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學 實驗全突破之有機實驗 醛和酸的重要實驗1
-
資源ID:11985980
資源大?。?span id="ljjo0vi" class="font-tahoma">761KB
全文頁數(shù):10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9.9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高考化學 實驗全突破之有機實驗 醛和酸的重要實驗1
醛和酸的重要實驗
【知識梳理】
1. 反應原料:2%AgNO3溶液、2%稀氨水、乙醛稀溶液
2. 反應原理: CH3CHO +2Ag(NH3)2OH CH3COONH4 + 2Ag ↓+ 3NH3 +H2O
3. 反應裝置:試管、燒杯、酒精燈、滴管
銀氨溶液的配置:取一支潔凈的試管,加入1mL2%的硝酸銀,然后一變振蕩,一邊滴入2%的稀氨水,直到產生的沉淀恰好溶解為止。(注意:順序不能反)
【深度講解】
⑴ 配制銀氨溶液時加入的氨水要適量,不能過量,并且必須現(xiàn)配現(xiàn)用,不可久置,否則會生成容易爆炸的物質。
⑵ 實驗用的試管一定要潔凈,特別是不能有油污。
⑶ 必須用水浴加熱,不能在火焰上直接加熱(否則會生成易爆物質),水浴溫度不宜過高。
⑷ 如果試管不潔凈,或加熱時振蕩,或加入的乙醛過量時,就無法生成明亮的銀鏡,而只生成黑色疏松的沉淀或雖銀雖能附著在試管內壁但顏色發(fā)烏。
⑸ 實驗完畢,試管內的混合液體要及時處理,試管壁上的銀鏡要及時用少量的硝溶解,再用水沖洗。(廢液不能亂倒,應倒入廢液缸內)
【知識梳理】
1. 反應原料:10%NaOH溶液、2%CuSO4溶液、乙醛稀溶液
2. 反應原理:CH3CHO +NaOH+ 2Cu(OH)2CH3COONa + Cu2O↓+ 3H2O
3. 反應裝置:試管、酒精燈、滴管
【深度講解】
⑴ 本實驗必須在堿性條件下才能成功。
⑵ Cu(OH)2懸濁液必須現(xiàn)配現(xiàn)用,配制時CuSO4溶液的質量分數(shù)不宜過大,且NaOH溶液應過量。若CuSO4溶液過量或配制的Cu(OH)2的質量分數(shù)過大,將在實驗時得不到磚紅色的Cu2O沉淀(而是得到黑色的CuO沉淀)。
【知識梳理】
1. 反應原料:乙醇、乙酸、濃H2SO4、飽和Na2CO3溶液
2. 反應原理:
3. 反應裝置:試管、燒杯、酒精燈
【深度講解】
⑴ 濃H2SO4在反應中起催化劑、脫水劑、吸水劑的作用。
⑵ 飽和Na2CO3溶液的作用:
① 中和揮發(fā)出來的乙酸,生成醋酸鈉以便于文乙酸乙酯的氣味;
② 溶解揮發(fā)出來的乙醇;
③ 冷凝酯蒸汽且減小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以便于分層析出,分液。
⑶ 不能用NaOH溶液代替飽和Na2CO3溶液,因為乙酸乙酯在強堿NaOH存在下水解較徹底,幾乎得不到乙酸乙酯。
⑷ 導管未插入液面以下,是為了防倒吸。
典例1.實驗室合成乙酸乙酯的步驟如下:在圓底燒瓶內加入乙醇、濃硫酸和乙酸,瓶口豎直安裝通有冷卻水的冷凝管(使反應混合物的蒸氣冷凝為液體流回燒瓶內),加熱回流一段時間后換成蒸餾裝置進行蒸餾,得到含有乙醇、乙酸和水的乙酸乙酯粗產品。
請回答下列問題:
(1) 在燒瓶中除了加入乙醇、濃硫酸和乙酸外,還應放入__________,目的是 。
(2) 反應中加入過量的乙醇,目的是 。
(3) 如果將上述實驗步驟改為在蒸餾燒瓶內先加入乙醇和濃硫酸,然后通過分液漏斗邊滴加乙酸,邊加熱蒸餾。這樣操作可以提高酯的產率,其原因是 。
(4) 現(xiàn)擬分離粗產品乙酸乙酯、乙酸和乙醇的混合物下列框圖是分離操作步驟流程圖:
則試劑a是:____________,分離方法I是 _,分離方法II是____________,
試劑b是______________,分離方法III是______________。
