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歷史與社會九年級上冊同步測試題:第二單元第五課開辟革命新道路的艱難歷程第三框 紅軍長征與遵義會議
-
資源ID:13095146
資源大?。?span id="fdz5di5" class="font-tahoma">215KB
全文頁數(shù):4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9.9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wǎng)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jīng)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人教版歷史與社會九年級上冊同步測試題:第二單元第五課開辟革命新道路的艱難歷程第三框 紅軍長征與遵義會議
人教版歷史與社會九年級上冊同步測試題:第二單元第五課開辟革命新道路的艱難歷程第三框 紅軍長征與遵義會議
姓名:________ 班級:________ 成績:________
一、單項選擇題
1 . 某校歷史興趣小組的同學要去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他們選擇展示新民主主義革命內(nèi)容的一組是
A.虎門銷煙遺跡——圓明園遺址——威海衛(wèi)戰(zhàn)役紀念館
B.大沽炮臺遺址——天津義和團遺跡——武昌起義紀念館
C.詹天佑故居——張謇故居——徐悲鴻故居
D.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遵義會議會址——革命圣地延安
2 . 人們通常把標志性事件作為定位歷史的坐標,下列事件與結論搭配正確的有(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 . 劉伯承元帥在《回顧長征》中寫道: “——以后,我軍一反以前的情況,好像忽然獲得了新的生命,迂回曲折,穿插于敵人之間,以為我向東卻又向西……弄得敵人撲朔迷離,處處挨打,疲于奔命。 ”橫線處應填寫的最恰當?shù)臍v史事件是( )
A.長征開始
B.渡過湘江
C.遵義會議
D.突破四道封鎖線
4 . 1935年10月,毛澤東寫的《七律長征》中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的詩句。詩中的“三軍”指的是
A.陸、海、空軍
B.紅一、二、四方面軍
C.紅一方面軍
D.紅二方面軍
5 . 某校舉辦“中國共產(chǎn)黨的奮斗歷程”圖片展。下列圖片反映的事件中,是中國共產(chǎn)黨生死攸關的轉折點的是
A.A
B.B
C.C
D.D
6 . 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進軍井岡山,創(chuàng)建了以寧岡為中心的湘贛邊界“工農(nóng)武裝割據(jù)”,并且“使割據(jù)地區(qū)一天一天擴大,土地革命一天一天深入,民眾政權的組織一天一天推廣,紅軍和赤衛(wèi)隊一天一天壯大”,這首先在實踐上解決的問題是
A.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后,如何鏟除軍閥勢力
B.大革命失敗后,如何繼續(xù)革命和開展武裝斗爭
C.遵義會議后,如何繼續(xù)進行長征
D.抗戰(zhàn)爆發(fā)后,如何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
7 . 1933年6月26日,中共蘇區(qū)中央局發(fā)出《關于“八一”國際反戰(zhàn)爭斗爭日及中國工農(nóng)紅軍成立紀念日的決定》。該決定為紀念
A.黃花崗起義
B.武昌起義
C.南昌起義
D.秋收起義
8 . 下列圖表的內(nèi)容與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進程有關,左側是史實的陳述,右側是對史實原因的分析。其中原因正確的是( )
史實
原因
①五四運動
直接原因是中國外交的失敗
②紅軍長征
直接原因是第五次反圍剿的失利
③西安事變
根本原因是蔣介石加緊“剿共”
④ 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
主要原因是中外反法西斯勢力的聯(lián)合打擊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選擇題
9 . 人民群眾蘊藏著偉大的力量,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總是看著上層的軍官、政客、議員……如今在五四群眾運動的對比下,上層的社會力量顯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眾中所蘊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驚天動地、無堅不摧的。
——《吳玉章回憶錄》
材料二:中國共產(chǎn)黨把敵人視為“一盤散沙”的中國人民團結和凝聚成萬眾一心的不可戰(zhàn)勝的力量,使革命得到發(fā)展。經(jīng)過28年艱苦卓絕的英勇斗爭,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tǒng)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摘編自《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
材料三:以五四愛國運動為起點,馬克思列寧主義開始在中國大地上以波瀾壯闊的規(guī)模廣泛傳播,已經(jīng)有那么多先進分子奔集到馬克思主義的旗幟下……中國共產(chǎn)黨的建立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時候。
材料四:1927年至1928年上半年,在“清黨”名義下共產(chǎn)黨員從近6萬人迅速減少到1萬多人,中國共產(chǎn)黨正面臨被瓦解和消滅的危險,……1930年初,紅軍已有13個軍,在民黨統(tǒng)治薄弱的幾省邊界地區(qū)。先后建立大小15個農(nóng)村革命根據(jù)地,有幾萬、幾十萬農(nóng)民團結在共產(chǎn)黨周圍。
1933年以博古為首的臨時中央遷入中央蘇區(qū),直接把持了革命根據(jù)地的一切大權……,最終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長征,……如果再沿著這條路走下去,黨和紅軍必將被完全斷送。遵義會議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召開的。
在10年中國共產(chǎn)黨人在國民黨大屠殺下積累的創(chuàng)痛和仇恨是很難淡忘的……中國要實現(xiàn)全民族的抗日戰(zhàn)爭。確實離不開蔣介石這個掌握著全國政權、主要軍事力量受到國際承認的最大政治力量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金沖及《生死關頭中國共產(chǎn)黨的道路校擇》
(1)上層社會力量與哪一階級力量對比顯得微不足道?促使此階級力量“驚天動地、無堅不摧”的思想武器是什么?
(2)中國共產(chǎn)黨28年里如何凝聚人民群眾力量使革命得到發(fā)展?列舉兩個史實并加以說明。
(3)根據(jù)材料三概括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chǎn)黨建立的關系。
(4)“中國共產(chǎn)黨在革命期間面臨一個又一個危機,他們從實際出發(fā)作出正確的道路抉擇”根據(jù)材料四和所學史實對此進行論證。
第 4 頁 共 4 頁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二、非選擇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