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輪復習 專題輔導與訓練 階段檢測(一)分子與細胞
-
資源ID:11862042
資源大?。?span id="0up5v3q" class="font-tahoma">300.50KB
全文頁數(shù):8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9.9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wǎng)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jīng)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高考生物二輪復習 專題輔導與訓練 階段檢測(一)分子與細胞
階段檢測(一) 分子與細胞
[滿分90分,限時45分鐘]
一、選擇題(每小題6分,共3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2016淮安月考)下列關(guān)于細胞膜成分的敘述,正確的是
A.癌細胞的細胞膜成分中糖蛋白明顯減少
B.細胞膜的功能主要取決于膜中的磷脂含量和種類
C.糖蛋白和糖脂分別位于細胞膜的內(nèi)外兩側(cè)
D.脂類物質(zhì)能優(yōu)先通過細胞膜與膜中蛋白質(zhì)的種類有關(guān)
解析 癌細胞具有易擴散和轉(zhuǎn)移的特點,取決于細胞膜表面糖蛋白含量的減少,A項正確。蛋白質(zhì)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細胞膜功能的復雜程度主要取決于膜蛋白的含量和種類,B項錯誤。糖蛋白和糖脂都分布在細胞膜的外側(cè),C項錯誤。按照相似相溶的原理,脂類物質(zhì)能優(yōu)先通過細胞膜與細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雙分子層有關(guān),D項錯誤。
答案 A
2.(2016九江一模)為測量植物細胞膜的透性,以紅甜菜根(液泡中含有花青素)進行下列實驗:將不同切片放在不同溫度的蒸餾水中處理1 min取出,再分別放在清水中浸泡1 h而獲得不同的切片浸出物溶液,通過測量這些溶液的吸光度計算浸出物溶液的花青素含量,結(jié)果如圖所示。對這個實驗方案評價的敘述,正確的是
A.缺乏對照組實驗
B.缺乏對等量原則的描述
C.所選擇的測量指標不能反映浸出物溶液中花青素的含量
D.實驗目的是測量浸泡時間對植物細胞膜的透性影響
解析 題干和坐標曲線都能反映出實驗的目的是探究溫度與細胞膜選擇透過性的關(guān)系,不同溫度的處理構(gòu)成相互對照,AD兩項均錯誤。所選擇的測量指標能反映出浸出物溶液中花青素的含量,C項錯誤。為減少實驗的誤差,每組實驗用到的甜菜切片數(shù)量、處理用蒸餾水用量、檢測用清水用量都應相同,但實驗缺乏對這些要求的描述,B項正確。
答案 B
3.(2016鹽城聯(lián)考)下圖中曲線Ⅰ、Ⅱ 分別表示物質(zhì)A在無催化劑條件和有酶催化條件下生成物質(zhì)P所需能量的變化過程。下列相關(guān)敘述正確的是
A.a(chǎn)d段表示在無催化劑的條件下,物質(zhì)A生成物質(zhì)P需要的活化能
B.若將酶催化改為無機催化劑催化該反應,則b在縱軸上將向下移動
C.若僅增加反應物A的量,則圖中曲線的原有形狀均發(fā)生改變
D.若曲線Ⅱ為最適酶促條件下的曲線,改變酶促條件后,b在縱軸上將向上移動
解析 a、b分別表示無催化劑和有酶條件下反應物分子能進行反應的狀態(tài)即活化態(tài),ac、bc依次表示無催化劑和有酶時反應所需的活化能,A項錯誤。酶和無機催化劑比較具有高效性,因此若將酶催化改為無機催化劑催化該反應,則b在縱軸上將向上移動,B項錯誤。反應物不是影響酶活性的條件,因此若僅增加反應物A的量,則圖中曲線的原有形狀不會發(fā)生改變,C項錯誤。若曲線Ⅱ為最適酶促條件下的曲線,改變酶促條件后,反應所需活化能升高,b在縱軸上將向上移動,D項正確。
