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專用)2019版高考數(shù)學(xué)大一輪復(fù)習(xí) 第八章 立體幾何初步 第46講 線面平行與面面平行學(xué)案
-
資源ID:105668761
資源大?。?span id="w5p5pv0" class="font-tahoma">585.50KB
全文頁數(shù):16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22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wǎng)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yù)覽文檔經(jīng)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江蘇專用)2019版高考數(shù)學(xué)大一輪復(fù)習(xí) 第八章 立體幾何初步 第46講 線面平行與面面平行學(xué)案
第46講 線面平行與面面平行
考試要求 1.空間中線面平行、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性質(zhì)定理及有關(guān)性質(zhì)(B級要求);2.運用線面平行、面面平行的判定及性質(zhì)定理證明一些空間圖形的平行關(guān)系的簡單命題(B級要求).
診 斷 自 測
1.(必修2P41練習(xí)2改編)若直線a∥b,且b?平面α,則直線a與平面α的位置關(guān)系為________.
答案 a∥平面α或a?平面α
2.(教材改編)下列命題中不正確的有________(填序號).
①若a,b是兩條直線,且a∥b,那么a平行于經(jīng)過b的任何平面;
②若直線a和平面α滿足a∥α,那么a與α內(nèi)的任何直線平行;
③平行于同一條直線的兩個平面平行;
④若直線a,b和平面α滿足a∥b,a∥α,b?α,則b∥α.
解析?、僦衋可以在過b的平面內(nèi);②中a與α內(nèi)的直線可能異面;③中兩平面可相交;④中由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知b∥α,正確.
答案 ①②③
3.設(shè)l,m為直線,α,β為平面,且l?α,m?β,則“l(fā)∩m=?”是“α∥β”的________條件.
解析 當平面與平面平行時,兩個平面內(nèi)的直線沒有交點,故“l(fā)∩m=?”是“α∥β”的必要條件;當兩個平面內(nèi)的直線沒有交點時,兩個平面可以相交,∴l(xiāng)∩m=?是α∥β的必要不充分條件.
答案 必要不充分
4.(必修2P45習(xí)題9改編)已知α,β,γ是三個不重合的平面,α∥β,β∥γ,那么α與γ的位置關(guān)系為________.
答案 平行
5.(教材改編)如圖,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E為DD1的中點,則BD1與平面ACE的位置關(guān)系為________.
解析 連接BD,設(shè)BD∩AC=O,連接EO,在△BDD1中,O為BD的中點,所以EO為△BDD1的中位線,
則BD1∥EO,而BD1?平面ACE,EO?平面ACE,
所以BD1∥平面ACE.
答案 平行
知 識 梳 理
1.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質(zhì)定理
文字語言
圖形語言
符號語言
判定定理
如果平面外一條直線和這個平面內(nèi)的一條直線平行,那么這條直線和這個平面平行(簡記為“線線平行?線面平行”)
∵l∥a,
a?α,
l?α,
∴l(xiāng)∥α
性質(zhì)定理
如果一條直線和一個平面平行,經(jīng)過這條直線的平面與這個平面相交,那么這條直線就和交線平行(簡記為“線面平行?線線平行”)
∵l∥α,
l?β,
α∩β=b,
∴l(xiāng)∥b
2.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質(zhì)定理
文字語言
圖形語言
符號語言
判定定理
如果一個平面內(nèi)有兩條相交直線都平行于另一個平面,那么這兩個平面平行(簡記為“線面平行?面面平行”)
∵a∥β,
b∥β,
a∩b=P,
a?α,
b?α,
∴α∥β
性質(zhì)定理
如果兩個平行平面同時和第三個平面相交,那么所得的兩條交線平行
∵α∥β,
α∩γ=a,
β∩γ=b,
∴a∥b
考點一 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判定與性質(zhì)
【例1-1】 如圖,四棱錐P-ABCD中,AD∥BC,AB=BC=AD,E,F(xiàn),H分別為線段AD,PC,CD的中點,AC與BE交于O點,G是線段OF上一點.
(1)求證:AP∥平面BEF;
(2)求證:GH∥平面PAD.
證明 (1)連接EC,
∵AD∥BC,BC=AD,
∴BC綊AE,
∴四邊形ABCE是平行四邊形,
∴O為AC的中點.
