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三化學上學期期中專題匯編 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
-
資源ID:105212659
資源大?。?span id="u5eokc5" class="font-tahoma">190.52KB
全文頁數(shù):21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9.9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2022年高三化學上學期期中專題匯編 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
2022年高三化學上學期期中專題匯編 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
一、選擇題(每題分,計分)
1.(xx屆北京通州)有下列對催化劑的描述:①反應前后質量變小;②反應前后質量不變;③反應前后化學性質改變;④二氧化錳只能做催化劑;⑤二氧化錳能催化所有的化學反應;⑥反應前后化學性質不變,其中正確的是 ( )
A. ①④⑥ B. ②⑤⑥ C. ②③⑤ D. ②⑥
2.(xx屆北京房山區(qū))反應2X(g)+Y(g)?2Z(g);△H<0(正反應為放熱反應),在不同溫度(T1和T2)及壓強(P1和P2)下,產物Z的物質的量[n(Z)]與反應時間(t)的關系如圖所示.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
A. T1<T2,P1<P2 B. T1<T2,P1>P2 C. T1>T2,P1>P2 D. T1>T2,P1<P2
3.(xx屆北京三中)可逆反應A+a BC+2D(a為化學計量數(shù)),已知 B. C. D為氣態(tài)物質.反應過程中,當其他條件不變時,C的百分含量(C%)與溫度(T)和壓強(p)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 T2>T1,p2>p1
B. 該反應為放熱反應
C. 若a=2,則A為固態(tài)或液態(tài)物質
D. 增加B的物質的量,該反應的△H增大
4.(xx屆北京房山區(qū))下列反應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釋的是 ( )
A. 由SO2和O2反應制SO3需使用催化劑
B. 燃燒粉碎的黃鐵礦礦石有利于三氧化硫的生成
C. 硫酸生產中用98.3%的硫酸吸收SO3,而不用水或稀硫酸吸收SO3
D. 用氮氣和氫氣合成氨需采用高壓
5.(xx屆朝陽重點)對于達到平衡的可逆反應:X+Y?W+Z,其他條件不變時,增大壓強,正、逆反應速率(υ)變化的情況如圖所示.下列對X、Y、W、Z四種物質狀態(tài)的描述正確的是 ( )
A. W、Z均為氣體,X、Y中只有一種為氣體
B. X、Y均為氣體,W、Z中只有一種為氣體
C. X、Y或W、Z中均只有一種為氣體
D. X、Y均為氣體,W、Z均為液體或固體
6.(xx屆北京三中)一定溫度下的密閉容器中,反應2SO2(g)+O2(g)?2SO3(g)達到平衡.縮小容器容積,對反應產生影響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 使平衡常數(shù)K增大
B. 使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C. 使SO3的濃度增大
D. 使正反應速率大于逆反應速率
7.(xx屆北京海淀)下列事實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的是 ( )
A. 鋼鐵在潮濕的空氣中容易生銹
B. 將氯化鋁溶液加熱蒸干最終得到三氧化二鋁固體
C. 不考慮其它因素時高壓有利于工業(yè)合成氨
D. 打開汽水瓶時,有大量氣泡溢出
8.(xx屆北京房山區(qū))在一定溫度下,容積一定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A(s)+2B(g)?C(g)+D(g),當下列物理量不再發(fā)生變化時,表明反應已達平衡的是 ( )
①混合氣體的密度②混合氣體的壓強③B的物質的量濃度④混合氣體的總物質的量.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9.(xx屆東城區(qū))在2CH4(g)+2NH3(g)+3O2(g)=2HCN(g)+6H2O(g)反應中,已知v (HCN)=n mol/(L?min),且v(O2)=m mol/(L?min),則m與n的關系正確的是 ( )
A. m=n B. m=n C. m=n D. m=2n
10.(xx屆朝陽區(qū))為了控制溫室效應,工業(yè)上可用CO2來生產甲醇.一定條件下,在體積為1L的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1mol CO2和3mol H2,發(fā)生如下反應:CO2(g)+3H2(g)?CH3OH(g)+H2O(g)△H>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升高溫度,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增大
B. 當v(CO2):v (H2)=1:3時,反應達到平衡
C. 當c(CH3OH)=1mol?L﹣1時,反應達到平衡
D. 平衡后再充入一定量的CO2,甲醇的體積分數(shù)一定增大
11.(xx屆朝陽區(qū))人體血液呈弱堿性,pH在7.35~7.45之間,超出范圍會引起酸或堿中毒,下列有關血液說法不合理的是 ( )
A. 血液中溶解的CO2有平衡存在:CO2+H2O?H2CO3?H++HCO3﹣
B. 當pH<7.35時造成酸中毒,可靜脈滴注NaHCO3溶液解毒
C. 病人心肺復蘇時大量使用NaHCO3,會造成血液的pH升高,引起堿中毒
D. 取一定量pH=8.1的血液稀釋到原體積的10倍,pH=7.1
12.(xx屆朝陽區(qū))將CO2轉化為CH4,既可以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又能得到清潔能源.已知:
CO2(g)+2H2O(g)═CH4(g)+2O2(g)△H=+802kJ?mol﹣1如圖為在恒溫、光照和不同催化劑(Ⅰ、Ⅱ)作用下,體積為1L的密閉容器中n (CH4)隨光照時間的變化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0~25h內,催化劑Ⅰ的催化效果比催化劑Ⅱ的效果好
B. 0~16h內,v(H2O)Ⅰ=1.5mol/(L?h)
C. 在兩種不同催化劑下,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不相等
D. 反應開始后的15h內,第Ⅰ種催化劑的作用下,得到的CH4最多
13.(xx屆東城區(qū))一定條件下,可逆反應X(g)+3Y(g)?2Z(g),若X、Y、Z起始濃度分別為c1、c2、c3(均不為0,單位mol/L),當達平衡時X、Y、Z的濃度分別為0.1mol/L,0.3mol/L,0.08mol/L,則下列判斷不合理的是 ( )
A. c1:c2=1:3
B. 平衡時,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為3:2
C. X、Y的轉化率不相等
D. c1的取值范圍為0<c1<0.14mol/L
14.(xx屆北京西城區(qū))已知:xA(g)+yB(g)zC(g);△H=a.將x mol A和y mol B混合在密閉容器中,在不同溫度(T1>T2)及壓強(P1>P2)下,C的物質的量n(C)與反應時間(t)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
A. x+y=z;a>0 B. x+y>z;a<0 C. x+y<z;a<0 D. x+y<z;a>0
15.(xx屆北京石景山)在容積不變的密閉容器中,一定條件下進行如下反應:
NO(g)+CO(g)=N2(g)+CO2(g)△H=﹣373.2kJ/mol.
