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三年級語文下冊 第一單元 1《古詩三首》教案+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資源ID:2480640
資源大?。?span id="eq5aino" class="font-tahoma">52KB
全文頁數(shù):13頁
- 資源格式: DOCX
下載積分:9.9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wǎng)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jīng)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2019三年級語文下冊 第一單元 1《古詩三首》教案+反思 新人教版.docx
1 古詩三首
教學導航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會讀、會寫、會用。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理解這首古詩,能說出詩歌大意,歸納學習方法。
4.通過誦讀古詩,感受春天里大自然界中萬物復蘇,和諧美好的景象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
5.想象詩句所描繪的景象,想象畫面,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6.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詩的能力,激發(fā)學生積累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通過反復誦讀古詩,領悟詩句的內(nèi)容,感受春天里大自然界中萬物復蘇,和諧美好的景象。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課時]3課時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情境導入,激發(fā)興趣。
1.談話交流:你們喜歡春天嗎?今天,老師就帶你們走進春天,去欣賞春天的美麗景色。(課件:幾幅春天美景圖,配上音樂,讓學生形象感知美)。
2.配樂詩朗誦《絕句》:
(1)課件出示相應的畫面,播放配樂朗誦。
(2)教師啟發(fā)談話:同學們,春天來了自然界的景物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聽音樂,你想到了什么?
(3)學生自愿舉手發(fā)言。
(4)小結(jié)導入:春天是溫暖的,是充滿生機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許多歌頌贊美春天的詩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古詩《絕句》。(板書課題)
3.談話過渡:這首短小的《絕句》極其生動地描繪了美麗如畫的春天的景色??熳屛覀儊韺W習古詩,看詩人是怎樣歌頌贊美春天的。
二、自主讀文,初讀感知,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
1.你們覺得這首詩寫得怎么樣?你們知道是誰寫的嗎?這就是唐朝大詩人杜甫寫的一首絕句。板書:絕句 杜甫
2.介紹杜甫:你們了解杜甫嗎?想知道更多嗎?這里有,你們誰愿意到前面來點擊課件,向大家介紹杜甫呀?(請一個學生到前面點擊課件:杜甫是我國唐朝的偉大詩人,被人們尊稱為“詩圣”。他一生寫了很多詩,保存到現(xiàn)在的有1400多首。《絕句》便是其中的一首。)自己再讀讀。
3.讀詞語:這還有一些詞語朋友呢。誰能當小老師領著大家念?
課件出示:遲日 泥融 沙暖 鴛鴦(你們見過鴛鴦嗎?課件出示圖片。喜歡嗎?覺得怎么樣?那咱們再讀讀??磮D后再讀“鴛鴦”,注意指導讀準音調(diào)。)
4.這些字詞朋友又回到詩里面去了,你們還能叫對它們的名字嗎?看看誰能做到讀正確、讀流利。
5.指讀:讀詩還要注意節(jié)奏,誰能像古人吟詩那樣讀哇?
(1)指名朗讀。
(2)課件出示: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3)自由練習朗讀。
三、細讀感悟,深入探究。
1.默讀這首詩,想想你讀懂了什么,如果有不懂的地方打個小問號。
2.同桌交流:把讀懂的跟小伙伴說說,聽聽對方的意見;沒有讀懂的也可以虛心向你的小伙伴請教;如果小伙伴也幫不了你,那一會兒我們大家一起來解決。
3.課件出示詞語注釋,引導學生對照理解。
(1)遲日:春季太陽落山漸晚,所以說“遲日”。
(2)泥融:這里指泥土濕軟。
(3)鴛鴦:一種水鳥,常在水邊嬉戲,雄鳥與雌鳥常常雙雙出沒。
4.全班交流,老師點撥引導,并指導朗讀,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想象前兩句詩描繪的畫面,自由發(fā)言。
師小結(jié):溫暖的太陽、青青的山、綠綠的水、五顏六色的野花、綠油油的小草、柔柔的春風,多美呀!
師導:春風花草香,你能從畫中感受到柔柔的春風嗎?(花草彎腰)花草散發(fā)出陣陣芳香,看不見也摸不著,怎么才能讓看畫的人感受到呢?(蝴蝶、蜜蜂)
指導朗讀:面對這么美麗的景色,我禁不住要高聲贊美春天了師范讀)。(請你也高聲贊美吧!自由讀、評讀)
師導:你們還讀懂什么了?
課件出示: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1)學生匯報。師:有不懂的嗎?
