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語文 第四單元 情動于衷而行于言 第10課 赤壁賦學案 語文版必修1
-
資源ID:106710538
資源大?。?span id="5vhhll5" class="font-tahoma">3.49MB
全文頁數(shù):15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22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wǎng)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jīng)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2018版高中語文 第四單元 情動于衷而行于言 第10課 赤壁賦學案 語文版必修1
第10課 赤壁賦
有這樣一位文人,他滿腹經(jīng)綸,卻被一貶再貶;他備受憂患,卻能從容淡定并深得其樂。因其卓絕的品行,無論是荒涼的黃州還是蠻俗草莽的儋州,都成了中國文化中耳熟能詳?shù)淖盅酆透挥性娨獾奶焯?。他就是蘇軾。蘇軾不幸,被貶到了赤壁;赤壁有幸,因有了蘇軾。于是,那一縷清風、一輪明月和浩淼江水,被傳唱了千年。
百善孝為先,這是民族歷史上的佳話。要做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失去了心臟,只有一具軀殼立于世上,失去了生命的價值,更何談頂天立地闖出一番天地。李密,在親情與忠臣之間做著艱難的抉擇,最終,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孝”的樂曲。
親情是潤物的細雨,醉人的春風;親情是厚重的撫摸,神情的凝望;親情是一縷陽光,一泓清泉——什么能見證親情?也許是一句深情的問候,也許是一個深情的眼神?!懊魑牡谝弧钡臍w有光先生,卻能借一間小屋,見證家族的百年興衰;以一篇短文,記載三代人的夢想。親情,使這篇散文不事雕飾而自然動人。
在中國書法史上,有一幅絕世珍品,它就是王羲之書寫的《蘭亭集序》。傳說它被唐太宗李世民帶入了墓中。我們在責怪這位自私的皇帝的同時,還能感到一絲欣慰,因為尚有唐朝書法家歐陽詢、褚遂良等摹寫的蘭亭帖流傳于世。我們在鑒賞書法美的同時,也不可忘了欣賞其文描寫的蘭亭勝景,品味作者在景中寄寓的人生哲理。
一、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1)壬戌( ) (2)窈窕( )
(3)桂棹( ) (4)嫠婦( )
(5)愀然( ) (6)江渚( )
(7)蜉蝣( ) (8)枕藉( )
(9)橫槊賦詩( ) (10)山川相繆( )
(11)釃酒臨江( )
二、識記文中基礎知識
1.解釋下列詞語的含義
(1)憑虛御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遺世獨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絕如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正襟危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滄海一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杯盤狼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逝者如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寫出下列加點詞的古義
(1)徘徊于斗牛之間
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義:我國民間使牛與牛相斗的一種習俗。西班牙斗牛是一種人和牛相斗的娛樂活動。
(2)白露橫江
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義: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在9月7、8或9日。
(3)凌萬頃之茫然
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義:完全不知道的樣子;失意的樣子。
(4)歌窈窕之章
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義:(女子)文靜而美好;(妝飾、儀客)美好;(宮室、山水)幽深。
(5)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義:美貌的女子。
3.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義
(1)如
(2)屬
(3)固
(4)逝
4.掌握下列加點詞語的活用類型,并寫出其含義
(1)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襟危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西望夏口,東望武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侶魚蝦而友麋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方其破荊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江陵,順流而東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寫出下列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1)之
(2)而
(3)于
(4)其
6.寫出下列句式類型
(1)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凌萬頃之茫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渺渺兮予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而今安在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客有吹洞簫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而又何羨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翻譯下列文中的句子
(1)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言警句
1.課文名句
(1)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2)浩浩乎如憑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3)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
(4)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5)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
2.課外名句
(1)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K軾《水調歌頭》
(2)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K軾《定風波》
(3)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K軾《贈劉景文》
(4)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晁錯論》