如圖曲線a表示該反應過程中,NO的轉化率與反應時間的關系.若改變起始條件,使反應過程按照曲線b進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 )
A. 加催化劑 B. 向密閉容器中加入氬氣
C. 降低溫度 D. 增大反應物中NO的濃度
二、填空題(每題分,計分)
16.(xx屆北京三中)活性炭可處理大氣污染物NO.T℃時,在1L密閉容器中加入NO氣體和炭粉,發(fā)生反應生成兩種氣體A和B,測得各物質的物質的量如下:
活性炭/mol
NO/mol
A/mol
B/mol
起始狀態(tài)
2.030
0.100
0
0
2min時
2.000
0.040
0.030
0.030
(1)2分鐘內,用NO表示該反應的平均速率v(NO)= mol?L﹣1?min﹣1.
(xx屆北京三中)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T℃時,它的平衡常數(shù)K=9/16,則2min時反應 (填“是”或“不是”)平衡狀態(tài);已知升高溫度時,K增大,則該反應為 (填“吸熱”或“放熱”)反應.
(3)為了提高反應速率和NO的轉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
三、解答題(每題分,計分)
17.(xx屆北京石景山)將4mol SO2與2mol O2的混合氣分別置于容積相等的甲、乙兩容器中,發(fā)生反應:2SO2(g)+O2(g)?2SO3(g);△H<0,在相同溫度下使其均達到平衡狀態(tài).甲是恒壓容器,乙是恒容容器.甲容器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測得混合氣體的物質的量為4.2mol;乙容器經50s達到平衡狀態(tài).請回答:
(1)甲容器達到平衡時SO2的轉化率是 ,其所需時間 50s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xx屆北京石景山)達到平衡狀態(tài)后,要使甲、乙兩容器中SO2的物質的量相等,可采取的措施是 (填字母).
A. 保持溫度不變,適當擴大甲容器的容積
B. 保持容積不變,使乙容器升溫
C. 保持容積和溫度不變,向乙容器中加入適量SO3(g)
D. 保持容積和溫度不變,向甲容器中加入適量SO3(g)
18.(xx屆朝陽區(qū))CO是火力發(fā)電廠釋放出的主要尾氣,為減少對環(huán)境污染,發(fā)電廠試圖采用CO與Cl2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合成光氣(COCl2).某溫度下,向2L的密閉容器中投入一定量的CO和Cl2,在催化劑的作用下發(fā)生反應:CO(g)+Cl2(g)?COCl2(g)△H=a kJ/mol
反應過程中測定的部分數(shù)據(jù)如下表:
t/min
n (CO)/mol
n (Cl2)/mol
0
1.20
0.60
1
0.90
2
0.80
4
0.20
(1)反應0~2min末的平均速率v(COCl2)= mol/(L?min).
(xx屆朝陽區(qū))在2min~4min間,v(Cl2)正v(Cl2)逆(填“>”、“=”或“<”),該溫度下K= ?。?
(3)在表格中畫出0~4min末n(COCl2)隨時間的變化示意圖圖2
(4)已知X、L可分別代表溫度或壓強,如圖2表示L一定時,CO的轉化率隨X的變化關系.X代表的物理量是 ;a 0(填“>”,“=”,“<”),依據(jù)是 ?。?
19.(xx屆北京房山區(qū))恒溫下,將a mol N2與b mol H2的混合氣體通入一個固體容積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如下反應:N2(g)+3H2(g)?2NH3(g)
(1)若反應進行到某時刻t時,nt(N2)=13mol,nt(NH3)=6mol,計算a= ?。?
(xx屆北京房山區(qū))反應達到平衡時,混合氣體的體積為716.8L(標況下),其中NH3的含量(體積分數(shù))為25%.計算平衡時NH3的物質的量 .
(3)原混合氣體與平衡混合氣體的總物質的量之比(寫出最簡整數(shù)比,下同),
n(始):n(平)= ?。?
(4)原混合氣體中,a:b= ?。?
(5)達到平衡時,N2和H2的轉化率之比,a(N2):a(H2)= .
(6)平衡混合氣體中,n(N2):n(H2):n(NH3)= .
20.(xx屆東城區(qū))已知可逆反應CO+H2O(g)?CO2+H2,達到平衡時,K=,K是常數(shù),只與溫度有關,與濃度無關.
(1)830K時,若起始時:c(CO)=2mol/L,c(H2O)=3mol/L,平衡時CO的轉化率為60%,水蒸氣的轉化率為 ??;K值為 ?。?
(xx屆東城區(qū))830K,若只將起始時c(H2O)改為6mol/L,則水蒸氣的轉化率為 ?。?
(3)若830K時,起始濃度c(CO)=a mol/L,c(H2O)=b mol/L,H2的平衡濃度c(H2)=c mol/L,a、b、c之間的關系式是 ?。?
21.(xx屆朝陽重點)Ⅰ.在某壓強恒定的密閉容器中加入2molN2和4molH2,發(fā)生如下反應:
N2(g)+3H2(g)?2NH3(g);△H=﹣92.4kJ/mol
達到平衡時,體積為反應前的.求:
(1)達到平衡時,N2的轉化率為 .
(xx屆朝陽重點)若向該容器中加入a mol N2、b mol H2、c mol NH3,且a、b、c均為正數(shù),在相同條件下達到平衡時,混合物中各組分的物質的量與上述平衡相同.試比較反應放出的能量:(1) (xx屆朝陽重點)(>”、“<”或“=”).
