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學年高二語文上學期期末復習備考講練結合系列專題02文言文導學案含解析



專題02 文言文要點1:通假字要點說明】通假字是文言文中常見的一種現象,在高考中主要在解釋詞語意思和文言翻譯中考核,平時注意積累一般通假有兩類:同音(或音近)通假和形聲通假(相同的聲旁的字或聲旁),此題中的“機”“零丁”為同音通假,“閔”“蓐”為形聲字通假,平時注意積累典例分析】1.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1)所賴君子見機(2)儼驂騑于上路(3)夙遭閔兇(4)零丁孤苦(5)常在床蓐(6)北冥有魚(7)三餐而反(8)小知不及大知(9)此小大之辯也【答案】(1)(“機”通“幾”,預兆2)(“儼”通“嚴”,整治3)(“閔”通“憫”,憐憫)(4)(“零丁”通“伶仃”,孤獨的樣子)(5)(“蓐”通“褥”,草席)(6)北冥有魚(通“溟”,大海)(7)三餐而反(通“返”,返回)(8)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9)此小大之辯也(通“辨”,區(qū)別)【典例拓展】(1)云銷雨霽,彩徹區(qū)明(2)俊采星馳(3)四十有四(4)五尺之僮(5)而征一國者(6)旬有五日而后反(7)而御六氣之辯(8)而后乃今培風【答案】(1)“銷”通“消”,(2)“采”通“寀”,(3)“有”通“又”;(4)“僮”通“童”5)(通“耐”,能力)(6)(通“又”)(7)(通“變”,變化)(8) (通"憑",憑借)【解析】要點2:分析古今異義現象。
要點說明】文言實詞中的雙音節(jié)古今異義的詞語的題目,雙音節(jié)古今異義的詞語大致有幾種情況,一般的是古漢語的一個詞相當于現代漢語的一個詞語,而古漢語的一個詞語就對應一個現代漢語的詞組,如“不行”對應的是“不能行走”,還有是此意的轉移,如“成立”轉移為“成人”,還有詞義范圍的變化等,如“告訴”注意區(qū)分典例分析】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意思不同的詞語,并解釋在句子中的含義1)于時風波未靜 (2)嘗從人事 (3)悅親戚之情話 (4)九歲不行(5)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6)非臣隕首所能上報(7)零丁孤苦,至于成立(8)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9)摶扶羊角而上九萬里 (10)小年不及大年 (11)野馬也,塵埃也【答案】(1)風波:指戰(zhàn)亂(2)人事:指做官(3)親戚:內外親戚,包括父母和兄弟(4)不行:不能走路(5)秀才:優(yōu)秀人才(6)上報:報答(7)成立:成人自立(8)告訴:申訴,訴說9)羊角:旋風 (10)小年:壽命(11)野馬:流動的霧氣典例拓展】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意思不同的詞語,并解釋在句子中的含義1)幼稚盈室 (2)于是悵然慷慨 (3)將有事于西疇(4)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5)阮籍猖狂(6)千里逢迎(7)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8)臣欲奉詔奔馳(9)拜臣郎中(10)是以區(qū)區(qū)不遠廢遠(11)雖然,猶有未樹也(12)腹猶果然 (13)眾人匹之【答案】(1)幼稚:小孩(2)慷慨:感慨(3)有事:指耕種之事(4)學士:掌管文學撰述的官(5)猖狂:狂放,不拘禮節(jié)(6)逢迎:迎接(7)辛苦:辛酸苦楚(8)奔馳:趕快前往(9)郎中:尚書部的屬官(10)拳拳:形容感情懇切(11)雖然:雖然這樣(12)果然:食飽之狀(13)眾人:一般人【解析】要點3:詞類活用。
要點說明】詞類活用有名詞動用,名詞做狀語,形容詞用作動詞、名詞,動詞用作名詞,形容詞、動詞的使動用法、形容詞、名詞、動詞的意動用法和數詞的活用等,根據具體的句子具體的分析典例分析】指出下列句中的活用的詞語,并解釋1)瓶無儲粟,生生所資(2)眄庭柯以怡顏(3)倚南窗以寄傲(4)審容膝之易安(5)雄州霧列,俊采星馳 (6)上出重宵,下臨無地 (7) 一言均賦 (8)目吳會于云間 (9) 四美具,二難并 (10)賓主盡東南之美 (11)夙遭閔兇(12)猥以微賤(13)沐浴清化(14)凡在故老(15)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16)舉臣秀才(17)齊諧者,志怪者也 (18)亦若是則已矣 (19)而后乃今將圖南(20)我決起而飛,槍榆枋,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 (21)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 【答案】(1)生生:前“生”,維持;后“生”,動詞用作名詞,生活(2)怡:愉快,使愉快(3)傲:形容詞用作名詞,傲然自得的情懷(4)容膝:動詞用作名詞,僅能容納雙膝的小屋(5)“霧”“星”均為名詞作狀語,譯為“像霧一樣”“像星一樣”6)“上”“下” 均為名詞作狀語,譯為“向上”“向下”7)“賦”,名詞活用作動詞,意為“鋪陳”。