(5) 甲、乙兩位同學欲將所得含有乙醇、乙酯和水的乙酸乙酯粗產品提純,在未用指示劑的情況下,他們都是先加NaOH溶液中和酯中過量的酸,然后用蒸餾法將酯分離出來。甲、乙兩人實驗結果如下:
甲得到了顯酸性的酯的混合物;
乙得到了大量水溶性的物質;
丙同學分析了上述實驗目標產物后認為上述實驗沒有成功。試解答下列問題:
① 甲實驗失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乙實驗失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碎瓷片,防止爆沸
(2) 提高乙酸的轉化率
(3) 及時地蒸出生成物,有利于酯化反應向生成酯的方向進行
(4) a :飽和Na2CO3溶液;I :分液;II :蒸餾;b :硫酸;III :蒸餾
(5) ①所加的NaOH溶液較少,沒有將余酸中和
②所加的NaOH溶液過量使酯完全水解。
1.(2014山東)下列實驗操作或裝置(略去部分加持儀器)正確的是
2.(2014課標Ⅱ)下列圖示實驗正確的是
3. (2016上海)乙酸乙酯廣泛用于藥物、染料、香料等工業(yè),化學實驗常用a裝置來制備。
完成下列填空:
⑴ 實驗時,通常加入過量的乙醇,原因是______________。加入數(shù)滴濃硫酸即能起催化作用,但實際用量多于此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濃硫酸用量又不能過多,原因是____________。
⑵ 飽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反應結束后,將試管中收集到的產品倒入分液漏斗中,_________、________,然后分液。
⑷ 若用b裝置制備乙酸乙酯,其缺點有__________、__________。由b裝置制得的乙酸乙酯粗產品經飽和碳酸鈉溶液和飽和食鹽水洗滌后,還可能含有的有機雜質是________,分離乙酸乙酯與該雜質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4.可用圖示裝置制取少量乙酸乙 酯(酒精燈等在圖中均已略去)。請?zhí)羁眨?
(1)試管a中需加入濃硫酸、冰醋酸和乙醇各2mL,正確的加入順序用操作是 。
(2)為防止a中的液體在實驗時發(fā)生暴沸,在加熱前應 采取的措施是 。
(3)實驗中加熱試管a的目的是:
① ;
② 。
(4)試管b中加有飽和Na2CO3溶液,其作用是 。
(5)反應結束后,振蕩試管b,靜置。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
5.(2014大綱卷)苯乙酸銅是合成優(yōu)良催化劑、傳感材料——納米氧化銅的重要前驅體之一。下面是它的一種實驗室合成路線:
制備苯乙酸的裝置示意圖如下(加熱和夾持裝置等略):
已知:苯乙酸的熔點為76.5 ℃,微溶于冷水,溶于乙醇。
回答下列問題:
(1)在250 mL三口瓶a中加入70 mL70%硫酸。配制此硫酸時,加入蒸餾水與濃硫酸的先后順序
是 。
(2)將a中的溶液加熱至100 ℃,緩緩滴加40 g苯乙腈到硫酸溶液中,然后升溫至130 ℃繼續(xù)反應。在
裝置中,儀器b的作用是 ;儀器c的名稱是 ,其作用
是 。
反應結束后加適量冷水,再分離出苯乙酸粗品。加人冷水的目的是 。下列儀器中可用
于分離苯乙酸粗品的是 (填標號)。
A.分液漏斗 B.漏斗 C.燒杯 D.直形冷凝管 E.玻璃棒
(3)提純粗苯乙酸的方法是 ,最終得到44 g純品,則苯乙酸的產率是 。
(4)用CuCl2 ? 2H2O和NaOH溶液制備適量Cu(OH)2沉淀,并多次用蒸餾水洗滌沉淀,判斷沉淀洗干凈的實驗操作和現(xiàn)象是 。
(5)將苯乙酸加人到乙醇與水的混合溶劑中,充分溶解后,加入Cu(OH)2攪拌30min,過濾,濾液靜置一段時間,析出苯乙酸銅晶體,混合溶劑中乙醇的作用是 。
6. (2014課標Ⅰ)乙酸異戊酯是組成蜜蜂信息素質的成分之一,具有香蕉的香味,實驗室制備乙酸異戊酯的反應裝置示意圖和有關數(shù)據(jù)如下:
實驗步驟:
在A中加入4.4 g的異戊醇,6.0 g的乙酸、數(shù)滴濃硫酸和2~3片碎瓷片,開始緩慢加熱A,回流50分鐘,反應液冷至室溫后,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別用少量水,飽和碳酸氫鈉溶液和水洗滌,分出的產物加入少量無水硫酸鎂固體,靜置片刻,過濾除去硫酸鎂固體,,進行蒸餾純化,收集140~143 ℃餾分,得乙酸異戊酯3.9 g。回答下列問題:
(1)裝置B的名稱是:
(2)在洗滌操作中,第一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 ; 第二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 。
(3)在洗滌、分液操作中,應充分振蕩,然后靜置,待分層后 (填標號),
A.直接將乙酸異戊酯從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B.直接將乙酸異戊酯從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C.先將水層從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將乙酸異戊酯從下口放出
D.先將水層從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將乙酸異戊酯從上口放出
(4)本實驗中加入過量乙酸的目的是:
(5)實驗中加入少量無水硫酸鎂的目的是:
(6)在蒸餾操作中,儀器選擇及安裝都正確的是: (填標號)
(7)本實驗的產率是:
A、30℅ B、40℅ C、 50℅ D、60℅
(8)在進行蒸餾操作時,若從130 ℃開始收集餾分,產率偏 (填高或者低)原因是
1. 【答案】C
【解析】分析和判斷溶液的配制、酸堿中和滴定、乙酸乙酯的制備和制備氨氣實驗的基本儀器和基本操作是否正確,本題要求學生正確選擇基本儀器和試劑,基本操作,如氣體的收集方法。A、定容時應用膠頭滴管滴加蒸餾水,錯誤;B、NaOH為待測液,標準液為酸溶液,應用酸式滴定管盛放,錯誤;C、制備乙酸乙酯需要加熱,用飽和Na2CO3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的雜質,正確;D、NH3的密度小于空氣,所以導氣管應深入到試管底部,錯誤。解答本題需要學生掌握化學實驗中的基本儀器、試劑盒基本操作,對化學出現(xiàn)的實驗應重點掌握,如溶液的配制、酸堿中和滴定和常見物質的 制備。
2. 【答案】D
3. 【答案】⑴ 增大反應物濃度,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動,提高酯的產率。(合理即給分)
濃H2SO4能吸收生成的水,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動,提高酯的產率。
濃H2SO4具有強氧化性和脫水性,會使有機物碳化,降低酯的產率。
⑵ 中和乙酸、溶解乙醇、減少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
⑶ 振蕩、靜置 ⑷ 原料損失較大、易發(fā)生副反應乙醚;蒸餾
【解析】⑴ 由于反應是可逆反應,因此加入過量的乙醇增大反應物濃度,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動,提高酯的產率。由于濃H2SO4能吸收生成的水,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動,提高酯的產率,因此實際用量多于此量;由于濃H2SO4具有強氧化性和脫水性,使有機物碳化,降低脂的產率,所以濃硫酸用量又不能過多。
