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三化學二輪復習 專題訓練 探究實驗(含解析)
-
資源ID:105113190
資源大?。?span id="g0fo5lf" class="font-tahoma">397.52KB
全文頁數(shù):13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9.9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wǎng)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jīng)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2022年高三化學二輪復習 專題訓練 探究實驗(含解析)
2022年高三化學二輪復習 專題訓練 探究實驗(含解析)
1.配制一定溶質(zhì)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KOH溶液時,造成實驗結(jié)果偏低的原因可能是( )
A.容量瓶中有少量水
B.有少量KOH殘留在燒杯中
C.定容時俯視
D.定容時仰視
【答案】BD
【解析】A中無影響;B中KOH的物質(zhì)的量偏低,濃度偏?。籆中溶液的體積偏小,濃度偏大;D中溶液的體積偏大,濃度偏小。
2.下列有關(guān)實驗原理或操作正確的是 ( )
A.將氯化鎂溶液直接蒸發(fā)至干,可獲得純凈的無水 MgCl2固體
B.用二氧化錳和0.5mol/L鹽酸混合加熱,制取氯氣
C.用KSCN溶液檢驗硫酸亞鐵溶液是否氧化變質(zhì)
D.用苯萃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的溴
【答案】C
3.小張用白紙和無色溶液給表弟寫了一封“無字”信,表弟接到信拆開一看覺得很愕然,但沉思一下便明白小張的意思。經(jīng)過用另一溶液簡單處理后,表弟看到了一封有顏色的信,并很快寫了回信。小張和表弟所用的溶液分別可能是 ( )
A.前者是紫色石蕊試液,后者是稀鹽酸
B.前者是NaOH稀溶液,后者是稀硫酸
C.前者是濃硫酸,后者是紫色石蕊試液
D.前者是米湯,后者是碘酒
【答案】D
4.某化學研究性學習小組對電解質(zhì)溶液作出如下的歸納總結(jié)(均在常溫下),其中正確的是( )
①常溫下,pH=1的強酸溶液,加水稀釋后,溶液中離子濃度一定降低
②pH=2的鹽酸和pH=1的鹽酸,c(H+)之比為2:1
③pH相等的四種溶液:a.CH3COONa、b.C6H5ONa、c.NaHCO3、d.NaOH。其溶液物質(zhì)的量濃度由小到大的順序為d、b、c、a
④NH4H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溶液pH=7,則c(Na+)=2c(SO42-)
⑤已知醋酸電離平衡常數(shù)為Ka;醋酸根水解平衡常數(shù)為Kh;水的離子積為Kw;則三者關(guān)系為Ka·Kh=Kw
⑥甲、乙兩溶液都是強電解質(zhì),已知甲溶液的pH是乙溶液pH的兩倍,則甲、乙兩溶液等體積混合,混合液pH可能等于7
A.③④⑥ B.③⑤⑥ C.④⑤⑥ 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試題分析:①強酸溶液全部電離,加水稀釋后,溶液中氫離子濃度一定都降低,但氫氧根離子濃度增大,①錯誤;②pH=2的鹽酸和pH=1的鹽酸,c(H+)之比為1:10,②錯誤;③四種鹽的水溶液均顯堿性,同濃度,堿性強弱順序為d>b>c>a,故pH相等的四種溶液物質(zhì)的量濃度由小到大順序為d、b、c、a,③正確;④NH4H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溶液pH=7,溶液中存在c(NH4+)+c(Na+)=2c(SO42-),則c(Na+)<2c(SO42-),④錯誤;⑤水解和電離為可逆過程,則:Kb=c(CH3COOH)×c(OH?)/c(CH3COO?),則有Ka?Kh=Kw,⑤正確;⑥當pH之和等于14時,則混合液pH=7,⑥正確,綜合以上分析,符合題意有③⑤⑥,答案愛信B。
【考點定位】本題考查較為綜合,涉及弱電解質(zhì)的電離、pH的計算、鹽類的水解以及酸堿混合的定性判斷和計算
【名師點晴】pH計算的一般思維模型:
。
5.下列實驗操作及現(xiàn)象與預期實驗目的或?qū)嶒灲Y(jié)論不一致的是 ( )
選項
實驗操作及現(xiàn)象
實驗目的或結(jié)論
A
向鹽酸中滴加水玻璃,用激光筆照射,有丁達爾現(xiàn)象
說明有硅酸膠體生成
B
