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化學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試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3 (2)
-
資源ID:11755759
資源大?。?span id="bzd5sja" class="font-tahoma">319KB
全文頁數:29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9.9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九年級化學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試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3 (2)
2016-2017學年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康巴什新區(qū)一中九年級(上)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
一、單項選擇(本大題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廚房里發(fā)生的下列變化中不包含化學變化的是( ?。?
A.沼氣燃燒 B.鐵鍋生銹 C.開水沸騰 D.蔬菜腐爛
2.下列物質的用途主要由化學性質來決定的是( )
A.用氫氣充氣球 B.用可燃冰作燃料
C.用銅絲作導線 D.用金剛石切割金屬
3.用來判斷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是化學變化的依據是:( ?。?
A.火星四射 B.放熱
C.生成黑色固體 D.鐵絲熔化成小球
4.下列儀器不能用酒精燈直接加熱的是( ?。?
A.蒸發(fā)皿 B.試管 C.燒杯 D.燃燒匙
5.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①取藥品沒有說明用量時,液體取1~2mL
②取用食鹽,可用手直接拿取
③做過加熱實驗的玻璃儀器應趁熱用冷水沖洗,以免冷了洗不干凈
④給試管中液體加熱時,液體體積不超過試管容積的.
A.①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下列變化能證明分子可以再分的是( ?。?
A.水蒸發(fā) B.石蠟熔化 C.干冰升華 D.水通電分解
7.下列化學用語能表示一種元素,又能表示一個原子,還能表示一種物質的是( ?。?
A.O B.Zn C.N2 D.CO
8.用量筒量取溶液,視線與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最低處保持水平,讀數為15毫升;倒出部分液體后,俯視凹液面的最低處,讀數為9毫升.則該學生實際倒出的溶液體積( ?。?
A.小于6毫升 B.大于6毫升 C.等于6毫升 D.無法確定范圍
9.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發(fā)生爆炸,泄漏出放射性元素碘﹣131,碘原子的質子數為53,則核外電子數為( ?。?
A.131 B.78 C.53 D.87
10.邏輯推理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思維方法,下面是從小明同學學習筆記中摘錄出來的一些推理,你認為正確的一句是( )
A.同種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質子數,所以具有相同質子數的兩種粒子一定是同種元素
B.由同種分子構成的物質是純凈物,所以純凈物一定由同種分子構成
C.單質都是由一種元素組成的,所以含有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一定是單質
D.化合物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所以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一定是化合物
11.下列關于空氣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空氣是一種十分重要的天然資源
B.少量有害氣體進入空氣中,依靠大自然的自凈能力,空氣仍能保持潔凈
C.按質量計算,空氣中約含氮氣78%,氧氣21%,其他氣體和雜質約占1%
D.空氣中的稀有氣體一般不跟其他物質反應,曾被稱為“惰性氣體”
12.冰島火山噴發(fā)對歐洲多國造成了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下列物質中不屬于空氣污染物的是( ?。?
A.二氧化硫 B.火山灰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13.下列解釋不正確的是( ?。?
事 實
解 釋
A、H2O2可殺菌消毒,而H2O不能
兩種物質的分子構成不同
B、溫度計中的水銀(汞)熱脹冷縮
原子的大小發(fā)生改變
C、氣體易被壓縮
氣體分子間的間隔很大
D、花香四溢
分子在不斷運動
A.A B.B C.C D.D
14.下列物質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H2O2 B.MnO2 C.CO2 D.O2
15.如圖中“○”和“●”分別表示兩種質子數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由兩種化合物組成的混合物的圖是( ?。?
A. B. C. D.
16.化學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市場上有“高鈣牛奶”、“加氟牙膏”、“葡萄糖酸鋅”等商品,這里的“鈣、氟、鋅”應理解為( )
A.原子 B.元素 C.分子 D.單質
17.下列物質中,前者屬于純凈物,后者屬于混合物的是( ?。?
A.凈化后的空氣、氧化鎂 B.氧化銅、液氧
C.生銹的鐵釘、五氧化二磷 D.水和冰相混合、啤酒
18.某金屬工藝品的外觀有銀白色的金屬光澤,同學們認為它可能和鐵一樣,有磁性,在討論時,有同學提出“我們可以先拿磁鐵來吸一下”.就“拿磁鐵來吸一下”這一過程而言,屬于科學探究中的( ?。?
A.假設 B.實驗 C.觀察 D.得出結論
19.根據下列各組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分析,具有相同化學性質的一組是( ?。?
A. B. C. D.
20.不同種元素最本質的區(qū)別是( )
A.中子數不同 B.質子數不同
C.相對原子質量不同 D.核外電子數不同
二、填空與簡答(本大題共9小題,每空1分,共41分)
21.(8分)填寫化學用語
氫元素
一個鈉原子
兩個水分子
三個鎂離子
氦氣
寫出紅磷在氧氣中燃燒的文字表達式
寫出鎂在氧氣中反應的符號表達式
若“”表示一個氮原子,則“”表示 (用化學用語表示該物質).
22.(5分)寫出下列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文字表達式
(1)加熱氧化汞分解
(2)碳在氧氣中燃燒
(3)石蠟和氧氣反應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4)以上反應中屬于化合反應的是 ?。唬ㄌ钚蛱?,下同)屬于氧化反應的是 .
23.(7分)如圖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根據圖表回答下列問題:
(1)氟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 ?。?
(2)寫出原子序數為11、17兩種元素所組成的化合物 (用化學用語表示).
(3)從原子結構角度看,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 數,某粒子結構示意圖為,該粒子所屬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 周期.
(4)表中與P元素化學性質相似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號)
(5)氟原子在化學反應中容易 ?。ㄌ畹玫交蚴ィ╇娮有纬呻x子 ?。ㄌ铌柣蜿帲?
