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專用)2022-2023版高中化學 專題5 溶液中的離子反應 第二單元 溶液的酸堿性學案 蘇教版必修2
-
資源ID:106867348
資源大小:281.50KB
全文頁數(shù):9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9.9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wǎng)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jīng)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浙江專用)2022-2023版高中化學 專題5 溶液中的離子反應 第二單元 溶液的酸堿性學案 蘇教版必修2
(浙江專用)2022-2023版高中化學 專題5 溶液中的離子反應 第二單元 溶液的酸堿性學案 蘇教版必修2
一、水的電離及溶液的酸堿性與c(H+)、c(OH-)的關(guān)系
1.水的電離
水是一種極弱的電解質(zhì),能微弱地發(fā)生電離,其電離方程式為H2O+H2OH3O++OH-;可簡寫為H2OH++OH-,經(jīng)實驗測定無論純水中,還是稀的電解質(zhì)溶液中c(H+)·c(OH-)在一定溫度下都是一個常數(shù),稱為水的離子積常數(shù),用Kw表示。由于水的電離是吸熱反應,故溫度越高電離程度越大,Kw也越大,溫度越低電離程度越小,Kw也越小。其中常溫下:
Kw=c(H+)·c(OH-)=1.0×10-14。
2.溶液的酸堿性與c(H+)、c(OH-)的關(guān)系
(1)c(H+)>c(OH-),溶液呈酸性,c(H+)越大,酸性越強。常溫下,c(H+)>1.0×10-7mol·L-1>c(OH-)。
(2)c(H+)=c(OH-),溶液呈中性。常溫下,c(H+)=c(OH-)=1.0×10-7mol·L-1。
(3)c(H+)<c(OH-),溶液呈堿性,c(OH-)越大,堿性越強。常溫下,c(OH-)>1.0×10-7mol·L-1>c(H+)。
(1)溫度越高,水越易電離,c(H+)·c(OH-)的值越大。
(2)溶液的酸堿性只取決于c(H+)和c(OH-)的相對大小。
例1 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
A.pH=7的溶液
B.c(H+)=c(OH-)的溶液
C.由強酸、強堿等物質(zhì)的量反應得到的溶液
D.非電解質(zhì)溶于水得到的溶液
答案 B
解析 根據(jù)c(OH-)與c(H+)大小判斷溶液酸堿性,不受任何限制;由c(H+)與10-7mol·L-1、pH與7大小推斷溶液的酸堿性,只適用在常溫下。pH=7的溶液未明確為常溫,不一定為中性,A錯誤;等物質(zhì)的量的強酸與強堿所含的n(H+)和n(OH-)不一定相等,如硫酸與燒堿,無法判斷混合后溶液的酸堿性,C錯誤;非電解質(zhì)本身雖不能直接電離產(chǎn)生離子,但與水反應生成能電離的物質(zhì)也能使溶液顯酸性或堿性,如SO2溶于水生成H2SO3,溶液呈酸性,如NH3溶于水生成NH3·H2O,溶液呈堿性,D錯誤。
例2 (2018·寧波諾丁漢大學附中期中)下列溶液肯定呈酸性的是( )
A.含H+的溶液
B.加酚酞顯無色的溶液
C.pH<7的溶液
D.c(OH-)<c(H+)的溶液
答案 D
解析 酸、堿、鹽溶液中同時存在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故A錯誤;酚酞遇酸性和中性溶液都不變色,遇堿性溶液變紅,故B錯誤;溶液的酸堿性是由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濃度的相對大小決定的,故C錯誤;如果氫離子濃度大于氫氧根離子濃度,該溶液一定呈酸性,故D正確。
二、溶液的pH及其與溶液酸堿性的關(guān)系
1.溶液的pH
(1)定義:pH是c(H+)的負對數(shù),其表達式是pH=-lg_c(H+)。
(2)意義:pH的大小能反映出溶液中c(H+)的大小,即能表示溶液酸堿性的強弱。
在25 ℃時,pH>7,表示溶液呈堿性,pH越大,溶液的堿性越強;pH=7,溶液呈中性;pH<7,表示溶液呈酸性,pH越小,溶液酸性越強。
(3)適用范圍:pH的取值范圍為0~14,即只適用于c(H+)≤1 mol·L-1或c(OH-)≤1 mol·L-1的電解質(zhì)溶液,當c(H+)或c(OH-)≥1 mol·L-1時,直接用c(H+)或c(OH-)表示溶液的酸堿性。
2.測定溶液酸、堿性的方法
(1)pH試紙法