8)“目”,名詞作動詞,用眼睛看(9)“美” “難”為形容詞活用作名詞美”指“美好的事物”,“難”指“難得的人”10)“美”指俊杰(11)夙遭閔兇(形容詞作名詞,憂患,不幸的事)(12)猥以微賤(形容詞作名詞,微賤的身份)(13)沐浴清化(形容詞作名詞,清明的政治教化)(14)凡在故老(形容詞作名詞,年老之人)(15)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形容詞作動詞,遠離)(16)舉臣秀才(名詞作動詞,做秀才,為秀才)(17)(記載)(18)(而已)(19)(計劃向南飛)(20)(急速,著落,時或,落下)(21)(去往,返回,飽的樣子)【典例拓展】指出下列句中的活用的詞語,并解釋1)園日涉以成趣(2)樂琴書以消憂(3)或棹孤舟(4) 煙光凝而暮山紫 (5)梓澤丘墟 (6)青雀黃龍之舳7)襟三江而帶五湖 (8) 徐孺下陳蕃之榻 (9)騰蛟起鳳 (10)川澤紆其駭矚 (11)屈賈誼于長沙 (12)竄梁鴻于海曲 (13)敢竭鄙懷14)察臣孝廉(15)少多疾病(16)且臣少仕偽朝(17)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18)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19)臣具以表聞(20)臣之進退(21)朝菌不知晦朔(22)眾人匹之(23)窮發(fā)之北,有冥海者(24)行比一鄉(xiāng) (25)而征一國者(26)舉世非之而不加沮 【答案】(1)日:名詞作狀語,每日(2)琴,書:名詞用作動詞,彈琴,讀書(3)棹:槳,這里用作動詞,用槳劃(4)“紫”,呈現出紫色(5)“丘墟”,成為荒丘廢墟(6)青雀黃龍:名詞作動詞,雕有青雀黃龍頭形(7)“襟”“帶”均為名詞的意動用法,分別解釋為“以……為衣襟”和“以……為束帶”。
8)下,使……放下(9)騰,使……騰空;起,使……起飛(10駭,使……吃驚(11)屈,使……受屈(12)竄,使……逃匿(13)(竭:使……完全表露出來)(14)(名詞作動詞,做孝廉,為孝廉)(15)(名詞作動詞,患疾?。?6)(名詞作動詞,做官)(17)(名詞作狀語,一天天地)(18)(名詞作狀語,像犬馬一樣)(19)(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聽說,使……知道)(20)(動詞作名詞,是否出來做官之事)(21)(農歷每月的最后一天,農歷每月的第一天)(22)(比)(23)(不毛之地)(24)(合)(25)(信)(26)(指責,更加/愈加)【解析】要點4:文言句式要點說明】文言句式的題目,不要和現代漢語的句式混淆,文言句式有省略句、被動句、判斷句和倒裝句,倒裝句又有賓語前置句、定語后置句、介賓短語后置句和主謂倒裝句注意結合句子特征分析其中賓語前置句一般為疑問代詞作賓語和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要前置,還有固定結構“唯***是***”結構,判斷句注意“者”“也”,被動句注意“為****所***”結構和“見”“于”,定語后置句注意“之”“者”,介賓短語后置句對用“于”“以”引導典例分析】說明下列各句中的句式特征(1)皆口腹自役(2)復駕言兮焉求(3)尋程氏妹喪于武昌(4)遂見用于小邑(5)胡為乎遑遑欲何之(6)非臣隕首所能上報(7)今臣亡國賤俘(8)急于星火(9)《齊諧》者,志怪者也。
10)窮發(fā)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11)奚以知其然也?(12)莫之夭閼者 (13)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答案】(1)“皆”表判斷(2)疑問句賓語前置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3)介賓結構后置(4)見,被(5)疑問句賓語前置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6)(用“非”表否定判斷)(7)(直接表判斷)(8)(于星火急,介賓后置/狀語后置)(9)(10)判斷句(11)(12)賓語前置句(13)介詞結構后置典例拓展】說明下列各句中的句式特征(1)將有事于西疇(2)農人告余以春及(3)樂夫天命復奚疑(4)以心為形役(5)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6)是以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7)而劉夙嬰疾?。?)此小大之辯也/南冥者,天池也9)彼且奚適也?(10)之二蟲又何知?(11)彼且惡乎待哉? (12)翱翔(于)蓬蒿之間 【答案】(1)介賓結構后置(2)狀語后置,“以春及告余”(3)賓語前置,“疑奚”(4)為,被(5)(“非”表否定判斷)(6)(臣于陛下盡節(jié)之日長,介賓后置/狀語后置)(7)(動詞“嬰”本身具有被動語態(tài))(8)判斷句(9)(10)(11)賓語前置句(12)介詞結構后置 【解析】要點5:文言實詞和虛詞。
要點說明】文言實詞的一詞多義和文言虛詞的不同意義和用的題目,文言實詞的意思注意本意和引申義的區(qū)分,如“行”本身是“道路”的意思,后引申出其他的如“行走”“離開”等意思,記憶時重點以及文中的例句,答題時找相近的例句,還可結合前后文以及常用的成語進行區(qū)分,如“行”可以用成語“行將就木”確定他“將要”的意象,虛詞注意記憶意義和用法,如“以”在句中是介詞還是連詞,就要從這兩方面入手:一看“以”后邊是不是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它是不是與后邊的名詞或詞性短語組成了介賓短語,而且是不是作狀語的(在文言中“以”常與后邊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組成介賓短語作后置狀語)二看“以”能不能用“而”替換如果能,它就是連詞;如果不能,那它就是介詞上例中的“既自以心為形役”“問征夫以前路”“農人告余以春及”中的“以”都與后邊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組成了介賓短語,又都是作狀語的(其中后兩句是狀語后置的特殊句式),而且又都不能用“而”替換,因而判定它們都是介詞至于其它各句,“以”的前后連接的都是形容詞或動詞,又都能用“而”替換,所以是連詞無疑典例分析】1.