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0年(春秋版)語文七年級上學(xué)期 期末復(fù)習(xí) 專題訓(xùn)練八 文言文知識梳理與閱讀(II)卷
-
資源ID:12439584
資源大?。?span id="ofqm0ji" class="font-tahoma">24.50KB
全文頁數(shù):6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9.9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rèn)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wǎng)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yù)覽文檔經(jīng)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biāo)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山西省2020年(春秋版)語文七年級上學(xué)期 期末復(fù)習(xí) 專題訓(xùn)練八 文言文知識梳理與閱讀(II)卷
山西省2020年(春秋版)語文七年級上學(xué)期 期末復(fù)習(xí) 專題訓(xùn)練八 文言文知識梳理與閱讀(II)卷
姓名:________ 班級:________ 成績:________
一、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兩則文言文語段,完成下列小題。
《隆中對》節(jié)選
(甲文)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shù)。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qiáng)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quán)據(jù)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jù)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jié)好孫權(quán),內(nèi)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
《出師表》節(jié)選
(乙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dá)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dāng)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jǐn)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dāng)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fù)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jìn)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1 . 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1)帝室之胄_______(2)總攬英雄 _______
(3)不以臣卑鄙______ (4) 恐托付不效_______
2 . 翻譯句子
(1)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dá)于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jì)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好體現(xiàn)了詩中前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為劉備制定的戰(zhàn)略方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段中最能體現(xiàn)“臣心”的一句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兩文從不同角度展現(xiàn)了諸葛亮的形象,《隆中對》中側(cè)重表現(xiàn)他的_____________,《出師表》則側(cè)重表現(xiàn)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在公眾眼里,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歷來被人傳頌,你還知道他的哪些故事呢?請簡要介紹兩個故事吧!
故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對比閱讀
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下列小題。
(甲)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韓愈《馬說》)
(乙)楚人和氏得玉璞①楚山中,奉而獻(xiàn)之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蓖跻院蜑檎N,而刖②共左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xiàn)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為誑,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③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qū)氂穸}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蓖跄耸褂袢死恝芷滂倍脤氀?,遂命曰:“和氏之璧?!?
(《卞和泣玉》)
(注)①璞:含玉的石頭。②刖(yu):古代酷刑,斷足。③奚:何,為什么。④理:加工雕琢玉石。
6 .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駢死于槽櫪之間____
(2)策之不以其道____
7 . 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8 . 兩文都運用了托物寓意的寫法,運用的主要表達(dá)方式有何不同?主旨有何相同之處?
9 . 讀完兩文,你獲得了怎樣的啟示?請任選其一,聯(lián)系文意談?wù)劇?
三、課內(nèi)閱讀
閱讀下文,完成16—20題.
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xué)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學(xué)而》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薄稙檎?
子曰:“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薄稙檎?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薄妒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薄妒龆?
10 . 解釋下列加點字的含義
(1)人不知而不慍 (2)傳不習(xí)乎
11 . 翻譯下列句子
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12 . 下列句子朗讀停頓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擇其善者/而從之
B.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
C.學(xué)/而不思/則罔
D.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13 . 閱讀選文,說說顏回的“賢”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14 . 你對選文中的哪一則感受最深?結(jié)合自身生活實際,談?wù)勀愕睦斫狻?
四、語言表達(dá)
15 . 把第一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清榮峻茂,良多趣味。______________
(2)自日出至薄菩,己至半山矣。__________________
16 . 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文言詞語。
(1)先主器之(2)內(nèi)修政理(3)公輸盤詘
(4)餓其體膚(5)于是鴟得腐鼠(6)入則無法家拂士
17 . 用現(xiàn)代漢語給下列句中的加點詞作解釋。
(1)沿溯阻絕(《三峽》)(2)曉霧將歇(《答謝中書書》)
(3)念無與為樂者 (《記承天寺夜游》)(4)互相軒邈(《與朱元思書》)
(5)窺谷忘反(《與朱元思書》)(6)仍憐故鄉(xiāng)水(《渡荊門送別》)
18 . 解釋下列加點的文言詞語。
①俄而雪驟
②撒鹽空中差可擬
③與人期行
④去后乃至
19 . 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山門圮于河,二石獸并沉焉。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爾輩不能究物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其言,果得于數(shù)里外。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1)雜然相許(_______)
(2)懲山北之塞(______)
(3)畢力平險(______)
(4)何苦而不平(______)
(5)寒暑易節(jié)(______)
(6)而山不加增(_______)
(7)固不可徹(________)
(8)雖我之死(________)
第 6 頁 共 6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