⑵ 由于生成的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醇和乙酸,所以飽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中和乙酸、溶解乙醇、減少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
⑶ 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反應結束后,將試管中收集到的產品倒入分液漏斗中,振蕩、靜置,然后分液即可。
⑷ 根據(jù)b裝置可知由于不是水浴加熱,溫度不易控制,因此制備乙酸乙酯的缺點是原料損失較大、易發(fā)生副反應。由于乙醇溶液發(fā)生分子間脫水生成乙醚,所以由b裝置制得的乙酸乙酯產品經飽和碳酸鈉溶液和飽和食鹽水洗滌后,還可能含有的有機雜質是乙醚,乙醚和乙酸乙酯的沸點相差較大,則分離乙酸乙酯與該雜質的方法是蒸餾。
4.【答案】(1)先加入乙醇,然后邊搖動試管邊慢慢加入濃硫酸,再加冰醋酸
(2)在試管a中加入幾粒沸石(或碎瓷片)
(3)①加快反應速率 ②及時將產物乙酸乙酯蒸出,以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動
(4)吸收隨乙酸乙酯蒸出的少量酸性物質和乙醇 (5)b中的液體分層,上層是透明的油狀液體
5. 【答案】
(1)先加水、再加入濃硫酸(1分)
(2)滴加苯乙腈(1分) 球形冷凝管(1分) 回流(或使氣化的反應液冷凝)(1分)
便于苯乙酸析出(2分) BCE(全選對2分) (3)重結晶(1分) 95% ( 2分)
(4)取少量洗滌液、加人稀硝酸、再加AgN03溶液、無白色渾濁出現(xiàn)(2分)
(5)增大苯乙酸溶解度,便于充分反應(2分)
(3)將粗苯乙酸晶體重新在熱水中溶解,然后再降溫結晶過濾(重結晶)可得較純凈的苯乙酸晶體;根據(jù)“1~1”關系式,可計算苯乙酸的產率=。
(4)在制備Cu(OH)2沉淀的同時還有可溶性NaCl生成,故判斷沉淀洗干凈的方法就是檢驗最后一次洗滌液中是否還含有Cl-。
(5)根據(jù)“苯乙酸微溶于冷水,溶于乙醇”,故乙醇與水的混合溶劑中的乙醇能增大苯乙酸的溶解度,便于充分反應。
6. 【答案】(1)球形冷凝管;(2)洗掉大部分硫酸和醋酸;洗掉碳酸氫鈉;(3)D;(4)提高醇的轉化率;(5)干燥;(6)b;(7)D;(8)高;會收集少量的未反應的異戊醇。
【解析】解決本題,首先要認識化學常見的儀器、了解其結構、用途;還要對化學幾個比較重要的實驗有個整體的掌握。清楚使用的儀器、試劑的添加順序、各自量的多少、作用、儀器的安裝與使用、操作步驟、雜質的除去方法,然后掌握反應物的轉化率及產物的產率的計算方法等。最后對本題的各個問題一一分析,進行解答。(1)由裝置示意圖可知裝置B的名稱是球形冷凝管;(2)酯化反應是可逆反應,反應物不能完全轉化為生成物。而且反應是在硫酸作催化劑條件下發(fā)生。因此制取的產品中含有一些雜質,要通過洗滌將它們除去。反應后的溶液要經過多次洗滌,在該實驗中通過計算可知乙酸過量,因此在洗滌操作中,第一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除去大部分催化劑硫酸和未反應的醋酸;然后用飽和碳酸氫鈉溶液堿性洗滌,這樣既可以除去未洗凈的醋酸,也可以降低酯的溶解度;再第二次水洗,該操作的主要目的是洗去產品上殘留的碳酸氫鈉;(3)由于乙酸異戊酯的密度比水小,與水又互不相溶,因此二者分層,水在下層,酯在上層。分液時,要先將下層的水溶液從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待到兩層液體界面時關閉分液漏斗的活塞,再將上層的乙酸異戊酯從上口倒出。因此選項是D。(4)酯化反應是可逆反應,根據(jù)平衡移動原理,增大反應物的濃度可以使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增加一種反應物的濃度,可能使其它反應物的轉化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