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壓系統(tǒng)之行走馬達原理分析.ppt
液壓系統(tǒng)基礎知識培訓,培訓講師:劉德強,液壓傳動的工作原理 液壓系統(tǒng)的組成及分類 液壓系統(tǒng)元件的作用及圖形符號 液壓系統(tǒng)常見故障的分析與排除 鉆機液壓回路分析,液壓傳動的工作原理,1.傳動類型及液壓傳動的定義 一部完整的機器都是由原動機、傳動裝置和工作機組成。原動機(電動機或內燃機)是機器的動力源;工作機是機器直接對外做功的部分;而傳動裝置則是設置在原動機和和工作機之間的部分,用于實現動力(或能量)的傳遞、轉換與控制,以滿足工作機對力(或轉矩)、工作速度(或轉速)及位置的要求。 按照傳動件(或工作介質)的不同,有機械傳動、電氣傳動、流體傳動(液體傳動和氣體傳動)及復合傳動等。 液體傳動有包括液力傳動和液壓傳動。液力傳動是以動能進行工作的液體傳動。液壓傳動則是以受壓液體作為工作介質進行動力(或能量)的轉換、傳遞、控制和分配的液體傳動。 2.液壓傳動的工作原理及特征,2.1 工作原理,如圖所示,小液壓缸10與排油單向閥3、吸油 單向閥4一起構成手動液壓泵,完成吸油與排油。 當向上抬起杠桿時,手動液壓泵的小活塞1向上運 動,小活塞的下部容腔a的容積增大形成局部真 空,致使排油單向閥3關閉,油箱8中的油液在大 氣壓的作用下經吸油管5頂開吸油單向閥4進入a腔。 當大活塞2在力F1作用下向下運動時,a腔的容積 減小,油液因受擠壓,壓力升高,于是,被擠出 的油液將吸油單向閥4關閉,而將排油單向閥3頂 開,經排油管6進入大液壓缸11的容腔b,推動大 活塞2上移擠壓工件(負載F2)。手搖泵的小活塞 1不斷上下往復運動,工件逐漸被擠扁。當工件被 加工成型后,停止小活塞1的運動,則大液壓缸11 的b腔內油液壓力將使排油單向閥3關閉,b腔內的 油液被封死,大活塞2連同工件一同被閉鎖不動, 此時,截止閥9關閉。 如打開截止閥9,則大液壓缸11的b腔油液經 排油管7排回油箱8,于是大活塞2將在自重的作用 下下移回復到起始位置。,2.2 工作特征,歸納上述液壓模型的工作原理可知,由液壓缸10與排油 單向閥3、吸油單向閥4一起組成的手動液壓泵,將杠桿的機 械能轉化為油液的壓力能輸出,完成吸油和排油;大液壓缸 11將油液的壓力能轉化為機械能輸出,舉起重物,手動液壓 泵和舉起重物的液壓缸(簡稱擠壓液壓缸)組成了簡單的液 壓傳動系統(tǒng),實現了動力(包括力和運動)的傳遞和轉換。 其工作特征如下:力的傳遞靠液體壓力實現,系統(tǒng)的工作壓 力取決于負載;運動速度的傳遞靠容積變化相等原則實現, 運動速度取決于流量;系統(tǒng)的動力傳遞符合能量守恒定律, 壓力和流量的乘積等于功率。,液壓系統(tǒng)的組成及分類,液壓傳動與控制的機械設備或裝置中,其液壓 系統(tǒng)大部分使用具有連續(xù)流動性的液壓油的工作介 質,通過液壓泵將驅動泵的機械能轉化成液體的壓 力能,經過壓力、流量、方向等各種控制閥,送至 執(zhí)行機構(液壓缸、液壓馬達)中,轉換成機械能 去驅動負載。這樣的液壓系統(tǒng)一般都是由動力源、 執(zhí)行機構、控制閥、液壓輔助件和液壓工作介質等 幾部分組成,各部分的功能作用見下表:,,一般而言,能夠實現某種特定功能的液壓元件的組合,稱為液壓回路。為了實現對某一機器或裝置的工作要求,將若干特定的基本功能回路連接或復合而成的總體叫液壓系統(tǒng)。 