24.圖中的①、②是氟元素、鈣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種粒子的結構示意圖.
請你回答:
(1)X= ?。?
(2)A、B、C、D屬于同種元素的粒子是 ?。ㄌ钚蛱枺?;
(3)根據元素原子結構示意圖,不能直接獲得的信息是 ?。ㄌ罹幪枺?
①核電荷數 ②相對原子質量 ③電子層數 ④最外層電子數.
25.有一粒子的結構示意圖為 ,若此粒子不顯電性,則n= ??;若此粒子帶2個單位正電荷,則n= ;若此粒子帶2個單位負電荷,則n= ?。?
26.(1)A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則A元素在化學反應中容易 電子變成 離子,屬于 元素(填金屬或非金屬);
(2)B元素的離子結構示意圖為:,該離子帶 個單位正電荷,離子符號為 該元素的原子核外總共有 個電子.
27.鈾﹣235是制造原子彈的一種原料,這種原子的相對原于質量是235,核電荷數為92,其核內中子數為 ??;核外電子數為 ?。?
28.能保持水化學性質的粒子是 ,氯化鈉是由 構成,鐵是由 構成的.
29.(5分)在分子、原子、離子、原子核、質子、中子、電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條件的粒子,填在相應的橫線上:
(1)不顯電性的粒子是 ?。?
(2)在同一原子中數目相等的粒子是 .
(3)質量最小的粒子是 ?。?
(4)帶正電荷的粒子是 ?。?
(5)決定原子質量大小的粒子主要是 ?。?
三、實驗與探究(本大題共2小題,每空1分,共13分)
30.(4分)如圖Ⅰ是小紅按課本進行的一個探究分子的運動化學實驗,在實驗時同學們聞到了一股難聞的刺激性氣味.于是小明對原實驗裝置進行了改進,裝置如圖Ⅱ.
【實驗操作】
a.向B、C、E三支試管中分別加入5mL的蒸餾水,各滴入1~2滴無色酚酞溶液,振蕩,觀察溶液顏色;
b.在A、D試管中分別加入2mL濃氨水,立即用帶橡皮塞的導管按實驗圖Ⅱ連接好,并將D試管放置在盛有熱水的燒杯中,觀察幾分鐘.
【分析討論】
(1)E試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
(2)進行操作b時觀察到的現象是 ?。?
(3)由此可以得到的實驗結論是:① ,② ?。?
31.(9分)如圖是測定氧氣含量的三種方法,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2與圖1比較有什么優(yōu)點?(列舉兩條) , ?。?
(2)利用圖3進行實驗,白磷在熱水加熱的條件下會著火燃燒,整個過程中活塞的移動方向是 ?。怀浞掷鋮s后活塞應停留在 ?。ㄌ顢底郑?
(3)金屬鎂條不僅與氧氣反應,還能與空氣中的氮氣、二氧化碳反應.如果把圖1中的紅磷換成鎂條,則實驗結果偏 ?。ㄌ畲蠡蛐。F絲也可以和氧氣反應,能用鐵絲代替紅磷完成上面的實驗嗎? ?。ㄌ睢澳堋被颉安荒堋保?,并說明原因: .
(4)若實驗測得的結果偏小,可能的原因有那些?(列舉兩條) , ?。?
四、計算題(所需相對原子質量見試卷題頭,6分)
32.求相同質量的鈉、鎂、鋁含原子數目由少到多的順序是 ?。?
33.(4分)已知1個碳﹣12原子的質量為1.99310﹣26kg,A原子的質量為5.14610﹣26kg,若A原子核內中子數比質子數多1,求:(要寫計算過程)
(1)A原子的核外電子數?
(2)A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2016-2017學年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康巴什新區(qū)一中九年級(上)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單項選擇(本大題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廚房里發(fā)生的下列變化中不包含化學變化的是( ?。?
A.沼氣燃燒 B.鐵鍋生銹 C.開水沸騰 D.蔬菜腐爛
【考點】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判別.
【分析】化學變化是指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物理變化是指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本質區(qū)別是否有新物質生成.
【解答】解:A、沼氣燃燒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屬于化學變化;
B、鐵鍋生銹的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C、水沸騰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D、蔬菜腐爛的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故選C.
【點評】解答本題要分析變化過程中是否有新物質生成,如果沒有新物質生成就屬于物理變化.
2.下列物質的用途主要由化學性質來決定的是( ?。?
A.用氫氣充氣球 B.用可燃冰作燃料
C.用銅絲作導線 D.用金剛石切割金屬
【考點】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
【分析】物質的物理性質是指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例如,顏色、狀態(tài)、氣味、密度、硬度、熔點、沸點等.物質的化學性質是指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例如,穩(wěn)定性、氧化性、還原性、毒性、可燃性等.
【解答】解:A、用氫氣充氣球是利用了氫氣密度小的性質,屬于物理性質;
B、用可燃冰作燃料是利用了可燃冰的可燃性,是化學性質,符合題意;
C、用銅絲作導線是利用銅絲的導電性,屬于物理性質;
D、用金剛石切割金屬是利用金剛石硬度大的物理性質,不合題意.
故選B.
【點評】掌握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定義,理解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本質區(qū)別﹣﹣﹣﹣是否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了解二者包括的內容是解決這類問題的關鍵.
3.用來判斷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是化學變化的依據是:( ?。?
A.火星四射 B.放熱
C.生成黑色固體 D.鐵絲熔化成小球
【考點】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
【分析】根據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叫化學變化,又叫化學反應,它的本質特征是有其他(新的)物質生成,據此即可進行分析解答本題.
