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學期第2次月考理科地理試卷[含答題紙及答案 新課標版]
-
資源ID:110460058
資源大?。?span id="0gj5j0y" class="font-tahoma">211KB
全文頁數:12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16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高一上學期第2次月考理科地理試卷[含答題紙及答案 新課標版]
高一年級第一學期第二次月考
地 理 試 題〔理〕
說明:本試題卷分Ⅰ卷〔選擇題〕和Ⅱ卷〔非選擇題〕兩局部,共10頁。時量90分鐘,總分值100分。
Ⅰ卷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共60分〕
1.以下說法,錯誤的選項是:〔 〕
A、天體系統(tǒng)是有層次的
B、銀河系是天體之間相互吸引、相互繞轉而形成的
C、地球位于太陽系的中心
D、總星系是目前人類所知尺度最大的天體系統(tǒng)
2.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表現在〔 〕
A、適合生物生存和繁衍 B、繞日公轉與自轉方向都是自西向東
C、外表存在大氣層 D、位置適中,體積和質量適中
3.太陽活動的主要標志黑子和耀斑分別出現在〔 〕
A.光球層和色球層 B.色球層和日冕層
C.光球層和日冕層 D.日珥和太陽風
4.教師節(jié)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情況是〔 〕
A、在北半球并在向北移動 B、在北半球但在向南移動
C、在南半球并在向南移動 D、在南半球但在向北移動
5.以下關于甲(35°N,115°E)、乙(25°S,125°W)兩地的說法正確的選項是〔 〕
A.自轉角速度:甲>乙 B.自轉線速度:甲=乙
C.地方時相差40分 D.12月22日白晝長短比擬:甲<乙
6.以下四幅晝夜分布圖中,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
7.2021年暑假期間,家住美國舊金山〔約122.5°W,38°N〕的小明到北京〔約116°E,40°N〕看望外婆。小明于當地時間8月1號上午8:00起飛,飛機途中飛行10小時。小明外婆到首都國際機場接小明的時間應該是〔 〕
A.8月1號10:00 B.8月1號18:00
C.8月2號10:00 D.8月2號18:00
8.有關地殼物質循環(huán)的表達,不正確的選項是〔 〕
A、各類巖石都能直接形成巖漿巖 B、各類巖石都有可能形成沉積巖
C、各類巖石都有可能形成變質巖 D、各類巖石都有可能形成新的巖漿
9.在板塊生長邊界往往形成〔 〕
A、海溝 B、島弧 C、海岸山脈 D、海嶺
10.以下各圖反映的地理現象,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
11.有關對流層大氣熱量來源的表達,正確的選項是〔 〕
A、絕大局部來自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太陽輻射中的可見光
B、絕大局部直接來自地面
C、主要是人類活動散發(fā)的熱量
D、絕大局部是大氣直接吸收的太陽輻射
12.晴朗的天空呈現蔚藍色,是由于太陽光穿過大氣層時〔 〕
A、直接到達地面的藍光比重大
B、空氣分子使藍光發(fā)生散射作用
C、高層大氣分子大量吸收藍色光
D、到達地面的藍色光又完全被反射到高空
13.一般說來,陰天比晴天的日較差小,原因是 〔 〕
A、陰天云量多,大氣對流旺盛,把大局部熱量傳給大氣
B、陰天云量多,大氣的保溫作用強
C、陰天大氣水汽含量多,水汽強烈吸收地面輻射
D、陰天云量多,白天削弱了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夜間增強了大氣逆輻射
讀“以極點為中心的投影圖〞完成14~15題:
14.圖中字母E所表示的氣壓帶是〔 〕
A、赤道低氣壓 B、副熱帶高氣壓帶
C、副極地低氣壓帶 D、極地高氣壓帶
15.以下圖中四組箭頭,能正確表示D處風帶風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6.以下氣候類型中受氣壓帶、風帶交替控制形成的是〔 〕
A、熱帶雨林氣候 B、地中海氣候
C、溫帶海洋性氣候 D、熱帶季風氣候
17.關于季風的表達正確的選項是 〔 〕
A、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是形成季風的唯一原因
B、季風環(huán)流屬于大氣環(huán)流