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加熱,再加入少量銀氨溶液,加熱,無銀鏡生成
說明蔗糖未發(fā)生水解
C
濃硫酸和乙醇混合后加熱,將產(chǎn)生的混合氣體(C2H4、CO2、SO2等)通入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溶液褪色
說明有乙烯產(chǎn)生
D
在新制的氨水中加入碳酸鈣粉末,充分攪攔后,過濾
提高氯水中HClO的濃度
【答案】BC
6.用右圖所示實驗裝置(夾持儀器已略去)探究銅絲與過量濃硫酸的反應。下列實驗不合理的是
A.上下移動①中銅絲可控制的量
B.②中選用品紅溶液驗證的生成
C.③中選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
D.為確認生成,向①中加水,觀察顏色
【答案】D
7.用下列裝置及實驗設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A.用甲圖裝置制備少量的氫氧化亞鐵
B.用乙圖裝置驗證NaHCO3和Na2CO3的熱穩(wěn)定性
C.用丙圖裝置可以實現(xiàn)使氣球膨脹
D.用丁圖裝置可以用于實驗室制取氧氣
【答案】B
8.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為了探索鎂粉與溴水反應的機理,做了如下四組實驗:
①將鎂粉投入冷水中,未見任何現(xiàn)象;
②將鎂粉放入溴水中,觀察到只是開始時產(chǎn)生極少量的氣泡,但溴水的顏色逐漸褪去;
③將鎂粉放入液溴中,未觀察到任何明顯現(xiàn)象;
④向含足量鎂粉的液溴中滴加幾滴水,觀察到溴的紅棕色很快褪去。
則下列關(guān)于鎂與溴水的反應機理論述中正確的是( )
A.鎂粉只直接與溴水中的溴反應
B.鎂粉只與溴水中的酸反應
C.產(chǎn)生極少量的氣泡是由于鎂粉與水反應得到
D.鎂粉在水的催化下與溴發(fā)生反應
【答案】D
【解析】
試題分析: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可得出結(jié)論:①鎂不易與冷水反應。②和當水中放入溴時鎂粉緩慢發(fā)生反應,溴逐漸消耗。③鎂與液溴不反應。④鎂粉和滴加幾滴水液溴,瞬速反應,溴很快消耗完全。綜上所述鎂與溴水的反應機理是:鎂粉在水的催化下與溴發(fā)生反應。現(xiàn)象為:D。
考點:考查鎂與溴水的反應機理論的知識。
9.為測定一小塊鐵鋁合金樣品中的含鋁量,現(xiàn)先將其溶于足量鹽酸中,然后再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燒堿溶液,待沉淀全部轉(zhuǎn)化為紅褐色時過濾,洗滌。將沉淀物在空氣中灼燒,最后得到紅棕色粉末,經(jīng)稱量知其質(zhì)量跟原合金的質(zhì)量相等。合金中鋁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 )
A.70% B.30% C.54% D.無法計算
【答案】B
【解析】紅棕色粉末的質(zhì)量跟原合金的質(zhì)量相等,得出鋁的質(zhì)量與氧化鐵中氧元素的質(zhì)量相同,其質(zhì)量分數(shù)就等于氧化鐵中氧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16*3)/(56*2+16*3)=48/160=0.3,即30%
10.易拉罐主要為鋁合金,其中以鋁鐵合金和鋁鎂合金最為常見。現(xiàn)取幾小塊易拉罐碎片進行下列實驗,其中實驗方案與現(xiàn)象、結(jié)論正確的是
序號
實驗方案
現(xiàn)象、結(jié)論
A
加入鹽酸
產(chǎn)生無色氣體,含鋁、鐵、鎂三種元素
B
加入NaOH 溶液
有無色氣體產(chǎn)生,含有鋁元素
C
加入鹽酸后,所得溶液中再加入少量NaOH溶液
產(chǎn)生白色沉淀,含有鎂元素
D
加入KSCN 溶液
溶液呈血紅色,含有鐵元素
【答案】B
【解析】答案A加入鹽酸,產(chǎn)生無色氣體結(jié)論含鋁、鐵或鋁、鎂。加入NaOH 溶液只有鋁反應產(chǎn)生無色氣體,鐵、鎂不反應故正確。加入鹽酸后,所得溶液中再加入少量NaOH溶液,也可能是沉淀A(OH)3, 加入KSCN 溶液,金屬單質(zhì)與之不反應,即便含鐵元素溶液不會變色
11.下列實驗過程中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與對應圖形相符合的是
【答案】C
12.下列變化中,由加成反應引起的是
A.將乙醇蒸汽通過灼熱的氧化銅,固體顏色由黑色變?yōu)榧t色