【解答】解:根據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叫化學變化,它的本質特征是有其他(新的)物質生成,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是否發(fā)生了化學變化的根本依據是生成黑色固體四氧化三鐵.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化學變化概念的理解,并應用到解題當中.對于新物質的生成的判斷是建立在顏色等現象變化基礎上的,所以要通過現象的變化分析物質發(fā)生的變化的實質.
4.下列儀器不能用酒精燈直接加熱的是( )
A.蒸發(fā)皿 B.試管 C.燒杯 D.燃燒匙
【考點】用于加熱的儀器.
【分析】可以用酒精燈直接加熱的儀器有:坩堝、試管、蒸發(fā)皿、試管、燃燒匙等.
【解答】解:A、蒸發(fā)皿能用酒精燈直接加熱,故A不符合題意;
B、試管能用酒精燈直接加熱,故B不符合題意;
C、燒杯加熱時必須墊上石棉網,不能用酒精燈直接加熱,故C符合題意;
D、燃燒匙能用酒精燈直接加熱,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能直接加熱的儀器,要求學生要善于歸納總結所學知識,可以根據所學知識進行回答,難度不大.
5.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①取藥品沒有說明用量時,液體取1~2mL
②取用食鹽,可用手直接拿取
③做過加熱實驗的玻璃儀器應趁熱用冷水沖洗,以免冷了洗不干凈
④給試管中液體加熱時,液體體積不超過試管容積的.
A.①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考點】液體藥品的取用;固體藥品的取用;給試管里的液體加熱;玻璃儀器的洗滌.
【分析】A、藥品取用原則要遵循節(jié)約的原則,所以取用時要盡量少用.
B、根據取用粉末狀固體藥品時的方法分析.
C、根據清洗玻璃儀器時的注意事項分析判斷.
D、根據給試管中液體加熱時的注意事項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實驗時,如果沒有說明液體藥品的用量時,應按最少量取用,液體應取1~2 mL,故選項說法正確.
B、取用粉末狀固體藥品時可用藥匙或紙槽,不可用手直接抓,故選項說法錯誤.
C、清洗玻璃儀器時,要等儀器溫度降下來后清洗,防止儀器破裂,故選項說法錯誤.
D、給試管中液體加熱時,液體體積不超過試管容積的,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熟悉各種儀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項、常見化學實驗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項是解答此類試題的關鍵.
6.下列變化能證明分子可以再分的是( ?。?
A.水蒸發(fā) B.石蠟熔化 C.干冰升華 D.水通電分解
【考點】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判別;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
【分析】首先要明確只有化學變化中分子才可以再分.水蒸發(fā)、石蠟熔化、干冰升華等變化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電解水能生成氫氣和氧氣,屬于化學變化.
【解答】解:A、水蒸發(fā)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水分子沒有改變.
B、石蠟熔化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分子沒有改變.
C、干冰升華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分子沒有改變.
D、電解水時,水分子分解成氫原子和氧原子,氫原子結合成氫分子,氧原子結合成氧分子,能證明分子可以再分.
故選:D.
【點評】解答本題要分析變化過程中是否有新分子生成,如果有新分子生成就說明分子在化學變化中是可以再分的.
7.下列化學用語能表示一種元素,又能表示一個原子,還能表示一種物質的是( ?。?
A.O B.Zn C.N2 D.CO
【考點】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
【分析】根據由原子構成的物質的化學式一般有3層含義:微觀①表示一個原子;宏觀:①表示一種物質;②表示該物質的元素組成;進行解答.
【解答】解:根據化學式的表示意義可知:
A、O表示一個氧原子,故A錯誤;
B、Zn既能表示鋅這種元素,又能表示一個鋅原子,還能表示鋅這種物質,故B正確;
C、N2表示一個氮氣分子,故C錯誤;
D、CO表示一個一氧化碳分子,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金屬單質是由原子構成的物質,其化學式用元素符號表示;因此金屬元素的符號除表示一種元素還表示一種物質.
8.用量筒量取溶液,視線與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最低處保持水平,讀數為15毫升;倒出部分液體后,俯視凹液面的最低處,讀數為9毫升.則該學生實際倒出的溶液體積( ?。?
A.小于6毫升 B.大于6毫升 C.等于6毫升 D.無法確定范圍
【考點】測量容器-量筒;實驗數據處理或者誤差分析的探究.
【分析】根據量筒的讀數與實際值的關系來判斷該學生實際倒出液體的體積大?。?
【解答】解:初次視線與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讀數為15mL是正確的量液方法,倒出部分液體后,向下俯視凹液面的最低處,讀數為9mL,俯視讀數偏大,但量取的液體實際體積正好偏小,即剩余體積小于9mL,所以該學生實際倒出液體的體積是肯定大于6mL.
故選:B.
【點評】用量筒量取液體時,視線要與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俯視度數大,實值則偏小,仰視度數小,實值已超出.
9.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發(fā)生爆炸,泄漏出放射性元素碘﹣131,碘原子的質子數為53,則核外電子數為( ?。?
A.131 B.78 C.53 D.87
【考點】原子的有關數量計算.
【分析】在原子中質子數=電子數=核電荷數;利用這一規(guī)律解決問題.
【解答】解:因為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核電荷數,所以質子數是53時核外的電子數也是53.
故選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原子的構成,會根據構成原子的微粒的數目關系,判斷一些微粒的數目是解題的關鍵;
10.邏輯推理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思維方法,下面是從小明同學學習筆記中摘錄出來的一些推理,你認為正確的一句是( )
A.同種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質子數,所以具有相同質子數的兩種粒子一定是同種元素
B.由同種分子構成的物質是純凈物,所以純凈物一定由同種分子構成
C.單質都是由一種元素組成的,所以含有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一定是單質
D.化合物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所以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一定是化合物
【考點】元素的概念;純凈物和混合物的判別;單質和化合物的判別.