C、氣壓帶和風帶位置的季節(jié)移動是形成東亞季風的重要原因
D、我國不受西南季風的影響
18.以下天氣現象中與冷鋒活動有關的是〔 〕
A、我國北方地區(qū)夏季的暴雨 B、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梅雨
C、臺風麥莎帶來的降水 D、一場春雨一場暖
19.當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順時針方向流動時,以下表達正確的選項是〔 〕
A.福州晝短夜長 B.長江進入枯水期
C.日本盛行偏北風 D.地中海沿岸炎熱干旱
20.甲、乙兩圖分別表示兩股洋流和海水外表溫度分布,其中正確的表達是〔 〕
甲 乙
A.甲是南半球暖流 B.乙是大陸東岸的寒流
C.甲是自低緯向高緯流動的暖流 D.乙是暖流,為赤道逆流
21.作為重要建筑材料的花崗巖和大理巖在成因上分屬于〔 〕
A.巖漿巖和沉積巖 B.巖漿巖和變質巖
C.沉積巖和變質巖 D.變質巖和沉積巖
22.有關動物界生物開展順序排列,正確的選項是〔 〕
①爬行動物時代 ②魚類時代 ③海生無脊椎動物時代 ④哺乳動物時代
A.①一②一③一④ B.③一②一①一④
C.③一①一②一④ D.④一③一①一②
23.地質學家認為,在距今約2.8億年的二疊紀,南極洲作為古岡瓦那大陸的一局部,位于南半球的中緯度地帶,當時氣候溫暖潮濕,植物繁盛。能支持該觀點的有力證據是該大洲〔 〕
A.埋藏有深厚的巖鹽 B.有大量的海洋動物化石
C.有面積廣闊的珊瑚礁石 D.有儲量豐富的煤田
24.從地理環(huán)境整體性分析,以下現象中與我國西北內陸景觀相符的是〔 〕
①氣候干旱,降水少 ②流水作用強烈,物理風化微弱
③流水侵蝕顯著,風力侵蝕微弱 ④植物稀少,土壤有機質含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5.關于土壤與農業(yè)關系的表達,正確的選項是〔 〕
A.綠色植物生長需用的水分和養(yǎng)分只能從土壤中獲取
B.農作物的生長,對土壤肥力不僅不會因利用而耗損,反而會不斷得到改進和提高
C.在開展農業(yè)生產過程中,如果利用不當,會引起土壤肥力減退
D.我國溫帶草原廣闊,廣泛分布著富含有機質的黑鈣土,是我國開展種植業(yè)的珍貴資源
國務院曾發(fā)出通告,在內蒙古草原禁止挖發(fā)菜、甘草、麻黃草等藥用植物,據此答復26~27題。
26.國務院作出上述決策的原因是〔 〕
A.上述植物屬珍稀植物,必須加以保護
B.研究發(fā)現,食用發(fā)萊對人體健康有害
C.甘草、麻黃草屬淘汰使用的藥材
D.保護草原植被,防止草原退化、沙塵暴的產生
27.以下規(guī)定中,與國務院通告目的不同的是〔 〕
A.鄱陽湖每年10月至次年3月休漁
B.禁止捕殺藏羚羊
C.南方農田禁止捕食青蛙
D.上海市限制摩托車進入主要市內干道
28.關于黃土高原土地利用狀況、影響及措施的表達,正確的選項是〔 〕
A.土地資源的開墾,擴大了耕地面積,提高了經濟效益
B.土地資源的開墾,平整了土地,減少了水土流失、洪澇、鹽堿
C.土地資源的開墾,使農業(yè)生產逐步走上良性循環(huán)
D.黃土高原地區(qū)要有方案地退耕還林還草
29.以下地理環(huán)境中,符合緯度地帶分異規(guī)律的是〔 〕
A.云貴高原地區(qū)的喀斯特地形
B.塔里木盆地的綠洲
C.青藏高原上的高山植物區(qū)
D.加拿大的亞寒帶針葉林
30.我國內蒙古高原的自然帶,自東向西呈現出森林草原一草原荒漠一荒漠的更替,其分異規(guī)律是〔 〕
A.緯度地帶分異 B.經度地帶分異 C.山地垂直分異 D.地方性分異
31.以下氣候類型中,屬于同一種自然帶的有〔 〕
①亞熱帶季風氣候 ②溫帶季風氣候 ③地中海氣候 ④溫帶海洋性氣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2.在生命出現以前,地表環(huán)境的演化主要是〔 〕
A.有機進化 B.化學演化 C.生物演化 D.有氧環(huán)境演化
33.地域分異規(guī)律是指地球表層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性表現出一定的〔 〕
A.有序性和普遍性 B.復雜性和整體性
C.有序性和重復 D.整體性和重復性
34.古詩云:“才從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從地理學角度看,它描述的是〔 〕。
A.從高緯到低緯的地域分異 B.從山麓到山頂的地域分異
C.從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分異 D.從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異
