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學(xué)年高中語文 課時作業(yè)9 赤壁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
資源ID:112232090
資源大?。?span id="e20fg0b" class="font-tahoma">54.50KB
全文頁數(shù):7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10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wǎng)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yù)覽文檔經(jīng)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2020學(xué)年高中語文 課時作業(yè)9 赤壁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此資料由網(wǎng)絡(luò)收集而來,如有侵權(quán)請告知上傳者立即刪除。資料共分享,我們負責(zé)傳遞知識。
課時作業(yè)9 赤壁賦
[基礎(chǔ)演練]
1.下列加點字讀音有誤的一項是( )
A.窈窕(yǎo) 馮(píng)虛御風(fēng) 棹(zhào)
B.嫠(lí)婦 愀(qiū)然 釃(shī)酒
C.橫槊(shuò) 渚(zhǔ) 蜉蝣(fú yóu)
D.無盡藏(zàng) 藉(jiè) 壬(rén)戌
解析:B項中“愀”的讀音應(yīng)為“qiǎo”。
答案:B
2.下列各句中字形無誤的一組是( )
A.壬戊之秋,七月既望。
B.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C.月明星稀,烏雀南飛。
D.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栗。
解析:A項“戊”應(yīng)為“戌”;C項“雀”應(yīng)為“鵲”;D項“栗”應(yīng)為“粟”。
答案:B
3.下列各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組是( )
A.扁鵲望桓侯而還走 B.悟言一室之內(nèi)
C.寄蜉蝣于天地 D.馮虛御風(fēng)
解析:A項中“還”通“旋”,回轉(zhuǎn),掉轉(zhuǎn)。B項中“悟”通“晤”,面對面。D項中“馮”通“憑”,乘。
答案:C
4.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
B.渺滄海之一粟
C.白露橫江
D.凌萬頃之茫然
解析:B項古今相同,皆為“大?!?。A項古義:依此,用來;今義:連詞,表因果。C項古義:白茫茫的水汽;今義: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D項古義:曠遠的樣子;今義:完全不知道的樣子。
答案:B
5.下列各句中加點字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①舉酒屬客(屬,勸人飲酒)
②徘徊于斗牛之間(斗宿星和牛宿星)
B.①倚歌而和之(同聲相應(yīng),唱和)
②余音裊裊(裊裊:形容聲音婉轉(zhuǎn)悠長)
C.①方其破荊州,下江陵(下,往下游走)
②擊空明兮溯流光(空明:澄明的水波)
D.①山川相繆,郁乎蒼蒼(繆,繚,盤繞)
②釃酒臨江,橫槊賦詩(釃酒,斟酒)
解析:“下”應(yīng)為“攻占”。
答案:C
6.與“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中的“于”字意義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
B.托遺響于悲風(fēng)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月出于東山之上
解析:A項中的“于”和例句中的“于”皆為“介詞,在”;B項中的“于”是“介詞,到”;C項中的“于”是“介詞,被”;D項中的“于”是“介詞,從”。
答案:A
7.下列各句的句式特點和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而今安在哉? B.何為其然也?
C.沛公安在?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解析:D項屬于被動句,其他三項都是賓語前置句。
答案:D
8.黃州赤壁因為蘇軾的吟誦而聲名大振。春節(jié)晚會上,有一副對聯(lián)寫到了江南兩省富有人文特色的自然景觀。把對聯(lián)補齊,并說明分別是哪兩個省擬出來的。
上聯(lián):八百里 憑岳陽壯闊省份
下聯(lián): 赤壁攬黃鶴風(fēng)流省份
解析:岳陽樓在湖南省的洞庭湖畔,赤壁在湖北省,因此可以斷定省份。
答案:洞庭 湖南省 兩千年 湖北省
閱讀《赤壁賦》有關(guān)片段,回答問題。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 , , ,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fēng)?!?
9.下列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方其破荊州(當(dāng))
東望武昌(現(xiàn)在湖北鄂城,不是現(xiàn)在的武昌)
B.漁樵于江渚之上(江中小洲)
舉匏樽以相屬(葫蘆)
C.寄蜉蝣于天地(一種小飛蟲,古人說它朝生暮死,這里用來比喻人生短促)
知不可乎驟得(數(shù)得,屢次得到)
D.駕一葉之扁舟(形容船小)
而吾與子之所共適(到……去)
解析:“適”是“享有”的意思。
答案:D
10.對這段文字的分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 )
A.這段寫客人感慨人生短促無常的悲觀情緒。
B.作者借主客問答的形式,撫今追昔,暢述對天地人生的感觸。
C.客人從眼前的明月、江水、山川,想到曹操的詩。世間萬物,英雄豪杰,不過是過眼煙云,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灰飛煙滅,風(fēng)消云散。
D.這段文字寫曹操擊走劉備,攻破荊州,又率領(lǐng)浩浩蕩蕩的軍隊沿江而下,戰(zhàn)艦千里相連,戰(zhàn)旗遮天蔽日,目的是贊揚曹操。
解析:這段文字寫……“目的是贊揚曹操”有誤。寫曹操的戰(zhàn)績是為了證明他是“固一世之雄也”,而今看來也不過是過眼煙云,也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灰飛煙滅,風(fēng)消云散。
答案:D
11.將文中橫線上空缺的句子填出。
答:
答案:舳艫千里 旌旗蔽空 釃酒臨江 橫槊賦詩
12.翻譯下列句子:
(1)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解析:(1)注意名詞作狀語和反問句的翻譯。(2)注意“寄”“渺”“哀”“羨”的翻譯。
答案:(1)向西望是夏口,向東望是武昌,山川繚繞,郁郁蒼蒼,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圍困的地方嗎?