一、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含屬四川)人。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并稱“三蘇”。作為詩人,與宋代著名詩人黃庭堅并稱“蘇黃”;作為詞人,開辟了豪放詞風,與杰出詞人辛棄疾并稱“蘇辛”;作為書法家,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著有《東坡全集》《東坡樂府》。
二、背景展示
宋代的黃州即今天的湖北黃岡,因為那兒有一山崖陡峭如一面墻壁,所以這座山崖也被稱為赤壁。
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蘇軾遭受政治迫害,被貶謫到黃州已經(jīng)兩年了。他曾站立在江邊的赤壁之上,眺望如畫的江山,唱出了“大江東去”的豪放歌聲。他在七月十六日這個幽靜的夜晚,駕舟暢游于赤壁之下的長江,寫下了千古名作《赤壁賦》。
三、文學常識
1.壬戌:古代采用天干地支的紀年方法,把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順序而不重復地搭配起來作為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的代號之一。天干(10個)的排列順序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12個)的排列順序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60年一個循環(huán),故有“六十甲子”的說法。
2.既望:農歷望日之后的第二天,即農歷十六日。望,農歷每月十五日。
3.斗牛:指天上的斗宿和牛宿。斗,南斗。牛,牽牛。
文白對照
中的詩句。烏鵲,喜鵲。夏口:地名。在今湖北武昌。
武昌:今湖北鄂州市,在黃州對岸。蘇軾稱那里“山水佳
絕”???liáo):盤繞。孟德之困于周郎:指公元208年,
周瑜在赤壁之戰(zhàn)中擊敗曹操軍隊。周郎,周瑜。周瑜做中
降曹操。當時荊州管轄地區(qū)湖北、湖南一帶,治所在今湖北
省襄樊市襄陽。下江陵:劉琮投降曹操以后,曹操又擊敗劉
備于當陽之長坂,攻占江陵。江陵,今屬湖北省荊州市,當
時屬荊州轄區(qū)。舳艫(zhú lú):指首尾相連的船只。舳,船
下列對課文內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作者“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的懷抱之中,盡情領略其間的清風、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這是正面描寫泛舟游賞景物。
B.一曲洞簫,凄切婉轉,其悲切低回的音調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驟然變化,由歡樂轉入悲涼,文章也因之波瀾起伏,文氣一振。
C.主人以“何為其然也”設問,客人以赤壁的歷史古跡作答,客人的回答表現(xiàn)了一種浪漫主義思想,這是蘇軾借客人之口流露了自己思想中積極進取的一面。
D.第四段是蘇軾針對客人對人生無常的感慨而陳述自己的見解,以寬解對方,實則也是寬慰自己。這里表現(xiàn)了蘇軾豁達的宇宙觀和人生觀。
1.第一段寫作者開始游赤壁時的情景,此時景色如何?作者有哪些活動?作者的心情如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朗讀第二段思考:面對同樣的明月清風、良辰美景,主與客的感情有何不同?請找出文中相應的語句作答。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朗讀第三段思考:客為什么面對明月清風、良辰美景卻奏出充滿哀傷的音樂?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朗讀第四段思考:針對客所發(fā)出的人生悲嘆,蘇軾是如何說服客的?這體現(xiàn)了蘇軾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爭論話題 《赤壁賦》中的蘇軾和客人在對待人生逆境時的心態(tài)是不一樣的。隨遇而安、自足自樂是一種超然的人生,但也可看作是一種不思進取的消極逃避?!叭松蝗缫馐鲁J邪司拧?,面對生活的逆境,到底是積極挑戰(zhàn)、不懈追求,還是安于現(xiàn)狀、知足常樂?還需要做出恰當?shù)木駬瘛?
[辯論題目]
甲方觀點: 面對人生逆境,要敢于挑戰(zhàn)。
甲方辯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觀點: 面對人生逆境,要隨遇而安。
乙方辯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課本素材
點擊文本
身處逆境,豁達樂觀
謫居黃州期間,凄風苦雨中的蘇軾泛舟赤壁,在清風、明月之中超越了“望美人兮天一方”的失意和“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悲傷,參悟了水與月的辯證法,捕捉到了“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的生命本真,最終徹底頓悟到“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多么開闊的胸襟!多么曠達的精神!跳出心靈煉獄的蘇軾開始盡情享受“清風”“明月”……
蘇軾不因遭受政治迫害而萎靡消沉,而是寄豪情于山水,蕩胸臆于自然。身處逆境而豁達灑脫,隨緣自適,從人生無常的悵惘中解脫出來,理性地對待生活。面對生活中的坎坷,我們也要用樂觀驅散陰霾,用曠達解讀挫折,永遠保持理智與樂觀。
運用示例 蘇軾看見了風。這個曾經(jīng)輝煌的文人,因“烏臺詩案”而開始落魄,流落四方,輾轉難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懶,看“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做他那個神鶴翩躚而舞的夢。面對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見風在山頂呼嘯,盤旋,然后帶著撕心裂肺的陣痛穿越漆黑的荊棘林。剎那間,他心中郁結的塊壘、纏繞的苦痛隨風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記。
頓悟。于是他逍遙紅塵,寄情山水,最終名垂千古。只是,那夜的風,已遺落于歲月,無人見得……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達,他的豁達造就了他的“風雨任平生”的大境界。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東坡。
2.課外素材
李文波:南沙守礁97個月
李文波,男,48歲,山東平度人,中國海軍南海守礁士兵。李文波21歲畢業(yè)于中國海洋大學,當年入伍,三年后赴南沙永暑礁守礁。
20多年來,他先后29次赴南沙執(zhí)行守礁任務,累計守礁97個月,向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和軍內外氣象部門提供水文氣象數(shù)據(jù)140多萬組,創(chuàng)造了國內守礁次數(shù)最多、時間最長、成果最豐的紀錄,受到了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高度評價。
長期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下生活,李文波的身體大不如從前,風濕病越來越重,但他仍然堅持一次不落地守礁,還經(jīng)常頂替戰(zhàn)友。除了堅守崗位,李文波還不斷創(chuàng)新,為守礁工作總結經(jīng)驗,編寫教材。他設計出了南沙第一套水文氣象月報表程序,還編撰完成了《海洋水文氣象觀測教材》。
為了守礁,李文波虧欠家里太多。他在新婚5天后回到南沙,20多年來,與妻子真正在一起的時間不到3年。2003年4月,李文波第一次回到老家,才知道母親已經(jīng)臥病在床3年。 2005年9月,母親病危,李文波回到老家陪伴母親僅十天,就接到執(zhí)行南沙守礁的命令,在前往南沙的艦艇上,他接到了母親病逝的消息,一個人長跪在甲板上向著北方失聲痛哭。
李文波說:“南沙守礁是我一生的榮耀,就算下輩子坐輪椅,也沒什么后悔的!”