35.霧靈山景區(qū)位于北京市東北邊緣,其垂直自然帶的變化由山麓到山頂依次為〔 〕。
A.針葉林帶——針闊葉混交林帶——山地草甸帶
B.落葉闊葉林帶——山地草甸帶——針闊葉混交林帶——針葉林帶
C.落葉闊葉林帶——針闊葉混交林帶——針葉林帶——山地草甸帶
D.常綠闊葉林帶——山地草甸帶——針闊葉混交林帶——針葉林帶
36.關于城市區(qū)位與自然地理各因素的關系,表達正確的選項是〔 〕
A.世界上的城市都位于平原地區(qū),且臨海優(yōu)越
B.氣候條件惡劣的荒漠干旱地區(qū),高緯度寒冷地區(qū)和熱帶雨林地區(qū)那么無城市分布
C.沿河設城是我國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規(guī)律
D.世界的城市,特別是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氣溫適中的中低緯地帶
37.我國華中重鎮(zhèn)武漢市的城市區(qū)位類型主要是〔 〕
A.河口位置 B.過河點位置
C.水運的起訖點 D.河流交匯處
38.對交通運輸線區(qū)位因素的表達,正確的選項是〔 〕
A.影響交通運輸線的區(qū)位因素是自然因素
B.影響交通運輸線的區(qū)位因素是社會經濟因素
C.影響交通運輸線的區(qū)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尤以自然因素為主
D.影響交通運輸線的區(qū)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其中以社會經濟因素為主導
39.關于公路建設的表達,正確的選項是〔 〕
A.修建公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條件,避開那些地形、地質、水文條件復雜的地段
B.道路應避開小居民點和小村莊
C.山谷中的道路應避開緩坡
D.道路在緩坡上呈“之〞字形彎曲
40.蘭州是一座沿黃河河谷而建的城市,整個城市呈東西向帶狀分布,造成這種城市布局特點最主要的區(qū)位因素是〔 〕
A.礦產資源分布狀況 B.政治經濟的開展
C.交通運輸的需要 D.地形和河流的分布
41.在地質時期,地表的氣候變化特點是〔 〕
A.有四個溫暖時期和四個寒冷時期
B.溫暖期較短,寒冷期較長
C.濕潤期與干旱期相互交替,但新生代以濕潤期為主
D.中生代以濕潤期為主,新生代以干旱期為主
42.以下關于雪線變化與氣候變化的連線,正確的選項是〔 〕
A.雪線升高——氣候變冷 B.雪線升高——氣候變濕
C.雪線升高——氣候變暖 D.雪線降低——氣候變干
43. 2001年11月5日圖瓦盧領導人在一份聲明中說,他們對抗海平面的努力已宣告失敗,2002年舉國移民新西蘭。 以下表達正確的選項是〔 〕
A.全球變暖導致的冰川融化和海水膨脹是引起圖瓦盧成為環(huán)境難民的最主要原因
B.地面下沉是導致圖瓦盧舉國搬遷的重要原因
C.大面積的酸雨造成的危害
D.南極臭氧層空洞的影響
44.近50年來全球氣溫明顯上升的原因是〔 〕
A.自然原因造成
B.人為原因造成
C.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人為原因起主要作用
D.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自然原因起主要作用
45.自然資源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物質根底。據此答復以下屬于自然資源的是〔 〕
A.糧食 B.鋼鐵 C.龍卷風 D.銅礦
46.以下有關人們利用煤炭資源過程的表達,不正確的選項是〔 〕
A.“木柴時代〞的能源有木柴、水力、煤等
B.“煤炭時代〞出現在產業(yè)革命后
C.“石油時代〞各國都以石油、天然氣為主要能源
D.從長遠看,能源消費結構將以可再生能源為主
47.礦產資源與土地資源相比,說法正確的選項是〔 〕
A.前者是非可再生資源,后者是可再生資源
B.前者分布無規(guī)律,后者分布有規(guī)律
C.前者數量無限,后者數量有限
D.我國礦產資源形勢嚴峻,土地資源極其豐富
48.山西省是我國煤炭第一大省,但目前外運能力仍顯缺乏,除修鐵路外,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建坑口電廠 B.大力開展鋼鐵工業(yè)
C.加強水運 D.全面推廣煤炭液化技術
49.人類歷史進程的各個階段,人類對自然資源的認識和利用程度不同,影響社會開展的主要自然資源也不同,以下組合正確的選項是〔 〕
A.農業(yè)社會階段——礦產資源 B.工業(yè)社會階段——土地資源
C.后工業(yè)化階段——氣候資源 D.工業(yè)化的初期和中期階段——礦產資源