Ⅱ.若將2molN2和4molH2放入起始體積相同的恒容容器中,在與Ⅰ相同的溫度下達到平衡.試比較平衡時NH3的濃度:Ⅰ ?、?填“>”、“<”或“=”).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每題分,計分)
1.(xx屆北京通州){關鍵字:北京期中}有下列對催化劑的描述:①反應前后質量變??;②反應前后質量不變;③反應前后化學性質改變;④二氧化錳只能做催化劑;⑤二氧化錳能催化所有的化學反應;⑥反應前后化學性質不變,其中正確的是 ( )
A. ①④⑥ B. ②⑤⑥ C. ②③⑤ D. ②⑥
【考點】催化劑的作用.
【分析】催化加是能加快反應速率,但是反應前后質量、化學性質不變的物質,據(jù)此回答.
【解答】解:①催化劑反應前后質量不變,故錯誤;
②催化劑反應前后質量不變,故正確;
③催化劑反應前后化學性質不改變,故錯誤;
④二氧化錳能做雙氧水分解反應的催化劑,還可以是制取氯氣的反應物,故錯誤;
⑤二氧化錳能能做雙氧水分解反應的催化劑,但是不一定能催化所有的化學反應,故錯誤;
⑥催化劑在化學反應前后化學性質不變,故正確.
故選 D.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催化劑的特點,注意催化劑的高效性、轉一性等方面的知識是關鍵,難度中等.
2.(xx屆北京房山區(qū)){關鍵字:北京期中}反應2X(g)+Y(g)?2Z(g);△H<0(正反應為放熱反應),在不同溫度(T1和T2)及壓強(P1和P2)下,產物Z的物質的量[n(Z)]與反應時間(t)的關系如圖所示.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
A. T1<T2,P1<P2 B. T1<T2,P1>P2 C. T1>T2,P1>P2 D. T1>T2,P1<P2
【考點】體積百分含量隨溫度、壓強變化曲線.
【專題】化學平衡專題.
【分析】根據(jù)溫度、壓強對平衡移動的影響分析,溫度越高、壓強越大,則反應速率越大,達到平衡用的時間越少,曲線的斜率越大.
【解答】解:根據(jù)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可知,溫度越高,反應速率越大,則達到平衡用的時間越少,曲線的斜率越大,故有:T1>T2;
根據(jù)壓強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可知,壓強越大,反應速率越大,則達到平衡用的時間越少,曲線的斜率越大,故有:P1>P2,
故選 C.
【點評】本題考查化學平衡圖象題,題目難度中等,注意溫度、壓強對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的影響.
3.(xx屆北京三中){關鍵字:北京期中}可逆反應A+a BC+2D(a為化學計量數(shù)),已知 B. C. D為氣態(tài)物質.反應過程中,當其他條件不變時,C的百分含量(C%)與溫度(T)和壓強(p)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 T2>T1,p2>p1
B. 該反應為放熱反應
C. 若a=2,則A為固態(tài)或液態(tài)物質
D. 增加B的物質的量,該反應的△H增大
【考點】產物的百分含量隨濃度、時間的變化曲線.
【專題】化學平衡專題.
【分析】根據(jù)反應速率的大小確定溫度和壓強的大??;再根據(jù)溫度及壓強對化學平衡的影響進行判斷.
【解答】解: A. 根據(jù)圖1,T2時反應時間短,速率快,所以T2>T1;根據(jù)圖2,P2時反應時間短,速率快,所以P2>P1,故A正確;
B. 根據(jù)圖1,溫度升高,C的百分含量減小,平衡向左移動,所以該反應為放熱反應,故B正確;
C. 根據(jù)圖2,壓強變大,C的百分含量減小,平衡向左移動,所以反應前氣態(tài)物質的化學計量數(shù)之和小于反應后氣態(tài)物質的化學計量數(shù)之和,故C正確;
D. △H與反應物的量無關,故D錯誤;
故選 D.
【點評】本題考查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的影響,題目難度中等.要注意改變固體或液體的量,平衡不移動,△H與反應物的量無關.
4.(xx屆北京房山區(qū)){關鍵字:北京期中}下列反應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釋的是 ( )
A. 由SO2和O2反應制SO3需使用催化劑
B. 燃燒粉碎的黃鐵礦礦石有利于三氧化硫的生成
C. 硫酸生產中用98.3%的硫酸吸收SO3,而不用水或稀硫酸吸收SO3
D. 用氮氣和氫氣合成氨需采用高壓
【考點】化學平衡移動原理.
【分析】勒夏特列原理為:如果改變影響平衡的條件,平衡將向著能夠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在使用勒夏特列原理時,反應必須是可逆反應且存在平衡移動,否則勒夏特列原理不適用.
【解答】解: A. 催化劑對平衡移動沒有影響,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釋,故A錯誤;
B. 燃燒粉碎的黃鐵礦,固體表面積較大,能加快反應速率,與勒沙特列原理無關,故B錯誤;
C. 不能用水吸收三氧化硫而用98.3%的濃硫酸,若用水或稀硫酸吸收,輕易形成酸霧,且吸收速度慢,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釋,故C錯誤;
D. 對N2(g)+3H2(g)?2NH3(g)△H<0,正反應為氣體總物質的量減小的反應,且正反應為放熱反應,為使氨的產率提高,就要使化學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就要降溫并且加壓,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釋,故D正確.
故選: D.
【點評】本題考查了勒夏特列原理的使用條件,注意使用勒夏特列原理的前提必須是可逆反應,且存在平衡移動,難度不大.
5.(xx屆朝陽重點){關鍵字:北京期中}{關鍵字:北京期中}(xx屆朝陽重點){關鍵字:北京期中}{關鍵字:北京期中}對于達到平衡的可逆反應:X+Y?W+Z,其他條件不變時,增大壓強,正、逆反應速率(υ)變化的情況如圖所示.下列對X、Y、W、Z四種物質狀態(tài)的描述正確的是 ( )
A. W、Z均為氣體,X、Y中只有一種為氣體
B. X、Y均為氣體,W、Z中只有一種為氣體
C. X、Y或W、Z中均只有一種為氣體
D. X、Y均為氣體,W、Z均為液體或固體
【考點】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圖象的綜合應用.
【專題】化學平衡專題.
【分析】由圖象可知,其他條件不變時,增大壓強,正逆反應速率都增大,且正反應速率大于逆反應速率,則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說明反應物氣體的化學計量數(shù)之和大于生成物氣體的化學計量數(shù)之和,以此解答該題.