行 (1)遵彼微行《詩經》(2)夫列子御風而行《逍遙游》(3)天行有?!盾髯?天論》(4)余嘉其能行古道《師說》(5)女也不爽,士貳其行《氓》 (6)行比一鄉(xiāng)《逍遙游》(7)躡足行伍之間,俛起阡陌之中《過秦論》(8)漢天子,我丈人行也《蘇武傳》(9)感吾生之行休《歸去來兮辭》(10)太祖行奮武將軍《魏書武帝紀》2.以 (1)既自以心為形役(2)舟遙遙以輕飏(3)問征夫以前路(4)引壺觴以自酌(5)云無心以出岫(6)農人告余以春及(7)請息交以絕游(8)樂琴書以消憂(9)木欣欣以向榮3.盡:(1)賓主盡東南之美 (2)潦水盡而寒潭清 (3) 聊乘化以歸盡(4) 一肌一容,盡態(tài)極妍(《阿房宮賦》) 4.勝:(1)勝友如云 (2) 躬逢勝餞 (3) 勝地不常 (4)驢不勝怒,蹄之(《黔之驢》) (5)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琵琶行并序》) (6)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鴻門宴》) 5.除: ?。?)從至雍棫陽宮,扶輦下除《蘇武傳》 (2)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荊軻刺秦王》 (3)即除魏閹廢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記》 (4)除臣洗馬《陳情表》6.當 (1)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木蘭詩》(2)委區(qū)區(qū)之韓、魏以當虎狼之強秦《六國論》(蘇轍) (3)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蘭亭集序》(4)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蜀道難》(5)當室者死,三年釋其政《勾踐滅吳》(6)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陳情表》 (7)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答案】1.(1)道路(2)行走(3)運行(4)做、實行(5)行動、行為(6)品行(7)行列(8)行輩、輩份(9)將要(10)代理2.(1)(介詞,把)(2)(連詞,表修飾)(3)(介詞,用)(4)(連,表承接)(5)(連詞,表修飾)(6)(介詞,把)(7)(連詞,表并列)(8)(連詞,表目的)(9)(連詞,表修飾)3.(1)副詞,全、都。
2)形容詞,完了、沒有3)動詞,死、死亡4)副詞,最4.(1)形容詞,才華出眾的2)形容詞,盛大的3)形容詞,美的、美麗的4)動詞,能承受、能勝任5)動詞,超過6)形容詞,盡、完5.(1)臺階(2)清除、去掉(3)修整 (4)任命、授職6.(1)對著、面對(2)擋住、抵擋(3)處在某地或某時(4)占著、把著?。?)掌管、主持(6)擔任(7)同“倘”【典例拓展】1.乘 (1)乘犢車,從吏卒《赤壁之戰(zhàn)》(2)乘彼垝垣,以望復關《詩經》(3)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望海潮》(4)吏士喜,大呼乘之《漢書?陳湯傳》(5)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乘之權《過秦論》(6)聊乘化以歸盡《歸去來兮辭》2.絕 (1)請息交以絕游《歸去來兮辭》(2)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石鐘山記》(3)以為妙絕《口技》(4)可以橫絕峨眉巔《蜀道難》3.窮:(1)響窮彭蠢之濱 (2)窮睇眄于中天 (3)窮且益堅 (4)豈效窮途之哭 (5)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盡心上》) (6)窮島嶼之縈回(7)日暮途窮(8)不忍窮竟其事4.且:(1)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2)北愚公者,年且九十(3)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哉(5)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6)余悲之,且曰(7)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zhàn)5.見 ?。?)我見相如,必辱之《廉頗藺相如列傳》(2)于是入朝見威王《鄒忌諷齊王納諫》(3)曹劌請見《曹劌論戰(zhàn)》(4)汝真女子之見《失街亭》 (5)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6)生孩六月,慈父見背《陳情表》 【答案】1.(1)駕車(2)登、升 (3)趁著,憑借 (4)追逐 (5)量詞,古代一車四馬為乘 (6)順應 2.(1)斷、斷絕(2)極、非常 (3)高超、絕妙 (4)超越 3.(1)副詞,盡。