又∵F是PC的中點,∴FO∥AP,
FO?平面BEF,AP?平面BEF,
∴AP∥平面BEF.
(2)連接FH,OH,
∵F,H分別是PC,CD的中點,
∴FH∥PD,∴FH∥平面PAD.
又∵O是BE的中點,H是CD的中點,
∴OH∥AD,∴OH∥平面PAD.
又FH∩OH=H,F(xiàn)H、OH?平面OHF,∴平面OHF∥平面PAD.
又∵GH?平面OHF,∴GH∥平面PAD.
【例1-2】 (2018·鎮(zhèn)江月考)如圖,四棱錐P-ABCD的底面是邊長為8的正方形,四條側(cè)棱長均為2.點G,E,F(xiàn),H分別是棱PB,AB,CD,PC上共面的四點,平面GEFH⊥平面ABCD,BC∥平面GEFH.
(1)證明:GH∥EF;
(2)若EB=2,求四邊形GEFH的面積.
(1)證明 因為BC∥平面GEFH,BC?平面PBC,
且平面PBC∩平面GEFH=GH,
所以GH∥BC.
同理可證EF∥BC,因此GH∥EF.
(2)解 如圖,連接AC,BD交于點O,BD交EF于點K,連接OP,GK.
因為PA=PC,O是AC的中點,所以PO⊥AC,
同理可得PO⊥BD.
又BD∩AC=O,且AC,BD都在底面內(nèi),
所以PO⊥底面ABCD.
又因為平面GEFH⊥平面ABCD,
且PO?平面GEFH,所以PO∥平面GEFH.
因為平面PBD∩平面GEFH=GK,
所以PO∥GK,且GK⊥底面ABCD,
從而GK⊥EF.
所以GK是梯形GEFH的高.
由AB=8,EB=2得EB∶AB=KB∶DB=1∶4,
從而KB=DB=OB,即K為OB的中點.
再由PO∥GK得GK=PO,
即G是PB的中點,且GH=BC=4.
由已知可得OB=4,
PO===6,
所以GK=3.
故四邊形GEFH的面積S=·GK
=×3=18.
規(guī)律方法 判斷或證明線面平行的常用方法
(1)利用線面平行的定義(無公共點);
(2)利用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α,b?α,a∥b?a∥α);
(3)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質(zhì)定理(α∥β,a?α?a∥β);
(4)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質(zhì)(α∥β,a?α,a?β,a∥α?a∥β).
【訓(xùn)練1】 如圖所示,CD,AB均與平面EFGH平行,E,F(xiàn),G,H分別在BD,BC,AC,AD上,且CD⊥AB.求證:四邊形EFGH是矩形.
證明 ∵CD∥平面EFGH,CD?平面BCD,
而平面EFGH∩平面BCD=EF,
∴CD∥EF.
同理HG∥CD,∴EF∥HG.
同理HE∥GF,
∴四邊形EFGH為平行四邊形.
∴CD∥EF,HE∥AB,
∴∠HEF為異面直線CD和AB所成的角.
又∵CD⊥AB,∴HE⊥EF.
∴平行四邊形EFGH為矩形.
考點二 平面與平面平行的判定與性質(zhì)
【例2】 (2018·鎮(zhèn)江模擬)如圖所示,在三棱柱ABC-A1B1C1中,E,F(xiàn),G,H分別是AB,AC,A1B1,A1C1的中點,求證:
(1)B,C,H,G四點共面;
(2)平面EFA1∥平面BCHG.
證明 (1)∵G,H分別是A1B1,A1C1的中點,
∴GH是△A1B1C1的中位線,
∴GH∥B1C1.
又∵B1C1∥BC,∴GH∥BC,
∴B,C,H,G四點共面.
(2)∵E,F(xiàn)分別是AB,AC的中點,
∴EF∥BC.
∵EF?平面BCHG,BC?平面BCHG,
∴EF∥平面BCHG.
∵A1G綊EB,
∴四邊形A1EBG是平行四邊形,
∴A1E∥GB.
∵A1E?平面BCHG,GB?平面BCHG,
∴A1E∥平面BCHG.
∵A1E∩EF=E,A1E,EF?平面EFA1,
∴平面EFA1∥平面BCHG.
