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裝配圖網(wǎng)! | 幫助中心 裝配圖網(wǎng)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首頁 裝配圖網(wǎng) > 資源分類 > DOC文檔下載  

中考語文專題訓練之 古文閱讀 北京實驗版

  • 資源ID:109830933       資源大?。?span id="by0extv" class="font-tahoma">73KB        全文頁數(shù):17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10積分
快捷下載 游客一鍵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三方登錄下載: 微信開放平臺登錄 支付寶登錄   QQ登錄   微博登錄  
二維碼
微信掃一掃登錄
下載資源需要10積分
郵箱/手機:
溫馨提示:
用戶名和密碼都是您填寫的郵箱或者手機號,方便查詢和重復下載(系統(tǒng)自動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寶    微信支付   
驗證碼:   換一換

 
賬號:
密碼:
驗證碼:   換一換
  忘記密碼?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wǎng)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jīng)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中考語文專題訓練之 古文閱讀 北京實驗版

中考語文專題訓練之 古文閱讀 北京實驗版 一. 本周教學內(nèi)容:中考專題訓練之古文閱讀(一)醉翁亭記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瞑,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草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_,_;_,_。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1. 本文選自 ,作者是我國宋代文學家_。2. 把文中空缺的語句填寫在文中的橫線上。3. 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 環(huán)滁皆山也 四面竹樹環(huán)合B. 名之者誰 有仙則名C. 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 臨溪而漁D.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逆旅主人4. 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 往來而不絕者 絕巘多生怪柏B. 人知從太守游而樂 不知太守之樂其樂C. 太守與客來飲于此 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D. 峰回路轉(zhuǎn) 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5. 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 太守自謂也 太守謂誰B.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佳木秀而繁陰C. 野草發(fā)而幽香 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D. 飲少輒醉 造飲輒盡6. 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 蔚然:_ 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翼然:_ 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 雜然:_ 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頹然:_7. 把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答:_ 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答:_8. 閱讀理解。(1)第一段寫醉翁亭的地理環(huán)境,引出人和事。其中描寫瑯琊山的是_,描寫釀泉的是_,描寫醉翁亭的是_。點明主要人物、事件和“醉翁”由來的句子是_,_,_,_。交代全文核心命意的句子是_,_。將“醉”與“樂”融為一體的句子是_。(2)第二段寫山中景色和出游之樂。其中描寫山間朝暮的句子是_,_;描寫山間四時景色的句子是_,_,_,_。(3)第三段寫滁人游太守宴,依次寫了_、_、_、_。(4)第四段日暮醉歸,從_寫到_,進而寫到_,并用_點明全文主旨。9.“醉”字和“樂”字在文章中多次出現(xiàn)。“醉”是表象,“樂”是實質(zhì)。請概括說出本文中的三種“樂”,并作簡要分析。答:_10. 本文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懷?答:_11. 寫出出自本文的兩個成語,解釋其現(xiàn)代常用義,并各造一個句子。答:_答案:1. 歐陽修散文選集;歐陽修 2. 略 3. A 4. D 5. D6. 蔚然:茂盛的樣子 翼然:像鳥張開翅膀那樣 雜然:錯雜的樣子 頹然:醉醺醺的樣子7. 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之中。欣賞山水的樂趣,領(lǐng)會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人們知道跟隨太守游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以他們的快樂而快樂。8.(1)望之蔚然而深秀;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有亭翼然臨于泉上;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高,故自號醉翁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瞑;野草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3)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4)禽鳥之樂;游人之樂;太守之樂;太守之樂其樂9. 一是“山水之樂”,“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二是“宴酣之樂”,就地取材,非絲非竹,起坐喧嘩,太守頹然其間;三是“樂人之樂”,以游人之樂為樂。三樂歸一,都是“與民同樂”10. 表現(xiàn)了作者隨遇而安、與民同樂的曠達情懷11. 