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 第八章 壓強 章節(jié)練習(xí)題
-
資源ID:12663926
資源大?。?span id="0bqjyt5" class="font-tahoma">392.50KB
全文頁數(shù):7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9.9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wǎng)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yù)覽文檔經(jīng)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八年級物理 第八章 壓強 章節(jié)練習(xí)題
八年級物理 第八章 壓強 章節(jié)練習(xí)題
姓名:________ 班級:________ 成績:________
一、單選題
1 . 下列用礦泉水瓶所做的實驗中,能驗證大氣壓存在的是
A.A
B.B
C.C
D.D
2 . 如圖所示,是我國自主研發(fā)的C919商用大飛機,它將于數(shù)年后投入運營,C919客機中的部分鈦合金零件采用了激光3D打印技術(shù).關(guān)于客機的相關(guān)物理知識.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客機所在高空的大氣壓強,比海平面附近的大氣壓強更大
B.客機采用密度小的材料,可以減輕它的重力
C.客機升空利用了“空氣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的原理
D.客機在空中沿直線勻速飛行,是受平衡力作用
3 . 如圖所示,水平面上的圓柱形容器A、B中分別盛有甲、乙兩種液體,且甲對容器底部的壓強大于乙.現(xiàn)在兩容器中各放入一個物體,物體均漂浮在液面上且液體不溢出.小明認為:若兩物體質(zhì)量相等,甲對容器底部的壓強可能小于乙;小紅認為:若兩物體體積相等,甲對容器底部的壓強可能小于乙;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兩人的觀點均正確
B.兩人的觀點均不正確
C.只有小明的觀點正確
D.只有小紅的觀點正確
4 . 將裝滿純凈水的桶(約40 cm高)開口朝下放在水中,如圖所示,結(jié)果是( )
A.桶內(nèi)的水將流出一部分
B.桶內(nèi)的水將全部流出
C.仍然是滿桶水
D.無法判斷
如圖是測定大氣壓值的實驗裝置,此時管內(nèi)外水銀面高度差是760 mm.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
A.將玻璃管稍傾斜一點,管內(nèi)水銀柱長度將不變
B.如果管中進了些空氣,管內(nèi)外水銀面的高度差將小于760 mm
C.將它從山下移到山上,管內(nèi)外水銀面的高度差將變大
D.如果不小心管頂破了一個洞,管中的水銀將從上面噴出
6 . 測量液體密度的儀器叫做密度計,將其插入被測液體中,待靜止后直接讀取液面處的刻度值(如圖甲所示)。在木棒的一端纏繞些銅絲,就做成了一支自制的簡易密度計。將這一支制好的簡易密度計,放入盛有不同液體的兩個燒杯中,放入后兩燒杯液面相平,如圖乙、內(nèi)所示,它會豎直立在液體中,下列有關(guān)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乙、丙兩圖中密度計底部受到的壓力一定相同
B.乙燒杯底部所受的液體的壓力小于丙燒杯底部所受的液體的壓力
C.乙燒杯對桌面的壓力大于丙燒杯對桌面的壓力
D.若密度計接觸到燒杯的底部,它所受到的力是平衡力
7 .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天宮二號”在太空圍繞地球運轉(zhuǎn)的過程中,機械能守恒
B.1個標準大氣壓的值與高度為76cm水銀柱產(chǎn)生的壓強大小相等
C.國產(chǎn)大飛機C919機翼能獲得升力,是應(yīng)用了流體流速越大的地方壓強越大的原理
D.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理課本受到的重力與桌面對它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8 . 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有甲、乙兩個相同的燒杯,分別裝有兩種不同的液體,將兩個相同的物塊分別放在兩燒杯中,物塊靜止時,兩燒杯液面相平,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甲燒杯中液體的密度小于乙燒杯中液體的密度
B.甲燒杯中物塊受到的浮力大于乙燒杯中小球受到的浮力
C.甲、乙兩燒杯底受到液體的壓強相等
D.甲燒杯對水平桌面的壓強大于乙燒杯對水平桌面的壓強
9 . 如圖所示,向兩張紙的中間吹氣,發(fā)生的現(xiàn)象是
A.紙向中間靠攏
B.紙向兩邊分開
C.保持原來位置不動
D.都有可能
二、多選題
10 . 甲、乙兩種物質(zhì)的密度之比為ρ甲:ρ乙=3:2取這兩種物質(zhì)的質(zhì)量之比為m甲:m乙=1:2,分別制成高度之比為h甲:h乙=4:1的實心圓柱體,將它們分別豎直立在水平桌面上,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
A.甲、乙兩圓柱體對桌面的壓力之比為3:2
B.甲、乙兩圓柱體對桌面的壓力之比為1:2
C.甲、乙兩圓柱體對桌面的壓強之比為6:1