50.全球洪水發(fā)生最多的地區(qū)分布于〔 〕
A.歐洲 B.非洲 C.亞洲 D.大洋洲
51.在亞歐大陸上,發(fā)生低溫、水災、旱災等氣象災害最為頻繁的地區(qū)是〔 〕
A.中亞內陸 B.東亞季風區(qū)
C.青藏高原地區(qū) D.西亞沙漠地區(qū)
52.我國水旱災害的根本原因是〔 〕
A.冬季風勢力太強
B.特殊的緯度位置
C.夏季風強弱和進退早晚
D.西高東低的地形
53.以下關于自然災害的表達中,正確的選項是〔 〕
A.在荒無人煙的地方也會發(fā)生自然災害
B.人類完全可以阻止自然災害的發(fā)生
C.自然災害的特點是突發(fā)性
D.洪澇、干旱屬于氣象災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屬于地質災害
54.能給我國帶來嚴寒、大風、霜冰等惡劣天氣的是〔 〕
A.寒潮 B.臺風 C.旱災 D.澇災
55.云南麗江古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主要原因是〔 〕
A.瀕臨海洋 B.人口稀少
C.海拔較高,北面有高大山脈分布 D.地勢低平
56.我國最為常見的危害范圍較廣的自然災害是〔 〕
A.旱澇 B.地震 C.臺風 D.寒潮
57.在人類歷史早期,西亞兩河流域曾經是林木繁茂、經濟興盛的古代文明中心。后來由于森林被大范圍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發(fā)生了難以逆轉的變化。這一事實說明〔 〕
A.自然資源可再生與非可再生的分類是絕對的
B.根據自然資源的性質,森林資源應屬于非可再生資源
C.多數非可再生資源,只有在合理開發(fā)利用的前提下,才可以獲得再生
D.多數可再生資源,當開發(fā)利用不合理時,它們的再生周期就會延長,甚至變?yōu)榉强稍偕Y源
58.以下人類活動可能會引發(fā)洪澇災害的發(fā)生或加劇危害程度的〔 〕
A.植樹造林 B.蓄洪泄洪 C.圍湖造田 D.修建水庫
59.目前愈演愈烈的水體污染、淡水資源短缺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氣候變暖
B、人類對淡水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對淡水資源的不合理的利用
C、厄爾尼諾現象的出現
D、全球火山活動頻繁
60.以下城市與北京自然景觀差異最小的是〔 〕。
A.上海 B.倫敦 C.羅馬 D.雅加達
Ⅱ卷
二、填空題〔每空4分,共40分〕
61.讀“自然景觀地域分異示意圖〞,完成以下問題。
〔1〕自然景觀①→②→③→④的變化明顯地反映出陸地環(huán)境________地域分異規(guī)律。這一規(guī)律的形成是以_____________為根底產生的。
〔2〕喜馬拉雅山南坡復雜的景觀變化規(guī)律近似于_____〔從給出兩項中選一項A:①→②→③→④ B:③→⑤→⑥〕的變化,產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3〕③為溫帶落葉闊葉林帶,而同緯度的⑥為溫帶荒漠帶,這種差異產生的原因是 _______ 。
〔4〕①、⑤的自然帶分別屬于:
① ⑤ 。
〔5〕肅寧市可能在上圖 〔代號〕的自然范圍內。
〔6〕〔雙選〕以下現象與⑥處環(huán)境特征相符的有〔 〕〔 〕
A.氣候干旱,降水稀少 B.流水侵蝕強烈
C.土壤貧瘠,植被稀少 D.河流眾多
密 封 線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級__________ 考號____________________ 座位號_______
重點中學2021—2021學年第一學期高一年級第二次月考考試
地理答題紙〔理〕
二、填空題〔每空4分,共40分〕
61.〔1〕________ , __________ ___。
〔2〕_____ ,
__ __。
〔3〕 __ 。
〔4〕①
⑤ 。
〔5〕 〔代號〕。
〔6〕〔 〕〔 〕
新課標高一上學期12月月考地 理 試 題
考試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共60分〕
1—10 CAABA BCADC
11—20 BBDBB BBADC
21—30 BBDCC DDDDB
31—40 DBAAC DDDAD
41—50 CCACD CAADC
51—60 BCDAC ADCBB
二、填空題〔每空4分,共40分〕
61.〔1〕緯度 熱量
〔2〕A
地勢越高,氣溫越低,水熱狀況變化大
〔3〕距海遠近不同
或 由沿海向內陸水分條件的變化〔減少〕
〔4〕熱帶雨林帶 溫帶草原帶
〔5〕③
〔6〕 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