答案 D
4.(2016吉林模擬)圖一為某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圖,圖二為外界因素對光合速率的影響。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一中a、b兩個過程發(fā)生的場所是葉綠體基粒
B.若適當降低CO2濃度,則短時間內(nèi)圖一中C物質(zhì)含量升高
C.該植物夜晚能吸收CO2,不能合成D物質(zhì),原因是空氣中CO2濃度低
D.圖二中X可表示CO2濃度、光照強度、溫度、土壤中Mg2+濃度等
解析 圖一中ABCD表示的物質(zhì)依次為C5、C3、[H]和(CH2O),ab表示的過程依次為CO2的固定和C3的還原。圖二顯示,條件X存在光合作用順利進行的條件。CO2的固定和C3的還原發(fā)生在葉綠體基質(zhì)中,A項錯誤。若適當降低CO2濃度,則C3的來源減少,[H]的消耗利用減少,[H]的濃度上升,B項正確。該植物夜晚能吸收CO2,不能合成(CH2O)的原因是沒有光照,缺乏合成(CH2O)所需的[H]和ATP,C項錯誤。X條件一般表示CO2濃度,不表示光照,也不能科學表示溫度、土壤中Mg2+濃度等,D項錯誤。
答案 B
5.(2016欽州改編)下列有關(guān)細胞生命歷程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細胞增殖過程中均出現(xiàn)核膜和核仁的周期性變化
B.細胞分化過程中不同基因的活動狀態(tài)不同
C.衰老的細胞內(nèi)多種酶的活性降低
D.細胞癌變后細胞周期的時間長短發(fā)生改變
解析 無絲分裂不存在核膜核仁的周期性變化,A項錯誤。細胞分化的實質(zhì)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說明細胞分化過程中不同基因的活動狀態(tài)不同,B項正確。衰老細胞的一個重要特征是,細胞內(nèi)多種酶的活性降低,C項正確。細胞癌變后增殖加快,說明細胞周期變短,D項正確。
答案 A
6.下列有關(guān)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
A.在用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探究細胞呼吸方式兩個實驗中,實驗材料的選擇很重要
B.在觀察洋蔥鱗片葉內(nèi)表皮細胞質(zhì)壁分離和復原以及葉綠體色素的提取和分離時均不需染色
C.觀察花生子葉細胞中脂肪顆粒的分布和口腔上皮細胞中DNA和RNA的分布都需要用到光學顯微鏡
D.探究淀粉酶最適溫度和探究過氧化氫酶最適pH時最好都進行預實驗,以確定一個大致范圍
解析 任何實驗都涉及實驗材料的選擇問題,A項正確。觀察質(zhì)壁分離和復原實驗一般選擇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由于其細胞液為紫色,所以不需要染色,B項錯誤。由于細胞太小,所以看細胞內(nèi)物質(zhì)的分布時,應借助顯微鏡觀察,C項正確。對所研究的理化因素適宜范圍不清楚時,可以先設(shè)計一組梯度比較大的預實驗進行摸索,再在預實驗的基礎(chǔ)上設(shè)計細致的實驗,D項正確。
答案 B
二、非選擇題(共54分)
7.(11分)(2016揚州四模)下列為多種膜的化學成分表:
物質(zhì)種類/膜的類別
蛋白質(zhì)(%)
脂質(zhì)(%)(主要是磷脂)
糖類(%)
變形蟲細胞膜
54
42
4
小鼠肝細胞膜
44
52
4
人紅細胞膜
49
43
8
線粒體內(nèi)膜
76
24
0
內(nèi)質(zhì)網(wǎng)膜
52
48
很少
癌細胞膜
67
33
很少
菠菜葉綠體片層膜
70
30
0