D.甲、乙兩圓柱體對桌面的壓強之比為1:2
11 . 如圖所示,質(zhì)量和底面積相同且厚度忽略不計的三個容器,分別裝有質(zhì)量和深度均相等的甲、乙、丙三種不同液體,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A.三容器對桌面的壓強大小不相等
B.三容器對桌面的壓強大小相等
C.三容器底部所受液體的壓力大小不相等
D.丙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最小
12 . 在如圖所示的事例中利用連通器原理的是( )
A.過路涵洞
B.攔河大壩
C.洗手間下水管
D.船閘
三、填空題
13 . 在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時,某同學(xué)利用小桌,海綿和砝碼等器材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比較甲、乙兩圖,可以得出的結(jié)論是______。
14 . 貨車超載運輸會嚴重破壞公路設(shè)施,對公路橋梁的安全構(gòu)成嚴重威脅。原因是超載時貨車對路面的____幾乎不變,而__________卻大大增加,從而造成對路面的壓強過大。
15 . 我國自主研制的國產(chǎn)大飛機C919在軌道上高速滑行時,其機翼上方的空氣流速比下方的空氣流速_____(選填“快”或“慢”)。如圖為機翼的模型圖,機翼上方受到空氣的壓力F1_____機翼下方受到空氣的壓力F2,飛機對地面的壓力_____飛機受到的重力。(后兩空均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四、實驗題
16 . 我們可以利用礦泉水瓶做小實驗來說明一些物理知識.
(1)雙手擠壓空礦泉水瓶可以使瓶子變形,如果施加的力增大,瓶子變形程度就加大,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______________有關(guān);
(2)在空礦泉水瓶側(cè)壁不同高度的地方鉆出上、下兩個小孔,往里面倒?jié)M水,可以觀察到水從兩個小孔流了出來,其中下孔流出的水噴得最急,這表明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____;
(3)往空礦泉水瓶內(nèi)注入少量的熱水,搖晃后倒掉并立即蓋緊瓶蓋,過一會兒發(fā)現(xiàn)瓶子慢慢向內(nèi)凹陷,這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存在.
17 . 托里拆利測量大氣壓強值實驗如圖所示.
( )當時的大氣壓強等于__________高水銀柱所產(chǎn)生的壓強;如果將托里拆利實驗裝置搬到高山上,測得水銀柱的高度__________(選填“變高”、“變低”或“不變”).
( )若在管的處扎一個孔,此時__________(選填“有”或“沒有”)水銀從處流出,原因是___________.
( )某同學(xué)利用透明硬質(zhì)水管測量大氣壓強值,圖為實驗裝置示意圖.管子上端封閉,下端浸在水槽中,管內(nèi)裝滿水,打開,管內(nèi)水面靜止后水面高度為,則測得大氣壓強值為__________(,).
( )大氣壓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請列舉一個大氣壓在生活中的應(yīng)用例子.
例:用針筒吸藥液時,大氣壓把藥液壓到針筒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 某同學(xué)(利用小桌、砝碼、海綿)在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關(guān)”時,如圖所示,請仔細觀察并回答下列問題:
(1)該實驗是通過_____來顯示壓力的作用效果;
(2)分析比較圖_____和圖_____的實驗現(xiàn)象可得出:受力面積一定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3)分析比較乙、丙的實驗現(xiàn)象可得出:_____。
19 . 物理課本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時,它對桌面的壓強是多大?你是怎樣計算的?
20 . 如圖所示,用U型管壓強計“探究影響液體內(nèi)部壓強大小的因素”.
(1)若在使用壓強計前,發(fā)現(xiàn)U形管內(nèi)水面已有高度差,通過_________(選填序號)方法可以進行調(diào)節(jié).
①從U形管內(nèi)向外倒出適量水;②拆除軟管重新安裝;③向U形管內(nèi)添加適量水
(2)比較丁、戊兩圖可知:在同一深度,液體壓強與_____________有關(guān).
(3)若在圖戊中U形管左右兩側(cè)水面高度差h=5cm,則橡皮管內(nèi)氣體的壓強與大氣壓之差約為_________Pa.(ρ鹽水=1. 2103kg/m3,ρ水=1. 0103kg/m3,g取10N/kg)
(4)保持戊中橡皮膜的位置不變,在戊中加入適量鹽水,U型管中水面的高度差將____________(選填“變大” “變小”或“不變”).
(5)重新調(diào)節(jié)壓強計,在同種液體同一深度,哪個方法U型管左右液面的高度差會更加明顯?_________
A.將U型管中的水換成酒精
B.使用內(nèi)徑更細的U型管
C.換用裝水更多的U型管
D.將裝置移至高山上進行實驗
第 7 頁 共 7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