規(guī)律方法 證明面面平行的方法
(1)面面平行的定義;
(2)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一個平面內(nèi)有兩條相交直線都平行于另一個平面,那么這兩個平面平行;
(3)利用垂直于同一條直線的兩個平面平行;
(4)兩個平面同時平行于第三個平面,那么這兩個平面平行;
(5)利用“線線平行”、“線面平行”、“面面平行”的相互轉(zhuǎn)化.
【訓(xùn)練2】 如圖,已知正方體ABCD-A1B1C1D1,求證:平面BDC1∥平面AB1D1.
證明 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
AD1∥BC1,AD1?平面BDC1,BC1?平面BDC1,
所以AD1∥平面BDC1.
同理可證B1D1∥平面BDC1.
又因為AD1∩B1D1=D1,AD1,B1D1都在平面AB1D1內(nèi),
所以平面AB1D1∥平面BDC1.
考點三 平行關(guān)系的綜合應(yīng)用
【例3-1】 如圖,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點D在邊BC上,AD⊥平面BCC1B1.設(shè)E是B1C1上的一點,當?shù)闹禐槎嗌贂r,A1E∥平面ADC1?請給出證明.
證明 當=1,即E為B1C1的中點時,
A1E∥平面ADC1.證明如下:
由AD⊥平面BCC1B1,得AD⊥BC.
在正三角形ABC中,D是BC的中點.
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
四邊形BCC1B1是矩形,
且D,E分別是BC,B1C1的中點,
所以B1B∥DE,B1B=DE.
又B1B∥AA1,且B1B=AA1,
所以DE∥AA1,且DE=AA1.
所以四邊形ADEA1為平行四邊形,
所以EA1∥AD.
又EA1?平面ADC1,AD?平面ADC1,
所以A1E∥平面ADC1.
【例3-2】 (一題多解)(2018·鹽城模擬)如圖所示,在三棱柱ABC-A1B1C1中,D是棱CC1的中點,問在棱AB上是否存在一點E,使DE∥平面AB1C1?若存在,請確定點E的位置;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解 法一 存在點E,且E為AB的中點時,DE∥平面AB1C1.
下面給出證明:
如圖,取BB1的中點F,連接DF,
則DF∥B1C1,又DF?平面DEF,B1C1?平面DEF,
∴B1C1∥平面DEF,
∵AB的中點為E,連接EF,ED,
則EF∥AB1,AB1∥平面DEF,
∵B1C1,AB1?平面AB1C1,B1C1∩AB1=B1,
∴平面DEF∥平面AB1C1.
而DE?平面DEF,
∴DE∥平面AB1C1.
法二 假設(shè)在棱AB上存在點E,
使得DE∥平面AB1C1,
如圖,取BB1的中點F,連接DF,EF,ED,則DF∥B1C1,
又DF?平面AB1C1,B1C1?平面AB1C1,
∴DF∥平面AB1C1,
又DE∥平面AB1C1,DE∩DF=D,
∴平面DEF∥平面AB1C1,
∵EF?平面DEF,∴EF∥平面AB1C1,
又∵EF?平面ABB1,平面ABB1∩平面AB1C1=AB1,
∴EF∥AB1,
∵點F是BB1的中點,∴點E是AB的中點.
即當點E是AB的中點時,DE∥平面AB1C1.
規(guī)律方法 (1)“探索”在于由未知到已知,由變化到確定.找平行關(guān)系時多借助中點、中位線、平行四邊形等圖形或關(guān)系的平行性質(zhì).題目的本質(zhì)仍是線與面的平行關(guān)系.
(2)利用線面平行的性質(zhì),可以實現(xiàn)與線線平行的轉(zhuǎn)化,尤其在截面圖的畫法中,常用來確定交線的位置,對于最值問題,常用函數(shù)思想來解決.
一、必做題
1.(2018·南通模擬)有下列命題:
①若直線l平行于平面α內(nèi)的無數(shù)條直線,則直線l∥α;
②若直線a在平面α外,則a∥α;
③若直線a∥b,b∥α,則a∥α;
④若直線a∥b,b∥α,則a平行于平面α內(nèi)的無數(shù)條直線.
其中真命題的個數(shù)是________.
解析 命題①,l可以在平面α內(nèi),不正確;命題②,直線a與平面α可以是相交關(guān)系,不正確;命題③,a可以在平面α內(nèi),不正確;命題④正確.