B.苯在一定溫度、壓強和催化劑的作用下和氫氣反應,生成環(huán)己烷
C.一定條件下,將苯滴入濃硝酸和濃硫酸的混合液中,有油狀物生成
D. 往溴水中加入四氯化碳溶液,水層褪色
【答案】B
13.某同學將光亮的鎂條放入盛有NH4Cl溶液的試管中,有大量氣泡產(chǎn)生。為探究該反應原理,該同學做了以下試驗并觀察到相關(guān)現(xiàn)象,由此得出的結(jié)論不合理的是
選項
實驗及現(xiàn)象
結(jié)論
A
將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試紙變藍
反應中有NH3產(chǎn)生
B
收集產(chǎn)生的氣體并點燃,火焰呈淡藍色
反應中有H2產(chǎn)生
C
收集氣體的同時測得溶液的pH為8.0
弱堿性溶液中Mg也可被氧化
D
將光亮的鎂條放入pH為8.6的NaHCO3溶液中,有氣泡產(chǎn)生
弱堿性溶液中OH-氧化了Mg
【答案】D
【解析】A、檢驗氨氣的方法正確,故A正確;B、火焰呈淡藍色,又根據(jù)反應物的特點可以判斷該氣體為
H2,B正確;C、PH為8.6時,仍然有氣體生成,說明堿性條件下,Mg可以被氧化,故C正確;D、
若是氫氧根氧化了Mg,則氫氧根得電子被還原,不可能生成氣體,所以D的結(jié)論不合理,故選D。
【考點定位】本題重點考查學生的實驗綜合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對實驗現(xiàn)象和實驗結(jié)論的邏輯判斷能力。涉及到對產(chǎn)物氨氣和氫氣的驗證,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和還原劑的判斷。
14.某課外興趣小組進行電解原理的實驗探究,做了如下的實驗:以銅為電極,按如圖所示的裝置電解飽和食鹽水。
實驗現(xiàn)象:接通電源30 s內(nèi),陽極附近出現(xiàn)白色渾濁,之后變成橙黃色渾濁,此時測定溶液的pH約為10。一段時間后,試管底部聚集大量紅色沉淀,溶液仍為無色。
查閱資料:
物質(zhì)
氯化銅
氧化亞銅
氫氧化亞銅(不穩(wěn)定)
氯化亞銅
顏色
固體呈棕色,濃溶液呈綠色,稀溶液呈藍色
紅色
橙黃色
白色
*相同溫度下CuCl的溶解度大于CuOH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反應結(jié)束后最終溶液呈堿性
B.陰極上發(fā)生的電極反應為:2H2O + 2e-¯ ═ H2↑+ 2OH-¯
C.電解過程中氯離子移向陽極
D.試管底部紅色的固體具有還原性
【答案】A
【解析】
試題分析:根據(jù)圖片可知,電源正極連接陽極,負極連接陰極,已知陽極附近出現(xiàn)白色渾濁,說明陽極附近生成CuCl,之后變成橙黃色渾濁,說明CuCl轉(zhuǎn)變成CuOH,一段時間后,試管底部聚集大量紅色沉淀,即Cu2O,其中Cu2O的Cu顯+1價,具有還原性,故D正確;又因為電解池中,是飽和食鹽水,陰極就是電解水,電極反應為2H2O + 2e-¯ ═ H2↑+ 2OH-故B正確;電解池工作過程中,陰離子向陽極靠近,故C正確;電解后,溶液中的OH-與Cu+形成了不穩(wěn)定的CuOH,最總生成Cu2O,故最終溶液應顯酸性,A不正確,此題選A。
考點:考查電解池相關(guān)知識點
15.某溶液中含K+、Fe3+、Fe2+、Cl-、CO32-、NO3-、SO42-、SiO32-、I-中的若干種,某同學欲探究該溶液的組成,進行如下實驗:
Ⅰ.用鉑絲蘸取少量溶液,在火焰上灼燒,透過藍色鈷玻璃,觀察到紫色火焰。
Ⅱ.另取原溶液加入足量鹽酸有無色氣體生成,該氣體遇空氣變成紅棕色,此時溶液顏色加深,但無沉淀生成。
Ⅲ.取Ⅱ反應后的溶液分別置于兩支試管中,第一支試管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加KSCN溶液,上層清液變紅;第二支試管中加入CCl4,充分振蕩靜置后溶液分層,下層為無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原溶液中肯定不含F(xiàn)e2+、NO3-、SiO32-、I-
B.原溶液中肯定含有K+、Fe3+、Fe2+、NO3-、SO42-
C.步驟Ⅱ中無色氣體是NO氣體,無CO2氣體產(chǎn)生
D.為確定是否含有Cl-,可取原溶液加入過量硝酸銀溶液,觀察是否產(chǎn)生白色沉淀
【答案】C
【解析】