【解答】解:分析圖象,其他條件不變時,增大壓強,正逆反應速率都增大,且正反應速率大于逆反應速率,則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說明反應物氣體的化學計量數(shù)之和大于生成物氣體的化學計量數(shù)之和,符合條件的只有B,
故選 B.
【點評】本題考查化學平衡移動圖象問題,題目難度中等,明確平衡移動的方向以及化學計量數(shù)關系是解答該題的關鍵,注意壓強對平衡的影響.
6.(xx屆北京三中){關鍵字:北京期中}一定溫度下的密閉容器中,反應2SO2(g)+O2(g)?2SO3(g)達到平衡.縮小容器容積,對反應產生影響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 使平衡常數(shù)K增大
B. 使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C. 使SO3的濃度增大
D. 使正反應速率大于逆反應速率
【考點】化學平衡的影響因素.
【專題】化學平衡專題.
【分析】 A. 化學平衡常數(shù)只與溫度有關;
B. 縮小容器容積,體現(xiàn)壓強增大,平衡向氣體體積減小的方向移動;
C. 縮小容器容積,體現(xiàn)壓強增大,平衡向氣體體積減小的方向移動,根據(jù)平衡移動方向確定三氧化硫濃度變化;
D. 化學平衡向減弱相對反應速率大的方向移動.
【解答】解: A. 該反應體系溫度不變,則化學平衡常數(shù)不變,化學平衡常數(shù)只與溫度有關,故A錯誤;
B. 縮小容器容積,體現(xiàn)壓強增大,平衡向氣體體積減小的方向移動,所以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故B正確;
C. 縮小容器容積,體現(xiàn)壓強增大,平衡向氣體體積減小的方向移動,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則生成物三氧化硫濃度增大,故C正確;
D. 化學平衡向減弱相對反應速率大的方向移動,縮小容器容積,壓強增大,平衡向氣體體積縮小的方向移動,則正反應速率大于逆反應速率,故D正確;
故選 A.
【點評】本題考查了壓強對化學平衡的影響,注意壓強只對反應前后氣體體積改變的可逆反應平衡有影響,且化學平衡常數(shù)只與溫度有關,與壓強、濃度無關,為易錯點.
7.(xx屆北京海淀){關鍵字:北京期中}下列事實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的是 ( )
A. 鋼鐵在潮濕的空氣中容易生銹
B. 將氯化鋁溶液加熱蒸干最終得到三氧化二鋁固體
C. 不考慮其它因素時高壓有利于工業(yè)合成氨
D. 打開汽水瓶時,有大量氣泡溢出
【考點】化學平衡移動原理.
【專題】化學平衡專題.
【分析】勒夏特利原理是如果改變影響平衡的一個條件(如濃度、壓強或溫度等),平衡就向能夠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勒夏特利原理適用的對象應存在可逆過程,如與可逆過程的平衡移動無關,則不能用勒夏特利原理解釋.
【解答】解: A. 鋼鐵在潮濕的空氣中容易生銹,原因是鐵與水和氧氣共同發(fā)生緩慢的氧化反應,與平衡移動無關,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故A選;
B. AlCl3水解存在平衡AlCl3+3H2O?Al(OH)3(膠體)+3HCl,加熱HCl揮發(fā),水解徹底進行,生成Al(OH)3沉淀,灼燒Al(OH)3得Al2O3,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故B不選;
C. 存在平衡N2(g)+3H2(g)?2NH3(g),正反應為氣體體積減小的反應,增大壓強,平衡向正反應移動,有利于合成NH3,能用勒夏特利原理解釋,故C不選;
D. 因溶液中存在二氧化碳的溶解平衡CO2+H2O?H2CO3,開啟啤酒瓶后,壓強減小,二氧化碳逸出,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故D不選,
故選: A.
【點評】本題考查勒夏特列原理知識,題目難度不大,注意使用勒夏特列原理的前提必須是可逆反應且發(fā)生平衡的移動.
8.(xx屆北京房山區(qū)){關鍵字:北京期中}在一定溫度下,容積一定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A(s)+2B(g)?C(g)+D(g),當下列物理量不再發(fā)生變化時,表明反應已達平衡的是 ( )
①混合氣體的密度②混合氣體的壓強③B的物質的量濃度④混合氣體的總物質的量.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考點】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判斷.
【分析】反應到達平衡狀態(tài)時,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平衡時各物質的濃度、百分含量不變,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發(fā)生變化,由此進行判斷.
【解答】解:①該容器的體積保持不變,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知,反應前后混合氣體的質量會變,所以容器內氣體的密度會變,當容器中氣體的密度不再發(fā)生變化時,能表明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故正確;
②該反應是反應前后氣體體積沒有變化的反應,容器中的壓強始終不發(fā)生變化,所以不能證明達到了平衡狀態(tài),故C錯誤;
③B的物質的量濃度不變是平衡狀態(tài)的特征之一,此時能證明是否達到平衡狀態(tài),故正確;
④該反應是一個反應前后氣體體積不變的可逆反應,無論該反應是否達到平衡狀態(tài),混合氣體的總物質的量不變,所以不能據(jù)此判斷是否達到平衡狀態(tài),故B錯誤;
故選 C.
【點評】本題考查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判斷,難度不大,注意只有反應前后不相同的量才能作為判斷化學平衡的依據(jù),反應前后不改變的量不能作為判斷化學平衡的依據(jù),如該反應中的壓強就不能作為判斷化學平衡的依據(jù).
9.(xx屆東城區(qū)){關鍵字:北京期中}在2CH4(g)+2NH3(g)+3O2(g)=2HCN(g)+6H2O(g)反應中,已知v (HCN)=n mol/(L?min),且v(O2)=m mol/(L?min),則m與n的關系正確的是 ( )
A. m=n B. m=n C. m=n D. m=2n
【考點】反應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專題】化學反應速率專題.
【分析】各物質的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其計量數(shù)之比,據(jù)此計算判斷.
【解答】解:已知:v(HCN)=n mol/(L?min),v(O2)=m mol/(L?min),
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其計量數(shù)之比,故n mol/(L?min):m mol/(L?min)=2:3,即m=n,
故選: C.