醉翁之意不在酒 水落石出 造句略(二)岳陽樓記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對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霧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_,_,_,_;_,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1. 本文選自 ,作者是我國宋代文學家_。2. 把文中空缺的句子填寫在文中的橫線上。3. 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 屬予作文以記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B. 百廢具興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C. 予觀夫巴陵勝狀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D. 朝暉夕陰 朝而往,暮而歸4. 加點詞的意義不同的一項是( )A. 心曠神怡 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B. 去國懷鄉(xiāng) 曾不吝情去留C. 屬予作文以記之 岳陽樓記D. 錦鱗游泳 呷浪之鱗5. 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 南極瀟湘 此樂何極B. 把酒臨風 臨池而漁C. 登斯樓也 斯是陋室D. 微斯人,吾誰與歸 太守歸而賓客從也6. 加點詞的意義不同的一項是( )A. 前人之述備矣 右備容臭B. 冬春之時 春和景明C. 陰風怒號 八月秋高風怒號D.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或異二者之為7. 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 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制:_ 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霧冥冥,虎嘯猿啼。曜:_ 潛:_ ?。篲 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翔:_ 集:_ ?。篲 微斯人,吾誰與歸? 微:_8. 把下列句子譯文成現(xiàn)代漢語。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答:_ 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答:_9. 閱讀理解。(1)作者在本文中表達了_,_的豁達胸懷和_,_的政治抱負。(2)文中描寫岳陽樓大觀的句子是_,_。_,_,_,_,_;_,_。概括遷客騷人覽物而“悲”的句子是_,_;概括遷客騷人覽物而“喜”的句子是_,_。闡述古仁人之心的句子是_,_;_;_。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3)本文第一段的“_,_”與第五段闡述古仁人之心的句子遙相呼應;第二段描述了岳陽樓之大觀后,用_,_,_,_,_,_引出覽物而悲和喜的描述;接著議論抒情,在與古仁人之心的類比中卒章顯志。10. 第二段中的“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和第五段中的“或異二者之為”中的“異”字各指什么內(nèi)容?答:_11. 就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談?wù)劮吨傺汀跋忍煜轮畱n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對我們的借鑒意義。答:_12. 寫出出自本文的五個成語,并任選兩個造句。答:_、_、_、_、_。造句:_答案:1. 范文正公集;范仲淹 2. 略 3. D 4. C 5. C 6. A7. 制:規(guī)模 曜:光輝;潛:隱沒;?。浩冉?翔:飛翔;集:鳥兒停息在樹上 微:沒有8. 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就為百姓憂慮,在江湖中為民就為君主擔憂; 他們一定會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吧。9.(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2)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3)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對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10. 前者指遷客騷人因不同景物引發(fā)的“悲”和“喜”兩種不同的心情,后者指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情11. 略12. 政通人和;百廢具興;氣象萬千;一碧萬頃;心曠神怡;造句略(三)隆中對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顧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shù)短淺,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亮答曰:“自董卓 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shù)。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 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 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quán)據(jù)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jù)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jié)好孫權(quán),內(nèi)修政理; 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 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先主曰:“善!”于是與亮情好日密。關(guān)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有水也。愿諸君勿復言?!庇稹w乃止。1. 解釋下列加點詞語:(1)由是先主遂詣亮( )(2)欲信大義于天下( )(3)然操遂能克紹( )(4)抑亦人謀也( )(5)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 )(6)南撫夷越( )(7)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于秦川( )2. 