(2)“融”什么意思?小燕子來回地飛著,在干什么呢?(玩、報告春天)
小伙伴說說,聽聽對方的意見;沒有讀懂的也可以虛心向你的小伙伴請教;如果小伙伴也幫不了你,那一會兒我們大家一起來解決。
5.全班交流,老師點撥引導,并指導朗讀,想象后兩句詩展示的畫面,自由發(fā)言。
6.課件出示譯文,學生朗讀。
江山沐浴著春光,多么秀麗,春風送來花草的芳香。燕子銜著濕泥忙著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著成雙成對的鴛鴦。
教師小結(jié):這首詩的前兩句,畫出了由遲日、春風、江山、花草構(gòu)成的闊遠而明麗的春景。詩的后兩句具體描繪銜泥的飛燕、安睡的鴛鴦,一上一下,一動一靜,相應成趣,充滿了生機勃勃而又安寧恬適的春天氣息。
7.男、女生進行比賽,看誰讀的好。
1.看拼音,寫詞語,并用自己的話寫出所寫詞語的意思。
chr
( )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
nrng
( )飛燕子,
yuānyāng
沙暖睡( )。
(1)
(2)
(3)
2.詩的前兩句選用哪些景物描畫春天的美景?
3.寫出自己喜歡的兩句詩的,并用自己的話寫出這兩句詩的意思。
四、朗讀背誦,體會感情。
1.指導學生背誦古詩。
(1)會背這首古詩了嗎?先自己試一試吧。
(2)指名學生背誦。
(3)分四人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
(4)集體背誦古詩。
五、指導書寫。
1.重點指導。
(1) “燕”字, “廿”是燕子的頭,“口”是燕子的身子,“口”左右兩邊形成的“北”是燕子的翅膀,“灬”是燕子的尾巴。(通過這樣的加工,學生很快記住,也不容易寫錯。)
(2)“融、鴛、鴦”這類字筆畫繁多,層層累積,字形較大。書寫時筆畫要輕細,注意筆畫間的爭占容讓,避密就疏,做到左緊右松,上緊下松,內(nèi)緊外松,使其密而不擠,大而不散。
2.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六、課外延伸,注重積累。
1.你還收集了哪些和春天有關的故事?背給同學們聽聽吧。
2.多么迷人春天,你也可以當當小詩人或是小作家,說幾句贊美春天的詩句吧。
3.拓展閱讀:
詠柳 (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春曉 (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江畔獨步尋花 (唐)杜甫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故事導入。
1.講故事。
蘇軾和惠崇都是宋代的名人?;莩缒茉娚飘嫞撬纬蹙艂€有名的僧人之一。蘇軾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還擅長繪畫和書法。他們兩人志同道合,常常在一起交流切磋。(板書:惠崇、蘇軾、宋)(指導識字:惠 崇)
有一天,蘇軾去惠崇住處,看見門開著就走了進去。這時惠崇正在專心致志地作畫。蘇軾悄悄地站在背后觀看。只見惠崇只用寥寥數(shù)筆就在宣紙上畫出了翠綠的竹子,粉紅的桃花,茂盛的蔞蒿,新生的蘆筍,還有幾只在水中嬉戲的鴨子。
“妙!妙!真是好畫呀!”蘇軾不由得稱贊道。
惠崇轉(zhuǎn)身一看,發(fā)現(xiàn)蘇軾站在身后,就指著剛剛完成的畫作,謙虛地說:“你若能再題一首詩,就更好了。”蘇軾稍加思索,就提筆在畫的空白處寫道:“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惠崇看罷,拍手說道:“妙!妙!真是好詩呀!”
就這樣,好畫配好詩,好詩寫好畫,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傳為一段佳話。
2.導入。
惠崇畫的這幅畫名叫《春江晚景》,蘇軾的這首詩是題在這幅畫上的,所以就以“惠崇《春江晚景》”命名了。(板書:《春江晚景》)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首詩。(幻燈片打出全詩)
二、初讀古詩,讀正確,讀通順。
1.學生自由讀詩。
要求:對照拼音把字音讀準確。
2.匯報讀。
要求:聲音洪亮、讀正確。
3.識字教學。
(1)(幻燈片出示)蔞蒿 河豚
(2)猜字義,小結(jié)識字方法。
4.理解詞語。
(1)蔞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種?!对娊?jīng)》“呦呦鹿鳴,食野之蒿。”
(2)蘆芽:蘆葦?shù)挠籽?,可食用?