【分析】A、根據元素的定義進行分析;
B、根據純凈物的構成進行分析;
C、根據單質的定義進行分析;
D、根據溶化合物組成進行分析.
【解答】解:A、由元素的定義可知,質子數相同的粒子一定不一定屬于同種元素,例如,水分子與氨氣分子質子數相同但不是同種元素,要說明的是同種元素須指明是原子做前提,故此選項錯誤;
B、由同種分子構成的物質是純凈物,純凈物不一定由同種分子構成,例如,鐵是由同種原子構成的純凈物,故此選項錯誤;
C、由單質的定義可知,單質都是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含有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單質,例如,例如氧氣和臭氧的混合物,故此選項錯誤;
D、化合物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所以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一定是化合物,此選項正確.
故選D.
【點評】邏輯推理是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應提倡學生學習這種學習方法,但應注意推理的合理性、正確性.解決這類題可從找反例入手.
11.下列關于空氣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空氣是一種十分重要的天然資源
B.少量有害氣體進入空氣中,依靠大自然的自凈能力,空氣仍能保持潔凈
C.按質量計算,空氣中約含氮氣78%,氧氣21%,其他氣體和雜質約占1%
D.空氣中的稀有氣體一般不跟其他物質反應,曾被稱為“惰性氣體”
【考點】空氣的成分及各成分的體積分數;空氣對人類生活的重要作用;空氣的污染及其危害.
【分析】空氣是人類及動植物賴以生存的重要天然資源;空氣有自凈能力,但排放到空氣中有害氣體過多會嚴重污染空氣;空氣中各成分的含量是體積分數.空氣中的稀有氣體化學性質穩(wěn)定,曾被稱“惰性氣體”.
【解答】解:A、空氣是人類及動植物賴以生存的重要天然資源,故A正確;
B、空氣有自凈能力,能凈化空氣中的少量有害氣體,故B正確;
C、空氣中各成分的含量多少是按體積計算的,不是按質量計算的,故C不正確;
D、空氣中的稀有氣體化學性質穩(wěn)定,一般不跟其他物質反應,曾被稱“惰性氣體”,故D正確;
故選C.
【點評】考查空氣對人類的重要性,嚴重污染空氣會給人類帶來危害,空氣的各成分是按體積計算的.考查一些基本知識,基本原理.
12.冰島火山噴發(fā)對歐洲多國造成了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下列物質中不屬于空氣污染物的是( )
A.二氧化硫 B.火山灰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考點】空氣的污染及其危害.
【分析】根據空氣污染途徑來考慮空氣污染物,并且熟記這些污染物.
【解答】解:空氣的污染途徑是工廠廢氣的任意排放,大量燃燒化石燃料,汽車尾氣的排放,可總結為:有害氣體和煙塵,主要的有害氣體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火山灰屬于煙塵也屬于污染物,二氧化碳不屬于空氣污染物.
故選D.
【點評】熟記空氣污染的途徑,知道如何才能防止空氣污染,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為凈化我們的空氣而出力.
13.下列解釋不正確的是( ?。?
事 實
解 釋
A、H2O2可殺菌消毒,而H2O不能
兩種物質的分子構成不同
B、溫度計中的水銀(汞)熱脹冷縮
原子的大小發(fā)生改變
C、氣體易被壓縮
氣體分子間的間隔很大
D、花香四溢
分子在不斷運動
A.A B.B C.C D.D
【考點】利用分子與原子的性質分析和解決問題.
【分析】根據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質量和體積都很??;分子之間有間隔;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物質的分子性質不同,結合事實進行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解:A、H2O2可殺菌消毒,而H2O不能,是因為兩種物質的分子構成不同,不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不同,故選項解釋正確.
B、溫度計中的水銀(汞)熱脹冷縮,是因為汞原子的間隔(而不是大?。╇S溫度升降而改變,故選項解釋錯誤.
C、氣體易被壓縮,是因為氣體分子間的間隔很大,故選項解釋正確.
D、花香四溢,是因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斷的運動的,向四周擴散,使人們聞到花香,故選項解釋正確.
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質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質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是解答此類題的關鍵.
14.下列物質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H2O2 B.MnO2 C.CO2 D.O2
【考點】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
【分析】物質中含有氧氣的分子即是該物質中含有氧氣,據此進行判斷分析即可.
【解答】解:
A、H2O2中含有氧元素,而無氧氣分子,故不符合題意;
B、二氧化錳中含有氧元素,而無氧氣分子,故不符合題意;
C、CO2中含有氧元素,而無氧氣分子,故不符合題意;
D、氧氣中含有氧分子,故符合題意.
故選D.
【點評】解答本題的關鍵是要充分理解物質的組成,進而判斷是否含有氧氣的分子,只有這樣才能對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
15.如圖中“○”和“●”分別表示兩種質子數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由兩種化合物組成的混合物的圖是( )
A. B. C. D.
【考點】純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單質和化合物的判別.
【分析】根據圖示進行分析,化合物是指由多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混合物中至少含有兩種物質.
【解答】解:A、此圖中含有兩種物質的分子,均是單質,故A錯誤;
B、此圖中含有兩種物質的分子,均是化合物,符合題意,故B正確;
C、此圖中含有一種物質的分子,屬于純凈物,故C錯誤;
D、此圖中含有兩種物質的分子,一種是單質,一種是化合物,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了物質的類別,完成此題,可以依據概念以及圖示進行.
16.化學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市場上有“高鈣牛奶”、“加氟牙膏”、“葡萄糖酸鋅”等商品,這里的“鈣、氟、鋅”應理解為( )
A.原子 B.元素 C.分子 D.單質
【考點】物質的元素組成.