(1)生物膜系統(tǒng)是________的總稱,表中膜物質(zhì)含量的差別說明正常細胞膜具有不同于其他膜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學家將變形蟲的細胞與小鼠肝細胞分別放入0.15 %的K+溶液中相同時間后,再次測定K+濃度,發(fā)現(xiàn)放有小鼠肝細胞的K+溶液濃度較高,從兩種細胞的細胞膜成分考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線粒體內(nèi)膜蛋白質(zhì)含量最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內(nèi)質(zhì)網(wǎng)在真核細胞生命活動中具有廣泛的作用,但在病毒侵染等不同損傷因素的作用下其功能會受到破壞,下圖示其應激修復過程。
圖中表示在病毒侵染等多種損傷因素的作用下,內(nèi)質(zhì)網(wǎng)腔內(nèi)錯誤折疊或未折疊蛋白會聚集,但內(nèi)質(zhì)網(wǎng)腔里的Bip蛋白會與其結(jié)合將其運出內(nèi)質(zhì)網(wǎng)降解。同時內(nèi)質(zhì)網(wǎng)膜上的IRE1蛋白被激活,激活的IRE1蛋白催化Hac1 mRNA的剪接反應。剪接的mRNA通過__________產(chǎn)生的Hac1蛋白作為轉(zhuǎn)錄因子經(jīng)__________進入細胞核,__________(填“增強”或“減弱”)Bip基因的表達,以恢復內(nèi)質(zhì)網(wǎng)的功能。
解析 (1)細胞膜含較多的糖(主要以糖蛋白形式存在),說明特有的生理功能是信息交流和細胞識別。(2)表格數(shù)據(jù)顯示變形蟲細胞膜中的蛋白質(zhì)含量較高,說明其細胞膜上運輸即吸收K+的載體數(shù)量較多。(3)線粒體內(nèi)膜是有氧呼吸第三個階段的場所,富含起催化作用的酶。(4)結(jié)合圖解信息和題干信息共同分析,Hac1蛋白作為轉(zhuǎn)錄因子能加強Bip基因的表達,以翻譯出更多的Bip蛋白運出內(nèi)質(zhì)網(wǎng)更多的異常蛋白,恢復內(nèi)質(zhì)網(wǎng)的正常功能。
答案 (1)細胞膜、細胞器膜和核膜等膜結(jié)構(gòu) 信息交流、細胞識別
(2)變形蟲細胞膜上運輸K+的載體數(shù)量較多
(3)含有大量與有氧呼吸有關(guān)的酶
(4)翻譯 核孔 增強
8.(13分)(2016貴陽月考)下圖甲表示麥芽糖酶催化麥芽糖水解的模型,圖乙表示在最適溫度和pH條件下,麥芽糖酶的催化速率與麥芽糖量的關(guān)系。
(1)甲模型能解釋酶的催化具有__________,即每一種酶只能催化__________化學反應。__________代表麥芽糖酶。酶催化作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圖中,如果溫度升高5 ℃,催化速率將變__________,限制f~g段上升的因素是________。____(能/不能)用斐林試劑鑒定麥芽糖酶是否完成對麥芽糖的催化分解。
(3)若其他條件不變,將酶的量增加一倍,請在乙圖中繪出相應變化曲線。
(4)某同學為了探究pH對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響,設(shè)計了如下實驗步驟:①在A、B、C、D、E 5支試管中分別加入pH 5.0、6.0、7.0、8.0、9.0的適宜濃度緩沖液5 mL,再分別加入質(zhì)量分數(shù)為1%的淀粉液1 mL。
②各試管中分別加入適當濃度的唾液稀釋液1 mL,搖勻。
③將5支試管放入70 ℃恒溫水浴中,保溫時間相同且合適。
④取出各試管,分別加入斐林試劑2 mL,搖勻。
⑤觀察各試管溶液的顏色,通過顏色深淺判斷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最適pH。