【點評】本題考查化學反應速率的有關計算,難度不大,注意根據(jù)定義式理解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
10.(xx屆朝陽區(qū)){關鍵字:北京期中}為了控制溫室效應,工業(yè)上可用CO2來生產甲醇.一定條件下,在體積為1L的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1mol CO2和3mol H2,發(fā)生如下反應:CO2(g)+3H2(g)?CH3OH(g)+H2O(g)△H>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升高溫度,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增大
B. 當v(CO2):v (H2)=1:3時,反應達到平衡
C. 當c(CH3OH)=1mol?L﹣1時,反應達到平衡
D. 平衡后再充入一定量的CO2,甲醇的體積分數(shù)一定增大
【考點】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判斷;化學平衡的影響因素.
【專題】化學平衡專題.
【分析】根據(jù)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特征解答,當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各物質的濃度、百分含量不變,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發(fā)生變化,解題時要注意,選擇判斷的物理量,隨著反應的進行發(fā)生變化,當該物理量由變化到定值時,說明可逆反應到達平衡狀態(tài).
【解答】解: A. 正反應是吸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常數(shù)增大,故A正確;
B. 只要反應發(fā)生就符合v(CO2):v (H2)=1:3,所以不一定是平衡狀態(tài),故B錯誤;
C. 平衡時c(CH3OH)可能是也可能不是1mol?L﹣1,平衡時應濃度不變的狀態(tài),故C錯誤;
D. 平衡后再充入一定量的CO2,平衡正向移動,甲醇的體積分數(shù)與二氧化碳的量充入多少有關,不一定增大,故D錯誤;
故選 A.
【點評】本題考查了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判斷,難度不大,注意當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正逆反應速率相等,但不為0.
11.(xx屆朝陽區(qū)){關鍵字:北京期中}人體血液呈弱堿性,pH在7.35~7.45之間,超出范圍會引起酸或堿中毒,下列有關血液說法不合理的是 ( )
A. 血液中溶解的CO2有平衡存在:CO2+H2O?H2CO3?H++HCO3﹣
B. 當pH<7.35時造成酸中毒,可靜脈滴注NaHCO3溶液解毒
C. 病人心肺復蘇時大量使用NaHCO3,會造成血液的pH升高,引起堿中毒
D. 取一定量pH=8.1的血液稀釋到原體積的10倍,pH=7.1
【考點】化學平衡的影響因素.
【專題】化學平衡專題.
【分析】 A. 根據(jù)二氧化碳溶解時的反應及其碳酸為弱酸分析判斷;
B. NaHCO3溶液顯堿性,可以減弱酸中毒;
C. 根據(jù)NaHCO3溶液顯堿性判斷;
D. 加水稀釋,有利于電離平衡正向移動;
【解答】解: A. 因為二氧化碳溶解時發(fā)生CO2+H2O?H2CO3,碳酸為弱酸,則H2CO3?H++HCO3﹣,所以血液中溶解的CO2有平衡存在:CO2+H2O?H2CO3?H++HCO3﹣,故A正確;
B. 人體發(fā)生酸中毒時,可靜脈滴注弱堿性物質解毒,碳酸氫鈉溶液呈弱堿性,所以人體發(fā)生酸中毒時,可靜脈滴注一定濃度的NaHCO3溶液解毒,故B正確;
C. 因為NaHCO3溶液顯堿性,所以病人心肺復蘇時大量使用NaHCO3,會造成血液的pH升高,引起堿中毒,故C正確;
D. 血液中存在電離平衡,加水稀釋,電離平衡正向移動,故取一定量pH=8.1的血液稀釋到原體積的10倍,pH>7.1,故D錯誤.
故選 D.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考查同學們利用溶液的PH和酸堿性的關系及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進行遷移應用來解釋生活中常見的問題的能力.
12.(xx屆朝陽區(qū)){關鍵字:北京期中}將CO2轉化為CH4,既可以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又能得到清潔能源.已知:
CO2(g)+2H2O(g)═CH4(g)+2O2(g)△H=+802kJ?mol﹣1如圖為在恒溫、光照和不同催化劑(Ⅰ、Ⅱ)作用下,體積為1L的密閉容器中n (CH4)隨光照時間的變化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0~25h內,催化劑Ⅰ的催化效果比催化劑Ⅱ的效果好
B. 0~16h內,v(H2O)Ⅰ=1.5mol/(L?h)
C. 在兩種不同催化劑下,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不相等
D. 反應開始后的15h內,第Ⅰ種催化劑的作用下,得到的CH4最多
【考點】濃度、溫度、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專題】化學平衡圖像;化學反應速率專題.
【分析】 A. 在0﹣25h時,在催化劑I的作用下,生成的甲烷的物質的量較少;
B. v(H2O)Ⅰ=2v(CH4)Ⅰ;
C. 平衡常數(shù)只受溫度的影響;
D. 根據(jù)圖象來分析.
【解答】解: A. 在0﹣25h時,在催化劑I的作用下,生成的甲烷的物質的量較少,故催化劑ⅠI的催化效果比催化劑的效果好,故A錯誤;
B. 在0﹣16h內,CH4的反應速率v(CH4)I===0.75mol/(L?h),而v(H2O)Ⅰ=2v(CH4)Ⅰ=2×0.75mol/(L?h)=1.5mol/(L?h),故B正確;
C. 平衡常數(shù)只受溫度的影響,與催化劑的使用無關,故在恒溫的條件下,在兩種不同催化劑下,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相等,故C錯誤;
D. 根據(jù)圖象不難看出,在反應開始后的15h內,第Ⅰ種催化劑的作用下,得到的CH4較少,故D錯誤.
故選 B.
【點評】本題考查了根據(jù)圖象來分析計算化學反應速率以及分析催化劑對化學平衡常數(shù)的影響,難度不大,根據(jù)圖象來提取有效信息是關鍵.
13.(xx屆東城區(qū)){關鍵字:北京期中}一定條件下,可逆反應X(g)+3Y(g)?2Z(g),若X、Y、Z起始濃度分別為c1、c2、c3(均不為0,單位mol/L),當達平衡時X、Y、Z的濃度分別為0.1mol/L,0.3mol/L,0.08mol/L,則下列判斷不合理的是 ( )
A. c1:c2=1:3
B. 平衡時,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為3:2
C. X、Y的轉化率不相等
D. c1的取值范圍為0<c1<0.14mol/L
【考點】化學平衡的計算.