以傳遞動力為主,以傳遞信息為輔,在液壓技術中稱為液壓傳動系統(tǒng);以傳遞信息為主,以傳遞動力為輔,在液壓技術中稱為液壓控制系統(tǒng)。 應該指出,傳動系統(tǒng)和控制系統(tǒng)在具體結構上往 往是合在一起的。 按液壓系統(tǒng)中油液的循環(huán)方式可分為開式系統(tǒng)和閉式系統(tǒng)兩類。,,,液壓系統(tǒng)元件的作用及圖形符號,1.液壓泵 液壓泵作為液壓系統(tǒng)的動力元件,將原動機(電動機或 內燃機)輸入的機械能(轉矩和角速度)轉換為壓力能(壓 力和流量)輸出,為執(zhí)行元件提供壓力油。只有液壓泵滿足 以下幾個條件才能夠正常工作: 結構上,必須有若干個容積可變的密封工作腔; 工作中所有工作腔都能夠由小到大,由大到小平穩(wěn)連續(xù)地變化; 必須保證吸油和排油嚴格分開,即要有配油機構。,液壓傳動系統(tǒng)中使用的液壓泵種類繁多,基本分類是:,液壓泵的優(yōu)缺點:,內嚙合齒輪泵結構緊湊、運轉平穩(wěn)、噪聲小、有良好的高速性能,但加工復雜、流量脈動大、高壓低速時容積效率低;外嚙合齒輪工藝簡單、加工方便; 葉片泵具有結構緊湊、體積小、流量均勻、運動平穩(wěn)、噪聲小、使用壽命長、容積效率高等優(yōu)點。葉片泵廣泛用于完成各種中等負荷的工作。 柱塞泵的泄漏小,容積效率高,流量能調節(jié),一般做為高壓泵,但它具有自吸能力差、對油污染敏感和噪聲大的缺陷,同時由于高標準的配合精度而造成加工難度大,造價高。,2.液壓執(zhí)行元件,2.1 液壓馬達 液壓馬達是將液壓能轉換為機械能的能量轉換裝置,可以 實現連續(xù)的旋轉運動,它是靠封閉容積變化來工作的。液壓馬 達工作的必須條件和液壓泵的工作條件相同,從原理上講,泵 可以作為馬達用,馬達也可以作為泵用。但是由于兩者的功能 不同,因此在結構上存在一些差異。例如:液壓泵在結構上必 須保證具有自吸能力,而液壓馬達無這一要求; 液壓馬達需要較大的啟動扭矩; 液壓泵的吸油腔一般為真空,為改善吸油性能和抗氣蝕能力,通常進口做得比出口大;而液壓馬達的排油腔的壓力稍高于大氣壓力,所以沒有上述要求,進、出油口的尺寸相同; 液壓馬達需要正、反轉,所以在內部結構上具有對稱性;而液壓泵一般是單向旋轉,其內部結構可以不對稱。,2.2 液壓缸,液壓缸是液壓系統(tǒng)中的一種執(zhí)行元件,是將液壓能轉變成直線往復式的機械能的能量轉換裝置,它使運動部件實現往復直線運動或擺動。 液壓缸按其作用方式可分為單作用式和雙作用兩大類;按其結構形式的不同可以分為活塞式液壓缸、柱塞式液壓缸、擺動式液壓缸、伸縮式液壓缸等形式,其中以活塞式液壓缸應用最多。 三者的圖形符號見以下列表:,3.液壓控制閥,液壓控制閥是液壓系統(tǒng)中用來控制液流的壓力、流量及方向的控制元件,是影響液壓系統(tǒng)性能和可靠性的重要元件。 按照液壓閥在系統(tǒng)的功能作用可分為以下三類: 壓力控制閥。用來控制和調節(jié)液壓系統(tǒng)中液體壓力的閥類,如溢流閥、減壓閥、順序閥、平衡閥、壓力繼電器等。 方向控制閥。用來控制液壓系統(tǒng)中液流方向的閥類,如單向閥、換向閥等。 流量控制閥。通過改變節(jié)流閥口開度來調節(jié)通過它的流量,以實現對系統(tǒng)某負載流量控制的閥類,如節(jié)流閥、調速閥、分(集)流閥等。,按照閥的操縱方式可分為以下幾類:,手動控制閥。用手柄及手輪、踏板、杠桿等進行控制。 機械控制閥。用擋塊及碰塊、彈簧等進行控制。 液壓控制閥。利用液體壓力所產生的力進行控制。 電液控制閥。