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通用版二輪復(fù)習(xí)專題檢測:十 應(yīng)用“動力學(xué)觀點”破解力學(xué)計算題 Word版含解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高考物理通用版二輪復(fù)習(xí)專題檢測:十 應(yīng)用“動力學(xué)觀點”破解力學(xué)計算題 Word版含解析(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專題檢測(十) 應(yīng)用“動力學(xué)觀點”破解力學(xué)計算題
1.如圖甲所示,傾角θ=30°的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質(zhì)量均為m的物塊A和物塊B并排在斜面上,斜面底端固定著與斜面垂直的擋板P,輕彈簧一端固定在擋板上,另一端與物塊A連接,A、B處于靜止?fàn)顟B(tài),若A、B粘連在一起,用一沿斜面向上的力FT緩慢拉B,當(dāng)拉力FT=mg時,A、B的位移為L;若A、B不粘連,用一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作用在B上,當(dāng)A的位移為L時,A、B恰好分離,重力加速度為g,不計空氣阻力。
(1)求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和恒力F的大??;
(2)請推導(dǎo)FT與A的位移l之間的函數(shù)關(guān)系,并在圖乙中畫出FT-l圖像,計算A緩慢移動位移L
2、的過程中FT做功WFT的大?。?
(3)當(dāng)A、B不粘連時,恒力F作用在B上,求A、B剛分離時速度的大小。
解析:(1)設(shè)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k,初始時A、B靜止,彈簧的壓縮量為x,根據(jù)平衡條件可得2mgsin θ=kx
當(dāng)A、B的位移為L時,沿斜面方向根據(jù)平衡條件可得FT+k(x-L)=2mgsin θ
解得k=
當(dāng)A、B恰好分離時二者之間的彈力為零,對A應(yīng)用牛頓第二定律可得
k(x-L)-mgsin θ=ma
對B應(yīng)用牛頓第二定律可得F-mgsin θ=ma
解得F=mg。
(2)當(dāng)A的位移為l時,根據(jù)平衡條件有:
FT+k(x-l)=2mgsin θ
解得FT=l
畫出F
3、T-l圖像如圖所示,
A緩慢移動位移L,圖線與橫坐標(biāo)軸所圍成的面積等于FT做功大小,即WFT=mgL。
(3)設(shè)A通過位移L的過程中彈力做功W,分別對兩個過程應(yīng)用動能定理可得:
WFT-2mgLsin θ+W=0-0
WF-2mgLsin θ+W=×2mv2-0
又WF=FL,解得v=。
答案:(1) mg (2)FT=l 見解析圖 mgL (3)
2.(2019屆高三·天津五校聯(lián)考)如圖甲所示,光滑平臺右側(cè)與一長為L=2.5 m的水平木板相接,木板固定在地面上,現(xiàn)有一滑塊以初速度v0=5 m/s滑上木板,滑到木板右端時恰好停止?,F(xiàn)讓木板右端抬高,如圖乙所示,使木板與水平地面的夾
4、角θ=37°,讓滑塊以相同的初速度滑上木板,不計滑塊滑上木板時的能量損失,g=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
(1)滑塊與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
(2)滑塊從滑上傾斜木板到滑回木板底端所用的時間t。
解析:(1)設(shè)滑塊質(zhì)量為m,木板水平時滑塊加速度大小為a,則對滑塊有μmg=ma
滑塊滑到木板右端時恰好停止,有0-v02=-2aL
解得μ=。
(2)當(dāng)木板傾斜,設(shè)滑塊上滑時的加速度大小為a1,最大距離為s,上滑的時間為t1,有
mgsin θ+μmgcos θ=ma1
0-v02=-2a1s
0=v0-a1t1
解得s= m,t1
5、= s
設(shè)滑塊下滑時的加速度大小為a2,下滑的時間為t2,有
mgsin θ-μmgcos θ=ma2
s=a2t22
解得t2= s
滑塊從滑上傾斜木板到滑回木板底端所用的時間
t=t1+t2= s。
答案:(1) (2) s
3.(2018·南昌模擬)在傾角θ=37°的粗糙斜面上有一質(zhì)量m=2 kg的物塊,物塊受如圖
甲所示的水平恒力F的作用。t=0時刻物塊以某一速度從斜面上A點沿斜面下滑,在t=4 s時滑到水平面上,此時撤去F,在這以后的一段時間內(nèi)物塊運動的速度隨時間變化的關(guān)系如圖乙所示。已知A點到斜面底端的距離x=18 m,物塊與各接觸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均相同
6、,不考慮轉(zhuǎn)角處的機械能損失,g=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
(1)物塊在A點的速度大??;
(2)水平恒力F的大小。
解析:(1)物塊在斜面上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則x=t
解得v0=5 m/s。
(2)由(1)知,物塊在斜面上做勻減速直線運動,設(shè)物塊在斜面上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a1,方向沿斜面向上,則
x=v0t-a1t2
解得a1=0.25 m/s2