(3)河豚:魚的一種,學名“鲀”,肉味鮮美,但是卵巢和肝臟有劇毒。產(chǎn)于我國沿海和一些內(nèi)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產(chǎn)卵。江陰素有“拼死吃河豚”的典故。
(4)上:指逆江而上。
5.指導讀出節(jié)奏。
惠崇春江晚景
宋代: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6.配樂朗誦。
指導學生讀出詩的韻味。(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詩讀百遍其義也自見。)
1.看拼音,寫詞語,并用自己的話寫出所寫詞語的意思。
huchng
()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luhāoly
()滿地()短,
htn
正是()欲上時。
(1)
(2)
(3)
(4)
三、再讀古詩,探究詩意。
1. 請孩子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一讀,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么。遇到不懂的怎么辦呢?(看注釋、問同學、問老師……)我們能從詩的那一句知道這是一首描寫春天的詩?(春江水暖鴨先知)
2.詩中都寫了哪些春景呢?一共七處,請全部找出來。
(1)全班交流,找到景物:竹、桃花、江水、鴨、蔞蒿、蘆芽、河豚。
(2)我們再說得具體一點。如:翠綠的竹子
全班交流,教師小結(jié):一片竹林、粉紅的桃花、三兩枝桃花、微波蕩漾的春水、成群的鴨子、戲水的鴨子、茂盛的蔞蒿、滿地的蔞蒿、短短的蘆芽、新生的蘆芽、逆流而上的河豚。
3.低吟古詩,想象詩中的美景,在朗讀中想象詩句描繪的畫面。
我們已經(jīng)從蘇軾的詩中體會到了春天的美景,若能把惠崇畫的《春江曉景圖》拿出來,目睹一下該有多好呀!可惜,宋代距現(xiàn)在已經(jīng)一千多年了,此畫早已失傳。后人只能根據(jù)蘇軾的詩歌,再加上自己的理解、想象畫出來了。我們現(xiàn)在也只能借用課本中的插圖了。(出示插圖)
春天,詩人想到河豚逆江到上游去產(chǎn)卵了。詩人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巧妙地結(jié)合起來,這首詩美嗎?美麗的畫,配上優(yōu)美的詩。充滿了詩情畫意。我們再把這首詩美美地讀一讀。(自由讀、指名讀、男女生比賽讀、齊讀)
4.圖文對照、欣賞。
哪些是實景?(前三句是實景。)哪些是詩人的想象?(最后句為想象。)
體會:詩歌因為圖畫而生動形象,圖畫也因詩歌流傳至今。這真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2.讀《惠崇春江晚景》,完成填空練習。
這首詩的作者是( )代“唐宋八大家之一”( ),詩句描寫的是惠崇的一幅名為( )的畫,畫面景物有動有靜,靜的景物有( )、( )、( )、( )、( ),動的景物有( )、( ),詩人從這些景物感受到( )來了,表達了詩人( )的思想感情。
四、歸納學法。
今天,孩子們學得真不錯,在這么短的時間內(nèi),不但理解了詩的意思,還會背古詩了。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剛才是怎樣學這首詩的。
學生回答,教師評議并小結(jié),課件展示學法:
1.初讀感知。(讀準字音,看清字形。)
2.理解詩意。(讀懂詩句意思,提出不懂問題。)
3.體會意境。(想象畫面、朗讀、表演。)
4. 反復吟誦。(體會感情。)
五、指導書寫。
1.重點指導。
(1)“短”這類字左部偏旁短小,書寫時要將左偏旁寫在中部偏上位置,否則重心不平穩(wěn)。
(2)讀兒歌記草字頭的書寫方法:長橫微微向上昂,兩棵小草坡上長,左低右高心向內(nèi),帽兒穩(wěn)穩(wěn)頭上戴。
2.學生書寫會寫字,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六、課堂小結(jié)。
1.讀了這首詩,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明確:作者抓住了畫面上幾枝桃花、嬉戲的鴨子、滿地的蔞蒿、短短的蘆芽,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鄉(xiāng)春景圖。字里行間流露出詩人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時”從畫面上看得到嗎?
明確:這是作者通過觀察岸上、水面之物引發(fā)的聯(lián)想,它在告訴人們:桃花開放、春江水暖、蔞蒿滿地、蘆葦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產(chǎn)卵繁殖的季節(jié)。
3.指導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對照畫面朗讀。
(2)背誦古詩,想象畫面。
教學過程 第三課時
一、 情境導入,激發(fā)興趣。
1.課件出示。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他領著我們上前去。(《春》——朱自清)
2.學生朗讀,教師小結(jié):這段話選自著名作家朱自清爺爺寫的文章《春》,《春》這篇課文是老師初中時學的,到現(xiàn)在還記憶猶新。這幾句話,贊美了春天萬物復蘇、繁花似錦、生機勃勃的喜人景象。今天這節(jié)課,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學習一首宋朝詩人寫的古詩,看看古人眼中、筆下的春天是怎樣的!
