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學總復習 配餐作業(yè)15 原子結構
原子結構
A組全員必做題
1.一定量的锎(Cf)是有用的中子源,在醫(yī)學上常用作治療惡性腫瘤的中子源。下列有關锎的說法錯誤的是( )
A.Cf原子中,中子數(shù)為154
B.Cf原子中,質子數(shù)為98
C.Cf原子中,電子數(shù)為98
D.锎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52
解析:252只代表锎元素中某同位素的質量數(shù),而不是锎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
答案:D
2.(2016上海黃浦一模)放射性元素碘131(I)和銫137(Cs)是核反應物中的主要元素。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I與I的所有性質都相同
B.Cs原子中含有的中子數(shù)比質子數(shù)多27
C.Cs與I的中子數(shù)相同
D.I與I是同素異形體
解析:I與I化學性質相同,物理性質不同,A項錯誤;B選項,Cs所含中子數(shù)為137-55=82,比質子數(shù)多82-55=27,正確;C選項,Cs與I的中子數(shù)分別為82、78,錯誤;D選項,I與I互為同位素,錯誤。
答案:B
3.下列關于鉻的一種原子Cr說法正確的是( )
A.Cr與Cr互為同素異形體
B.Cr含有24個中子
C.Cr與Cr互為同位素,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均相同
D.Cr中子數(shù)比電子數(shù)多4個
解析:A項,Cr與Cr的質子數(shù)相同,而中子數(shù)不同,互為同位素,錯誤;B項,Cr的中子數(shù)是52-24=28,錯誤;C項,Cr與Cr互為同位素,化學性質相同,而物理性質不同,錯誤;D項,Cr的中子數(shù)是28,質子數(shù)是24,中子數(shù)比質子數(shù)多4個,正確。
答案:D
4.地殼中鈾的平均含量約為2.5%,在鈾元素中,用作核燃料的U只占0.724%。鈾濃縮是指提高鈾元素中U的含量,鈾濃縮一直是國際社會關注的問題。下列關于鈾元素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U與U互為同位素
B.可利用U與U化學性質的不同將二者分離
C.利用化學反應把U轉化為U提高U在鈾元素中的含量
D.U與U互為同素異形體
解析:同位素原子的化學性質相同,B項錯誤;同位素原子之間的轉化,不屬于化學變化,屬于物理學的研究范疇,C項錯誤;U與U互為同位素而非同素異形體。
答案:A
5.金屬鈦對體液無毒且有惰性,能與肌肉和骨骼生長在一起,因而有“生命金屬”之稱。下列有關Ti和Ti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Ti和Ti中均含有22個中子
B.Ti和Ti核外均有4個電子層
C.分別由Ti和Ti組成的金屬鈦單質互稱為同分異構體
D.Ti和Ti的性質完全相同
解析:Ti和Ti互為同位素,中子數(shù)必定不相等,故A項錯誤。同分異構體必須是化合物,C項錯誤。Ti和Ti的電子層結構相同,化學性質幾乎完全相同,但物理性質不完全相同(如密度),故D項錯誤。
答案:B
6.(2016海南七校聯(lián)考)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研制的NIM5銫原子噴泉鐘,2 000萬年不差一秒,目前成為國際計量局認可的基準鐘之一,參與國際標準時間修正。關于Cs元素,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137Cs和133Cs互為同位素
B.單質Cs與水反應非常緩慢
C.137Cs比133Cs多4個中子
D.137Cs最外層只有1個電子
解析:137Cs和133Cs質子數(shù)相同,中子數(shù)不同,質量數(shù)不同,前者比后者多4個中子,兩者互為同位素,A、C項正確;Cs位于周期表中第六周期第ⅠA族,其原子最外層只有1個電子,Cs金屬性很強,能與水劇烈反應,B項錯誤,D項正確。
答案:B
7.鈀(Pd)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為46,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Pd和Pd互為同位素
B.鈀是第五周期元素
C.Pd2+核外有48個電子
D.Pd的原子核內有62個中子
解析:鈀(Pd)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為46,其原子核外有46個電子,Pd2+核外有44個電子,C項錯誤。
答案:C
8.某元素的一個原子形成的離子可表示為Xn-,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Xn-含有的中子數(shù)為a+b
B.Xn-含有的電子數(shù)為a-n
C.X原子的質量數(shù)為a+b+n
D.X原子的質量約為 g
解析:中子數(shù)等于質量數(shù)減去質子數(shù),為b-a,A選項錯誤;該離子含有的電子數(shù)為a+n,B選項錯誤;原子變成離子時,質量數(shù)與核外電子數(shù)無關,所以X原子的質量數(shù)為b,C選項錯誤,D選項正確。
答案:D
9.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某微粒核外電子排布為2,8,8結構,則該微粒一定是氬原子
B.Na+的半徑大于F-的半徑
C. F-、Na+、Mg2+、Al3+是與He原子具有相同電子層結構的離子
D.NH與H3O+具有相同的質子數(shù)和電子數(shù)
解析:A項中“微粒”可以是離子,比如K+核外電子排布也是2,8,8結構;B項中rNa+<rF-;C項中應該將He原子改為Ne原子。
答案:D
10.下列各組粒子中,各電子層電子數(shù)均達到2n2個的是( )
A.Ne,Ar B.Al3+,S2-
C.F-,Na+ D.Ne,Cl-
解析:寫出各粒子結構示意圖。
Ne: Ar: Al3+:
S2-: F-: Na+:
Cl-:
可知F-、Ne、Al3+、Na+符合題意。