2)副詞,盡3)名詞,因厄、處境艱難4)形容詞,走到頭的5)形容詞,窮困6)(動詞,窮盡)(7)(動詞,阻塞不通)(8)(動詞,窮究,追究到底)4.(1)(連詞,反而可是)(2)(副詞,將近)(3)(副詞,姑且,暫且)(4)(副詞,尚且,還)(5)(副詞,將要)(6)(連詞,并且,而且)(7)(連詞,況且)5.(1)看見?。?)謁見(3)召見、接見(4)見解、見識 (5)表被動(6)放在動詞前,表示對自己怎么樣,相當于“我”解析】【趁熱打鐵】一、(2017屆安徽屯溪一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聲,急義好施,或一日揮千金進士及第,調寶雞尉,知柏鄉(xiāng)縣民訟皆決于庭,受罰者不怨轉運使黃浞聞其名,將推轂之,召詣行臺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浞怒,他日行縣,閱理文書,欲翻致其罪;既而無一疵可指,始以賓禮見,曰:“君真能吏也率諸使者合薦之西將高永年死于羌,帝怒,親書五路將帥劉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至秦,仲武等囚服聽命,蒙曉之曰:“君輩皆侯伯,無庸以獄吏辱君,第以實對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蒙奏言:“漢武帝殺王恢①,不如秦繆公赦孟明;子玉縊而晉侯喜,孔明亡而蜀國輕。
今羌殺吾一都護,而使十八將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體也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釋不問遷刑部尚書,改戶部比歲郊祭先期告辦,尚書輒執(zhí)政,至是,帝密諭之對曰:“以財利要君而進,非臣所敢一日,帝從容問:“蔡京何如人?”對曰::‘使京能正其心術,雖古賢相何以加帝頷首,且使密伺京所為京聞而銜之大錢法敝,朝廷議改十為三,主藏吏來告曰:“諸府悉輦大錢市物于肆,皆疑法當變蒙曰:“吾府之積若干?”曰:“八千緡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又嘗有幾事蒙獨受旨,京不知也;京偵得之,白于帝,帝曰:“侯蒙亦如是邪?”罷知亳州 宋江寇京東,蒙上書言:“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今青溪盜起不若赦江,使討方臘以自贖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東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節(jié)選自《宋史侯蒙傳》)【注】①王恢:伏擊匈奴,單于察覺而撤軍漢武帝大怒,曰:“今不誅恢,無以謝天下!”②子玉:楚成王時為令尹晉楚城濮決戰(zhàn),楚軍敗,未遇赦,子玉自殺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今青溪盜起/不若赦江使討方臘/以自贖B.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今青溪盜起/不若赦江/使討方臘以自贖C.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今青溪盜起不若赦江/使討方臘/以自贖D.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今青溪盜起/不若赦江/使討方臘以自贖2.下列對文中加橫線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古代男子18歲時舉行加冠禮,叫作冠。
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冠”,20歲才為成年B.“進士及第”指科舉時代經考試合格后錄取成為進士,科舉殿試時的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即狀元、榜眼、探花C.郊祭猶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禮儀中的主要部分,祭對象分為三類:天神、地衹、人鬼 【】D.古人對死的稱謂等級森嚴,“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侯蒙屬大夫,故死為“卒”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侯蒙精于治理,敏于干事侯蒙不肯越境稟報工作,轉運使黃浞大怒,想借審查工作治侯蒙的罪,卻發(fā)現無可指責,最后以禮相待B.侯蒙善于勸諫,解救大臣皇帝派侯蒙到秦州去責罰五路將帥等18人,侯蒙援引典故,勸皇帝不要自殘肢體,皇帝醒悟后不再追究C.侯蒙直言評鑒,結怨蔡京皇帝叫侯蒙評鑒蔡京,侯蒙認為蔡京心術不正,要不然也是賢相蔡京聞知后,心里記恨并報復了侯蒙D.侯蒙忠于國事,為君分憂侯蒙認識到大面值的錢幣流通有弊病,建議改革,但又不想引起市場恐慌,所以斥責府庫主管并安撫他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蒙曉之曰:“君輩皆侯伯,無庸以獄吏辱君,第以實對。
