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高二歷史人教版必修三課時作業(yè):第19課 建國以來的重大科技成就
-
資源ID:241560580
資源大?。?span id="baqc5vn" class="font-tahoma">42.50KB
全文頁數(shù):10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15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wǎng)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jīng)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2024--2025學年高二歷史人教版必修三課時作業(yè):第19課 建國以來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19課 建國以來的重大科技成就
一、選擇題:(共20題,共5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
1、“‘兩彈一星’使中華民族的凝合力空前迸發(fā)。在第一顆原子彈試驗的攻關會戰(zhàn)中,先后有26個部、委,20個省、市、自治區(qū),包括900多家工廠、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參與,為原子彈的制造和試驗研制出10萬多種專用儀器、設備和原材料。”以上材料不能說明( ?。?
A.研制“兩彈一星”最主要是為了增加民族的凝合力
B.“兩彈一星”的研制勝利是國家科研實力提高的體現(xiàn)
C.“兩彈一星”同時帶動了很多學科的探討和發(fā)展
D.“兩彈一星”的探討體現(xiàn)了中國人民愛國奉獻、自強不息、協(xié)同合作的精神
2、有人對我國20世紀80年頭前后的科技成就進行比較后說:①20世紀80年頭以前,我國主動發(fā)展科技,是為了鞏固國防,為社會主義建設創(chuàng)建安定的環(huán)境;②20世紀80年頭以后,我國主動推動科技與經(jīng)濟的合作;③國家戰(zhàn)略決策的制定是基于當時特定的歷史背景。你認為以上說法( ?。?
A.①②正確,③錯誤 B.①正確,②③錯誤
C.①②錯誤,③正確 D.①②③都正確
3、《世界報》報道:“中國龍已經(jīng)飛起來了,而且飛得很高,它使整個中國充溢了驕傲。”德國《漢諾威匯報》:“中國正在奮起直追:中國人進入太空的事實證明白這個經(jīng)濟快速崛起的國家的實力?!边@兩則關于我國科技成就的評論,最有可能是指( )
A.中近程導彈試驗勝利 B.“東方紅一號”放射勝利
C.第一顆氫彈試爆勝利 D.“神舟”飛船放射勝利
4、2024年6月16日,“神舟九號”飛船在酒泉衛(wèi)星放射中心放射升空,并與“天宮一號”實施交會對接。中國在航天領域不斷取得成就的根本緣由是( )
A.改革開放以來綜合國力不斷提升 B.載人航天精神的影響
C.自主創(chuàng)新推動著航天事業(yè)跨越式發(fā)展 D.“科教興國”戰(zhàn)略實施的必定結果
5、“我?guī)Я藥纂p眼下中國還不能生產(chǎn)的尼龍襪子送給父親,還帶了一腦袋關于原子彈的學問獻給祖國”,這是鄧稼先歸國時的一段話,這段話反映出的歷史信息有( ?。?
①當時中國的生產(chǎn)力發(fā)展水平還很落后 ②歸國科學家為我國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作出巨大貢獻?、坂嚰谙仁窃凇半p百”方針的感召下回國的 ④中國打破了美蘇的核壟斷
A.①③ B.② C.③ D.①②
6、“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回顧自己的科研經(jīng)驗時說道:早年搞試驗也走過彎路。當時(20世紀)50年頭是“一邊倒”,什么都向蘇聯(lián)學習,于是他就按米丘林學說搞無性雜交,把番茄嫁接在馬鈴薯上面,把西瓜嫁接在南瓜上面,搞得非驢非馬,后來才醒悟過來,便改學孟德爾(奧地利人)經(jīng)典遺傳學,才漸漸摸索到雜交稻的科學規(guī)律。他的勝利之處在于( )
A.反對“一邊倒” B.與時俱進,反對教條
C.堅持民主科學 D.與中國實際相結合
7、2024年是中國科技高校建校50周年,50年前的1958年9月20日, 中國科技高校創(chuàng)立。建校伊始,中國科技高校共設立了原子核物理和原子核工程系、技術物理系、化學物理系、力學和力學工程系、放射化學和輻射化學系等13個系41個專業(yè)。依據(jù)所學學問推斷這些系和專業(yè)所圍繞的戰(zhàn)略核心是( )
A.“兩彈一星”戰(zhàn)略 B.“科教興國”戰(zhàn)略
C.“211工程”支配 D.“863支配”
8、從2024年我國的第一艘 “神州”號宇宙飛船平安返回到2024年“神州”五號、2024年 “神州”六號飛船完成載人航行,我國的尖端科技一步一個新臺階,取得重大突破??萍嫉闹卮笸黄?,生動地說明( )
①中國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就
②中國起先掀起“向科學進軍”的熱潮
③中國在航天技術與運載火箭技術方面,已經(jīng)邁進世界先進國家行列
④對增加我國的綜合國力有重要意義。
A.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9、2024年7月28日,中國“蛟龍”下潛深度達到5 188米,標記著我國成為第五個駕馭3 500米以上深度載人深潛技術的國家。2024年6月27日,中國“蛟龍”再次刷新“中國深度”——下潛7 062米。這說明( )。
A.中國已經(jīng)是世界超級大國 B.當代科技發(fā)展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展示