選材感言 二十年的堅守,你站成了一塊礁石,任憑風吹浪打,卻只能愧對青絲白發(fā)。你也有夢,可更知肩上的責任比天大。你的心中自有一片海,在那里,祖國的風帆從不曾落下。樂觀堅守,是李文波精神的核心支柱。
請你思考 你覺得該素材能運用到哪類話題文章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命題:
請根據(jù)你對蘇軾的了解,結合蘇軾的人生經(jīng)歷及其思想境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題目自擬,立意自定,文體不限。
先讀佳作
蘇軾的赤壁
①風飄飄,水潺潺,撣撣這一路素衣風塵,駕一葉扁舟,于清秋的黃昏,殘陽如血,蒼海如幕,(1)來到這古戰(zhàn)場——赤壁。
②心中沉浸著如此的哀悶,漫想:那“烏臺詩案”的苦楚,那皇帝謫貶的敕令,那洛陽親友的牽念。(5)
③于是黃州成了蘇軾的落腳地,赤壁成了蘇軾的赤壁。
④他想起了周瑜?!靶坛跫蘖?,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2)他問自己,難道自己不正是那東吳的都督嗎?滿腹經(jīng)綸,胸中有的是治國平天下的筆墨,而此時,面對這一片漫漫江水,他陷入了沉思。
⑤他的思緒像長了翅膀似的,繼續(xù)飛揚,斟一杯酒,臨江而釃,是祭奠那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是??!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須臾”倒不如“托遺響于悲風”,取山水之色,聽江上清風之歌唱。(4)他不再悲觀,不再耿耿于懷。
⑥后來,他用自己的行動證實自己的頓悟。他在黃州興修水利,獎勵耕織,淺廉從政。黃州的百姓感念這位父母官,后來修了一祠廟來紀緬這一偉大的文人,知心的父母官。文學的殿堂里永遠可以聽見《赤壁賦》華美的樂章。
⑦余秋雨先生在《東坡突圍》中呼“蘇軾選擇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蘇軾”。
⑧是?。∵@一路艱辛,這一路坎坷,這一路無奈。蘇軾沒有消沉,沒有失落。他永遠也不會去吟唱那軟綿綿的情詩與愁苦。
⑨“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只屬于李清照的小女子。
⑩“楊柳岸,曉風殘月”,“竟無語凝噎”只適合柳三變的多愁善感。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憂慮只為李后主吟唱。(3)
?蘇東坡是關東大漢,他只吟“大江東去”的豪邁,他只唱“千古風流人物”的激昂。
?赤壁記載了蘇東坡的崛起。
?赤壁沉淀了蘇東坡的不屈。
?赤壁訴說著蘇東坡的豪邁與詩情不朽。
?赤壁只為蘇軾而光芒四射。
?赤壁,只屬于蘇軾。(6)
思悟亮點
1.寫法靈活
(1)第①段中的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
提示 以清秋的殘陽、滄海為背景,渲染了古赤壁的肅穆、莊嚴的氛圍,表達了對古戰(zhàn)場的敬慕之情。
(2)第④段畫線的句子引用了蘇軾哪首詞中的句子?引用這句話有何作用?
提示 引用了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句子。表達了蘇軾渴望建功立業(yè)的情感。
(3)第⑨~?段寫李清照、柳三變、李后主有何用意?
提示 這三個人的詞都屬于婉約派詞風,和蘇軾的豪放派詞風形成對比,印證了上文“他永遠也不會去吟唱那軟綿綿的情詩與愁苦”的觀點。
2.語言優(yōu)美
(4)第⑤段中的這幾句話與課文中的相關語句相比,體現(xiàn)了怎樣的語言效果?