5分)(2)至是,帝密諭之對曰:“以財利要君而進,非臣所敢5分)【答案】1.B2.A3.D4.(1)侯蒙向他們說明:“你們都是一方的侯伯,無須讓獄吏侮辱你們,只管按實情回答2)到這時,皇帝就秘密地告訴他這種情況侯蒙問答說:“因為財利來要求君主提拔自己,這不是臣下所敢做的事情解析】1.試題分析:“齊魏”是前句的狀語,不是后句的主語,“赦江”“使討方臘”是兩個意思,要斷開考點定位】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2.試題分析:古代男子20歲成年,行加冠禮,又稱“弱冠”,而非18歲考點定位】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為識記A名師點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宮殿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jié)、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qū)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這類題目一般錯誤都比較明顯,如此題古代男子20歲成年,行加冠禮,又稱“弱冠”,而非18歲3.試題分析:侯蒙沒有建議改革幣值,他是確實不知情,才斥責主管官吏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名師點睛】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題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題目,錯誤選項的設置多以人物、事件、時間、地點的錯位為重點,有時會在一些詞語的翻譯上命題,因對詞語翻譯錯誤而出現誤判,有時還涉及到文章寫作手法的分析。
內容的角度答題時注意分析選項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實這些情節(jié),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確,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題選項D侯蒙沒有建議改革幣值,他是確實不知情,才斥責主管官吏4.試題分析:重點詞語:“無庸”“辱”“第”“諭”“要”“進”考點定位】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名師點睛】文言翻譯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內容,翻譯注意直譯,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容根據上下文補充,這樣才能做到不丟分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證賦分點的落實,如此題中的“無庸”“辱”“第”“諭”“要”“進”等實詞,同時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現象,如詞類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譯,如(1)(2)中的判斷句的翻譯還要注意翻譯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對句子進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順參考譯文】侯蒙字元功,是密州高密縣人還不滿二十歲的時候,就有好的名聲,為正義的事情急于奔走,喜好施救有困難的人,有時一天就花掉千金考取進士后,調任寶雞縣尉,后來又任柏鄉(xiāng)縣知縣百姓打官司都是當庭判決,受罰的人都沒有任何怨言轉運使黃湜聽到他的名聲,要推薦他,叫他到衙署稟報事情,侯蒙因越過了自己的縣境而不肯前往。
黃湜很生氣,一天巡視柏鄉(xiāng)縣,審閱文書案卷,想要推翻已定的案子使他獲罪;后來(發(fā)現)沒有一點瑕疵可指摘,這才以賓客之禮接見他,說:“您真是能干的吏員啊黃湜便率領各位使者一起推薦他升任刑部尚書,又改任戶部尚書近年來郊祀祭祀天地(都是)提前辦理,尚書常常執(zhí)掌此事到這時,皇帝私下告訴他(這件事)他回答說:“拿財貨討好皇帝而求取晉升,這不是我敢做的事有一天,皇帝隨便地問:“蔡京是一個怎樣的人呢?”(侯蒙)回答說:“假使蔡京能夠使自己的心術端正一些,即使古代的賢相也比不上他!”皇帝點頭,而且派人暗中偵察蔡京的所作所為蔡京聽說以后就忌恨他大錢法有弊端,朝廷準備改十為三,主藏吏來報告說:“諸府都把大錢拿到市場購物,都懷疑法令會改變侯蒙說:“我們府里積錢有多少?”守藏吏回答說:“八千緡侯蒙吼道:“怎么會有變更而我不知道的呢?”第二天,詔令下達曾經又有幾件事侯蒙單獨受詔,蔡京不知道;蔡京偵察得知,告訴皇上,皇上說:“侯蒙也這樣嗎?”罷貶他為亳州知州宋江劫掠京東,侯蒙上書說:“宋江憑借三十六人橫行在山東、河南一帶,官軍幾萬人沒有敢與他抗衡的,他的才能一定超過常人如今清溪的盜賊起事,不如赦免宋江,讓(他)去征討方臘來贖自己的罪。
皇上說:“侯蒙身在地方不忘君主,是個忠臣啊命他任東平知府,未到任就去世,終年68歲二、(2017屆福建三明一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題豆盧勣字定東,昌黎徒河人也本姓慕容,燕北地王精之后也中山敗,歸魏,北人謂歸義為“豆盧”,因氏焉父寧,柱國、太保勣初生時,周太祖親幸寧家稱慶,時遇新破齊師,太祖因字之曰定東勣聰悟,有器局少受業(yè)國子學,略涉文藝魏大統(tǒng)十二年,太祖以勣勛臣子,封義安縣侯周閔帝受禪,改封丹陽郡公,邑千五百戶明帝時,為左武伯中大夫勣自以經業(yè)未通,請解職游露門學帝嘉之,敕以本官就學會武帝嗣位,拜邛州刺史未之官,渭源燒當羌因饑饉作亂,以勣有才略,轉渭州刺史甚有惠政,華夷悅服,德澤流行,大致祥瑞鳥鼠山俗呼為高武隴,其下渭水所出其山絕壁千尋,由來乏水,諸羌苦之勣 馬 足 所 踐 忽 飛 泉 涌 出 有 白 鳥 翔 止 廳 前 乳 子 而 后 去 民 為 之 謠 曰 我 有 丹 陽 山 出 玉 漿 濟 我 民 夷 神 鳥 來 翔 百 姓 因 號 其 泉 為 玉 漿 泉 后丁父艱,毀瘁過禮天和二年,授邵州刺史,襲爵楚國公復征為天官府司會,歷信、夏二州總管、相州刺史以母憂還京。