【專題】化學平衡專題.
【分析】 A. 根據(jù)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判斷;
B. 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正逆反應速率相等;
C. 根據(jù)起始量以及轉化量判斷轉化率關系;
D. 從可逆反應的特點的角度分析.
【解答】解:X(g)+3Y(g)2Z(g)
起始:c1c2c3
平衡:0.1moL/L 0.3mol/L 0.08mol/L
A. 由方程式可知,反應物的物質的量濃度的變化量與化學計量數(shù)成正比,則(c1﹣0.1moL/L):(c2﹣0.3mol/L)=1:3,則c1:c2=l:3,故A正確;
B. 平衡時,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為3:2,說明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故B正確;
C. 反應起始時c1:c2=l:3,由方程式可知,反應物的物質的量變化量與化學計量數(shù)呈正比,轉化的物質的量也為1:3,則轉化率應相等,故C錯誤;
D. 如反應向正反應進行,則c1最小為0,如反應向逆反應方向進行,則c1最大為0.14,因反應為可逆反應,反應物不可能完全轉化,則C1的取值范圍為0<c1<0.14,故D正確.
故選 C.
【點評】本題考查化學平衡移動,題目難度中等,易錯點為D,注意可逆反應的特點,解題中還要注意化學反應計量數(shù)的關系為解答該題的關鍵.
14.(xx屆北京西城區(qū)){關鍵字:北京期中}已知:xA(g)+yB(g)zC(g);△H=a.將x mol A和y mol B混合在密閉容器中,在不同溫度(T1>T2)及壓強(P1>P2)下,C的物質的量n(C)與反應時間(t)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
A. x+y=z;a>0 B. x+y>z;a<0 C. x+y<z;a<0 D. x+y<z;a>0
【考點】化學平衡的影響因素.
【分析】根據(jù)影響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的因素進行判斷得出正確結論.升高溫度,化學反應速率加快,平衡向著吸熱的方向移動;增大壓強,化學反應速率加快,平衡向著氣體體積減小的方向移動.
【解答】解:P2時,T1>T2,升高溫度,C的物質的量減小,平衡逆向移動,則正反應為放熱反應,故a<0;
T2時,P1>P2,增大壓強,C的物質的量增大,說明平衡正向移動,故x+y>z,
故選 B.
【點評】本題考查溫度、壓強對化學平衡的影響,難度中等.根據(jù)溫度、壓強與生成物C物質的量的變化確定反應熱及氣體的計量數(shù)變化.
15.(xx屆北京石景山){關鍵字:北京期中}在容積不變的密閉容器中,一定條件下進行如下反應:
NO(g)+CO(g)=N2(g)+CO2(g)△H=﹣373.2kJ/mol.
如圖曲線a表示該反應過程中,NO的轉化率與反應時間的關系.若改變起始條件,使反應過程按照曲線b進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 )
A. 加催化劑 B. 向密閉容器中加入氬氣
C. 降低溫度 D. 增大反應物中NO的濃度
【考點】化學平衡的影響因素.
【專題】化學平衡專題.
【分析】反應NO(g)+CO(g)=N2(g)+CO2(g)△H=﹣373.2kJ/mol的特點是反應物氣體的體積大于生成物氣體的體積,增大壓強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NO的轉化率增大,正反應為放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向逆反應分析移動,NO的轉化率減小,以此解答.
【解答】解: A. 加入催化劑,平衡不移動,故A錯誤;
B. 向密閉容器中加入氬氣,參加反應的氣體的濃度不變,平衡不移動,故B錯誤;
C. 如是溫度的影響,由圖象可知溫度a>b,降低溫度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NO的轉化率增大,故C正確;
D. 如增大反應物中NO的濃度,反應速率增大,達到平衡所用時間較短,故D錯誤.
故選 C.
【點評】本題考查化學平衡的影響因素,側重于學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為高頻考點和常見題型,注意把握溫度、壓強對平衡移動的影響,把握圖象的曲線變化特點,難度不大.
二、填空題(每題分,計分)
16.(xx屆北京三中){關鍵字:北京期中}活性炭可處理大氣污染物NO.T℃時,在1L密閉容器中加入NO氣體和炭粉,發(fā)生反應生成兩種氣體A和B,測得各物質的物質的量如下:
活性炭/mol
NO/mol
A/mol
B/mol
起始狀態(tài)
2.030
0.100
0
0
2min時
2.000
0.040
0.030
0.030
(1)2分鐘內,用NO表示該反應的平均速率v(NO)= 0.03 mol?L﹣1?min﹣1.
(xx屆北京三中){關鍵字:北京期中}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C+2NO?CO2+N2 ;T℃時,它的平衡常數(shù)K=9/16,則2min時反應 是 (填“是”或“不是”)平衡狀態(tài);已知升高溫度時,K增大,則該反應為 吸熱 (填“吸熱”或“放熱”)反應.
(3)為了提高反應速率和NO的轉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升高溫度 .
【考點】化學平衡的影響因素;反應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化學平衡常數(shù)的含義.
【專題】化學平衡專題.
【分析】(1)根據(jù)反應速率表達式v=及表中數(shù)據(jù)計算出2分鐘內,用NO表示該反應的平均速率v(NO);
(xx屆北京三中){關鍵字:北京期中}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 C. NO、 A. B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為0.03:0.06:0.03:0.03=1:2:1:1,反應中C被氧化,結合原子守恒可知,生成為N2與CO2;根據(jù)該溫度下的濃度商判斷此時是否達到平衡狀態(tài);溫度升高,平衡向著吸熱反應方向移動,據(jù)此判斷反應放熱還是吸熱;
(3)該反應為體積不變的吸熱反應,升高溫度可以增大反應速率和一氧化氮的轉化率.
