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幼兒/小學教育 > 小學教育
搜柄,搜必應! 快速導航 | 使用教程

青島版小學四年級科學下冊《認識巖石》聽評課記錄

文檔格式:DOC| 2 頁|大小 11.50KB|積分 15|2020-07-19 發(fā)布|文檔ID:14342557
第1頁
第2頁
最后一頁預覽完了!喜歡就下載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 / 2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下載文檔
  • 版權提示
  • 文本預覽
  • 常見問題
  • 《認識巖石》聽評課 1、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教學氛圍,教學準備比較充分課前,準備了巖石的圖片,并利用投影展示給學生,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并根據(jù)學生收集的巖石進行了合理的分配,為每個小組準備了觀察記錄表,以便讓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隨時記錄煩縣的信息這樣的準備,有利于學生的觀察探究2、不僅注重了觀察方法的指導,而且注意指導學生做到觀察有序實驗是科學學習最常用的方法,通過實驗,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探究能力在教學的第三環(huán)節(jié),當學生通過討論、交流獲得實驗的方法之后,提醒學生,在實驗的時候,要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從后面的探究環(huán)節(jié)來看,這一要求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利于學生井然有序地進行實驗,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科學探究習慣3、體現(xiàn)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知識的探究者,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是一個親身去體驗,去發(fā)現(xiàn),去獲得的過程讓學生進行獨立的探索活動有一定的難度,但正是這種“難度”,才能使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比較、分析能力都得到鍛煉和發(fā)展在學生獨立探索后,給出一定時間讓學生充分地、獨立地思考,并把思考的結果充分表達出來通過討論,學生的探索結果得到了交流,互相啟發(fā)提高,自己找出了各種巖石的特征。

    這種安排,對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很有好處不足之處:課堂的結束,并不意味著學生探究活動的結束,更不意味著作為教師對課堂教學研究的結束通過本節(jié)課,通過本次活動,聆聽其他教師的課堂教學,深深的感到:研究課堂教學,研究教材,還做的遠遠不夠首先,在組織課堂教學上,還有一定的差距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對科學的實驗教學有著極大的興趣,致使在學習的過程中,部分學生不是專注于對知識的探究,而是在專注于玩尤其是在探究環(huán)節(jié),課堂顯得比較亂,卻沒有及時的去調控,顯現(xiàn)了自身課堂組織能力較差其次,對于教材的編排意圖,理解不到位在教材中,對于學生觀察探究巖石的方法,只是列舉了看、摸、刻、滴鹽酸四種,但對于學生來說,可能還有許許多多的方法,然而在教學中卻只是局限于這四種實驗方法這樣的做法,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更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

    點擊閱讀更多內容
    賣家[上傳人]:junjun2875
    資質:實名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