試題分析:某溶液中含如下離子組中的若干種:K+、Fe3+、Fe2+、Cl-、CO32-、NO3-、SO42-、SiO32-、I-,某同學欲探究該溶液的組成,進行如下實驗:Ⅰ.用鉑絲蘸取少量溶液,在火焰上灼燒,透過藍色鈷玻璃,觀察到紫色火焰,證明溶液中一定含有鉀離子;Ⅱ.另取原溶液加入足量鹽酸有無色氣體生成,該氣體遇空氣變成紅棕色,此時溶液顏色加深,但無沉淀生成,證明含有NO3-、Fe2+,一定不含有硅酸根離子、碳酸根離子;Ⅲ.?、蚍磻蟮娜芤悍种糜趦芍г嚬苤校谝恢г嚬苤屑尤隑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即為硫酸鋇,證明含有硫酸根離子,再滴加KSCN溶液,上層清液變紅,即出現(xiàn)了三價鐵離子,是Ⅱ過程中亞鐵離子被硝酸氧化的結(jié)果;第二支試管中加入CCl4,充分振蕩靜置后溶液分層,下層無色,證明沒有碘單質(zhì)出現(xiàn),一定不含有碘離子,Cl-是否存在無法確定。A、原溶液中肯定含有K+、Fe2+、NO3-、SO42-,A錯誤;B、鐵離子不能確定說法存在,B錯誤;C、步驟Ⅱ中無色氣體是NO氣體,無CO2氣體產(chǎn)生,C正確;D、由于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硫酸根離子,所以取原溶液加入過量硝酸銀溶液,觀察是否產(chǎn)生白色沉淀不能確定說法含有氯離子,D錯誤,答案選C。
【考點定位】本題主要是考查物質(zhì)的檢驗、鑒別
【名師點晴】破解離子推斷題的幾種原則:
(1)肯定性原則: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推出溶液中肯定存在或肯定不存在的離子;
(記住幾種常見的有色離子:Fe2+、Fe3+、Cu2+、MnO4-、CrO42-、Cr2O72-)
(2)互斥性原則:在肯定某些離子的同時,結(jié)合離子共存規(guī)律,否定一些離子的存在;(要注意題目中的隱含條件,如:酸性、堿性、指示劑的變化、與鋁反應產(chǎn)生H2、水的電離情況等)
(3)電中性原則:溶液呈電中性,一定既有陽離子,又有陰離子,且溶液中正電荷總數(shù)與負電荷總數(shù)相等;(這一原則可幫助我們確定一些隱含的離子)
(4)進出性原則:通常是在實驗過程中使用,是指在實驗過程中反應生成的離子或引入的離子對后續(xù)實驗的干擾。
16.“恒重”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斷“恒重”的依據(j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43.確保硫酸銅晶體失去全部結(jié)晶水 ;相鄰兩次稱量的質(zhì)量差不超過0.001g。
【解析】
試題分析:測定硫酸銅晶體(CuSO4?XH2O )中X值,必須確保硫酸銅晶體失去全部結(jié)晶水,因此加熱到恒重,判斷恒重的依據(jù)是相鄰兩次稱量的質(zhì)量差不超過0.001g。
考點:考查化學實驗基本操作。
17.(12分)某實驗小組為探究ClO-、I2、SO42-在酸性條件下的氧化性強弱,進行如下實驗:
實驗①:在淀粉碘化鉀溶液中加入少量次氯酸鈉溶液,并加入適量的稀硫酸,溶液立即變藍;
(1)寫出實驗①中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實驗②:取適量實驗①后的溶液,滴加4 mL 0.5 mol·L—1的亞硫酸鈉溶液,藍色恰好完全褪去。
(2)實驗②化學反應中轉(zhuǎn)移電子的物質(zhì)的量是 。
(3)以上實驗說明,在酸性條件下ClO-、I2、SO42-的氧化性由弱到強的順序是 。
實驗③:取適量實驗①后的溶液,繼續(xù)滴加次氯酸鈉溶液,溶液由藍色變?yōu)闊o色,生成物之一為食鹽加碘的原料。
(4)寫出實驗③中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5)一個完整的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可以拆寫成兩個“半反應式”,一個是“氧化反應式”,一個是“還原反應式”。如2Fe3++Cu=2Fe2++Cu2+,可拆寫為氧化反應式:Cu-2e-= Cu2+,還原反應式:2Fe3++2e-= 2Fe2+。據(jù)此,將反應2Al+2OH—+2H2O = 2AlO2—+3H2↑拆寫為兩個“半反應式”:氧化反應式: ,還原反應式: 。
【答案】(1)ClO-+2I-+2H+=I2+Cl-+H2O(2分)
(2)0.004 mol (沒單位給1分) (2分)
(3)SO42-、I2、ClO-(2分)
(4)I2+5ClO—+H2O=2IO3—+5Cl—+2H+ (或I2+5ClO—+2O H—=2IO3—+5Cl—+H2O)(2分)
(5)2Al+8OH—-6e-=2AlO2—+4H2O(或Al+4OH—-3e-=AlO2—+2H2O)(2分),
6 H2O+6e-=6OH—+3H2↑(2 H2O+2e-=2OH—+2H2↑)(2分)。