【分析】根據元素與微觀粒子及物質的區(qū)別進行分析解答本題.
【解答】解:根據元素與微觀粒子及物質的區(qū)別.
宏觀物質的組成,用宏觀概念元素來表示;
分子的構成,用微觀粒子來表示;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核內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是宏觀概念,只講種類,不講個數.食品、藥品、營養(yǎng)品、礦泉水等物質中的“碘、氟、鈣、鐵、鋅”等不能以單質、分子、原子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
故選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根據元素與微觀粒子及物質的區(qū)別進行分析解題的能力.
17.下列物質中,前者屬于純凈物,后者屬于混合物的是( )
A.凈化后的空氣、氧化鎂 B.氧化銅、液氧
C.生銹的鐵釘、五氧化二磷 D.水和冰相混合、啤酒
【考點】純凈物和混合物的判別.
【分析】純凈物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物質,混合物是由多種物質組成的物質;據此結合常見物質的組成成分逐項分析即可.
【解答】解:A、凈化后的空氣屬于混合物,氧化鎂屬于純凈物,故錯誤.
B、氧化銅、液氧中都只含有一種物質,都屬于純凈物,故錯誤.
C、生銹的鐵釘屬于混合物,五氧化二磷屬于純凈物,故錯誤.
D、水和冰相混合中只含有一種物質,屬于純凈物;啤酒中含有水、酒精等多種物質,屬于混合物,故正確.
故選:D.
【點評】解答本題要充分理解純凈物和混合物的區(qū)別,要分析物質是由幾種物質組成的,如果只有一種物質組成就屬于純凈物,如果有多種物質就屬于混合物.
18.某金屬工藝品的外觀有銀白色的金屬光澤,同學們認為它可能和鐵一樣,有磁性,在討論時,有同學提出“我們可以先拿磁鐵來吸一下”.就“拿磁鐵來吸一下”這一過程而言,屬于科學探究中的( )
A.假設 B.實驗 C.觀察 D.得出結論
【考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分析】科學探究的一般環(huán)節(jié)包括提出問題,假設問題,設計與分析,實驗,檢驗實驗,報告與交流,用磁鐵吸一下是一個具體的操作過程.
【解答】解:根據敘述可知“我們可以先拿磁鐵來吸一下”是一個具體的操作實驗過程,在提出問題,假設問題,設計與分析,實驗,檢驗實驗,報告與交流的基本環(huán)節(jié)中應屬實驗的環(huán)節(jié).
故選:B.
【點評】此題是對科學探究環(huán)節(jié)的考查,解題的關鍵是對采用過程的分析,并結合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解決此題.
19.根據下列各組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分析,具有相同化學性質的一組是( ?。?
A. B. C. D.
【考點】原子結構示意圖與離子結構示意圖;核外電子在化學反應中的作用.
【分析】在粒子的結構示意圖中,最外層電子數能反映出其化學性質,根據這一點來解答此題.
【解答】解:A、表示的兩種元素分別是氦元素原子和氬元素原子的結構示意圖,二種元素都屬于稀有氣體元素,化學性質相同.故選;
B、表示的兩種元素最外層電子數分別為7、1,最外層電子數不同,其化學性質也不同.故不選;
C、前者表示的是稀有氣體元素氦,而后者表示的是鎂元素的原子.二者化學性質不同.故不選;
D、表示的兩種元素最外層電子數分別為8、6,最外層電子數不同,其化學性質也不同.故不選;
故選A.
【點評】元素的化學性質主要取決于其最外層電子數,一般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即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但要注意與稀有氣體區(qū)別開來.本題中易錯選C.
20.不同種元素最本質的區(qū)別是( ?。?
A.中子數不同 B.質子數不同
C.相對原子質量不同 D.核外電子數不同
【考點】元素的概念.
【分析】在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但不同種元素之間的本質區(qū)別是質子數不同而不是電子數,更不能是中子數和相對原子質量
【解答】解:元素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核內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不同種元素之間的本質區(qū)別是質子數不同,各選項中不同種元素最本質的區(qū)別是質子數不同;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在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不同種元素之間的本質區(qū)別是質子數不同,此題利用元素的概念進行分析,可幫助學生的解題能力.
二、填空與簡答(本大題共9小題,每空1分,共41分)
21.填寫化學用語
氫元素
一個鈉原子
兩個水分子
三個鎂離子
氦氣
H
Na
2H2O
3Mg2+
He
寫出紅磷在氧氣中燃燒的文字表達式
磷+氧氣五氧化二磷
寫出鎂在氧氣中反應的符號表達式
2Mg+O22MgO
若“”表示一個氮原子,則“”表示 N2?。ㄓ没瘜W用語表示該物質).
【考點】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書寫文字表達式.
【分析】本題考查化學用語的意義及書寫,解題關鍵是分清化學用語所表達的對象是分子、原子、離子還是化合價,才能在化學符號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適當的計量數來完整地表達其意義,并能根據物質化學式的書寫規(guī)則正確書寫物質的化學式,才能熟練準確的解答此類題目.