宣帝大象二年,拜利州總管,進位上大將軍月余,拜柱國益州總管王謙作亂勣嬰城固守,謙遣其將達奚惎、高阿那肱、乙弗虔等眾十萬攻之,起土山,鑿城為七十余穴,堰江水以灌之勣時戰(zhàn)士不過二千,晝夜相拒經四旬,勢漸迫勣于是出奇兵擊之,斬數千級,降二千人開皇二年,突厥犯塞,以勣為北道行軍元帥以備邊歲余,拜夏州總管上以其家世貴盛,勛效克彰,甚重之后為漢王諒納勣女為妃,恩遇彌厚十年,以疾征還京師,詔諸王并至勣第,中使顧問,道路不絕其年卒,時年五十五上悼惜者久之,特加赗贈,鴻臚監(jiān)護喪事,謚曰襄節(jié)選自《隋書列傳第四》)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勣馬足所踐/忽飛泉涌出/有白鳥翔止/廳前乳子而后去/民為之謠曰/我有丹陽/山出玉漿/濟我民夷/神鳥來翔/百姓因號其泉為玉漿泉B.勣馬足所踐/忽飛泉涌出/有白鳥翔止廳前/乳子而后去/民為之謠曰/我有丹陽山/出玉漿/濟我民夷/神鳥來翔/百姓因號其泉為玉漿泉C.勣馬足所踐/忽飛泉涌出/有白鳥翔止/廳前乳子而后去/民為之謠曰/我有丹陽山/出玉漿/濟我民夷/神鳥來翔/百姓因號其泉為玉漿泉D.勣馬足所踐/忽飛泉涌出/有白鳥翔止廳前/乳子而后去/民為之謠曰/我有丹陽/山出玉漿/濟我民夷/神鳥來翔/百姓因號其泉為玉漿泉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國子學是隋以后歷代王朝的教育管理機關,也是專門培養(yǎng)皇室子弟的最高學府。
B.羌指我國西部民族之一,古代詩歌經常提及的“羌笛”這一樂器就原出于古羌族C.爵此處指爵位,古代爵位分若干等,豆盧勣繼承的“楚國公”屬于高等級的爵位D.妃原意為“配偶”,后來專指皇帝的妾或太子、王、侯的妻子,此處指漢王的妻子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豆盧勣出身名門,愛好學習他是燕北地王慕容精的后代,功臣豆盧寧的兒子,在任左武伯中大夫時,覺得自己五經未通而請求辭職繼續(xù)求學B.豆盧勣遵守孝道,恪守禮制父親去世,他哀痛傷心,居喪守孝超過禮制要求;為了不讓母親擔心,他主動辭去地方上的職務,回到京城盡孝C.豆盧勣不畏強賊,出奇制勝面對王謙叛軍鑿城為穴、引水灌城的緊迫形勢,他率兵堅守城池數十天,后又勇敢地出奇兵襲擊叛軍,并以少勝多D.豆盧勣深得民心,極受恩遇他擔任渭州刺史,有關他施行仁政造福百姓的傳說廣為流傳;他生前多次得到皇帝的封拜,病逝后受到特別恩賜4.翻譯句子10分)(1)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5分) (2)十年,以疾征還京師,詔諸王并至勣第,中使顧問,道路不絕5分)【答案】1.D2.A3.B4.(1)(5分)優(yōu)秀的將領手執(zhí)強勁的弓弩守衛(wèi)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大臣率領精銳的士卒拿著鋒利的兵器盤問過往行人。
譯出大意給2分,“良將”“勁弩”和“信臣”“精卒”之間補充動詞2分,“兵”1分2)(5分)開皇十年,豆盧勣因病被征召回京城,皇帝下令諸王都去豆盧勣的府第探病慰問,宮中使者前來慰問的,在路上絡繹不絕譯出大意給2分;“以”“第”“顧問”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解析】1.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可根據句意,從整體上將能斷開的先斷開,然后再根據句子中的主謂語或動賓關系,名詞作主語或賓語以及文言虛詞等標志性詞語斷句例如本題,要關注其中標志詞“曰”后應停頓;“山”“神鳥”“百姓”等作主語,前面應停頓考點定位】能為文言文斷句能力層級為運用E級2.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識和篩選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題,可根據平時的積累,將表述錯誤的選項找出即可A項表述錯誤,國子學設于晉武帝咸寧二年,教育對象乃屬于更高級統(tǒng)治者之子弟考點定位】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為識記A【易錯警示】文學常識的識記能力是近幾年高考的一個常考點,命題人往往將此考點和篩選信息的能力放在文言文閱讀命題中進行考查,解答此類題,考生往往會有一個方向上的誤區(qū),即考生誤認為從文本中即可找到答案,而實際上,考查的內容主要依靠考生平時對文學常識的積累與不斷的復習鞏固。
選項中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往往會在朝代、管理部門、人物等方面偷偷的改換其它的內容,迷惑考生,思考時,一定要細心辨別例如本題選項A就屬于考查古代文化教育方面的文學常識3.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要在準確把握文意的基礎上,帶著選項回到原文,從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的混淆和關鍵詞語的誤譯等角度進行比較分析,作出判定B項“為了不讓母親擔心,他主動辭去地方上的職務,回到京城盡孝”錯誤,根據原文來看,他回到京城守孝,是因為母親去世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名師點睛】常見的設誤角度有:曲解詞義、夸大其詞、以偏概全、張冠李戴、顛倒是非、因果混淆、時序錯位(時間順序顛倒)、無中生有、添枝加葉其中一個錯誤項的錯誤設置有隱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體正確的前提下設置一些與原文時間、地點、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內容、詞語做題時要仔細推敲,認真比對例如本題選項B就屬于因果不當4.