C.深海探測技術確定了一個國家的興衰 D.中國科技在世界上已經(jīng)處于肯定領先地位
10、1950年,我國水稻的平均畝產(chǎn)只有141千克,2024年達到450千克。當今中國,雜交水稻播種范圍已占全國水稻種植面積的一半。1976年到2024年水稻產(chǎn)量累計增產(chǎn)3.5億噸。這說明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探討推廣 ( )
A.大大提高了我國的糧食產(chǎn)量 B.有助于解決世界性的饑餓問題
C.使科教興國戰(zhàn)略取得了實效 D.使袁隆平享有了很高的國際聲譽
11、為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年,要制作歷史紀錄片《改革開放三十年回眸》,下列歷史場景最有可能入選的有( )
①第一顆試驗通訊衛(wèi)星放射勝利 ②鄧小平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ǎn)力”
③中國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 ④袁隆平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
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②④
12、2024年9月28日17時40分,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在內(nèi)蒙古主著陸場平安著陸,順當完成了這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中國通過航天員的首次太空行走實現(xiàn)了歷史的突破。請按依次排列人類探究太空的重大成就( )
①“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試飛勝利 ②“東方一號”載人宇宙飛船勝利放射
③“阿波羅11號”登月勝利 ④“神州五號”宇宙飛船放射勝利
A.①③②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②①④③
13、西班牙《世界報》:“中國龍已經(jīng)飛起了,而且飛得很高,它使整個中國充溢了驕傲。”德國《漢諾威匯報》報道:“中國正在奮起直追。中國人進入太空的事實證明白這個經(jīng)濟快速崛起的國家的實力?!边@兩則關于我國科技成就的評論,最有可能是指( )
A.中近程導彈試驗勝利 B.“東方紅”1號放射勝利
C.第一顆氫彈試爆勝利 D.“神舟”飛船放射勝利
14、20世紀60年頭,美國國防部某高官在評價中國某項重大科技成就時說:“這件事情表明白中國人在打擊力氣方面所做的‘巨大努力’,并且表明,那里的‘動蕩’和無政府狀態(tài)并未影響他們?nèi)〉眠M展?!痹撊耸吭u論的是( )
A.中國勝利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 B.中國勝利爆炸了第一顆氫彈
C.中國自行設計的中近程導彈試射勝利 D.中國勝利放射了第一艘載人飛船
15、中國工程院于1994年成立。據(jù)統(tǒng)計,首批院士96人中留學歸國的有46名,占總數(shù)的48%。2024年8月中共中心、國務院、中心軍委表彰為研制“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23名,其中21名是歸國學者。這最能說明的是( )
A.教化被擺到了優(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地位 B.中國實行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政策
C.留學教化為中國現(xiàn)代化建設培育了大量人才 D.留學教化促進了中外經(jīng)濟文化的溝通
16、“文革時期,雖然政治運動沖擊著各項事業(yè)的發(fā)展,但在極端艱難的狀況下,……全國人民克服重重困難,還是取得了很多重大成就?!毕铝懈黜椖苷f明這一結論的有( )
①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勝利 ②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放射勝利
③人工合成牛胰島素勝利 ④袁隆平培育出雜交水稻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7、2024年10月,由國防科技高校研制勝利的我國首臺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系統(tǒng)“天河一號”系統(tǒng)峰值性能為每秒1206萬億次雙精度浮點運算?!疤旌右惶枴?以其優(yōu)越性能一躍成為全球第五、亞洲第一。這表明中國完全有實力獨立自主地攻克尖端技術,在世界高科技領域占有一席之地。這一成果的取得本質(zhì)上體現(xiàn)了( )
A.我國計算機研制主要是為國防建設服務
B.改革開放的推動和“科教興國”戰(zhàn)略的實施
C.我國擁有世界一流的科技人才隊伍
D.科學技術大大拓寬了我國的對外溝通空間
18、從仿照追蹤、重點突破到自主創(chuàng)新、引領將來,60 年來,無論是在基礎探討領域還是在前沿技術探究方面,中國科技界常有“驚人”創(chuàng)舉。這“驚人”創(chuàng)舉有( )
①“文革”期間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放射勝利
②涌現(xiàn)了諸如錢學森、袁隆同等成就卓著的科學家