【解答】解:元素可用元素符號表示,氫元素的元素符號為:H;
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號來表示一個原子,表示多個該原子,就在其元素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字.所以1個鈉原子,就可表示為:Na;
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確書寫物質的化學式,表示多個該分子,就在其化學式前加上相應的數字,所以兩個水分子可表示為2H2O;
離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該離子的元素符號右上角,標出該離子所帶的正負電荷數,數字在前,正負符號在后,帶1個電荷時,1要省略.若表示多個該離子,就在其元素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字,故3個鎂離子可表示為:3Mg2+;
氦是稀有氣體元素,由稀有氣體元素組成的單質是單原子分子,所以氦氣的化學式就是表示氦元素的元素符號,即:He;
磷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磷+氧氣五氧化二磷;
鎂條在氧氣燃燒生成氧化鎂,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Mg+O22MgO;
由圖可知它是由兩個氮原子構成的,可表示一個氮分子,其化學式為:N2;
故答案為:H;Na;2H2O;3Mg2+;He;磷+氧氣五氧化二磷;2Mg+O22MgO;N2;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化學用語的書寫和理解能力,題目設計既包含對化學符號意義的了解,又考查了學生對化學符號的書寫,考查全面,注重基礎,題目難度較易.
22.寫出下列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文字表達式
(1)加熱氧化汞分解
氧化汞汞+氧氣
(2)碳在氧氣中燃燒
碳+氧氣二氧化碳
(3)石蠟和氧氣反應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石蠟+氧氣二氧化碳+水
(4)以上反應中屬于化合反應的是 (2)??;(填序號,下同)屬于氧化反應的是?。?)(3)?。?
【考點】書寫文字表達式;反應類型的判定.
【分析】首先根據反應原理找出反應物、生成物、反應條件,根據文字表達式的書寫方法、步驟(將反應物和生成物的名稱分別寫在式子的左、右兩邊,并在式子的左、右兩邊之間標出一個指向生成物的箭頭;當反應物或生成物有多種時,中間用“+”連接起來)進行書寫即可.
【解答】解:(1)加熱氧化汞分解生成汞和氧氣,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氧化汞汞+氧氣.
(2)碳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碳+氧氣二氧化碳.
(3)石蠟和氧氣反應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石蠟+氧氣二氧化碳+水.
(4)(2)符合“多變一”的特征,屬于化合反應;(2)(3)均是物質與氧氣發(fā)生的反應,均屬于氧化反應.
故答案為:(1)氧化汞汞+氧氣;(2)碳+氧氣二氧化碳;(3)石蠟+氧氣二氧化碳+水;(4)(2);(2)(3).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考查學生根據反應原理書寫文字表達式、判定反應類型的能力,掌握文字表達式的書寫方法即可正確解答本題.
23.如圖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根據圖表回答下列問題:
(1)氟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 19.00 .
(2)寫出原子序數為11、17兩種元素所組成的化合物 NaCl?。ㄓ没瘜W用語表示).
(3)從原子結構角度看,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 電子層 數,某粒子結構示意圖為,該粒子所屬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 三 周期.
(4)表中與P元素化學性質相似的元素是 N?。ㄌ钤胤枺?
(5)氟原子在化學反應中容易 得到 (填得到或失去)電子形成離子 陰?。ㄌ铌柣蜿帲?
【考點】元素周期表的特點及其應用;核外電子在化學反應中的作用;原子結構示意圖與離子結構示意圖.
【分析】(1)根據元素周期表的信息來分析;
(2)根據原子序數判斷出元素名稱,根據化合價書寫化學式;
(3)根據元素周期律: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電子層數,進行解答;由周期表可知其周期數;
(4)根據最外層電子數相同的元素化學性質相似進行解答本題;
(5)根據原子結構示意圖的意義分析,在原子中,最外層的電子數主要決定元素的性質.
【解答】解:(1)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氟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9.00.故填:19.00;
(2)11號元素是鈉元素,17號元素是氯元素,在化合物中氯元素常顯﹣1價,鈉元素常顯+1價,則氯化鈉的化學式為:NaCl.故填:NaCl.
(3)根據元素周期律: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電子層數;由周期表可知其在第三周期;故答案為:電子層;三;
(4)根據元素周期律:同一縱行,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相同,最外層電子數相同的元素化學性質相似,由此可得:與磷元素化學性質相似的元素是氮元素;故答案為:N;
(5)氟原子最外層有7個電子,在化學反應中易得到一個電子而形成帶著一個單位負電荷的陰離子;故填:得到;陰.
【點評】此題是對原子結構示意圖意義的考查,解題的關鍵是了解原子結構示意圖中各部分的含義,并能據最外層電子數特點分析得失電子數情況.
24.圖中的①、②是氟元素、鈣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種粒子的結構示意圖.
請你回答:
(1)X= 8??;
(2)A、B、C、D屬于同種元素的粒子是 B、C?。ㄌ钚蛱枺?;
(3)根據元素原子結構示意圖,不能直接獲得的信息是?、凇。ㄌ罹幪枺?
①核電荷數 ②相對原子質量 ③電子層數 ④最外層電子數.
【考點】元素周期表的特點及其應用;原子結構示意圖與離子結構示意圖.
【分析】(1)根據原子中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電子數,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元素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核內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決定元素種類的是核電荷數(即核內質子數),據此進行分析解答.
(3)根據原子結構示意圖的表示法:小圓圈和圈內的數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內質子數;弧線表示電子層,弧線上的數字該電子層上的電子數,進行解答.
【解答】解:(1)原子中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18=2+8+X,X=8.故填:8;
(2)根據決定元素種類的是核電荷數(即核內質子數),因為B、C的核內質子數相同,所以B、C屬于同種元素的粒子.故填:B、C;
(3)根據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不能直接獲得的信息為:②相對原子質量;故填:②.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靈活運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明確粒子中核內質子數和核外電子數之間的關系、決定元素化學性質的因素等是即可正確決定本題.
25.有一粒子的結構示意圖為 ,若此粒子不顯電性,則n= 10??;若此粒子帶2個單位正電荷,則n= 12??;若此粒子帶2個單位負電荷,則n= 8?。?
【考點】原子結構示意圖與離子結構示意圖.