常用的pH試紙有廣范pH試紙和精密pH試紙。前者可以精確到1,后者可以精確到0.1,其測定方法:把小片試紙放在潔凈的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測液滴在干燥的pH試紙上,試紙變色后,與標準比色卡對比,即可確定溶液的pH。
(2)pH計測量法:pH計的精確度較高,可以精確到0.01,測量時可以從儀器上直接讀出溶液的pH。
注意 對于HClO、HNO3等具有強氧化性的酸,測定pH只能用pH計而不能用pH試紙,因為會因強氧化性而使試紙褪色。
常溫下(25 ℃)
例3 下列有關(guān)溶液的酸堿性與pH的說法錯誤的是( )
A.溶液pH越小,酸性越強,反之,堿性越強
B.pH<7的溶液,可能呈酸性
C.當溶液中的c(H+)或c(OH-)較小時,用pH表示其酸堿性更為方便
D.把pH試紙直接插入待測溶液中,測其pH
答案 D
解析 因pH=-lg c(H+),所以pH越小,c(H+)越大,酸性越強,pH越大,c(OH-)越大,堿性越強,A項正確;在室溫下,pH<7的溶液呈酸性,B項正確;當c(H+)或c(OH-)小于1 mol·L-1時,使用pH表示其酸堿性更為方便,故C項正確;用pH試紙測溶液pH時,不能把pH試紙直接插入待測溶液中,正確的做法為取一小片pH試紙,放在潔凈的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測液點于試紙中央,然后與標準比色卡對照讀取數(shù)據(jù),D項錯誤。
三、pH的簡單計算
(1)強酸、強堿溶液的pH計算方法
先求出強酸、強堿溶液中的c(H+),強酸直接由酸的濃度求出,強堿先由堿的濃度求出c(OH-),再根據(jù)水的離子積換算出c(H+),然后用公式pH=-lg_c(H+)求出pH。
(2)酸、堿溶液混合后pH計算方法
①強酸與強酸混合
c(H+)混=,然后再求pH。
②強堿與強堿混合
先計算:c(OH-)混=
再求c(H+)混=,最后求pH。
③強酸與強堿混合
a.恰好完全反應,溶液呈中性,pH=7(常溫下)。
b.酸過量:
先求c(H+)余=,再求pH。
c.堿過量:
先求c(OH-)余=,
再求c(H+)=,然后求pH。
pH的計算原則
例4 在常溫下,將pH=8的NaOH溶液與pH=10的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后,溶液的pH最接近于( )
A.8.3 B.8.7
C.9 D.9.7
答案 D
解析 稀溶液混合體積近似等于兩種溶液體積之和。強堿溶液混合,應按c(OH-)計算:
c(OH-)混=(1×10-6 mol·L-1+1×10-4 mol·L-1)/2=5.05×10-5 mol·L-1,c(H+)混=Kw/c(OH-)混≈2×10-10 mol·L-1,pH≈9.7。
例5 常溫下,pH=13的強堿溶液與pH=2的強酸溶液混合,所得混合液的pH=11,則強堿溶液與強酸溶液的體積比是( )
A.11∶1 B.9∶1
C.1∶11 D.1∶9
答案 D
解析 可設(shè)堿溶液與酸溶液的體積分別為V堿和V酸,由題意可知,混合后堿過量,可列等式:=10-(14-11),解之可得V堿∶V酸=1∶9。
1.下列溶液一定顯酸性的是( )
A.溶液中c(OH-)>c(H+)
B.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后變紅色的溶液
C.溶液中c(H+)=1×10-6 mol·L-1
D.pH<7的溶液
答案 B
解析 判斷溶液酸堿性的關(guān)鍵是看c(H+)和c(OH-)的相對大小,若c(H+)>c(OH-),溶液呈酸性;而pH<7或c(H+)>1×10-7 mol·L-1顯酸性,僅適用于常溫時,若溫度不確定,就不能用來判斷溶液的酸堿性;而B項中可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則該溶液顯酸性。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pH=7的溶液一定顯中性
B.pH=6的溶液一定顯酸性
C.c(H+)<c(OH-)的溶液一定顯堿性
D.c(OH-)=10-6的溶液一定顯酸性
答案 C
解析 根據(jù)c(OH-)與c(H+)大小判斷溶液酸堿性,不受任何限制;由c(H+)與10-7mol·L-1、pH與7大小推斷溶液的酸堿性,只適用在常溫下, 只有C正確。
3.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無論是純水,還是酸性、堿性或中性稀溶液,在室溫下,其c(H+)·c(OH-)=1×10-14
B.c(H+)等于1×10-7 mol·L-1的溶液一定是中性溶液
C.0.1 mol·L-1 CH3COOH溶液的pH=1
D.任何濃度的溶液都可以用pH來表示其酸性的強弱
答案 A