【解析】
試題分析:(1)在淀粉碘化鉀溶液中加入少量次氯酸鈉溶液,并加入適量的稀硫酸,溶液立即變藍,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ClO-+2I-+2H+=I2+Cl-+H2O;(2)實驗②:取適量實驗①后的溶液,滴加4 mL 0.5 mol·L—1的亞硫酸鈉溶液,藍色恰好完全褪去,發(fā)生的反應為I2 + SO32-+H2O ==== SO42-+2I- + 2H+ ,化學反應中轉(zhuǎn)移電子的物質(zhì)的量是0.004 mol;(3) 根據(jù)氧化劑的氧化性大于氧化產(chǎn)物的氧化性結(jié)合以上實驗的反應方程式判斷,在酸性條件下ClO-、I2、SO42-的氧化性由弱到強的順序是SO42-、I2、ClO-;(4)實驗③:取適量實驗①后的溶液,繼續(xù)滴加次氯酸鈉溶液,溶液由藍色變?yōu)闊o色,生成物之一為食鹽加碘的原料,反應的離子方程式I2+5ClO—+H2O=2IO3—+5Cl—+2H+ (或I2+5ClO—+2O H—=2IO3—+5Cl—+H2O);(5)根據(jù)題給信息將反應2Al+2OH—+2H2O = 2AlO2—+3H2↑拆寫為兩個“半反應式”:氧化反應式:2Al+8OH—-6e-=2AlO2—+4H2O(或Al+4OH—-3e-=AlO2—+2H2O),還原反應式:6 H2O+6e-=6OH—+3H2↑(2 H2O+2e-=2OH—+2H2↑)。
考點:考查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氧化還原反應。
18.某學生對SO2與漂粉精的反應進行實驗探究:
操作
現(xiàn)象
取4g漂粉精固體,加入100mL水
部分固體溶解,溶液略有顏色
過濾,測漂粉精溶液的pH
pH試紙先變藍(約為12),后褪色
i.液面上方出現(xiàn)白霧;
ⅱ.稍后,出現(xiàn)渾濁,溶液變?yōu)辄S綠色;
ⅲ.稍后,產(chǎn)生大量白色沉淀,黃綠色褪去
(1)向水中持續(xù)通入SO2,未觀察到白霧.推測現(xiàn)象i的白霧由HCl小液滴形成,進行如下實驗:
a.用濕潤的碘化鉀淀粉試紙檢驗白霧,無變化;
b.用酸化的AgNO3溶液檢驗白霧,產(chǎn)生白色沉淀.
①實驗a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實驗a、b不能判斷白霧中含有HCl,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現(xiàn)象ⅱ中溶液變?yōu)辄S綠色的可能原因:隨溶液酸性的增強,漂粉精的有效成分和Cl-發(fā)生反應.通過進一步實驗確認了這種可能性,其實驗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將A瓶中混合物過濾、洗滌,得到沉淀X.
①向沉淀X中加入稀HCl,無明顯變化.取上層清液,加入BaCl2溶液,產(chǎn)生白色沉淀.則沉淀X中含有的物質(zhì)是___________;
②用離子方程式解釋現(xiàn)象ⅲ中黃綠色褪去的原因___________。
【答案】(1)①檢驗白霧中是否含有Cl2,排除Cl2干擾 ②白霧中混有SO2,SO2可與酸化的AgNO3反應產(chǎn)生白色沉淀(2)向漂粉精溶液中逐滴加入硫酸,觀察溶液是否變?yōu)辄S綠色
(3)①CaSO4 ②SO2+Cl2+2H2O=SO42-+2Cl-+4H+
【解析】
試題分析:(1)向水中持續(xù)通入SO2,未觀察到白霧.推測現(xiàn)象的白霧由HCl小液滴形成;①.用濕潤的碘化鉀淀粉試紙檢驗白霧,無變化;為了檢驗白霧中是否含有氯氣,因為含有氯氣在檢驗氯化氫存在時產(chǎn)生干擾;②.用酸化的AgNO3溶液檢驗白霧,產(chǎn)生白色沉淀,若含有二氧化硫氣體,通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銀溶液,會被硝酸氧化為硫酸,硫酸和硝酸銀反應也可以生成硫酸銀沉淀,所以通過實驗不能證明一定含有氯化氫;(2)現(xiàn)象ⅱ中溶液變?yōu)辄S綠色的可能原因:隨溶液酸性的增強,漂粉精的有效成分和Cl-發(fā)生反應.通過進一步實驗確認了這種可能性,漂粉精中成分為次氯酸鈣、氯化鈣,次氯酸根具有強氧化性在酸性溶液中可以氧化氯離子為氯氣;(3)①取上層清液,加入BaC12溶液,產(chǎn)生白色沉淀,說明SO2被氧化為SO42-,故沉淀X為CaSO4;②溶液呈黃綠色,有Cl2生成,Cl2與SO2反應生成鹽酸與硫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SO2+Cl2+2H2O=SO42-+2Cl-+4H+。