【分析】根據當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為原子;當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為陽離子;當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為陰離子;據此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
(1)若該粒子為中性原子,核內的質子數等于核外的電子數,所以x=2+8=10;
(2)若該粒子帶2個單位正電荷,為陽離子,核內的質子數是2+8+2=12;
(3)若該粒子帶2個單位負電荷,為陰離子,則x=10﹣2=8.
故答案為:(1)10;(2)12;(3)8.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粒子結構示意圖及其意義的理解,明確粒子中核內質子數和核外電子數之間的關系是解題的關鍵.
26.(2016秋?鄂爾多斯月考)(1)A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則A元素在化學反應中容易 得到 電子變成 陰 離子,屬于 非金屬 元素(填金屬或非金屬);
(2)B元素的離子結構示意圖為:,該離子帶 3 個單位正電荷,離子符號為 Al3+ 該元素的原子核外總共有 13 個電子.
【考點】原子結構示意圖與離子結構示意圖.
【分析】(1)原子結構示意圖中,圓圈內數字表示核內質子數,弧線表示電子層,弧線上的數字表示該層上的電子數,離圓圈最遠的弧線表示最外層.若最外層電子數≥4,則一般為非金屬元素,在化學反應中易得電子,若最外層電子數<4,則一般為金屬元素,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電子.
(2)根據當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為原子;當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為陽離子;據此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A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是7,所以在化學反應中易得到1個電子而帶負電荷,變成陰離子;最外層電子數是7,大于4,屬于非金屬元素.
(2)B元素的圖示中核內質子數是13,而核外電子數是10,故該微粒帶有3個單位的正電荷;離子符號為Al3+;原子中質子數等于電子數,所以該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總共有13個電子.
故答案為:(1)得到;陰;非金屬;(2)3;Al3+;13.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考查學生對粒子結構示意圖及其意義的理解,明確粒子結構示意圖的意義是正確解題的關鍵.
27.鈾﹣235是制造原子彈的一種原料,這種原子的相對原于質量是235,核電荷數為92,其核內中子數為 143?。缓送怆娮訑禐椤?2?。?
【考點】原子的有關數量計算.
【分析】根據原子中核電荷數與質子數及核外電子數相等,相對原子質量等于質子數與中子數之和計算即可.
【解答】解:根據核電荷數與質子數及核外電子數相等可知,鈾的核內質子數為92,核外電子數也為92,由于相對原子質量等于質子數與中子數之和,則可知原子核內中子數為235﹣92=143;
故答案為:143;92;
【點評】主要考查了原子的構成和相對原子質量的計算方法.要熟悉原子的結構中質子,中子,電子之間的關系.相對原子質量約等于質子數與中子數之和.
28.能保持水化學性質的粒子是 水分子 ,氯化鈉是由 鈉離子和氯離子 構成,鐵是由 鐵原子 構成的.
【考點】物質的構成和含量分析;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
【分析】對于分子構成的物質,其化學性質由構成的分子保持;根據金屬、大多數固態(tài)非金屬單質、稀有氣體等由原子構成;有些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氣態(tài)的非金屬單質和由非金屬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如氫氣、水等;有些物質是由離子構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鈉,進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能保持水化學性質的粒子是水分子;氯化鈉是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的;鐵屬于金屬單質,是由鐵原子直接構成的.
故答案為:水分子,鈉離子氯離子,鐵原子.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構成物質的微觀粒子方面的知識,對物質進行分類與對號入座、掌握常見物質的粒子構成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29.在分子、原子、離子、原子核、質子、中子、電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條件的粒子,填在相應的橫線上:
(1)不顯電性的粒子是 分子、原子、中子?。?
(2)在同一原子中數目相等的粒子是 質子、電子?。?
(3)質量最小的粒子是 電子?。?
(4)帶正電荷的粒子是 原子核、質子?。?
(5)決定原子質量大小的粒子主要是 質子和中子或原子核?。?
【考點】原子的定義與構成;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
【分析】(1)整個原子不顯電性,分子由原子構成,所以分子也不顯電性,中子不帶電;(2)根據在原子中各量之間的關系考慮;(3)根據電子質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計;(4)根據原子中各量帶電情況考慮;(5)根據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考慮.
【解答】(1)整個原子不顯電性,分子由原子構成,所以分子也不顯電性,中子不帶電不顯電性;
(2)在原子中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核電荷數;
(3)電子質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計;
(4)原子核帶正電荷,質子帶正電荷;
(5)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分為質子和中子,所以決定原子質量大小的粒子主要是質子和中子.
故答案為:(1)分子、原子、中子.
(2)質子、電子.
(3)電子.
(4)原子核、質子.
(5)質子和中子或/原子核.
【點評】解答本題關鍵是知道原子的組成,原子中各量之間的關系和帶電情況.
三、實驗與探究(本大題共2小題,每空1分,共13分)
30.如圖Ⅰ是小紅按課本進行的一個探究分子的運動化學實驗,在實驗時同學們聞到了一股難聞的刺激性氣味.于是小明對原實驗裝置進行了改進,裝置如圖Ⅱ.
【實驗操作】
a.向B、C、E三支試管中分別加入5mL的蒸餾水,各滴入1~2滴無色酚酞溶液,振蕩,觀察溶液顏色;
b.在A、D試管中分別加入2mL濃氨水,立即用帶橡皮塞的導管按實驗圖Ⅱ連接好,并將D試管放置在盛有熱水的燒杯中,觀察幾分鐘.
【分析討論】
(1)E試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進行對比 .
(2)進行操作b時觀察到的現象是 B試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變紅色,C試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變紅色 .
(3)由此可以得到的實驗結論是:① 分子是客觀存在,并總在不斷運動的 ,② 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度越快?。?