(2)只是像蜉蝣一樣寄生在天地之間,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顆谷粒。哀嘆我生命的短暫,而羨慕長江的流水無窮無盡。
[課外遷移]
13.請翻譯下列文中的畫線句。
記承天寺夜游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松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2)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3)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答案:(1)張懷民也沒睡,于是我們一起在庭院散步。
(2)庭院中的月光,像積水那樣清澈透明,水中有像交錯縱橫的藻和荇似的水草,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枝葉在月光下的影子。
(3)哪一夜沒有月亮呢?哪里沒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的閑人罷了。
【參考譯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脫衣想睡覺時,月光從窗口射進來,我愉快地起來行走。想到?jīng)]有可與自己一起游樂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張懷民。張懷民也沒有睡覺,我們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像積水那樣清澈透明,水中有像交錯縱橫的藻和荇似的水草,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枝葉在月光下的影子。哪一夜沒有月亮呢?哪里沒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的閑人罷了。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題。
后赤壁賦
蘇軾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于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
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fēng)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wǎng)得魚,巨口細鱗,狀如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
于是攜酒與魚,復(fù)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fù)識矣。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注之幽宮。蓋二客不能從焉。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yīng),風(fēng)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
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
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蹁躚,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樂乎?”問其姓名,俯而不答?!皢韬簦∴嫖∥抑?。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顧笑,予亦驚寤。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注釋:馮(píng)夷:水神。
14.對下列加點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解析:顧:看。
答案:B
1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A.是歲十月之望 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B.掠予舟而西也 羽化而登仙
C.顧安所得酒乎 山川相繆,郁乎蒼蒼
D.予乃攝衣而上 乃謝客就車
解析:C項分別是語氣助詞,表疑問語氣;形容詞詞尾。A項都是結(jié)構(gòu)助詞,的;B項都是表承接關(guān)系;D項都是表承接關(guān)系,于是,就。
答案:C
16.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能襯托蘇軾悲傷心情的一組是( )
①舉網(wǎng)得魚,巨口細鱗,狀如松江之鱸?、谒都冉?,木葉盡脫?、墼赵轮畮缀?,而江山不可復(fù)識矣?、軇澣婚L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yīng),風(fēng)起水涌?、莩啾谥螛泛酰俊、迒韬簦∴嫖?!我知之矣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③④⑤
解析:可以采用排除法。
答案:B
17.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盡管蘇軾是一個曠達樂觀的人,但他還是在此賦中流露出了他的悲傷的心情。
B.這篇賦以記游為主,描繪了冬夜赤壁凄涼可怕的景象,從而襯托出了作者無限傷感的心緒。
C.蘇軾的前賦和后賦一比較,就可以明顯地感覺到后賦具有更濃厚的虛無色彩。
D.此賦末尾寫了一個夢境,流露出了作者暫且忘記現(xiàn)實,得到心靈愉快的心情。
解析:“流露出了作者暫且忘記現(xiàn)實,得到心靈愉快的心情”錯誤。
答案:D
18.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蘇軾《赤壁賦》)
(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蘇軾《后赤壁賦》)
(3)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fù)識矣。(蘇軾《后赤壁賦》)
答案:(1)假如從它的變化的方面來看,那么天地間萬事萬物連一瞬間都沒有停止變化;如果從不變的方面來看,那么萬事萬物和我們都是永不消失的。我們又羨慕什么呢?
(2)于是我回到船上,(吩咐船家)把小船放到江心,任憑它漂流到哪里停止,我們就在那里歇息。
(3)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覽所見的江景山色再也認不出來了!
【參考譯文】
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從雪堂出發(fā),準備回臨皋亭。有兩位客人跟隨著我,一起走過黃泥坂。這時霜露已經(jīng)降下,樹葉全都脫落。我們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頭望見明月高懸。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樂;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詩,相互酬答。
過了一會兒,我嘆惜地說:“有客人卻沒有酒,有酒卻沒有菜。月色皎潔,清風(fēng)吹拂,這樣美好的夜晚,我們怎么度過呢?”一位客人說:“今天傍晚,我撒網(wǎng)捕到了魚,大嘴巴,細鱗片,形狀就像吳淞江的鱸魚。不過,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說:“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為了應(yīng)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這樣,我們攜帶著酒和魚,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覽。長江的流水發(fā)出聲響,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聳;山巒很高,月亮顯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來。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覽所見的江景山色再也認不出來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著險峻的山巖,撥開紛亂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狀的怪石上,又不時拉住形如虬龍的樹枝,攀上猛禽做窩的懸崖,下望水神馮夷的深宮。兩位客人都不能跟著我到這個極高處。我劃地一聲長嘯,草木被震動,高山與我共鳴,深谷響起了回聲,大風(fēng)刮起,波浪洶涌。我也覺得憂傷悲哀,感到恐懼,覺得這里使人害怕,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劃到江心,任憑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
這時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覺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鶴,橫穿江面從東邊飛來,翅膀像車輪一樣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潔白的衣衫,它嘎嘎地拉長聲音叫著,擦過我們的船向西飛去。
過了一會兒,客人離開了,我也回家睡覺。夢見一位道士,穿著羽毛編織成的衣裳,輕快地走來,走過臨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說:“赤壁的游覽快樂嗎?”我問他的姓名,他低頭不回答?!班蓿“パ?!我知道你的底細了。昨天夜晚,邊飛邊叫經(jīng)過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嗎?”道士回頭笑了起來,我也忽然驚醒。開門一看,卻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