?。ㄔO計意圖:用朱自清的《春》中的一組排比句引入,既是聯(lián)系新知,又是下面詩文整合的一個鋪墊和引子,又含蓄地揭示了詩文。同時又暗示學生,老師學生時代學過的課文還記憶猶新,說明優(yōu)美文章的段落是需要長期積累,記憶的。)
二、初讀古詩,質(zhì)疑探究。
1.讀題目,能讀懂題目的意思嗎?(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縣,因境內(nèi)有三衢山而得名。)
2.要理解詩句的意思,我們以前學到過很多方法,回憶一下,有哪些好方法
(1)初讀感知。(讀準字音,看清字形)
(2)理解詩意。(讀懂詩句意思,提出不懂問題)
(3)體會意境。(畫畫、朗讀、表演)
(4)反復吟誦。
3.請大家用這樣的方法自學古詩。
4. 檢查自學,理解詩句。學生匯報學會了那個詞語或哪句詩。
(1)梅子黃時日日晴
①梅子黃時: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節(jié)。
②梅子黃時日日晴:梅子黃透了的時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氣。
③首句點明此行的時間,“梅子黃時”正是江南梅雨時節(jié)(黃梅天),難得有這樣“日日晴”的好天氣,因此詩人的心情自然也為之一爽,游興愈濃。
(2)小溪泛盡卻山行
①小溪泛盡:乘小船到小溪的盡頭。小溪,小河溝。泛,乘船。盡,盡頭。
②卻山行:再走山間小路。卻,再的意思。
③小溪泛盡卻山行:乘小舟沿著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盡頭,再改走山路繼續(xù)前行。
④詩人乘小船沿著小溪游玩,到了小溪的盡頭而詩人游玩的興致卻正濃,于是下了小船登岸,在山路上步行。一個“卻”字,說出了他高漲的游興。
(3)指導朗讀: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詩人游興未至,又上山路,自有一份驚喜于心頭,那該怎么讀這兩句話?(自由讀,指名讀,教師引讀,齊讀。)
?。ㄔO計意圖:回憶總結(jié)理解古詩的方法很有必要,“善教者授其法也”,三年級學生已積累了一定的理解古詩的方法,在回憶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提出創(chuàng)新的方法。這種字字落實的方法,也為今后的古文學習打下基礎。)
(4)正當詩人有些失望的時候,卻看到樹上黃鸝的美麗,聽到其叫聲?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兩句詩。齊讀: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引導學生用關聯(lián)詞語填寫后兩句:綠陰(不但)不減來時路,(而且)添得黃鸝四五聲。
①綠陰:蒼綠的樹陰。陰,樹陰。
②不減:并沒有少多少,差不多。
③黃鸝:黃鶯。
④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山路上蒼翠的樹,與來的時候一樣濃密,深林叢中傳來幾聲黃鸝的歡鳴聲,比來時更增添了些幽趣。
(4)指導朗讀:后兩句詩說出了詩人的驚喜心情,該怎么讀這兩句?(男女分工讀,小組比賽讀,全班齊讀。)
?。ㄔO計意圖:因地制宜,既進行了語言文字訓練,又能讓學生充分感悟詩人那種由失望到驚喜的心情變化。)
(5)齊讀整首詩,一邊讀一邊想象詩寫初夏時寧靜的景色,感受詩人山行時輕松愉快的心情。
5.引導學生再讀古詩,一邊讀一邊想象詩句描繪的景色,說說自己從詩句中想象出的畫面。
6.教師評議,媒體播放欣賞江南春色。
7.用學過的或課外看到的詩文描繪滿園春色。
?。ㄔO計意圖:詩文整合、新舊知識整合、課內(nèi)外整合,通過調(diào)動學生頭腦中優(yōu)美詩文的儲備,強化了語言的積累、應用。正如巴金所說,“有兩百多篇文章儲蓄在我的腦子里面,——使我明白所謂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
欣賞著你們動情的朗誦,我又想起了《春》里的那幾句話,跟老師一起朗誦。
課件出示。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他領著我們上前去。(《春》——朱自清)
?。ㄔO計意圖:再次吟誦《春》中的排比句,好似在已掘過的泥地上再掘了一鋤,打下了更深的烙印。)
1.看拼音,寫詞語,并用自己的話寫出縮寫詞語的意思。
sānq
( )道中
mizihungsh
( )日日晴,
fnqu
小溪()盡()山行。
lǜ yīn
( )不減來時路,
hungl
添得( )四五聲。
(1)
(2)
(3)
(4)
(5)
(6)
2.此詩第一句點明了此行的,第二句交代了詩人先走_____________,再走山路,三四句緊承“山行”,寫綠樹蔭濃,爽靜宜人,更有黃鸝啼鳴,幽韻悅耳,渲染出詩人_________的情懷。
三、學生自己設計作業(yè)。
畫、說、寫、背、演、默、收集兩位詩人的詩或春天的詩。