【考點】實驗探究物質的性質或變化規(guī)律;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
【分析】由于農氨水具有揮發(fā)性,氨分子運動速度較快,運動到盛酚酞試液的試管內,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顯堿性使酚酞試液變紅色,利用單獨在空氣中的酚酞試液作對比試驗,為的說明酚酞試液變紅的原因是氨分子運動的結果.
【解答】解:(1)通過E試管放有酚酞溶液沒有變色進行對比說明酚酞試液變紅的原因是氨分子運動的結果;
(2)B試管與C試管內的酚酞試液都變紅色,但C試管內變紅的速度比較快;
(3)通過實驗現象說明了氨水顯堿性能使酚酞試液變紅,氨分子能到酚酞試液中說明了氨分子在不斷的運動,運動到酚酞試液中的,還能說明溫度高分子運動速度快,溫度低運動速度慢.
故答案為:(1)進行對比;
(2)B試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變紅色,C試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變紅色;
(3)①分子是客觀存在,并總在不斷運動的;②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度越快.
【點評】通過回答本題知道了分子在不斷運動,溫度升高分子運動速度加快,氨水顯堿性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色.
31.如圖是測定氧氣含量的三種方法,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2與圖1比較有什么優(yōu)點?(列舉兩條) 氣密性好,可減小誤差 , 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氣中污染空氣 .
(2)利用圖3進行實驗,白磷在熱水加熱的條件下會著火燃燒,整個過程中活塞的移動方向是 先向右移,后向左移??;充分冷卻后活塞應停留在 4?。ㄌ顢底郑?
(3)金屬鎂條不僅與氧氣反應,還能與空氣中的氮氣、二氧化碳反應.如果把圖1中的紅磷換成鎂條,則實驗結果偏 大 (填大或?。F絲也可以和氧氣反應,能用鐵絲代替紅磷完成上面的實驗嗎? 不能?。ㄌ睢澳堋被颉安荒堋保⒄f明原因: 因為鐵絲在空氣中不能燃燒?。?
(4)若實驗測得的結果偏小,可能的原因有那些?(列舉兩條) 藥品的量不足 , 裝置氣密性不好?。?
【考點】空氣組成的測定.
【分析】(1)根據該裝置是密封裝置分析其優(yōu)點.
(2)白磷在空氣中燃燒是:磷和氧氣反應生成了五氧化二磷;空氣主要是由氮氣和氧氣組成的,其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為五分之一,則可推測答案.
(3)根據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時要考慮反應物該物質是否只與氧氣反應,反應后生成物的狀態(tài)等解答;
(4)要圍繞偏低的各種可能進行分析.
【解答】解:(1)改進后裝置的有點有:氣密性好,可減小誤差,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氣中污染空氣.故答案為:氣密性好,可減小誤差;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氣中污染空氣.
(2)白磷開始燃燒時,由于燃燒放出大量的熱使氣體膨脹,壓強增大,活塞先向右移動,當裝置冷卻后,由于裝置中的氧氣被消耗,氣壓減小,活塞再向左移動;由于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故裝置冷卻后活塞左移五分之一到達處刻度4處.故填:先向右移,后向左移;4.
(3)因為鎂能和空氣中的氧氣、氮氣反應,因此不能用鎂條代替銅粉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如果利用鎂測定氧氣的含量,由于鎂能和空氣中的氮氣、氧氣反應,會使測量的結果偏大;鐵絲在空氣中不燃燒,所以不能用鐵絲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故填:大;不能;因為鐵絲在空氣中不能燃燒.
(4)要考慮藥品的量可能不足造成沒有將氧氣完全消耗,同時要考慮裝置在藥品的量足夠的情況下因為氣密性不好,導致液體不能等體積進入而引起結果偏低.故答案為:藥品的量不足;裝置氣密性不好(符合題意即可).
【點評】本考點考查了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的探究,并且注重了實驗方案的評價,對實驗方案進行評價是近幾年中考的一個重點.評價包括對實驗方案的評價、實驗過程的評價、實驗結論的評價等,要認真把握.
四、計算題(所需相對原子質量見試卷題頭,6分)
32.求相同質量的鈉、鎂、鋁含原子數目由少到多的順序是 鈉原子、鎂原子、鋁原子?。?
【考點】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及其計算方法.
【分析】質量相同的原子,原子數目與其相對原子質量成正比,相對原子質量越小,所含的原子數目越多;相對原子質量越小,所含的原子數越多,據此結合三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鈉原子、鎂原子、鋁原子的相對原子量分別是23、24、27,當質量相同時,相對原子質量越小,所含的原子數目越多;故按照原子數目由多到少的順序排列是鈉原子、鎂原子、鋁原子.
故答案為:鈉原子、鎂原子、鋁原子.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解題的關鍵是掌握相對原子質量的大小與原子的真實質量的大小成正比.
33.已知1個碳﹣12原子的質量為1.99310﹣26kg,A原子的質量為5.14610﹣26kg,若A原子核內中子數比質子數多1,求:(要寫計算過程)
(1)A原子的核外電子數?
(2)A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考點】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及其計算方法.
【分析】(1)利用原子中質子數等于核外電子數,相對原子質量約等于質子數與中子數之和來計算;(2)根據相對原子質量的定義來計算;
【解答】解:(1)由碳﹣12原子的質量為1.993x10﹣26kg,A原子的質量為5.146x10﹣26kg,
則A的相對原子質量為=31
由A原子核內中子數比質子數多1,設質子數為x,則中子數為x+1,
由A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31,
則x+(x+1)=31
解得x=15
又原子中質子數等于核外電子數,即核外電子數為15.
答:核外電子數為15.A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31;
故答案為:(1)15;(2)31.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利用定義來計算相對原子質量,并熟悉原子中的數量關系來解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