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季版)七年級語文下冊 24《河中石獸》導學案1(無答案) 新人教版
-
資源ID:110964538
資源大?。?span id="dbmehkb" class="font-tahoma">29.50KB
全文頁數(shù):4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10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wǎng)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jīng)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2020年秋季版)七年級語文下冊 24《河中石獸》導學案1(無答案) 新人教版
《河中石獸》
學習目標
1. 理解實踐出真知道的道理。
2. 積累文言詞匯,掌握古漢語的意義和用法。
3. 訓練閱讀淺近文言文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 重點
(1) 積累文言詞匯,掌握古漢語的意義和用法。
(2) 訓練閱讀淺近文言文的能力。
2.難點:理解實踐出真知道的道理。
一 自學達標
1、自讀課文幾遍,注意讀音、節(jié)奏、語氣等方面
2、填空。
《河中石獸》作者是 ,字 ,清代 ﹑ 。他學問淵博,在乾隆年間輯修《四庫全書》。本文選自他晚年所作的文言筆記小說《 》。該書主要記述狐鬼神怪故事,其中也有不少關于考據(jù)的文字。
3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圮( )于河 棹( )數(shù)小舟 曳鐵鈀( )
木柿( ) 湮( )沒 嚙( )沙
溯( ) 歟( )
4.解釋下列加點字
山門圮于河
二石獸沉焉
棹數(shù)小舟
曳鐵把
是非木柿
湮于沙上
不亦顛乎
嚙沙為坎穴
反溯流逆上
可據(jù)理臆斷
5.翻譯下列語句。
(1)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2)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
(3) 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
二 合作探究
(一)朗讀課文,從讀音、節(jié)奏、語氣等方面評比。
(二)探究問題
1、課文說了一件什么事?
2、文中講到了尋找石獸的哪三種方法?他們各自的根據(jù)是什么?
第一種:
第二種:
第三種:
3、文中兩次寫了笑:“講學家聞之笑之”、“老河兵聞之又笑之”,這兩次“笑”各有什么含義?
講學家的“笑”: ;老河兵的“笑”:
4、老河兵的判斷為什么是正確的?
5、文章最后一段運用了那種表達方式,有什么啟發(fā)意義?
當堂檢測:
1、用自己的話寫出下列代詞指代的內容
⑴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
“之”指代
⑵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
“之”指代
2、下列句中加點字的注音或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山門圮于河(倒塌) B.棹數(shù)小舟(劃船)
C、不亦顛乎(顛倒,即本末倒置) D.遂反溯流逆上矣(逆水流而上)
3、對下列句子翻譯不當?shù)囊豁検?( ?。?
A.尋十余里,無跡。(尋找了十多里,也沒有石獸的蹤跡。)
B.眾服為確論。(眾人佩服他的話,認為是正確的判斷。)
C.如其言,果得于數(shù)里外。(按照老水手的說法去找,果然找到石獸在幾里外的上游。)
D.竟不可得。(居然沒有找到。)
4、本文運用了 和 兩種表達方式,最后一句屬于
表達方式,它在文中的作用是
四.拓展延伸:閱讀下文并回答問題
“老頭子”
紀文達(即紀昀)體肥而畏暑,夏日汗流浹背,衣盡濕。時入值南書房,每出,至值廬(值班的房間),即脫衣納涼,久之而后出。高宗(乾隆皇帝)聞內監(jiān)言,知其如此,某日欲有以(設法)戲之。會紀與同僚數(shù)人,方皆赤身談笑,忽高宗自內出,皆倉皇披衣。紀文短視(近視),高宗至其前,始見之,時已不及著衣,亟伏御座下,喘息不敢動。高宗坐二小時不去,亦不言。紀以酷熱不能耐,伸首外窺,問曰:“老頭子去耶?”高宗笑,諸人亦笑。高宗曰:“紀昀無禮,何得出此輕薄之語!有說(解釋)則可,無說則殺?!奔o曰:“臣未衣。”高宗乃命內監(jiān)代衣之,匍匐于地。高宗厲聲繼問:“‘老頭子’三字何解?”紀從容免冠,頓首(磕頭)謝曰:“萬壽無疆之為‘老’,頂天立地之為‘頭’,父天母地之為‘子’?!备咦谀苏f。
1解釋加粗的字
會紀與同僚數(shù)人( );方皆赤身談( );亟伏御座下( )
高宗坐二小時不去( );伸首外窺( );乃命內監(jiān)代衣之( )
頓首(磕頭)謝曰( );高宗乃說( )
2.從上文中可見紀昀的性格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