上述實驗步驟中有2處錯誤,請更正(不考慮試劑的濃度和加入量、pH梯度以及實驗重復次數(shù)),以便實驗能得到正確的預期結(jié)果。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圖甲模型能解釋酶的專一性,即每一種酶只能催化一種或一類化學反應。所以a代表麥芽糖酶,反應前后數(shù)量和化學性質(zhì)不變。酶催化作用的原理是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2)圖乙中曲線是酶在最適溫度下的催化速率變化,當溫度升高5℃,則酶活性下降,所以催化速率會變慢。限制f~g段上升的主要因素是酶的數(shù)量是有限的。麥芽糖的分解是否完成,不能用斐林試劑鑒定,因為反應前后都是還原性糖,遇到斐林試劑在水浴加熱條件下都會生成磚紅色沉淀。(3)酶量增加,反應速率繼續(xù)加快,所繪制曲線如答案所示。(4)探究pH對人體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響實驗中,pH為實驗的自變量,因變量為還原糖生成量或試管磚紅色的深淺程度。實驗中人唾液淀粉酶的最適溫度為37 ℃。所以將5支試管放在37 ℃的水浴中保溫,排除溫度對實驗結(jié)果的影響;保溫一段時間后,分別向5支試管中加入斐林試劑后水浴加熱,觀察5支試管磚紅色的深淺程度。
答案 (1)專一性 一種或一類 a 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
(2)慢 酶量(酶的濃度) 不能
(3)見下圖
(4) ③中70 ℃應改為37 ℃ ④中在觀察各試管中溶液的顏色之前應將各試管放在50~65 ℃水浴中一段時間
9.(16分)(2016綿陽改編)為了探究光合作用產(chǎn)物的運輸路徑,某人設(shè)計如下實驗:
第一步:將一植株保留一葉片(a)和一幼嫩果實(c),b為葉片和果實連接的莖。
第二步:把處理好的植株放入一透明小室,并放到光合作用最適的溫度和光照強度下培養(yǎng)。
第三步:向小室充入一定量14CO2,密封小室,立即用儀器測定abc三處的放射性物質(zhì)含量并記錄。
第四步:將測得的數(shù)據(jù)繪制成曲線圖如下圖。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光合作用光反應為暗反應提供的能還原C3的物質(zhì)是__________。
(2)14C在光合作用過程中的轉(zhuǎn)移途徑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葉片放射性含量在t0-t1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__________和運輸速率基本不變。
(4)果實放射性含量達到的S2__________(“是”或“否”)能表示果實從b得到的放射性有機物總量,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適當提高溫度,圖中t0將_____(填“左移”或“右移”)。
(6)假定實驗過程中植株的呼吸速率不變,t0時刻小室內(nèi)CO2濃度能滿足光合作用需要,現(xiàn)要比較t0和t1時刻葉片的總光合速率大小:(填“>”或“<”或“=”)
① t0-t1時間段,小室內(nèi)CO2濃度升高,則t0時刻葉片的光合速率__________t1時刻葉片的光合速率;
② t0-t1時間段,小室內(nèi)CO2濃度降低,t1時刻小室內(nèi)CO2濃度仍能滿足植株光合作用需要,則t0時刻葉片的光合速率__________t1時刻葉片的光合速率;
③ t0-t1時間段,小室內(nèi)CO2濃度降低,t1時刻小室內(nèi)CO2濃度不能滿足植株光合作用需要,則t0時刻葉片的光合速率__________t1時刻葉片的光合速率。