考點:本題考查了二氧化硫性質(zhì)的綜合應用,性質(zhì)的實驗驗證方法和實驗判斷,漂白精的成分中次氯酸鈣和氯化鈣在酸溶液中會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氯氣,注意物質(zhì)的檢驗方法,題目難度較大
19.SO2是常見的大氣污染物,燃煤是產(chǎn)生SO2的主要原因。工業(yè)上有多種方法可以減少SO2的排放。
(1)往煤中添加一些石灰石,可使燃煤過程中產(chǎn)生的SO2轉(zhuǎn)化成硫酸鈣。該反應的總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用多種溶液做燃煤煙氣中SO2的吸收液。
①分別用等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Na2SO3溶液和NaOH溶液做吸收液,當生成等物質(zhì)的量NaHS03時,兩種吸收液體積比V(Na2SO3): V(NaOH)= 。
②NaOH溶液吸收了足量的:SO2后會失效,可將這種失效的溶液與一定量的石灰水溶液充分反應后過濾,使NaOH溶液再生,再生過程的離子方程式是 。
(3)甲同學認為BaCl2溶液可以做SO2的吸收液。為此甲同學設計如下實驗(夾持裝置和加熱裝置略,氣密性已檢驗)。反應開始后,A中Na2SO3固體表面有氣泡產(chǎn)生同時有白霧生成;B中有白色沉淀。甲同學認為B中白色沉淀是SO2與BaCl2溶液反應生成的BaSO3,所以BaCl2溶液可做SO2吸收液。
乙同學認為B中的白色沉淀是BaSO4,產(chǎn)生BaSO4的原因是:
①A中產(chǎn)生的白霧是濃硫酸的酸霧,進入B中與BaCI2溶液反應生成BaSO4沉淀。
② 。
為證明SO2與BaCl2溶液不能得到BaSO3沉淀,乙同學對甲同學的實驗裝置做了如下改動并實驗(夾持裝置和加熱裝置略,氣密性已檢驗):
反應開始后,A中Na2SO3固體表面有氣泡產(chǎn)生同時有白霧生成;B、C試管中除了有氣泡外,未見其它現(xiàn)象;D中紅色褪去。
③試管B中試劑是 溶液;滴加濃硫酸之前的操作是 。
④通過甲、乙兩位同學的實驗,得出的結(jié)論是 。
【答案】(1)2CaCO3 + 2SO2 +O22CaSO4+2CO2 (2分) (2) ① 1:2(2分)
②Ca2+ +OH- + HSO3-=CaSO3↓+ H2O(2分) (3)②A中產(chǎn)生的SO2與裝置內(nèi)空氣中的O2進入B中與BaCl2溶液反應生成BaSO4沉淀。 (2分,答出O2給1分)③ 飽和NaHSO3(1分);打開彈簧夾,通入N2,一段時間后關(guān)閉彈簧夾。(1分,“打開...關(guān)閉...”才給分)
④ SO2與BaCl2溶液不能得到BaSO3沉淀(1分);不能用BaCl2溶液做吸收SO2的吸收液。(1分)
【解析】
試題分析:(1)在高溫下石灰石與SO2以及氧氣反應生成硫酸鈣和C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CaCO3 + 2SO2 +O22CaSO4+2CO2。
(2)①當生成等物質(zhì)的量NaHSO3時,根據(jù)鈉離子守恒可知需要亞硫酸鈉和氫氧化鈉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是1:2。由于二者的濃度相等,則需要的溶液體積之比是1:2。
②要把亞硫酸鈉轉(zhuǎn)化為氫氧化鈉,需要加入氫氧化鈣,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a2+ +OH- + HSO3- =CaSO3↓+ H2O。
(3)②由于空氣中含有鐵÷氧氣,因此另外一種可能是A中產(chǎn)生的SO2與裝置內(nèi)空氣中的O2進入B中與BaCl2溶液反應生成BaSO4沉淀。
③為排除濃硫酸酸霧的影響,B中應該盛放飽和亞硫酸氫鈉溶液。為防止空氣中氧氣的影響,滴加濃硫酸之前的操作是打開彈簧夾,通入N2,一段時間后關(guān)閉彈簧夾。
④A中Na2SO3固體表面有氣泡產(chǎn)生同時有白霧生成;B、C試管中除了有氣泡外,未見其它現(xiàn)象;D中紅色褪去,說明有SO2產(chǎn)生,所以結(jié)論是SO2與BaCl2溶液不能得到BaSO3沉淀,不能用BaCl2溶液做吸收SO2的吸收液。
【考點定位】本題主要是考查SO2性質(zhì)實驗方案設計與探究
【名師點晴】解答綜合性實驗設計與評價題的基本流程
原理→反應物質(zhì)→儀器裝置→現(xiàn)象→結(jié)論→作用意義→聯(lián)想。具體分析為:
(1)實驗是根據(jù)什么性質(zhì)和原理設計的?實驗的目的是什么?