提示 化用手法。把原詩文名句變化運用,能使語言形式更加靈活多變,文采斐然。
(5)第②段中的畫線句子具有怎樣的語言表達效果?
提示 排比句,在內容上概述與蘇軾相關的人生經(jīng)歷;在結構上引出下文“黃州成了蘇軾的落腳地,赤壁成了蘇軾的赤壁”,自然點題。
(6)文章結尾的五個抒情議論段在回扣蘇軾在文學史上具有杰出貢獻的主題的同時,在語言方面體現(xiàn)出了哪些表達技巧?
提示 a.排比手法,使語氣激昂,氣勢強烈。b.采用短句形式,使文章富有節(jié)奏感和音韻美,讀起來朗朗上口。
答案精析
語言知識積累
一、
(1)rén (2)tiǎo (3)zhào (4)lí (5)qiǎo (6)zhǔ (7)yóu (8)jiè (9)shuò (10)liáo (11)shī
二、
1.(1)凌空駕風而去。(2)遺棄人世,超然于物外而無牽無掛。(3)像細線一樣連著,差點兒就要斷了,多形容局勢危急或聲音細微悠長。(4)理好衣服,端正地坐著。(5)大海里的一顆谷粒,形容非常渺小。(6)杯盤等放得亂七八糟,形容宴飲后桌上凌亂的樣子。(7)形容光陰如流水一去不返。
2.(1)指天上的斗宿和牛宿。斗,南斗。牛,牽牛。
(2)指白茫茫的水氣。
(3)曠遠的樣子。
(4)出自《詩經(jīng)·陳風·月出》的第一章。
(5)文中借指內心思慕、向往的人。
3.(1)到……去/好像/比得上/按照
(2)勸酒/勸酒/通“囑”,囑咐/隸屬/親屬/類
(3)本來/險固/使動用法,使……穩(wěn)固/頑固
(4)流逝/通“誓”,發(fā)誓/去,消失/跑
4. (1)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起舞;使……哭泣
(2)動詞的使動用法,使……正
(3)名詞作狀語,向西;向東
(4)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伙伴;以……為朋友
(5)形容詞用作動詞,占領
(6)名詞用作動詞,捕魚砍柴
(7)名詞用作動詞,攻占;向東進軍
5.(1)助詞,的/助詞,的/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代詞或助詞,無意義/助詞,無意義/助詞,不譯/代詞,這些景象/代詞/音節(jié)助詞/代詞,代“歌”/動詞,到,往/定語后置的標志
(2)連詞,表轉折/連詞,表轉折/連詞,表修飾/連詞,表修飾/連詞,表修飾/連詞,表修飾/連詞,表順承/連詞,表順承/連詞,表順承/連詞,表并列
(3)介詞,在/介詞,從/表被動/介詞,在
(4)代詞,它,指“一葦”,小船/代詞,那/代詞,指簫聲/代詞,他,指曹孟德
6.(1)介賓短語后置句 (2)定語后置句 (3)主謂倒裝句
(4)被動句 (5)賓語前置句 (6)判斷句 (7)介賓后置句 (8)定語后置句 (9)賓語前置句
7.(1)有位吹洞簫的客人,按著歌的聲調和節(jié)拍吹奏應和。那簫聲嗚嗚咽咽,像怨恨又像思戀,像啜泣又像傾訴,余音婉轉悠長,像細絲一般延綿不絕。
(2)本是一位蓋世英雄,然而如今在哪里呢?
(3)(希望)同神仙結伴遨游,同月亮一起永遠存在。
整體感知
C [“表現(xiàn)了一種浪漫主義思想”分析不當,應該是“表現(xiàn)了一種虛無主義思想和消極的人生觀”。]
課堂互動
1.(1)景色:皓月當空,碧水萬頃,月光朦朧,清風徐徐,景象澄澈,如夢境一般。(2)活動:友人相聚,泛舟江上,暢飲美酒,詠詩誦文,迎風賞月。(3)心情:舒暢飄逸,飄飄欲仙,超然物外,陶醉于良辰美景。
2.(1)主樂。“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
(2)客悲。(洞簫聲)“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3.(1)無枝可依之嘆?!霸旅餍窍?,烏鵲南飛”暗含著“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感嘆。
(2)英雄不再之慨?!棒镀A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3)人生無常之悲。“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4.(1)從“變與不變”的角度來闡發(fā)觀點。從“不變”的角度來看,人生是可以永恒存在的;從“物各有主”的角度,提出“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即要順其自然。
(2)體現(xiàn)了蘇軾樂觀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敖现屣L”與“山間之明月”,“吾與子之所共食”,多么達觀。
問題爭鳴
(提示)兩個觀點各有其人生哲理,如何選擇應看每個人的心態(tài)。但年輕人還是要正視逆境,敢于挑戰(zhàn)。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