解析 Kw=c(H+)·c(OH-) ,且Kw只與溫度有關(guān),所以,在常溫下,純水、酸性、堿性或中性稀溶液中均有Kw=1×10-14;在溫度不確定時,中性溶液中的c(H+)不一定等于1×
10-7mol·L-1;CH3COOH是弱酸,部分發(fā)生電離,則c(H+)<0.1 mol·L-1,pH>1;當c(H+)或c(OH-)大于1 mol·L-1時,用pH表示溶液的酸堿性就不方便了,而是直接用c(H+)或c(OH-)
來表示。
4.常溫下,下列溶液等體積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一定大于7的是( )
A.0.1 mol·L-1的鹽酸和0.1 mol·L-1的氫氧化鈉溶液
B.0.1 mol·L-1的鹽酸和0.05 mol·L-1的氫氧化鋇溶液
C.pH=4的醋酸溶液和pH=10的氫氧化鈉溶液
D.pH=4的鹽酸和pH=10的氨水
答案 D
解析 本題考查了酸堿反應后溶液pH的計算及判斷。HCl為一元強酸,NaOH為一元強堿,Ba(OH)2為二元強堿,故等體積等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HCl與NaOH恰好中和,pH=7,與Ba(OH)2反應時,c(H+)=c(OH-)=2c[Ba(OH)2],pH=7,故A、B錯誤;pH=4的醋酸溶液中電離出的c(H+)=1×10-4 mol·L-1,pH=10的NaOH溶液電離出的c(OH-)=1×10-4 mol·L-1,因此僅CH3COOH電離出的H+恰好與NaOH中和,還有大量的CH3COOH分子未電離,故pH<7,同理,D項中氨水過量較多,溶液顯堿性,pH>7,故C錯誤、D正確。
5.根據(jù)強、弱電解質(zhì)概念的不同,完成下列填空:
(1)體積相同、濃度均為0.2 mol·L-1的鹽酸和CH3COOH溶液,分別加水稀釋10倍,溶液的pH分別變成m和n,則m與n的關(guān)系為______________。
(2)體積相同、pH均等于1的鹽酸和CH3COOH溶液,分別加水稀釋m倍、n倍,溶液的pH都變成3,則m與n的關(guān)系為______________。
(3)體積相同、pH均等于13的氨水和NaOH溶液,分別加水稀釋m倍、n倍,溶液的pH都變成9,則m與n的關(guān)系為______________。
答案 (1)m<n (2)m<n (3)m>n
解析 (1)加水稀釋10倍后,兩者的濃度仍相同。但醋酸是弱電解質(zhì),鹽酸是強電解質(zhì),鹽酸中c(H+)大于醋酸中c(H+),故m<n。
(2)原鹽酸和醋酸溶液中n(H+)相同,加水稀釋促進醋酸電離,導致醋酸中n(H+)增大,鹽酸中n(H+)不變,要使稀釋后兩種溶液的pH相同,則兩溶液加水稀釋倍數(shù)關(guān)系為m<n。
(3)原氨水和NaOH溶液中n(OH-)相同,加水稀釋促進NH3·H2O電離,導致氨水中n(OH-)增大,NaOH溶液中n(OH-)不變,要使稀釋后兩種溶液的pH相同,則兩溶液加水稀釋倍數(shù)關(guān)系為m>n。
[對點訓練]
題組一 水的離子積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水的電離方程式:H2O===H++OH-
B.pH=7的溶液一定是中性溶液
C.升高溫度,水的電離程度增大
D.將稀醋酸加水稀釋時,c(H+)減小,c(OH-)也減小
答案 C
解析 H2O是弱電解質(zhì),不能完全電離;溫度不一定是常溫,pH=7的溶液不一定是中性溶液;將稀醋酸加水稀釋,c(H+)減小,但c(OH-)增大。
2.關(guān)于水的離子積常數(sh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蒸餾水中,c(H+)·c(OH-)=1×10-14
B.純水中,25 ℃時,c(H+)·c(OH-)=1×10-14
C.25 ℃時,任何以水為溶劑的稀溶液中,c(H+)·c(OH-)=1×10-14
D.Kw值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答案 A
3.常溫下,0.1 mol·L-1的NaOH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OH-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 )
A.0.1 mol·L-1 B.1.0×10-13 mol·L-1
C.1.0×10-7 mol·L-1 D.無法確定
答案 B
題組二 溶液的酸堿性及測定
4.下列溶液一定呈酸性的是( )
A.pH=6.8的溶液
B.常溫下,由水電離出的c(OH-)=1×10-13 mol·L-1
C.加入酚酞,不顯紅色的溶液
D.常溫下,溶液中的H+濃度為5×10-7 mol·L-1
答案 D