(2)所用各物質(zhì)名稱、狀態(tài)、代替物(根據(jù)實驗目的和相關(guān)的化學反應原理,進行全面的分析比較和推理,并合理選擇)。
(3)有關(guān)裝置:性能、使用方法、適用范圍、注意問題、是否有替代裝置可用、儀器規(guī)格等。
(4)有關(guān)操作:技能、操作順序、注意事項或操作錯誤的后果。
(5)實驗現(xiàn)象:自下而上,自左而右全面觀察。
(6)實驗結(jié)論:直接結(jié)論或?qū)С鼋Y(jié)論。
20.(20分)某化學小組在實驗室模擬高爐煉鐵,其部分裝置如下:
請完成下列填空:
(1)利用甲酸與濃硫酸反應HCOOHCO↑+H2O,制取CO,反應中濃硫酸的作用是___。
(2)判斷上述裝置中CO與氧化鐵發(fā)生反應的現(xiàn)象為____________;該裝置存在的缺陷是__________。
(3)已知受熱不均時,可發(fā)生副反應CO+Fe2O3CO2+2FeO。為測定所得黑色產(chǎn)物中鐵的含量,現(xiàn)有下列各有兩根導管的甲、乙兩試管,用橡皮管連接對應接口后,倒置盛稀硫酸的試管。
①樣品和稀硫酸應分別置于________、_________儀器中(填“甲”或“乙”),甲、乙試管中接口的連接方式為:A連接_______,B連接_______,C連接F(填各接口的編號)。
②量氣管可以用化學實驗室中一種常用儀器來改裝,該儀器的名稱是___________。當氣體不再產(chǎn)生且恢復至室溫時,如丙圖所示量氣管讀數(shù)______________mL。若量氣之前的其他操作均正確,根據(jù)該讀數(shù)并將產(chǎn)生的氣體體積換算為標準狀況后,所計算樣品中鐵的質(zhì)量分數(shù)將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原因是______(若無影響該空不必作答)。
【答案】(1)催化劑、脫水劑和吸水劑(漏答吸水劑不扣分)(2分)
(2)紅色粉末變?yōu)楹谏吻迨宜儨啙幔?分)沒有尾氣處理裝置,尾氣中的CO能夠污染空氣(2分)(3)①甲(2分) 乙(2分) D(1分) E (1分)
②堿式滴定管(1分) 20.70(2分) 偏?。?分)
讀數(shù)時量氣管液面高于左側(cè)液面,氣體受到的壓強增大,導致所測氣體體積偏?。?分)
【解析】
試題分析:(1)濃硫酸具有吸水性、脫水性,因此利用甲酸與濃硫酸反應制取CO的反應中濃硫酸的作用有催化劑、脫水劑和吸水劑。
(2)CO與氧化鐵反應生成鐵和CO2,CO2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混濁,則判斷上述裝置中CO與氧化鐵發(fā)生反應的現(xiàn)象為紅色粉末變?yōu)楹谏?,澄清石灰水變渾濁;CO有毒,需要尾氣處理,則該裝置存在的缺陷是沒有尾氣處理裝置,尾氣中的CO能夠污染空氣。
(3)已知受熱不均時,可發(fā)生副反應CO+Fe2O3CO2+2FeO。為測定所得黑色產(chǎn)物中鐵的含量,現(xiàn)有下列各有兩根導管的甲、乙兩試管,用橡皮管連接對應接口后,倒置盛稀硫酸的試管。
①由于鐵與稀硫酸反應能產(chǎn)生氫氣,而氧化亞鐵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水,所以樣品和稀硫酸應分別置于甲、乙儀器中。A導管用來流入稀硫酸,則甲、乙試管中接口的連接方式為:A
連接D,B連接E,C連接F。
②量氣管可以用化學實驗室中一種常用儀器來改裝,該儀器的名稱是堿式滴定管。滴定管的讀數(shù)到0.01ml,因此當氣體不再產(chǎn)生且恢復至室溫時,如丙圖所示量氣管讀數(shù)為20.70mL。根據(jù)示意圖可知讀數(shù)時量氣管液面高于左側(cè)液面,氣體受到的壓強增大,因此導致所測氣體體積偏小,因此所計算樣品中鐵的質(zhì)量分數(shù)將偏小。
考點:考查物質(zhì)性質(zhì)實驗方案設計與探究
21.水中氧的含量測定步驟如下:
步驟1:水中的氧在堿性溶液中將Mn2+氧化為MnO(OH)2。
步驟2:加入碘離子將生成的MnO(OH)2再還原成Mn2+離子。
步驟3:用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滴定步驟2中生成的碘。
有關(guān)的測定數(shù)據(jù)如下:
1:Na2S2O3溶液的標定。取25.00 mL KIO3標準溶液(KIO3濃度:174.8 mg·L-1)與過量KI在酸性介質(zhì)中反應,用Na2S2O3溶液滴定,消耗12.45 mL。
2:取20.0°C下新鮮水樣103.5mL,按上述測定步驟滴定,消耗Na2S2O3標準溶液11.80 mL。已知該溫度下水的飽和O2含量為9.08 mg·L-1。
3.在20.0°C下密閉放置5天的水樣102.2 mL,按上述測定步驟滴定,消耗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6.75 mL。
5-1 寫出上面3步所涉及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5-2 計算標準溶液的濃度(單位mol·L-1)。
5-3 計算新鮮水樣中氧的含量(單位mg·L-1)。
5-4 計算陳放水樣中氧的含量(單位mg·L-1)。
5-5 以上測定結(jié)果說明水樣具有什么性質(zhì)?