試題分析:文言翻譯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內容,翻譯注意直譯,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容根據上下文補充,這樣才能做到不丟分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證賦分點的落實,如此題中的“良將”“勁弩”和“信臣”“精卒” “以”“第”“顧問”。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名師點睛】解答句子翻譯題,首先要找出關鍵字或句式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于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參考譯文】(一) 于慎行,字無垢,東阿人十七歲時,鄉(xiāng)試中舉御史想在為新舉子舉行的宴會上為他加冠,他以沒得到父親的許可而推辭了隆慶二年(1568),考中進士授職為編修萬歷初年,《穆宗實錄》撰成,晉升為修撰,擔任日講官先朝成例,都是由翰林大臣負責日講,沒有涉及史官的事于慎行與張位、王家屏、沈一貫、陳于陛都是以史官身份參與日講,是為少見他有一次講課后,皇帝拿出宮藏圖畫,請講官分別題字于慎行不擅長書法,詩詞做成后,吩咐別人書寫好,并詳細地從實告訴了皇帝皇帝很高興,曾經大書“責難陳善”四個字賞賜給他,這在詞林詩界傳為盛事萬歷十八年(1590)正月,上奏請求早日建立東宮,讓嫡長子出宮接受講讀教育到了冬季,又上奏請求皇帝惱怒,再次下嚴旨責難于慎行不為所動,第二天又勸諫:“冊立的事,由我部負責,我們不提,是罪過。
希望皇帝迅速決定大計,將我放歸鄉(xiāng)里皇帝更加不高興,因要挾皇帝,懷疑圣上責備他,攪亂國家的根本,將他的同僚下屬都剝奪了俸祿山東的鄉(xiāng)試,預先傳說負責考試人的名字,事后果然如此言官便彈劾禮部官員,于是禮部官員都停發(fā)俸祿于慎行稱罪請求退休奏章接連呈上,皇帝終于答應了在家居住十多年,朝廷內外屢次舉薦,均不答復去世,享年六十三歲贈封太子太保,謚號文定三、(2017屆福建三明一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題于慎行,字無垢,東阿人年十七,舉于鄉(xiāng)御史欲即鹿鳴宴①冠之,以未奉父命辭隆慶二年成進士,授編修萬歷初《穆宗實錄》成,進修撰,充日講官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講無及史官者慎行與張位及王家屏沈一貫陳于陛咸以史官得之異數也嘗講罷,帝出御府圖畫,令講官分題慎行不善書,屬人書之,具以實對帝悅,嘗大書“責難陳善”四字賜之,詞林傳為盛事御史劉臺以劾張居正被逮,僚友悉避匿,慎行獨往視之及居正奪情,偕同官具疏諫呂調陽格之,不得上居正聞而怒,他日謂慎行曰: “子吾所厚,亦為此也?”慎行從容對曰:“正以公見厚故耳居正怫然慎行尋以疾歸居正卒,起故官進左諭德,日講如故時居正已敗,侍郎丘木舜往籍其家慎行遺書,言居正母老,諸子復巢之下,顛沛可傷,宜推明主帷蓋②恩,全大臣簪履之誼。
詞極懇摯,時論韙之由侍講學士擢禮部右侍郎轉左,改吏部,掌詹府事,尋遷禮部尚書十八年正月,疏請早建東宮,出閣講讀及冬,又請帝怒,再嚴旨詰責慎行不為懾,明日復言:“冊立,臣部職掌,臣等不言,罪有所歸幸速決大計,放歸田里帝益不悅,責以要君疑上,淆亂國本,及僚屬皆奪俸山東鄉(xiāng)試,預傳典試者名,已而果然言者遂劾禮官,皆停俸慎行引罪乞休累章上,乃許家居十余年,中外屢薦,率報寢卒,年六十三贈太子太保,謚文定?、俾锅Q宴:鄉(xiāng)試放榜次日,按例舉行鄉(xiāng)飲之禮,歡宴考官和中試舉人②帷蓋:受恩乞恩之典(節(jié)選自《明史?于慎行傳》)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講無及史官者/慎行與張位及王家屏/沈一貫/陳于陛咸以史官得/之異數也B.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講,無及史官者慎行/與張位及王家屏/沈一貫/陳于陛咸以史官得之/異數也C.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講/無及史官者/慎行與張位及王家屏/沈一貫/陳于陛咸以史官得之/異數也D.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講無及/史官者慎行/與張位及王家屏/沈一貫/陳于陛咸以史官得/之異數也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冠之”即為他加冠。