翻譯下列句子:(1)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譯文:(2)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譯文:(3)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譯文:3. 在文中,諸葛亮提出的近期目標是“            ”,最終目標是“                ”,他主張在內(nèi)政上應遵循的方針是“              ”,在外交上的方針是“             ”;等到形勢發(fā)生變化,再兵分兩路出擊,一路是“              ”,另一路是“           ”。4. 劉備去拜訪諸葛亮,“凡三往”,說明他是個什么人?5. 諸葛亮認為應用什么策略對待曹操?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6. 文段中諸葛亮提出了怎樣的策略?提出該策略的目的是什么?答案:1.(1)到,往 (2)通伸,伸張 (3)戰(zhàn)勝 (4)而且 (5)興旺富裕(6)安撫 (7)親自2. 略3. 跨有荊益; 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  內(nèi)修政理;  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jié)好孫權(quán);  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  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4. 是個求賢若渴、誠懇虛心的人。5. 此誠不可與爭鋒;  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6. 策略:聯(lián)合孫權(quán)、西取益州、荊州作為根據(jù)地、內(nèi)修政理;目的:幫助劉備成就霸業(yè),興復漢室。(四)上樞密韓太尉書太尉執(zhí)事:轍生好為文,思之至深。以為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yǎng)而致。孟子曰:“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苯裼^其文章,寬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間,稱其氣之小天。太史公行天下,周覽四海名山大川,與燕、趙間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蕩,頗有奇氣。此二子者,豈嘗執(zhí)筆學為如此之文哉?_,_,_。1. 將文中空白處補充完整。2. 對“轍生好為文,思之至深”一句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 我生來愛好文學,思想非常深刻。B. 我生來喜好寫文章,思想深刻到了極點。C. 我生來喜好寫文章,思考文章的寫法到了極為深刻的程度。D. 我生來愛好文學,思慕文學到了極為深刻的程度。3. 文章開頭借對_與_關(guān)系的論述,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_。4. 對于如何養(yǎng)氣,作者舉了兩位著名人物為例。一位是孟子,一位是司馬遷,二人在養(yǎng)氣為文方面有何不同?答案:1. 其氣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動乎其言而見乎其文,而不自知也。2. C3. 為文;養(yǎng)氣;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yǎng)而致4. 孟子通過內(nèi)在修養(yǎng),司馬遷通過外在閱歷達到養(yǎng)氣的目的。(五)魚我所欲也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1. 解釋下列名中加點的詞。(1)死,亦我所惡(2)故患有所不辟也2. 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于”與“所欲有甚于生者”中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 指通豫南,達于漢陰                   B. 子墨子聞之,起于齊C. 貧者語于富者                              D.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舍生取義”者在中國歷史上一貫受人崇敬,請舉出一位因“舍生取義”而你崇敬的英雄人物,并寫出他的一句曾深刻影響你的名言。4. 結(jié)合實例談?wù)勀銓Α胺仟氋t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的理解。答案:1.(1)痛恨,厭惡 (2)禍患,災難2. D3. 例如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4. 略(例子不限,只要能證明“賢者能勿喪耳”即可)(六)曹劌論戰(zhàn)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鄙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望之,曰:“可矣?!彼熘瘕R師。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1. 本文選自 ,這是一部_史書。2. 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 又何間焉 傅說舉于版筑之間B. 肉食著鄙 不以臣卑鄙C. 衣食所安 安能求其千里也D. 彼竭我盈,故克之 即克,公問其故3. 加點詞的意義不同的一項是( )A. 必以信 小信未孚B. 齊人三鼓 一鼓作氣C. 遂逐齊師 故逐之D. 既克 彼疲我盈,故克之4. 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小惠未徧,民弗從也惠:_ 徧:_ 從:_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犧牲:_ 加:_ 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屬:_ 從:_ 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轍:_ 靡:_5. 把下列句子譯文成現(xiàn)代漢語: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答:_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答:_答案:1. 左傳;記載春秋時期各諸侯國政治、經(jīng)濟、軍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況的一部編年體2. B 3. A4. 