設(shè)物塊與接觸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物塊在水平面上運動時加速度大小為a2,有
μmg=ma2
由題圖乙中圖線可知a2=2 m/s2
解得μ=0.2
物塊在斜面上運動時,設(shè)所受的摩擦力
7、為Ff,則
Fcos θ-mgsin θ+Ff=ma1
Ff=μFN
FN=mgcos θ+Fsin θ
解得F≈10.1 N。
答案:(1)5 m/s (2)10.1 N
4.(2018·全國卷Ⅲ)如圖,在豎直平面內(nèi),一半徑為R的光滑圓弧軌道ABC和水平軌道PA在A點相切,BC為圓弧軌道的直徑,O為圓心,OA和OB之間的夾角為α,sin α=。一質(zhì)量為m的小球沿水平軌道向右運動,經(jīng)A點沿圓弧軌道通過C點,落至水平軌道;在整個過程中,除受到重力及軌道作用力外,小球還一直受到一水平恒力的作用。已知小球在C點所受合力的方向指向圓心,且此時小球?qū)壍赖膲毫η『脼榱恪V亓铀俣却笮間。求
8、:
(1)水平恒力的大小和小球到達C點時速度的大小;
(2)小球到達A點時動量的大??;
(3)小球從C點落至水平軌道所用的時間。
解析:(1)設(shè)水平恒力的大小為F0,小球到達C點時所受合力的大小為F,由力的合成法則有
F0=mgtan α=mg
F==mg
設(shè)小球到達C點時的速度大小為v,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F=m
解得v=。
(2)設(shè)小球到達A點時速度大小為v1,作CD⊥PA,交PA于D點,如圖所示,由幾何關(guān)系得
DA=Rsin α
CD=R(1+cos α)
小球由A到C的過程中,由動能定理有
-mg·CD-F0·DA=mv2-mv12
解得v1=
所以小球在
9、A點的動量大小為
p=mv1=。
(3)小球離開C點后在豎直方向上做初速度vy=vsin α、加速度為g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CD=vyt+gt2
解得t= 。
答案:(1)mg (2) (3)
5.如圖所示,傳送帶長6 m,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37°,以5 m/s的恒定速度沿順時針方向運轉(zhuǎn)。一個質(zhì)量為2 kg的物塊(可視為質(zhì)點),沿平行于傳送帶方向以10 m/s的速度滑上傳送帶,已知物塊與傳送帶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5,sin 37°=0.6,cos 37°=0.8,g取10 m/s2。求:
(1)物塊剛滑上傳送帶時的加速度大?。?
(2)物塊到達傳送帶頂端時的速度大小。
10、
解析:(1)物塊剛滑上傳送帶時,設(shè)物塊的加速度大小為a1,
由牛頓第二定律有:mgsin 37°+μmgcos 37°=ma1
解得:a1=10 m/s2。
(2)設(shè)物塊速度減為5 m/s所用時間為t1,
則v0-v=a1t1,解得:t1=0.5 s
通過的位移:
x1=t1=×0.5 m=3.75 m<6 m
因μ
11、=4 m/s。
答案:(1)10 m/s2 (2)4 m/s
6.滑雪度假村某段雪地賽道可等效為長L=36 m、傾角為θ=37°的斜坡。已知賽道的積雪與不同滑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不同,現(xiàn)假定甲滑下去時滑板與賽道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
μ1=0.5,乙滑下時滑板與賽道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2=0.25,g取10 m/s2。已知甲和乙均可看成質(zhì)點,且滑行方向平行,相遇時不會相撞,sin 37°=0.6,cos 37°=0.8。
(1)求甲從坡頂由靜止自由滑下時到達坡底的速度大??;
(2)若乙比甲晚出發(fā)Δt=2 s,為追上甲,有人從后面給乙一個瞬時作用力使乙獲得一定的初速度,在此后的運動中,甲、乙之間的最
12、大距離為5 m。則乙的初速度為多大?并判斷乙能否追上甲,寫出判斷過程。
解析:(1)設(shè)甲的質(zhì)量為m1,對甲在賽道上的運動,由牛頓第二定律有
m1gsin θ-μ1m1gcos θ=m1a甲
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a甲=2 m/s2
設(shè)甲從坡頂自由滑下時到達坡底的速度大小為v1
則有2a甲L=v12
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v1=12 m/s。
(2)設(shè)乙的質(zhì)量為m2,對乙有
m2gsin θ-μ2m2gcos θ=m2a乙
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a乙=4 m/s2
設(shè)甲出發(fā)后經(jīng)時間t1,乙與甲達到共同速度v,則
v=a甲t1=v0+a乙(t1-Δt)
x甲=a甲t12
x乙=v0(t1-Δt)+a乙(t1-Δt)2
Δx=x甲-x乙=5 m
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t1=3 s或t1=1 s(舍去)
v0=2 m/s
甲到達坡底的時間t甲==6 s
設(shè)乙到達坡底所用時間為t乙
L=v0t乙+a乙t乙2
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t乙= s<4 s
t乙+Δ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