解析 (1)還原C3且來自光反應的物質(zhì)為[H]。(2)14C在光合作用中的主要轉(zhuǎn)移途徑即碳循環(huán):CO2→C3→(CH2O)。(3)用于光合作用的14CO2減少,產(chǎn)生含14C的有機物的速率下降和含14C的的有機物呼吸消耗及不斷輸出共同導致葉片放射性含量在t0-t1下降。(4)葉片產(chǎn)生的有機物除輸出外,還有一部分用于自身呼吸消耗,所以果實放射性含量達到的S2不能表示果實從b得到的放射性有機物總量。(5)因為實驗是在最適溫度下進行的,因此適當提高溫度,光合作用速率會減慢,葉片放射性有機物含量達到最大值的時間會減慢即t0會右移。(6)①由于t0時刻小室內(nèi)CO2濃度能滿足光合作用需要,且t0-t1時間段,小室內(nèi)CO2濃度升高,推測t1時刻CO2濃度也能滿足光合作用需要,t0時刻葉片的光合速率等于t1時刻葉片的光合速率。②由于t1時刻小室內(nèi)CO2濃度仍能滿足植株光合作用需要,所以t0時刻葉片的光合速率等于t1時刻葉片的光合速率。③小室內(nèi)CO2濃度降低,t1時刻小室內(nèi)CO2濃度不能滿足植株光合作用需要,推測t0時刻葉片的光合速率大于t1時刻葉片的光合速率。
答案 (1)[H]
(2)14CO2→14C3→(14CH2O)
(3)用于光合作用的14CO2減少,產(chǎn)生含14C的有機物的速率下降 呼吸速率
(4)否 果實細胞呼吸會消耗部分含14C的有機物
(5)右移
(6)=?。健。?
10.(14分)(2016泰安四模)下圖顯示有絲分裂過程中的姐妹染色單體及著絲粒、動粒結(jié)構(gòu),其中動粒有驅(qū)動染色單體分離的作用,據(jù)圖回答問題。
(1)根尖成熟區(qū)細胞是否會出現(xiàn)動粒結(jié)構(gòu)?__________;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正常情況下,圖中的姐妹染色單體__________。
A.含有相同的遺傳信息 B.含有等位基因
C.分別來自父方和母方 D.不含有非等位基因
(3)姐妹染色單體分離與黏連蛋白解聚有關(guān)。分離酶能使黏連蛋白解聚。通常情況下,分離酶與securin蛋白結(jié)合而不表現(xiàn)出活性。進入有絲分裂后期時,細胞中的后期促進復合體(APX)被激活,此復合體能特異性選擇并引導secrin蛋白降解,激活分離酶。APX自身不能獨立工作,需要Cdc20(一種輔助因子)協(xié)助。有絲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單體分離的原因是__________。(多選)
A.黏連蛋白發(fā)生解聚 B.securin蛋白被降解
C.APX與分離酶結(jié)合 D.Cdc20被抑制
(4)上述資料能表明的事實是__________。(多選)
A.姐妹染色單體的分離與紡錘絲的活動無關(guān)
B.黏連蛋白解聚是動粒驅(qū)動的結(jié)果
C.姐妹染色單體的分離需要酶的參與
D.Cdc20、APX等物質(zhì)的作用結(jié)果導致細胞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
解析 (1)動粒有驅(qū)動染色單體分離的作用,由于根尖成熟區(qū)細胞屬于高度分化的細胞,不再進行有絲分裂,因而不存在染色體復制和姐妹染色單體的分離過程,所以不會出現(xiàn)動粒。(2)姐妹染色單體是染色體復制的產(chǎn)物,如沒有基因突變,則兩條姐妹染色單體遺傳信息相同,不存在等位基因,但不同位點存在非等位基因。(3)可構(gòu)建系統(tǒng)模型進行分析:
Cdc20APXSecurin分離酶黏連蛋白解聚姐妹染色單體分離
推測,Cdc20、APX、分離酶等分子的依次作用導致securin蛋白被降解、黏連蛋白被解聚,有利于姐妹染色單體的分離,導致染色體數(shù)目的加倍。(4)題干和圖解信息不能說明姐妹染色單體的分離與紡錘絲的活動有關(guān)。
答案 (1)不會 根尖成熟區(qū)細胞屬于高度分化的細胞,不再進行有絲分裂,因而不存在染色體復制和姐妹染色單體的分離過程
(2)A (3)AB (4)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