惠:恩惠;徧:通“遍”,普遍;從:聽從 犧牲:祭祀用的豬、牛、羊等;加:虛夸 屬:類;從:跟隨 轍:車轍;靡:倒下5.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要按實情處理 第一次擊鼓能振作起(士兵們)的勇氣,第二次擊鼓(士氣)就衰退了,第三次擊鼓(士氣)就沒有了甲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乙 滕子京負大才,為眾嫉妒,自慶陽帥謫巴陵,憤郁頗見辭色。文正與之同年,友善,愛其才,恐后貽禍。然滕豪邁自負,罕受人言,正患無隙以規(guī)之,子京忽以書抵文正,求岳陽樓記。故記中云(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其意蓋有在矣。1. 解釋下句加點字詞。百廢具興( ) 增其舊制( ) 屬予作文以記之( )滕子京負大才( ) 為眾嫉妒( ) 正患無隙以規(guī)之( )( )2. 聯(lián)系甲文,可知滕子京的身份本也是 ,從乙段中“ ”一句可得到證實。3. 從乙段中可知,范仲淹對滕子京的態(tài)度是“ ”, 滕子京的個性特點是“ ”畫線的(A)句表明了范仲淹希望與滕子京互勉的 ,而(B)句則表達了與對方互勉的 。答案:1. 通俱,全,皆;規(guī)模;通囑,囑咐;以自負;被;擔心;勸。2. 遷客;自慶陽帥謫巴陵。3. 友善;愛其才;豪邁自負,罕受人言;曠達胸襟;政治抱負(一)甲 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乙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丙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乎,后者應,傴僂提攜,往未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1.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萬鐘于我何加焉 是亦不可以已乎 然則何時而樂耶 微斯人,吾誰與歸2. 下列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 往來而不絕者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B.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居十日,扁鵲復見C. 不以物喜 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D. 宴酣之樂而樂亦無窮也3. 甲段中的“本心”是指,乙段中的古仁人之心”的具體體現(xiàn)是 ;甲乙兩段都運用了的表現(xiàn)手法。4.岳陽樓記與醉翁亭記兩文都表現(xiàn)了作者“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岳文著眼于“ ”字,并以此作為進退的原則;而醉文則寄情山水,將和 統(tǒng)一起來,抒發(fā)自己的情懷。5. 甲段中孟子的思想和乙段中范仲淹的思想激勵著一代代仁人志士身體力行,涌現(xiàn)出許多可歌可泣的事跡。請簡述一例。(二)甲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記節(jié)選)乙 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記節(jié)選)丙 予至扶風之明年,始治官舍。為亭于堂之北,而鑿池其南。引流種樹,以為休息之所。是歲之春,雨麥于岐山之陽,其占為有年。(這年春天,空中落下麥子于岐山之南,占卜后以為是豐年之兆。)既而彌月不雨,民方以為憂。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與慶于亭,商賈相與歌于市,農(nóng)夫相與忭于野。憂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適成。(蘇軾喜雨亭記節(jié)選)1.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字。不以物喜( ) 傴僂提攜( )既而彌月不雨( ) 越三月,乙卯乃雨( )2. 下面各組句子中的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A. 往來而不絕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B. 臨溪而漁 執(zhí)策而臨之C. 行者休于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 泉香而酒洌 雜然而前陳者3.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3分)(1)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2)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3)憂者以喜,病者以愈。4. 從表達方式看,甲文以 為主,乙文以 為主。甲文表達了作者的政治抱負,乙文表達了作者 的政治思想。這和丙文中“ , ”的描寫是相通的。5. 三文所寫足見作者“古仁人之心”,你對這種“古仁人之心”贊賞嗎?為什么?參考答案(一)1. 好處 停止 (既然)這樣,那么 沒有2. D3. 本來就有的羞惡廉恥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或“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議論4. 憂;醉和樂5. 略(二)1. 因為 駝背 滿,整 經(jīng)過,過了2. A3.(1)(2)略 (3)擔憂的人因為它高興,患病的人因為它痊愈。4. 議論;記敘;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與民同樂;憂者以喜,病者以愈 。5. 略

注意事項

本文(中考語文專題訓練之 古文閱讀 北京實驗版)為本站會員(艷***)主動上傳,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版權(quán)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點擊聯(lián)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wǎng)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




關(guān)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wǎng)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wù)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版權(quán)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