古代男子到成年(一般在十八歲)則舉行加冠禮,叫做冠B.“奪情”是中國古代丁憂制度的延伸,意思是為國家奪去了孝親之情,可不必去職C.“東宮”指太子所居之宮,也代指太子文中的“冊立”,是指讓皇帝封立太子的事D.“鄉(xiāng)試”是中國古代科舉考試之一明代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舉行,人們把中試者稱為“舉人”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有一次講課后,皇帝拿出宮藏圖畫,請日講官分別題字于慎行不擅長書法,寫成詩后,委托人書寫,并把實情告訴了皇上其誠實的品格得到皇帝的贊賞B.于慎行為人正直坦蕩,對因得罪張居正而被捕的劉臺,他仍去探視對張居正不合禮制的做法,不因為張居正對自己的厚愛而放棄原則C.張居正被追究論罪后,于慎行致函前往逮捕他的侍郎丘木舜,為張母及諸子求請,當時的輿論認為于慎行做得不對D.萬歷十八年,于慎行兩次上書建議早立太子,皇帝惱怒,再次下嚴旨責難于慎行不為所動,第二天又以辭官歸鄉(xiāng)再次勸諫,使皇帝更不高興4.翻譯句子10分)(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5分)(2)帝益不悅,責以要君疑上,淆亂國本,及僚屬皆奪俸5分)【答案】1.C2.A3.C4.(1)(5分)再說如果水的積聚不深厚,那么它負載大船就沒有力量,倒一杯水在堂上低洼的地方,那么只能拿小草作它的船,放上一只杯子就不能動了,是水太淺而船太大的緣故(“覆”,“為”,“水淺而舟大”判斷句式,各1分,語句通順得2分)(2)(5分)皇帝更加不高興,因為他要挾皇帝,懷疑圣上他、,攪亂國家的根本,將他的同僚下屬都剝奪了俸祿(“責以’“要”“奪”各1分,語句通順得2分)【解析】1.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可根據句意,從整體上將能斷開的先斷開,然后再根據句子中的主謂語或動賓關系,名詞作主語或賓語以及文言虛詞等標志性詞語斷句例如,“者”“之”;名詞用作主語或賓語的“沈”“陳”等該句意思:先朝成例,都是由翰林大臣負責日講,沒有涉及史官的事于慎行與張位、王家屏、沈一貫、陳于陛都是以史官身份參與日講,是為少見考點定位】能為文言文斷句能力層級為運用E級考點定位】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為識記A【易錯警示】文學常識的識記能力是近幾年高考的一個常考點,命題人往往將此考點和篩選信息的能力放在文言文閱讀命題中進行考查,解答此類題,考生往往會有一個方向上的誤區(qū),即考生誤認為從文本中即可找到答案,而實際上,考查的內容主要依靠考生平時對文學常識的積累與不斷的復習鞏固選項中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往往會在朝代、管理部門、人物等方面偷偷的改換其它的內容,迷惑考生,思考時,一定要細心辨別例如本題選項A就屬于考查古代年齡方面的文學常識3.試題分析:本題要在準確把握文意的基礎上,帶著選項回到原文,從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的混淆和關鍵詞語的誤譯等角度進行比較分析,作出判定C項,是前往抄家,還有當時的輿論認為于慎行做得對,“韙”,是的,對的。
故選C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技巧點撥】內容歸納題的答題技巧:找出文段中與選項解釋相對應的語句,一一對應中心、主旨重點分析議論的語句總體把握文意敘述或分析的錯誤只在某一小點,主要是順序的顛倒、無中生有等注意人物的事跡是否張冠李戴,事件的時間是否準確,人物性格陳述是否恰當4.試題分析:文言翻譯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內容,翻譯注意直譯,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容根據上下文補充,這樣才能做到不丟分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證賦分點的落實,如此題中的“覆”“為”“水淺而舟大”“責以”“要”“奪”及判斷句“水淺而舟大”等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名師點睛】解答句子翻譯題,首先要找出關鍵字或句式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于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參考譯文】豆盧勣字定東,昌黎徒河人原本姓幕容,是燕的北地王慕容用的后代。
在中山戰(zhàn)敗,這一支歸順了魏,北方人把“歸義”叫做“豆盧”,便以“豆盧”為姓父親豆盧寧,任柱國、太保豆盧勣初生時,周太祖親自到豆盧寧家祝賀,那時碰上剛剛打敗齊軍,太祖便給他取字為定東豆盧勣聰明穎悟,器量寬大少年在國子學讀書,學習文章六藝魏大統(tǒng)十二年,太祖因為豆盧勣是功臣之子,封他為義安縣侯周閔帝受魏禪讓,改封他為丹陽郡公,食邑一千五百戶明帝時,任左武伯中大夫豆盧勣自已覺得五經還沒精通,請求辭職入露門學明帝贊許他的愈見,便以原官職的身份入學武帝繼位后,豆盧勣拜任邛州刺史還沒到任,渭源的燒當蕪因饑荒發(fā)生暴亂,因豆盧勣有才能韜略,便改任他為渭州刺史在任很有仁政,漢人和少數民族都擁護他,他的仁德傳布廣遠,吉祥的景致出現了許多鳥鼠山俗稱高武隴,山下是渭水的發(fā)源地那座山陡峭的山崖高有千尋,山上向來缺水,羌人很為此苦惱豆盧勣的坐騎馬蹄踏下,忽然涌出一股噴泉又有白烏鴉落在官廳前,給小白烏鴉喂食后才飛走百姓歌唱道:“我有丹陽,山出玉漿濟我民夷,神鳥來翔百姓便把這眼泉水叫玉漿泉以后為父親守孝,哀痛傷心超過禮的規(guī)矩天和二年,任邵州刺史,繼承了父親楚國公的爵位再次征召為天官府司會,歷任信、夏二州總管、相州刺史因奔守母喪而還京。
宣帝大象二年,授任利州總管,升任上大將軍過了一個多月,授任柱國益州總管王謙作亂豆盧勣頑強守城,王謙派他的將軍達奚惎、高阿那肱、乙弗虔等率十萬軍隊攻城,在城外堆土為山,在地下挖七十多條地道,又筑壩引江水灌城豆盧勣那時的兵卒不超過二千,晝夜拒守四十天后,形勢更加緊迫豆盧勣便出奇兵襲擊敵軍,斬敵數千人,敵人投降二千人開皇二年,突厥進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