【答案】
5-1 步驟1 2Mn2+ + O2 + 4OH– = 2MnO(OH)2
步驟2 2I– + MnO(OH)2 + 4H+ = Mn2+ + I2 + 3H2O
或
步驟3 I2 + 2S2O32– = 2I– + S4O62–
或
5-2 標準溶液的濃度:9.841´10–3 mol·L-1
計算過程:
c(IO3–) = 174.8´10–3 g·L-1 / 214.0g·mol-1 = 8.168 ´ 10–4 mol·L-1
c(S2O32–)= 6´ c(IO3–) ´V(IO3–)/V(S2O32–)
= 6´8.168´10–4mol·L-1´25.00mL/12.45mL=9.841´10–3mol·L-1
5-3 新鮮水樣中氧的含量: 8.98 mg·L-1
計算過程: 103.5mL水樣中氧的含量:
n(O2) = 0.25´c(S2O32-)´V(S2O32-)
=0.25´9.841´10-3mol·L -1´11.80´10-3L=2.903´10-5 mol
氧含量: r(O2) = 2.903´10-5 mol´32.00´103mg·mol-1/103.5´10-3L
= 8.98mg·L-1
注: 新鮮水樣的氧飽和度= (8.98/9.08) ´100%= 98.9%
5-4 陳放水樣中氧的含量: 5.20 mg·L-1
計算過程: 102.2mL中氧的含量:
n(O2) = 0.25´c(S2O32-)´V(S2O32-)
= 0.25´9.841´10-3mmol·mL-1´6.75 mL= 1.66´10-2 mmol
氧含量: r(O2) = 1.66´10-2 mmol´32.00mg·mmol-1/102.2´10-3L = 5.20 mg·L-1
注: 陳放引起氧的消耗量= 8.98mg·L-1 – 5.20mg·L-1 = 3.78 mg·L-1
5-5 表明水樣里存在好氧性(或喜氧性)微生物(1.5分)或者存在能被氧氣還原
的還原性物質(zhì)(1.5分)。
注:若計算結(jié)果正確,任何正確計算過程均得滿分;若濃度值錯誤, 再看計算過程, 若關(guān)系式正確, 運算錯誤, 給一半分。
【解析】本題圍繞測定水中的氧分成3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測定氧的3個反應。試題對第一個反應給的信息很完全,而且信息也不難理解,預計所有應試者都應寫得出化學方程式。試題對第二個反應的信息不完全。沒有說反應的酸堿性條件。應試者應對反應的酸堿性條件作出判斷。判斷的基礎是:I2在堿性條件下能否穩(wěn)定存在?這屬于中學化學知識的活用。當然,如果學生有Mn(OH)2在堿性溶液很容易被空氣氧化的知識更好,即在堿性溶液里Mn(IV)是比Mn(II)更穩(wěn)定的價態(tài),要想在堿性溶液里把MnO(OH)2還原為Mn(OH)2使用像I– 這樣的還原劑是難以實現(xiàn)的,但沒有這種深入知識而單靠中學知識已能作出正確判斷。第3個反應決非中學知識,但在高考試題里以信息的形式出現(xiàn)過3次,認為已經(jīng)是“亞中學知識”了,而且,若不單純從中學化學課本出發(fā)來考察,此知識點確實屬于“重要”知識,是容量分析少數(shù)最重要的反應之一,因此認為是“適度的”的“不拘泥于中學化學”,可以當作學生已有知識來要求。
第二部分是容量分析計算。標準溶液濃度計算的基礎首先是測定反應中n(IO3–) : n(I2) : n(S2O32–)(摩爾比)問題,其次是cV = c'V' 的關(guān)系式。第一個反應不必寫出配平的化學方程式就可確定。因此試題并未要求寫方程式。寫方程式當然更明確,但浪費了寶貴的應試時間。測氧的計算的原理和知識點完全相同。
第三部分是考察中學生對水中的氧的一般知識。純屬常識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