采用電動控制(普通電磁鐵)和液壓控制的組合方式進行控制。 電動控制閥。用普通電磁鐵。比例電磁鐵。力馬達、力矩馬達、步進電動機等進行控制。,綜上,液壓控制閥的基本參數認為額定流量和額定壓力。 閥的油口通徑D表示其過流能力,因而也代表額定流量。 壓力控制閥,方向控制閥,流量控制閥,4.液壓輔助元件,液壓系統(tǒng)的輔助元件包括密封件、油管及接頭、過濾器、蓄能器、 油箱、冷卻器、加熱器等。 密封 限制或防止液壓油(或其他流體)泄漏的措施稱為密封。在液壓系統(tǒng)中,密封的作用不僅是防止液壓油的泄漏,還要防止空氣和塵埃進入液壓系統(tǒng)。液壓油的泄漏分內泄和外泄兩種。內泄指油液從高壓腔向低壓腔的泄漏,所泄漏的油液并沒有對外做功,其壓力能絕大部分轉化為熱能,使油溫升高,油黏度降低,又進一步增加泄漏量,從而降低系統(tǒng)的容積效率,損耗功率。外泄是指油液泄漏于元件外部,會弄臟周圍物件,污染環(huán)境,外泄一般是不允許的。 油管和管接頭 油管的作用是保證液壓系統(tǒng)工作液體的循環(huán)和能量的傳輸;管接頭用于把油管與油管或油管與元件連接起來而構成管路系統(tǒng)。油管和管接頭應有足夠的強度、良好的密封、較小的壓力損失和裝拆方便。 油管的種類有以下幾種:無縫鋼管、橡膠軟管、純銅管、棉綸管。,過濾器 保持液壓油的清潔是保障液壓系統(tǒng)能正常工作的重要條件。由于外界塵埃、贓物、裝配時元件內的殘留物(沙子、鐵屑、氧化皮)及油液變質析出物的混入,會使元件相對運動的表面加速磨損、劃傷甚至卡死或堵塞細小通道(如阻尼孔),影響工作穩(wěn)定性,使控制元件失靈。因此,對工作液體進行過濾是十分必要的,這一任務由過濾器來完成。 蓄能器 蓄能器又稱蓄壓器、貯能器,它是一種能把壓力油的液壓能貯存在耐壓容器里,待需要時又將其釋放出來的裝置。它在液壓系統(tǒng)中能起到調節(jié)能量、均衡壓力、減少設備容積、降低功能消耗及減少系統(tǒng)發(fā)熱等作用。,油箱及冷卻器,油箱 油箱是用來貯油、散熱、分離油中所含空氣 和雜質的。 冷卻器 建筑機械液壓系統(tǒng)油箱中的溫度最高不超過 80OC。如果油箱靠自然散熱作用,其最高油溫超 過允許值,就應采取冷卻措施。液壓傳動系統(tǒng)根 據冷卻介質的不同,可分為風冷式和水冷式兩種。,5.液壓工作介質,在液壓系統(tǒng)中,液壓油液是傳遞動力和信號的工作介 質。同時,它還起到潤滑、冷卻和防銹的作用,液壓系統(tǒng)能 否有效、可靠地運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系統(tǒng)中所用的液 壓油液的性能。 對液壓工作介質的主要要求: 黏度合適,隨溫度的變化小。 潤滑性良好。 抗氧化。 防銹和不腐蝕金屬。 同密封材料相容。 消泡抗泡性好。,液壓工作介質使用要點,日常維護 保持環(huán)境整潔,正常操作,防止水分、雜物或空氣混入。 含水型液壓油的使用溫度不要超過規(guī)定值,以免水分過分蒸發(fā)。 及時更換 安全,液壓系統(tǒng)常見故障的分析與排除,液壓系統(tǒng)的泄露 水分進入系統(tǒng)產生的故障和內部銹蝕 液壓系統(tǒng)的壓力失常,液壓系統(tǒng)的泄漏,泄露的分類 泄露分內泄漏和外泄漏兩種。根據泄漏的程度有油膜刮漏、滲漏、滴漏和噴漏等多種表現形式。油膜刮漏發(fā)生在相對運動部位之間,例如回轉體的滑動副、往復運動(如液壓缸的活塞桿、手動換向閥的閥芯外伸部位等);滲漏發(fā)生在端蓋閥板結合等處;滴漏多發(fā)生在管接頭等處;噴漏多發(fā)生在管子破裂、漏裝密封件等處。 