(設計意圖:把代表老師至高權(quán)力的“布置作業(yè)”的權(quán)力下放給學生,真正把學生當作了課堂的主人。同時,學生還有選擇作業(yè)的權(quán)力和自由,真正體現(xiàn)了因材施教,照顧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學生自己設計作業(yè)的五花八門,也體現(xiàn)了語文學科和其他各學科知識間的整合、課內(nèi)向課外的延伸。)
課堂小結(jié)
[教學板書]
絕句
[唐]杜甫
遲日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
惠崇春江晚景
[宋]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三衢道中
[宋]曾幾
梅子黃時日日晴,
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
添得黃鸝四五聲。
[教學反思]
古詩三首
《絕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這三首古詩,都是借景抒情的,由于在以前學生都有接觸過了,因此學生朗讀都比較輕松,難點在于理解詩句,體會詩人的感情。
本課我是按照先后順序進行教學,先創(chuàng)設情境,將學生帶入詩的意境。然后再讓學生理解古詩,想象畫面,體會當時的情景,反復吟誦。放手讓學生憑借課文中的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進行嘗試學習,先說說詞語的大概意思。在理解了句意的基礎上,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說說全詩的意思。
在《絕句》的教學中,整堂課都努力創(chuàng)設春日的美好氛圍,在課件的制作中,我始終以明麗的色彩為背景,給學生強烈的視覺沖突,充分調(diào)動學生多種感官,變靜為動,變無聲為有聲,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春的懷抱,感受春天的美好,進而體會詩人愉悅的心情。
在《惠崇春江晚景》的教學中,教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邊讀邊想象,在想象中體會春天的美好,體會詩人的快樂和對春天的喜愛。想象力是人類所特有的一種思維能力,語文教學有著廣闊的想象空間,小學階段是進行想象力訓練的良好時機。這堂課,我引導學生通過想象,將古詩的內(nèi)容再現(xiàn)出來,使詩情畫意盡在學生的腦海中。
在《三衢道中》的教學中,我把本課重點放在欣賞春景,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感受春天的美好,感受詩人的喜悅。為了達成這樣的教學目標,教學中,我在扎扎實實地引導學生讀懂古詩的基礎上,嘗試把古詩與散文相結(jié)合,讓經(jīng)典潤澤學生的生命,拓展古詩學習的空間,拓寬美的視野,培養(yǎng)審美情趣,積淀文化底蘊。
參考答案
第一課時
1.遲日 泥融 鴛鴦
(1)遲日:春天日漸長,所以說“遲日”。
(2)泥融:這里指泥土濕潤。
(3)鴛鴦:一種水鳥,常在水邊嬉戲,雄鳥與雌鳥常常雙雙出沒。
2.遲日、江山、春風、花草。
3.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江山沐浴著春光,多么秀麗,春風送來花草的芳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燕子銜著濕泥忙著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著成雙成對的鴛鴦。)
第二課時
1. 惠崇 蔞蒿 蘆芽 河豚
(1)惠崇:北宋名僧,能詩善畫。
(2)蔞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種?!对娊?jīng)》"呦呦鹿鳴,食野之蒿。"
(3)蘆芽:蘆葦?shù)挠籽浚墒秤谩?
(4)河豚:魚的一種,學名"鲀",肉味鮮美,但是卵巢和肝臟有劇毒。產(chǎn)于我國沿海和一些內(nèi)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產(chǎn)卵。江陰素有"拼死吃河豚"的典故。
2.這首詩的作者是(宋)代“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詩句描寫的是惠崇的一幅名為(春江晚景)的畫,畫面景物有動有靜,靜的景物有(竹)、(桃花)、(江水)、(蔞蒿)、(蘆芽),動的景物有(鴨)、(河豚),詩人從這些景物感受到(春天)來了,表達了詩人(熱愛春天)的思想感情。
第三課時
1.三衢 梅子黃時 泛 卻 綠陰 黃鸝
(1)三衢:浙江衢州,境內(nèi)有三衢山,所以又叫“三衢”。
(2)梅子黃時: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節(jié)。
(3)泛:乘船。
(4)卻:再的意思。
(5)綠陰:蒼綠的樹陰。陰,樹陰。
(6)黃鸝:黃鶯。
2. 時間 水路 舒暢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