5.(2018·曙光中學高一段考)某學習小組研究某酸性工業(yè)廢水樣品,以下實驗操作或分析結(jié)論中,正確的是( )
A.用玻璃棒蘸取廢水樣品,沾在用蒸餾水潤濕的pH試紙上測定其pH
B.將無色酚酞溶液滴入廢水樣品中驗驗證其酸性
C.該工業(yè)廢水中c(H+)>c(OH-)
D.測得廢水樣品的pH=4,說明該廢水樣品中c(H+)=4.0 mol·L-1
答案 C
解析 用pH試紙測溶液的酸堿性,pH試紙不能用水潤濕,A錯誤;無色酚酞遇酸不變色,B錯誤;pH=4,則c(H+)=10-4 mol·L-1,D錯誤。
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強酸的水溶液中不存在OH-
B.pH=0的溶液是酸性最強的溶液
C.在溫度不變時,水溶液中c(H+)和c(OH-)不能同時增大
D.某溫度下,純水中c(H+)=2×10-7 mol·L-1,其呈酸性
答案 C
解析 在酸性或堿性水溶液中均存在H+和OH-,所以A錯;pH=0的溶液中c(H+)=1.0 mol·L-1,并不是酸性最強的溶液,只是c(H+)>1.0 mol·L-1的溶液用pH表示酸性強弱不再方便,所以B錯;在溫度一定時,c(H+)·c(OH-)=Kw是一個定值,故二者不能同時增大,所以C對;純水中,c(H+)=c(OH-),呈中性,所以D錯誤。
題組三 pH的簡單計算
7.10 mL 0.1 mol·L-1 NaOH溶液與10 mL 0.15 mol·L-1 H2SO4溶液混合(混合前后溶液體積變化忽略不計),所得溶液的pH為( )
A.1 B.13 C.3 D.11
答案 A
解析 先分別根據(jù)n=cV計算出兩溶液中氫離子、氫氧根離子濃度,顯然氫離子過量,然后計算出混合液中氫離子濃度,最后根據(jù)pH=-lgc(H+)計算出混合液的pH。
8.科學家曾提議用酸度(AG)來表示溶液酸堿性,酸度的計算公式是AG=lg,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中性溶液的AG=1
B.酸性溶液的AG<0
C.常溫下0.1 mol·L-1NaOH溶液的AG=12
D.常溫下0.1 mol·L-1鹽酸溶液的AG=12
答案 D
解析 中性溶液中=1,AG=0,A錯誤;酸性溶液中,>1,AG>0,B錯誤;0.1 mol·L-1NaOH溶液中,=10-12,AG=-12,C錯誤;0.1 mol·L-1鹽酸溶液中,=1012,AG=12,D正確。
[綜合強化]
9.現(xiàn)有下列物質(zhì)①100 ℃純水;②25 ℃ 0.1 mol·L-1 HCl溶液;③25 ℃ 0.1 mol·L-1 KOH溶液;④25 ℃ 0.1 mol·L-1Ba(OH)2溶液。
(1)這些物質(zhì)與25 ℃純水相比,能促進水電離的是________(填序號),能抑制水的電離的是________,水電離出的c(OH-)等于溶液中c(OH-)的是________,水電離出的c(H+)等于溶液中c(H+)的是________。
(2)從②和③溶液中水的電離度相等,進而可推出結(jié)論:同一溫度下,________時,水的電離度相等。
答案 (1)①?、冖邰堋、佗凇、佗邰?
(2)酸溶液中的c(H+)等于堿溶液中的c(OH-)
10.下表是不同溫度下水的離子積數(shù)據(jù):
溫度/℃
25
t1
t2
水的離子積
1×10-14
a
1×10-12
試回答下列問題:
(1)若25<t1<t2,則a________(填“>”“<”或“=”)1×10-14,作出此判斷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t1時,測得純水中的c(H+)=2.4×10-7 mol·L-1,則c(OH-)為________。該溫度下,測得某H2SO4溶液中c(SO)=5×10-6 mol·L-1,該溶液中c(OH-)=________mol·L-1。
答案 (1)> 溫度升高,水的電離程度增大,離子積增大 (2)2.4×10-7 mol·L-1 5.76×10-9
解析 (1)水是弱電解質(zhì),存在電離平衡,電離時吸熱。所以溫度升高,水的電離程度增大,離子積增大。
(2)依據(jù)純水中存在電離平衡,水電離出的氫離子濃度和氫氧根離子濃度相等,某溫度下純水中的c(H+)=2.4×10-7 mol·L-1,則此時溶液中的c(OH-)=2.4×10-7 mol·L-1,Kw=c(H+)
·c(OH-)=2.4×10-7×2.4×10-7=5.76×10-14,該溫度下,某H2SO4溶液中c(SO)=5×
10-6 mol·L-1,則溶液中氫離子濃度c(H+)=2c(SO)=1×10-5 mol·L-1,c(OH-)=5.76×
10-14÷10-5 mol·L-1=5.76×10-9 mol·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