③“一五”期間勝利實現(xiàn)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
④1964 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勝利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2024年6月16日18時37分,神舟九號飛船在酒泉衛(wèi)星放射中 心放射升空,6月18日14時左右與天宮一號實施自動交會對接,天宮與神九載人交會對接將為中國航天史上掀開極具突破性的一章。中國起先進入航天時代的標記是( )
A.1964年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勝利 B .1970年第一顆人地球衛(wèi)星放射勝利
C.2024年神舟五號放射勝利 D.2024年天宮一號發(fā) 射勝利
20、國防科委張愛萍主任親自揮筆命名為“銀河”,并題詩一首:“億萬星辰匯銀河,世人難知有幾多。足智多謀巧支配,笑向繁星任高歌?!睂ζ浣庾x正確的是( )
A.“億萬星辰匯銀河”:中國航天科技步入發(fā)達國家行列
B.“世人難知有幾多”:中國航天人不知流了多少辛勤的汗水
C.“足智多謀巧支配”: 中國每秒運算億次的巨型計算機問世
D.“笑向繁星任高歌”: 21世紀初這一科技里程碑令人備受鼓舞
二、非選擇題:(共3小題,共50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學問,回答問題。
2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在上古時期,很多文明古國基本上獨立取得自己的科學技術成就,中國是其中的一個中心。中古時期,巴比倫、埃及、希臘等國衰落,只有中國仍居世界前列,除了蠶桑、茶等農(nóng)業(yè)技術、冶鐵術、造紙術、造船、瓷器、指南針、印刷術、火藥、拱橋、針灸等外,遠遠比西方國家先進的成就還有:指南車、記里鼓車、水碓磨、龍骨車、石碾、風箱、獨輪車、馬頸套、弓弩、自然氣井等。中國先進的技術成就和在天文、數(shù)學、化學、醫(yī)學等方面的學問,向東、向南傳播到朝鮮、日本、越南和印度等國;向西傳播到波斯、阿拉伯,并且擴散到歐洲,對世界科學技術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申漳《中國古代科技簡史》
材料二 正如艾賽亞?柏林所說的:“牛頓思想的沖擊是巨大的,無論對它們的理解正確與否,啟蒙運動的整個綱領,尤其是在法國,是有意識地以牛頓的原理和方法為基礎的,同時,它從他那驚人的成果中獲得了信念并由此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科恩《科學中的革命》
材料三 中國現(xiàn)代化戰(zhàn)略探討課題組組長何傳啟說:中國經(jīng)濟現(xiàn)代化曾經(jīng)錯失三次歷史性機遇,第一次是1793年錯失第一次工業(yè)革命擴散的機遇;其次次是1842年至1860年錯失其次次工業(yè)革命起步的機遇;第三次是1957年至1976年錯失第三次產(chǎn)業(yè)革命技術轉移的機遇。
——《中美差距100年》
材料四 新中國成立以來部分重大科學技術成就
時間
重大成就
作用和意義
1961年
1.2萬噸水壓機制造勝利
我國成為能制造大型鍛壓機械的國家
1964年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勝利
加強了中國國防實力
1970年
“東方紅一號”放射勝利
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放射衛(wèi)星的國家
1965年
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
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質(zhì)
1974年
秈型雜交水稻育成
世界上首次育成雜交水稻
——整編自人民教化出版社《中國現(xiàn)代史》
請回答:
(1)依據(jù)材料一,歸納古代中國科學技術發(fā)展的特點。
(2)材料二中所說的“牛頓的原理和方法”指的是什么?說明牛頓的成就對思想界如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3)依據(jù)材料三并結合所學學問,從中國古代科技自身特點和思想文化背景角度,分析“中國經(jīng)濟現(xiàn)代化曾經(jīng)錯失三次歷史性機遇”中錯失前兩次機遇的緣由。
(4)材料三認為中國“1957年至1976年錯失第三次產(chǎn)業(yè)革命技術轉移的機遇”,這與材料四中新中國成立以來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重大科學技術成就相沖突嗎?結合所學學問分析說明。
22、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電子計算機不僅為自動化和限制論的建立奠定了基礎,而且被廣泛應用到各個領域,如數(shù)據(jù)處理、設計試驗、自動限制、經(jīng)營管理、信息傳播、情報檢索、通訊聯(lián)絡、教學科研等方面?,F(xiàn)在,有些已研制出的計算機系統(tǒng),能部分地代替人類的智力活動,這一功能被稱為“人工智能”(AI)。這些計算機系統(tǒng)可以模擬人類的智能活動,如感知、推斷、理解、學習、問題求解等,目前已被廣泛應用于決策、機器人制造、醫(yī)療診斷、計算機協(xié)助教化等多個領域。
材料二 電子計算機與通信技術相結合的電子網(wǎng)絡技術的發(fā)展,給世界帶來了天翻地覆的變更。四通八達的計算機網(wǎng)絡,大大縮小了全球空間距離,使全人類進行相互間的信息溝通與共享、信息傳遞與匯合成為可能。
請回答:
(1)據(jù)材料歸納計算機的發(fā)展有何特點?