漏油的危害 外漏造成工作環(huán)境污染、浪費資源;內漏造成油溫升高、效率下降、工作壓力上不去、系統(tǒng)無力、運動速度減慢等多種故障。,漏油的原因,密封件質量不好、裝配不正確而破損、使用日久老化變質、與工作介質不相容等原因造成密封失效。 相對運動副磨損使配合間隙增大、內泄漏增大,或配合面拉傷而產生內外泄漏。 油溫太高。 系統(tǒng)使用壓力過高。 密封部件尺寸設計不正確、加工精度不良、裝配不好產生內外泄漏。 消除和減少泄漏的方法 可在查明產生內外泄漏原因的基礎上對癥采取對應措施。,水分進入系統(tǒng)產生的故障和內部銹蝕,水分等進入液壓系統(tǒng)的危害 水分進入油中,會使液壓油乳化,成為白濁狀態(tài)。這種白濁的乳化油進入液壓系統(tǒng)內部,不僅使液壓元件內部生銹,同時還降低摩擦運動副的潤滑性能,零件磨損加劇,降低系統(tǒng)效率。 進入水分使液壓系統(tǒng)內的鐵系金屬生銹,剝落的鐵銹在液壓系統(tǒng)管道和液壓元件內流動,蔓延擴散,導致整個系統(tǒng)內部生銹,產生更多的剝落鐵銹和氧化生成物,甚至出現很多油泥。這些水分污染物和氧化生成物即成為進一步氧化的催化劑,更導致液壓元件的堵死、卡死現象,引起液壓系統(tǒng)動作失常、配管堵塞、冷卻器效率降低、濾油器堵塞等一系列故障。,水分進入的原因和途徑,油箱蓋上因冷熱交替而使空氣中的水分凝結,變成水珠落入油中。 液壓回路中的水冷式冷卻器因密封破壞或冷卻管破裂等原因,水漏入油中。 油桶中的水分、雨水、水冷卻液噴濺漏入油中。 人的汗水。 防止水分進入、防止生銹的措施 液壓油的運輸存放要有防雨水進入的措施。 經常檢查并排除水冷式冷卻器漏水、滲水故障。 更換液壓油時應盡量避免雨天進行,油箱要嚴加密封,防止雨水滲漏進入油中。 定期排放液壓油中的積水。,液壓系統(tǒng)的壓力失常,壓力是液壓系統(tǒng)的兩個最基本的參數之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液壓系統(tǒng)工作性能的優(yōu)劣。這一故障表現為:當對液壓系統(tǒng)進行壓力調節(jié)時,出現調節(jié)失靈,系統(tǒng)壓力建立不起來,壓力不足,甚至根本無壓力,或者壓力調不上來,或者壓力上升后又掉下來以及所調節(jié)壓力不穩(wěn)定、壓力波動大等現象。 壓力失常的影響 執(zhí)行元件不動作或雖動作但一負載便停止運動或無力、克服不了負荷做功。 液壓系統(tǒng)不能實現正確的工作循環(huán)。 執(zhí)行元件的速度因負載流量不夠,而使運動速度下降。 依靠壓力控制的一些閥體不能工作,從而導致液壓系統(tǒng)不能正常工作。,壓力失常的原因,液壓泵原因造成無流量輸出或輸出流量不夠。 溢流閥等壓力調節(jié)閥故障。 換向閥失靈,導致系統(tǒng)卸荷或封閉;或者是由于閥芯與閥體孔之間嚴重內泄漏所致。 換向閥的閥芯未換向運動到位,造成壓力油腔與回油腔竄腔。 系統(tǒng)內、外泄露。 液壓缸活塞與活塞桿連接的鎖緊螺母松脫,活塞從活塞桿上跑出,是液壓缸兩腔互通。 壓力失常的排除方法 更換電動機接線,糾正液壓泵旋轉方向,更換功率匹配的電動機。 糾正液壓泵進、出口方向。 排除方向閥故障,裝有卸荷閥的,排除卸荷閥故障。 查明產生內泄漏和外泄漏的具體位置,排除內、外泄露故障。 檢查液壓缸。,鉆機液壓回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