答案 1
2.(2018·蘇北四校聯(lián)考)如圖是一個幾何體的平面展開圖,其中四邊形ABCD是正方形,E,F(xiàn)分別為PA,PD的中點.在此幾何體中,給出下列四個結(jié)論:
①直線BE與直線CF是異面直線;
②直線BE與直線AF是異面直線;
③直線EF∥平面PBC;
④平面BCE⊥平面PAD.
其中正確結(jié)論的序號為________.
解析 因為EF綊AD,AD綊BC,所以EF綊BC,所以E,B,C,F(xiàn)四點共面,所以BE與CF共面,所以①錯誤;因為AF?平面PAD,E∈平面PAD,E?直線AF,B?平面PAD,所以BE與AF是異面直線,所以②正確;因為EF∥BC,EF?平面PBC,BC?平面PBC,所以EF∥平面PBC,所以③正確;由于不能推出線面垂直,故平面BCE⊥平面PAD不成立,所以④錯誤.
答案 ②③
3.對于空間中的兩條直線m,n和一個平面α,下列命題中的真命題是________(填序號).
①若m∥α,n∥α,則m∥n;
②若m∥α,n?α,則m∥n;
③若m∥α,n⊥α,則m∥n;
④若m⊥α,n⊥α,則m∥n.
解析 對①,直線m,n可能平行、異面或相交,故①錯誤;對②,直線m與n可能平行,也可能異面,故②錯誤;對③,m與n垂直而非平行,故③錯誤;對④,垂直于同一平面的兩直線平行,故④正確.
答案 ④
4.(2018·南京、徐州、連云港聯(lián)考)設(shè)m,n是兩條不同的直線,α,β是兩個不同的平面,則下列正確命題的序號是________.
①若m∥n,m⊥β,則n⊥β;
②若m∥n,m∥β,則n∥β;
③若m∥α,m∥β,則α∥β;
④若n⊥α,n⊥β,則α⊥β.
解析 如果兩條平行線中的一條垂直于一個平面,那么另一條也垂直于這一平面,①正確;若m∥n,m∥β,則n∥β或n?β,②不正確;若m∥α,m∥β,則α,β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③不正確;若n⊥α,n⊥β,則α∥β,④不正確.
答案?、?
5.(2016·全國Ⅱ卷)α,β是兩個平面,m,n是兩條直線,有下列四個命題:
①如果m⊥n,m⊥α,n∥β,那么α⊥β.
②如果m⊥α,n∥α,那么m⊥n.
③如果α∥β,m?α,那么m∥β.
④如果m∥n,α∥β,那么m與α所成的角和n與β所成的角相等.
其中正確的命題有________(填寫所有正確命題的編號).
解析 當m⊥n,m⊥α,n∥β時,兩個平面的位置關(guān)系不確定,故①錯誤,經(jīng)判斷知②③④均正確,故正確答案為②③④.
答案 ②③④
6.在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O是底面ABCD的中心,P是DD1的中點,設(shè)Q是CC1上的點,則點Q滿足條件________時,有平面D1BQ∥平面PAO.
解析 假設(shè)Q為CC1的中點.
因為P為DD1的中點,
所以QB∥PA.
連接DB,因為O是底面ABCD的中心,
所以D1B∥PO,
又D1B?平面PAO,QB?平面PAO,且PA∩PO于P,
所以D1B∥平面PAO,QB∥平面PAO,
又D1B∩QB=B,所以平面D1BQ∥平面PAO.
故點Q為CC1的中點時,有平面D1BQ∥平面PAO.
答案 Q為CC1的中點
7.空間四邊形ABCD的兩條對棱AC、BD的長分別為5和4,則平行于兩條對棱的截面四邊形EFGH在平移過程中,周長的取值范圍是________.
解析 設(shè)==k,∴==1-k,
∴GH=5k,EH=4(1-k),∴周長=8+2k.
又∵0<k<1,∴周長的取值范圍為(8,10).
答案 (8,10)
8.如圖,L,M,N分別為正方體對應(yīng)棱的中點,則平面LMN與平面PQR的位置關(guān)系是________.
