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速度的變化
6.4 速度的變化
(總分 100 分 時間 40 分鐘)
一、填空題:(每題 6 分,共 12 分)
1.李小勇的爸爸讓他去商店買瓶醬油 ,下圖近似地描述了李小勇和家之間的距離與他離家
后的時間之間的關系,則
(1) 李小勇去買瓶醬油共花了 _______min,其中在路上行走了 _______min,?他走路的
平均速度是________.
(2) 李小勇在買醬油的過程中有 _______次停頓,其中第 _____次是因為買醬油付錢而
停頓的.
(3)李小勇在途中另一處停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只要寫得合理都對)
(第 1 題) (第 2 題)
2.假定甲、乙兩人在一次賽跑中,路程 S 與時間 t 的關系如圖所示,看圖填空:
(1)這是一次_______賽跑.(2)甲、乙兩人中先到達終點的是_________.
(3)乙在這次賽跑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m/s.
二、選擇題:(每題 8 分,共 48 分)
3.某產品的生產流水線每小時生產 100 件產品,?生產前沒有產品積壓,?生產 3h 后安排工
人裝箱,若每小時裝產品 150 件,未裝箱的產品數(shù)量 y 是時間 t 的函數(shù),那么,這個函數(shù)的
大致圖象只能是下圖中的( )
4.一人騎自行車從家里出發(fā),先加速行駛一段路程后,又勻速騎了一段路程,路中遇一熟人,
減速后停下來 ,講了一陣話 ,后以加速行駛到一定速度后勻速行駛 ,?接著又減速行駛到
目的地,下列圖中,哪一幅是表示上述情況的( )
- 1 -
5.某校舉行趣味運動會,甲、乙兩名學生同時從 A 地到 B 地,?甲先騎自行車到 B 地后跑步
回 A 地,乙則是先跑步到 B 地后騎自行車回 A 地(騎自行車的速度快于跑步的速度),最后
兩人恰好同時回到 A 地,已知甲騎自行車比乙騎自行車的速度快,?若學生離開 A 地的距
離 S 與所用時間 t 的關系用圖像表示如下(實線表示甲的圖像,?虛線表示乙的圖像),則
正確的是( )
6.水滴進玻璃容器如圖所示(設單位時間內進水量相同),那么水的高度是如何隨時間變化
的,請選擇分別與 A、B、C、D 區(qū)配的圖像 ( )
A.(3)(2)(4)(1) B.(2)(3)(1)(4) C.(2)(3)(4)(1) D.(3)(2)(1)(4)
7.下面的圖像表示了一輛汽車從出發(fā)到目的地之間的速度隨時間變化的情況 .下列說法正
- 2 -
確的是( )
A.汽車在 5 個時間段勻速行駛; B.汽車行駛了 65min
C.汽車經歷了 4 次提速和 4 次減速的過程;
D.汽車在路途中停了 2 次,停車的總時間不足 10min.
8.讓一只乒乓球在桌面上上下彈跳 6s,下面的圖像表示了它彈跳距離桌面的高度隨時間變
化的情況,下面的結論正確的是( )
A.乒乓球一共彈跳了 6 個來回; B.乒乓球每個來回經過的時間相等
C.乒乓球一共彈跳了 240cm 的路程
D.乒乓球每次從桌面彈跳到最高點的過程中,前 40cm 和 40cm 花的時間相等,都是 0.5s.
三、解答題:(每題 10 分,共 40 分)
9.汽車在山區(qū)行駛過程中,要經過上坡、下坡、平路等路段,?在自身動力不變的情況下,上
坡時速度越來越慢,下坡時速度越來越快,平路上保持勻速行駛,下面的圖像表示了一輛
汽車在山區(qū)行駛過程中的速度隨時間變化的情況.
(1)汽車在哪些時間段保持勻速行駛?時速分別是多少?
(2)汽車遇到了幾個上坡路段?幾個下坡路段?在哪個下坡路段上花時間最長?
(3)用自己的語言大致描述這輛汽車的行駛情況 ,包括遇到的山路 ,?在山路上的速度變
化情況等.
- 3 -
10.如圖,是李老師騎自行車上班途中,騎車路程與時間的關系,?根據(jù)圖像合理想像李老師
上班途中的情況.
11.小欣外出辦事,先以 12km/h?速度騎自行車前進半小時,?再乘公共汽車以 40km/h 速度行
駛 20min,接著以 6km/h 速度步行 30min,休息 10min 后,又以 5km/h 速度步行 20min,到達
目的地 ,在這個過程中 ,哪個是自變量哪個是因變量 ,?畫出表示自變量與因變量關系的
圖像.
12.某輛汽車行駛路程與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描述這輛汽車的行駛情況,并分別計算前 3h
內,前 5h 內和全程的平均速度,描述這輛汽車的行駛情況,?這輛汽車共行駛多長時間?多
少路程?
- 4 -
答案:
1.(1)8,6,150 米/分 (2)2,2 (3)略 2.(1)100m (2)甲 (3)8 3.A 4.B ?5.A 6.A
7.D 8.B
9.(1)汽車在 0.2~0.4h,0.6~0.7h 及 0.9~1h 三個時間段保持勻速行駛 ,速度分別是
70km/h,80km/h 和 70km/h.
(2)汽車遇到 CD、FG 兩個上坡段,AB、DE、GH 三個下坡路段;在 AB 路段.
(3)計時開始,汽車下坡行駛 0.2h 后轉入平路行駛至 0.4h,轉入上坡行駛至 0.5h,緊接著
轉入下坡行駛至 0.6h,轉入平路行駛至 0.7h 后又上坡行駛至 0.8h,緊接著轉入下坡
行駛至 0.9h,最后平路行駛至 1 小時結束計時.
10.李老師先以某一速度勻速前進 ,中途有事 (可能停下來休息 ,或自行車出現(xiàn)故障 ),辦好
事情后,為了按時到校,李老師加快了速度,結果準時到校(答案并非單一,?只要合理就
可以)
11.時間是自變量,速度是因變量.
速度(km/h)
40
30
20
10
20
40 60 80 100 120 時間
12.240÷3=80km/h,270÷5=54km/h,810÷9=90km/h,先加速,后停了 1h,又加速,再加速,共
行駛(9-1)h,即 8h,行駛 810km.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