A2+ C1C2)=(d1+d3),而d1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