【解答】解:(1)2min時一氧化氮物質的量變化為:0.100mol﹣0.040mol=0.060mol,2分鐘內,用NO表示該反應的平均速率v(NO)==0.03mol?L﹣1?min﹣1,
故答案為:0.03;
(xx屆北京三中){關鍵字:北京期中}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 C. NO、E、F的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為0.03:0.06:0.03:0.03=1:2:1:1,反應中C被氧化,結合原子守恒可知,生成為N2與CO2,且該反應為可逆反應,故反應方程式為:C+2NO?N2+CO2;2min時,各組分的濃度為:c(NO)0.040mol/L,c(N2)=c(CO2)=0.030mol/L,此時的濃度商為:==K,說明達到了平衡狀態(tài);升高溫度時,K增大,說明平衡向著正向移動,正反應為吸熱反應,
故答案為:NO?N2+CO2;是;吸熱;
(3)該反應是體積不變的反應,壓強不影響化學平衡;該反應為吸熱反應,所以升高溫度可以提高反應速率和NO的轉化率,
故答案為:升高溫度.
【點評】本題考查化學反應速率計算與影響因素、影響化學平衡的因素、化學平衡常數(shù)等等,難度中等,確定發(fā)生的反應是解題的關鍵,注意理解外界條件對平衡的影響.
三、解答題(每題分,計分)
17.(xx屆北京石景山){關鍵字:北京期中}將4mol SO2與2mol O2的混合氣分別置于容積相等的甲、乙兩容器中,發(fā)生反應:2SO2(g)+O2(g)?2SO3(g);△H<0,在相同溫度下使其均達到平衡狀態(tài).甲是恒壓容器,乙是恒容容器.甲容器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測得混合氣體的物質的量為4.2mol;乙容器經50s達到平衡狀態(tài).請回答:
(1)甲容器達到平衡時SO2的轉化率是 90% ,其所需時間 小于 50s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xx屆北京石景山){關鍵字:北京期中}達到平衡狀態(tài)后,要使甲、乙兩容器中SO2的物質的量相等,可采取的措施是 AD (填字母).
A. 保持溫度不變,適當擴大甲容器的容積
B. 保持容積不變,使乙容器升溫
C. 保持容積和溫度不變,向乙容器中加入適量SO3(g)
D. 保持容積和溫度不變,向甲容器中加入適量SO3(g)
【考點】化學平衡的計算;化學平衡的影響因素.
【分析】(1)根據(jù)差量法計算二氧化硫的物質的量,從而計算其轉化率;恒容條件下該反應的正反應是氣體體積減小的反應,隨著反應的進行,氣體物質的量減小,氣體壓強減小,甲是恒壓條件下反應,所以反應過程中甲中壓強大于乙,增大壓強平衡正向移動;壓強越大反應速率越大,反應到達平衡的時間越短;
(xx屆北京石景山){關鍵字:北京期中}到達平衡后,甲中二氧化硫物質的量小于乙,要使兩個容器中二氧化硫物質的量相等,可以使甲的平衡逆向移動或乙的平衡正向移動.
【解答】解:(1)設參加反應的二氧化硫物質的量為x,
2SO2(g)+O2(g)?2SO3(g)物質的量減少
2mol 1mol
x (4+2﹣4.2)mol
2mol:1mol=x:(4+2﹣4.2)mol
x==3.6mol
二氧化硫轉化率==90%,
恒容條件下該反應的正反應是氣體體積減小的反應,隨著反應的進行,氣體物質的量減小,氣體壓強減小,甲是恒壓條件下反應,所以反應過程中甲中壓強大于乙,增大壓強平衡正向移動;壓強越大反應速率越大,反應到達平衡的時間越短,甲中壓強大于乙導致甲反應速率大于乙,所以乙所用時間長,
故答案為:90%;小于;
(xx屆北京石景山){關鍵字:北京期中}到達平衡后,甲中二氧化硫物質的量小于乙,要使兩個容器中二氧化硫物質的量相等,可以使甲的平衡逆向移動或乙的平衡正向移動,
A. 保持溫度不變,適當擴大甲容器的容積,減小壓強,平衡逆向移動,故正確;
B. 保持容積不變,使乙容器升溫,平衡逆向移動,導致兩個容器中二氧化硫物質的量不等,故錯誤;
C. 保持容積和溫度不變,向乙容器中加入適量SO3(g),平衡逆向移動,二氧化硫物質的量增大,所以兩個容器中二氧化硫物質的量不可能相等,故錯誤;
D. 保持容積和溫度不變,向甲容器中加入適量SO3(g),平衡逆向移動,二氧化硫物質的量增大,所以兩個容器中二氧化硫物質的量可能相等,故正確;
故選A D.
【點評】本題考查化學平衡有關計算及化學平衡影響因素,為高頻考點,明確恒壓與恒容對二氧化硫轉化率的影響是解本題關鍵,難點是等效平衡的建立,題目難度不大.
18.(xx屆朝陽區(qū)){關鍵字:北京期中}CO是火力發(fā)電廠釋放出的主要尾氣,為減少對環(huán)境污染,發(fā)電廠試圖采用CO與Cl2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合成光氣(COCl2).某溫度下,向2L的密閉容器中投入一定量的CO和Cl2,在催化劑的作用下發(fā)生反應:CO(g)+Cl2(g)?COCl2(g)△H=a kJ/mol
反應過程中測定的部分數(shù)據(jù)如下表:
t/min
n (CO)/mol
n (Cl2)/mol
0
1.20
0.60
1
0.90
2
0.80
4
0.20
(1)反應0~2min末的平均速率v(COCl2)= 0.1 mol/(L?min).
(xx屆朝陽區(qū)){關鍵字:北京期中}在2min~4min間,v(Cl2)正=v(Cl2)逆(填“>”、“=”或“<”),該溫度下K= 5?。?
(3)在表格中畫出0~4min末n(COCl2)隨時間的變化示意圖圖2
(4)已知X、L可分別代表溫度或壓強,如圖2表示L一定時,CO的轉化率隨X的變化關系.X代表的物理量是 溫度 ;a < 0(填“>”,“=”,“<”),依據(jù)是 因為X增大時,CO的平衡轉化率降低,平衡逆向移動?。?
【考點】化學平衡的計算;化學平衡的影響因素.
【專題】化學平衡圖像;化學平衡專題.