(2)結合材料二指出網(wǎng)絡技術的組成及影響。
2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宋朝是一個科技進步的時代……宋朝的經(jīng)濟不能用以改革社會,無法否認的,是導致很多獨創(chuàng)不能作有系統(tǒng)增進的一大主因。從西方的閱歷看來,必需商業(yè)的影響力遠超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影響時,上述的突破才能發(fā)覺。宋朝的商業(yè)雖說從當時世界的標準看來數(shù)量浩大,可是平鋪在億萬農(nóng)夫頭上,就為效至微了。軍事行動既有邊疆推至腹地,雙方都要限制農(nóng)地和農(nóng)業(yè)人口,于是數(shù)量重于質(zhì)量,勻稱一樣超過不同的名目花樣,而長久性比曇花一現(xiàn)的智能要有用得多了。這種種條件都無助于開展各種獨創(chuàng)以推廣其成果之專心設計。
——摘編自黃仁宇《中國大歷史》
材料二 他們認為中國擅長的是道,西方擅長的是器。中國原來也包括器的,但是后來這套科學技術“器”的探討沒有被重視,失傳了,傳到西方去了。……他們現(xiàn)在又向西方學習,學的即是我們傳過去的東西,中國古已有之,傳到西方,現(xiàn)在“天將器還中國”,他們又學習,這是合理的,必要的。
——摘編《晚清——政治與文化》
材料三 20世紀70年頭,中國衛(wèi)星打完后,有了底氣的航天人中有人提出搞載人飛船,當時引起了一些爭議。事實上,主要是受當時的綜合國力的限制。在“文革”后期的混亂年頭里,如何能集中起全國的國力成為巨大的難題。支配一拖再拖,最終被束之高閣。時間進入到20世紀90年頭,此時中國航天的科技水平已是今非昔比。紅紅火火的對外放射服務不僅讓中國航天與世界接上了軌,更有了“長二捆”這種讓載人上天成為可能的“天車”。世紀之交,中國人的登天激情再一次熊熊燃燒起來……從無人試驗飛船到模擬載人飛行,從多人多天飛行到圓夢太空行走,短短10多年間,中國航天實現(xiàn)了一個又一個歷史性跨越……而“天宮一號”進入太空,中國航天向載人空間站邁進了一大步。
——《撼天記》
(1)提煉材料一作者的主要觀點。
(2)材料二中“他們”學習西方“器”的目的何在?從文明史觀的角度評價“他們”的實踐活動。
(3)依據(jù)材料三,概括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fā)展的背景、特點。
(4)綜合上述材料分析影響科技發(fā)展的因素。
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A
【解析】研制“兩彈一星”是為了增加國防力氣,提高國際地位,增加民族凝合力是客觀上所起的作用。
2、【答案】D
【解析】從我國科技發(fā)展的狀況看,20世紀80年頭前后的目標是不同的,這主要是由于當時中國面臨著不同的國內(nèi)外環(huán)境,由此可知①②③都是正確的。
3、【答案】D
【解析】由材料中“中國龍已經(jīng)飛起來了”“中國人進入太空”可推斷出符合這一材料信息的是B、D;“證明白這個經(jīng)濟快速崛起的國家的實力”,中國的崛起是改革開放的結果,故只能選D。“東方紅一號”放射勝利是在“文化大革命”時期。
4、【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我國的科技成就。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為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zhì)基礎,這是航天領域取得成就的根本緣由。故選A。
5、【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實力。從材料中中國還不能生產(chǎn)尼龍襪子,反映出我國的生產(chǎn)還比較落后,而鄧稼先把關于原子彈的學問獻給祖國,反映了歸國科學家為我國科技發(fā)展作出了貢獻。鄧稼先是在“雙百”方針提出前歸國的,并且材料也沒有體現(xiàn)。④雖然是原子彈獨創(chuàng)后的影響,但材料中并沒有顯示中國已擁有了原子彈。
6、【答案】B
【解析】從材料看,袁隆平能夠剛好變更探討策略,克服對蘇聯(lián)閱歷的崇拜,與時俱進。
7、A
8、【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理解。結合所學學問②項是錯誤的;這與歷史事實不相符合。通過解除法,所以選A。
9、【答案】B
【解析】題干中的材料體現(xiàn)的科技發(fā)展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展示,故選B項。A項說法錯誤,C項夸大了深海探測技術的作用,D項錯在“肯定”且說法太寬泛。