解析 如圖,分別取另三條棱的中點A,B,C,將平面LMN延展為平面正六邊形AMBNCL,因為PQ∥AL,PR∥AM,且PQ與PR相交,AL與AM相交,所以平面PQR∥平面AMBNCL,即平面LMN∥平面PQR.
答案 平行
9.如圖,E、F、G、H分別是正方體ABCD-A1B1C1D1的棱BC、CC1、C1D1、AA1的中點.求證:
(1)EG∥平面BB1D1D;
(2)平面BDF∥平面B1D1H.
證明 (1)取B1D1的中點O,連接GO,OB,
∵OG綊B1C1,BE綊BC,
∴OG綊BE,
∴四邊形BEGO為平行四邊形,故OB∥EG,
又EG?平面BB1D1D,OB?平面BB1D1D,
∴EG∥平面BB1D1D.
(2)由題意可知BD∥B1D1,B1D1∥平面BDF,
如圖,連接HB、D1F,
易證四邊形HBFD1是平行四邊形,故HD1∥BF,HD1∥平面BDF.
又B1D1∩HD1=D1,B1D1,HD1?平面B1D1H.
所以平面BDF∥平面B1D1H.
10.(2016·全國Ⅲ卷)如圖,四棱錐P-ABCD中,PA⊥底面ABCD,AD∥BC,AB=AD=AC=3,PA=BC=4,M為線段AD上一點,AM=2MD,N為PC的中點.
(1)證明:MN∥平面PAB;
(2)求四面體N-BCM的體積.
(1)證明 由已知得AM=AD=2.
如圖,取BP的中點T,連接AT,TN,由N為PC中點知TN∥BC,TN=BC=2.
又AD∥BC,故TN綊AM,所以四邊形AMNT為平行四邊形,于是MN∥AT.
因為AT?平面PAB,MN?平面PAB,
所以MN∥平面PAB.
(2)解 因為PA⊥平面ABCD,N為PC的中點,
所以N到平面ABCD的距離為PA.
如圖,取BC的中點E,連接AE.由AB=AC=3得AE⊥BC,AE==.
由AM∥BC得M到BC的距離為,故S△BCM=×4×=2.所以四面體N-BCM的體積VN-BCM=×S△BCM×=.
二、選做題
11.在三棱錐S-ABC中,△ABC是邊長為6的正三角形,SA=SB=SC=15,平面DEFH分別與AB,BC,SC,SA交于點D,E,F(xiàn),H.D,E分別是AB,BC的中點,如果直線SB∥平面DEFH,那么四邊形DEFH的面積為________.
解析 如圖,取AC的中點G,連接SG,BG.
易知SG⊥AC,BG⊥AC,SG∩BG=G,
故AC⊥平面SGB,
所以AC⊥SB.
因為SB∥平面DEFH,SB?平面SAB,平面SAB∩平面DEFH=HD,
則SB∥HD.
同理SB∥FE.
又D,E分別為AB,BC的中點,
則H,F(xiàn)也為AS,SC的中點,
從而得HF綊AC綊DE,
所以四邊形DEFH為平行四邊形.
又AC⊥SB,SB∥HD,DE∥AC,
所以DE⊥HD,
所以四邊形DEFH為矩形,
其面積S=HF·HD=·=.
答案
12.(2018·南通模擬)如圖所示,斜三棱柱ABC-A1B1C1中,點D,D1分別為AC,A1C1上的點.
(1)當?shù)扔诤沃禃r,BC1∥平面AB1D1?
(2)若平面BC1D∥平面AB1D1,求的值.
解 (1)如圖所示,取D1為線段A1C1的中點,此時=1.
連接A1B,交AB1于點O,連接OD1.由棱柱的性質(zhì)知,四邊形A1ABB1為平行四邊形,
∴點O為A1B的中點.
在△A1BC1中,點O,D1分別為A1B,A1C1的中點,
∴OD1∥BC1.
又∵OD1?平面AB1D1,BC1?平面AB1D1,
∴BC1∥平面AB1D1.
∴當=1時,BC1∥平面AB1D1.
(2)由平面BC1D∥平面AB1D1,
且平面A1BC1∩平面BC1D=BC1,
平面A1BC1∩平面AB1D1=D1O,
得BC1∥D1O,同理AD1∥DC1,
∴=,=,
又∵=1,∴=1,即=1.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