【分析】(1)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0~2min內△n(CO)=1.2mol﹣0.8mol=0.4mol,由方程式可知△c(COCl2)=△c(CO)=0.4mol,再根據(jù)v=計算v(COCl2);
(xx屆朝陽區(qū)){關鍵字:北京期中}4min內,反應的氯氣為0.6mol﹣0.2mol=0.4mol,由方程式可知參加反應的CO為0.4mol,故4min時CO為1.2mol﹣0.4mol=0.8mol,與2min時CO的物質的量相等,則2min、4min處于平衡狀態(tài);
由方程式可知,平衡時生成COCl2為0.4mol,平衡常數(shù)K=;
(3)n(COCl2)隨時間的變化增大,開始為0,2min時到達平衡,平衡時COCl2為0.4mol;
(4)正反應為氣體體積減小的反應,增大壓強平衡正向移動,CO轉化率增大,而圖中隨X增大時,CO的平衡轉化率降低,平衡逆向移動,則X為溫度,正反應為放熱反應.
【解答】解:(1)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0~2min內△n(CO)=1.2mol﹣0.8mol=0.4mol,由方程式可知△c(COCl2)=△c(CO)=0.4mol,則v(COCl2)=0.1mol/(L.min),故答案為:0.1;
(xx屆朝陽區(qū)){關鍵字:北京期中}4min內,反應的氯氣為0.6mol﹣0.2mol=0.4mol,由方程式可知參加反應的CO為0.4mol,故4min時CO為1.2mol﹣0.4mol=0.8mol,與2min時CO的物質的量相等,則2min、4min處于平衡狀態(tài),在2min~4min間,v(Cl2)正=v(Cl2)逆,
由方程式可知,平衡時生成COCl2為0.4mol,該溫度下平衡常數(shù)K===5,
故答案為:=;5;
(3)隨時間的變化,COCl2的物質的量增大,開始為0,2min時到達平衡,平衡時COCl2為0.4mol,0~4min末n(COCl2)隨時間的變化示意圖為:,
故答案為:;
(4)正反應為氣體體積減小的反應,增大壓強平衡正向移動,CO轉化率增大,而圖中隨X增大時,CO的平衡轉化率降低,平衡逆向移動,則X為溫度,正反應為放熱反應,故a<0,
故答案為:溫度;<;因為X增大時,CO的平衡轉化率降低,平衡逆向移動.
【點評】本題考查化學平衡計算與影響因素、反應速率、平衡常數(shù)、化學平衡圖象等,注意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掌握.
19.(xx屆北京房山區(qū)){關鍵字:北京期中}恒溫下,將a mol N2與b mol H2的混合氣體通入一個固體容積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如下反應:N2(g)+3H2(g)?2NH3(g)
(1)若反應進行到某時刻t時,nt(N2)=13mol,nt(NH3)=6mol,計算a= 16 .
(xx屆北京房山區(qū)){關鍵字:北京期中}反應達到平衡時,混合氣體的體積為716.8L(標況下),其中NH3的含量(體積分數(shù))為25%.計算平衡時NH3的物質的量 8mol?。?
(3)原混合氣體與平衡混合氣體的總物質的量之比(寫出最簡整數(shù)比,下同),
n(始):n(平)= 5:4?。?
(4)原混合氣體中,a:b= 2:3 .
(5)達到平衡時,N2和H2的轉化率之比,a(N2):a(H2)= 1:2?。?
(6)平衡混合氣體中,n(N2):n(H2):n(NH3)= 3:3:2?。?
【考點】化學平衡的計算.
【專題】化學平衡專題.
【分析】(1)根據(jù)三段式計算;
(xx屆北京房山區(qū)){關鍵字:北京期中}計算出混合氣體總的物質的量,利用體積分數(shù)計算氨氣的物質的量;
(3)利用差量法計算原混合氣體的物質的量;
(4)原混合氣體的物質的量減去氮氣的物質的量為氫氣的物質的量,據(jù)此計算;
(5)根據(jù)差量法計算出反應消耗的氮氣和氫氣的物質的量,計算出轉化率;
(6)根據(jù)①②中數(shù)據(jù)計算出達到平衡時,反應混合物各組分的物質的量,據(jù)此計算.
【解答】解:(1)根據(jù)方程式計算:
N2(g)+3H2(g)?2NH3(g),
起始:a b 0
轉化:396
t時刻:a﹣3b﹣96
a﹣3=13,則a=16,
故答案為:16;
(xx屆北京房山區(qū)){關鍵字:北京期中}反應達平衡時,混合氣體為=32mol,其中NH3的物質的量為32mol×25%=8mol,故答案為:8mol;
(3)N2(g)+3H2(g)?2NH3(g),物質的量減少△n
1mol 3mol 2mol 2mol
轉化:4mol 12mol 8mol 8mol
故原混合氣體為32mol+8mol=40mol,
則原混合氣體與平衡混合氣體的物質的量之比n(始):n(平)=40mol:32mol=5:4,
故答案為:5:4;
(4)由(1)知a=16mol,則b=40mol﹣16mol=24mol,所以:a:b=16mol:24mol=2:3,
故答案為:2:3;
(5)反應轉化的氮氣物質的量為4mol,轉化率為:×100%=25%,
轉化的氫氣物質的量為12mol,轉化率為:×100%=50%,
達到平衡時,N2和H2的轉化率之比a(N2):a(H2)=25%:50%=1:2,
故答案為:1:2;
③平衡混合氣的組成為:N2為16mol﹣4mol=12mol,NH3為8mol,H2為32mol﹣12mol﹣8mol=12mol,
平衡混合氣體中,n(N2):n(H2):n(NH3)=12mol:12mol:8mol=3:3:2,
故答案為:3:3:2.
【點評】本題考查較綜合,涉及化學平衡的計算、影響反應速率及平衡的因素、平衡的判定等,注重高考??疾辄c的考查,注意概念的分析,題目難度中等.
20.(xx屆東城區(qū)){關鍵字:北京期中}已知可逆反應CO+H2O(g)?CO2+H2,達到平衡時,K=,K是常數(shù),只與溫度有關,與濃度無關.
(1)830K時,若起始時:c(CO)=2mol/L,c(H2O)=3mol/L,平衡時CO的轉化率為60%,水蒸氣的轉化率為 40%??;K值為 1?。?
(xx屆東城區(qū)){關鍵字:北京期中}830K,若只將起始時c(H2O)改為6mol/L,則水蒸氣的轉化率為 25%?。?
(3)若830K時,起始濃度c(CO)=a mol/L,c(H2O)=b mol/L,H2的平衡濃度c(H2)=c mol/L,a、b、c之間的關系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