10、【答案】A
【解析】材料表明雜交水稻的推廣,大大提高了我國的糧食產(chǎn)量。B、D兩項的意思在材料中沒有干脆體現(xiàn)。C項不符合題意。故此答案為A。
11、B
12、【答案】B
【解析】1961年4月12日,蘇聯(lián)航天員加加林乘坐東方一號宇宙飛船平安返回;1969年“阿波羅11號”登月勝利;1981年4月,美國研制的世界上第一架航天飛機——“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試飛勝利;2024年“神州五號”宇宙飛船放射勝利。
13、【答案】D
【解析】留意題干信息“中國人進入太空的事實”。AC不對,這都是增加我國的國防實力,但與無關;B不對,“東方紅”1號放射勝利標記我國進入航天時代,但沒有實現(xiàn)載人航天;2024年10月15日,神州五號載著楊利偉升上太空,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駕馭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D符合題意。
14、【答案】B
【解析】依據(jù)“20世紀60年頭”可解除D項;由“‘動蕩’和無政府狀態(tài)”可知是“文革”期間,1967年,我國勝利爆炸了第一顆氫彈。故選B項。
15、【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新中國教化的相關內(nèi)容。從材料中的信息可以看出,在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和為研制“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中歸國學者所占比例較大。故C項說法正確且符合題意。
16、B
17、B
18、【答案】A
【解析】我國首次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是在 1965 年,是在 1953~1957 年“一五”支配之后,故應解除③。
19、B
20、【答案】C
【解析】A、B把“銀河”定位于航天領域不正確;1983年,我國第一臺命名為“銀河”的億次巨型計算機正式通過國家技術鑒定,這是改革開放初期在科技領域取得的一個重大成果;D的解讀也不正確。
二、非選擇題
21、(1)獨立取得;世界前列;領域眾多,尤其是與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相關的成就多;留意好用與閱歷;不斷傳播并影響到世界各地。
(2)原理:物體運動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方法:以試驗為基礎、以數(shù)學為表達形式。
影響:打破教會的思想禁錮;啟迪了以“理性和科學”為綱領的啟蒙運動。
(3)中國古代科學探討留意對生產(chǎn)閱歷和自然現(xiàn)象的簡潔總結,缺乏深層次規(guī)律性探究;
文化上是儒學(理學)主導思想界,重人倫,輕科學,重科舉,影響了科技發(fā)展的動力。
(4)不沖突。
由于帝國主義的敵視、封鎖,“左”傾錯誤,“文革”動亂,我國錯失第三次產(chǎn)業(yè)革命技術轉移的機遇
但由于廣闊科技工作者對左傾錯誤的抵制和卓絕努力,獨立自主地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
22、(1)特點:應用領域廣泛;部分計算機系統(tǒng)具有“人工智能”。
(2)組成:是由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結合而成。影響:縮小了全球空間距離,使全人類相互進行信息溝通和傳遞成為可能,世界聯(lián)系加強。
23、(1)宋代科技進步,小農(nóng)經(jīng)濟阻礙科技進一步發(fā)展和應用,也阻礙社會變革。
(2)目的:對內(nèi)鎮(zhèn)壓人民起義,對外抵擋列強侵略,從而維護清朝統(tǒng)治。評價:是中華文明從傳統(tǒng)的農(nóng)業(yè)文明向現(xiàn)代工業(yè)文明轉型的重要起點。
(3)背景:改革開放,綜合國力的提高,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特點:由幻想到現(xiàn)實,并不斷實現(xiàn)跨越。
(4)國家政策,國際競爭,時代須要,經(jīng)濟發(fā)展,民族獨立,社會安定,先進社會制度的建立。
第 10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