答案:C
11.通常情況下,微粒A和B為分子,C和E為陽離子,D為陰離子,它們都含有10個電子;B溶于A后所得的物質可電離出C和D;A、B、E三種微粒反應后可得C和一種白色沉淀。請回答。
(1)用化學符號表示下列4種微粒。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D________。
(2)寫出A、B、E三種微粒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常見的10電子分子有H2O、NH3、CH4、HF等,常見的10電子的陽離子有Na+、Mg2+、Al3+、NH、H3O+,常見的10電子陰離子有F-、OH-,根據“B溶于A后所得的物質可電離出C和D”,可推出A為H2O、B為NH3、C為NH、D為OH-,再根據A、B、E反應后可得C和一種白色沉淀,可推出E為Mg2+或Al3+,從而得出答案。
答案:(1)H2O NH3 NH OH-
(2)Al3++3NH3+3H2O===Al(OH)3↓+3NH或Mg2++2NH3+2H2O===Mg(OH)2↓+2NH
12.短周期的三種元素X、Y、Z,原子序數(shù)依次變小,原子核外電子層數(shù)之和是5。X元素原子最外電子層上的電子數(shù)是Y和Z兩元素原子最外電子層上的電子數(shù)的總和;Y元素原子的最外電子層上的電子數(shù)是它的電子層數(shù)的2倍,X和Z可以形成XZ3的化合物。請回答:
(1)X元素的名稱是____;Y元素的名稱是______;Z元素的名稱是________。
(2)XZ3化合物的分子式是______,電子式是______。
(3)分別寫出X、Y的含氧酸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Y入手進行推斷,Y元素原子的最外電子層上的電子數(shù)是它的電子層數(shù)的2倍,可推斷Y為C,不可能是S(S為3個電子層,若為S,另外兩種元素只可能為H和He,與題意不符),由XZ3結合題設可推斷為NH3。
答案:(1)氮 碳 氫
(2)NH3 HH
(3)HNO3或HNO2 H2CO3或H2C2O4等有機酸
B組重點選做題
13.今有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的A、B、C、D、E、F六種元素。已知A、C、F三原子的最外層共有11個電子,且這三種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間,兩兩皆能反應且均能生成鹽和水。D和E各有如下表的電子層結構。在一般情況下,B元素不能與A、C、D、E元素的游離態(tài)化合而生成B的化合態(tài)。
元素
最外層電子數(shù)
次外層電子數(shù)
D
X
X+4
E
X+1
X+4
按要求填空:
(1)各元素的元素符號分別為C_______,E______,D和E兩者的氫化物穩(wěn)定性較強的是________(填化學式)。
(2)工業(yè)上制取單質D的化學方程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與C兩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和F形成的晶體中含有的化學鍵是________。
解析: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
(1)A、C、F三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間,兩兩皆能反應且均能生成鹽和水。
(2)表格中D、E的數(shù)據信息。
答案:(1)Al P PH3
(2)SiO2+2CSi+2CO↑
(3)Al(OH)3+OH-===AlO+2H2O
(4)離子鍵
14.元素X、Y、Z、M、N均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已知Y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與核外電子總數(shù)之比為3∶4,M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與次外層電子數(shù)之比為3∶4,且M原子的質子數(shù)是Y原子的2倍;N-、Z+、X+的半徑逐漸減??;化合物XN在常溫下為氣體。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Z與N形成的化合物的電子式__________________。
(2)X與Y可分別形成10電子和18電子的分子,寫出該18電子分子轉化成10電子分子的化學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解反應)。
(3)下表表示由上述元素組成的兩種氣體分子在一定條件下的密閉容器中充分反應前后的轉化關系,請寫出該轉化過程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B均為由上述五種元素中的三種元素組成的強電解質,且組成元素的原子個數(shù)之比為1∶1∶1。若在各自的水溶液中,A能抑制水的電離,B能促進水的電離,則A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____,B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題意知Y是氧元素,M是硫元素,N是氯元素,X是氫元素,Z是鈉元素。
(1)Na與Cl形成的化合物是NaCl,其電子式為Na+[]-。
(2)H與O形成的10電子分子是H2O,形成的18電子分子是H2O2,二者之間的轉化為2H2O22H2O+O2↑。
(3)由圖示可知圖中表示的是SO2與O2反應生成SO3,即2SO2+O22SO3。
(4)A能抑制水的電離,且三種元素的原子個數(shù)比為1∶1∶1,則A是NaOH;B能促進水的電離,則是能水解的鹽,且組成元素的原子個數(shù)比也為1∶1∶1,則是NaClO或NaHS。
答案:(1)Na+[::]-
(2)2H2O22H2O+O2↑
(3)2SO2+O22SO3
(4)NaOH NaClO或Na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