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語文必修四練案:練案10-蘇軾詞兩首(I).doc
-
資源ID:2493991
資源大小:26.50KB
全文頁數(shù):3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9.9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wǎng)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jīng)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2019-2020年高中語文必修四練案:練案10-蘇軾詞兩首(I).doc
2019-2020年高中語文必修四練案:練案10-蘇軾詞兩首(I)
一、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2題。
蘇 軾
為向東坡傳語,人在玉堂注深處。別后有誰來?雪壓小橋無路。歸去,歸去,江上一犁春雨。
【注】 玉堂:翰林院。此詞作于被貶黃州后又到京城做翰林學士期間。
1.“別后有誰來?雪壓小橋無路”,蘇軾“別”什么地方,別后有沒有人來?詞人對自己的提問所作回答有怎樣的妙處?(5分)
答:辭別黃州東坡,之后蘇軾想沒有人再去東坡。詞人用“雪壓小橋無路”這句景語作答。這個回答富于形象性,委婉曲折,避免了平鋪直敘,表現(xiàn)了詞人對黃州東坡的無限思念之情。
2.“歸去,歸去,江上一犁春雨”,詞人為什么不用“一蓑煙雨”,而用“一犁春雨”?(5分)
答:用“一蓑煙雨”既可表現(xiàn)漁人,也可表現(xiàn)農(nóng)人;既可表現(xiàn)勞動,也可表現(xiàn)行路,仍不具體。只有“一犁春雨”才是表示春雨過后的耕作,與前“東坡”相應,而且飽含詞人歸耕農(nóng)畝(或:黃州東坡)的輕松愉悅的情感。
二、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第3~4題。
蝶戀花 暮春別李公擇
蘇 軾
簌簌無風花自墮。寂寞園林,柳老櫻桃過。落日有情還照坐,山青一點橫云破。
路盡河回人轉(zhuǎn)舵。系纜漁村,月暗孤燈火。憑仗飛魂招楚些注,我思君處君思我。
【注】 憑仗飛魂招楚些:語出《楚辭招魂》“魂兮歸來,反故居些”,意思是像《楚辭招魂》召喚屈原那樣召喚離去的友人。
3.詞的上片用哪些景物表現(xiàn)了暮春的特點?本篇是詞人送別友人之作。詞的下片是怎樣表現(xiàn)詞人對友人的思念之情的?(6分)
答:(1)墮花;老柳;開過花的櫻桃。(2)虛寫(或“想象”)朋友路途遙遠,孤獨寂寞;化用典故(前人詩句)表達與朋友早日重逢的愿望。
4.你認為“山青一點橫云破”一句中最具表現(xiàn)力的詞語是什么?為什么?(4分)
答:“點”或“破”;突出了青山的高峻。
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6題。
滿江紅 赤壁懷古
戴復古①
赤壁磯頭,一番過、一番懷古。想當時,周郎年少,氣吞區(qū)宇。萬騎臨江貔虎②噪,千艘列炬魚龍怒。卷長波、一鼓困曹瞞,今如許? 江上渡,江邊路。形勝地,興亡處。覽遺蹤,勝讀史書言語。幾度東風吹世換,千年往事隨潮去。問道傍、楊柳為誰春,搖金縷。
【注】?、俅鲝凸?1167-?),南宋詩人,該詞作于宋寧宗嘉定十二年(1219)左右。②貔(p)虎:本指猛獸,比喻勇猛的軍隊。③曹瞞,即曹操。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
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4分)( D )
A.詞開頭“赤壁磯頭,一番過、一番懷古”與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相比,顯得起勢平淡,不如蘇詞氣勢雄偉。
B.蘇詞中的周瑜形象,著墨較多,因而形象較鮮明;這首詞寫周郎,僅寫到他的年輕和“氣吞區(qū)宇”的英雄氣概,別是一種寫法。
C.對于赤壁之戰(zhàn),蘇軾僅有“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一句;這首詞則用濃墨重彩,極力渲染氣氛,再現(xiàn)這一驚心動魄的場面。
D.“卷長波、一鼓困曹瞞”句,與“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相比,雖然都寫到了赤壁之戰(zhàn)的結(jié)果,但前者的表達效果明顯優(yōu)于后者。
【解析】 這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難分高下,都傳神地描繪出曹軍崩潰之快,周瑜取勝之速。
6.同樣是對三國古戰(zhàn)場的憑吊,也同樣寫到周瑜這一英雄人物,兩首詞抒發(fā)的情感是否相同?談談你的理解。(6分)
答:①兩首詞抒發(fā)的情感不同。②這首詞借憑吊古戰(zhàn)場、緬懷英雄人物,抒發(fā)的是對眼前國勢衰敗的傷感;蘇軾雖然也有對古戰(zhàn)場和英雄人物的憑吊,感慨的是人生短暫和功業(yè)無成。
【解析】 這首詞中有“形勝地,興亡處”“幾度東風吹世換,千年往事隨潮去”,可知作者身處多災多難的南宋,是對國家命運的感慨。特別是“今如許”一問,更是對眼前國事的悲傷。而蘇軾處在北宋早期,抒發(fā)的是對個人遭遇的感慨。
四、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7~8題。
臨江仙
蘇 軾
夜飲東坡①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②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 ①東坡:地名,在湖北黃岡,這首詞是蘇軾謫居黃岡時所寫。②縠紋:水中細小的波紋。
7.下列對本詞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CE )
A.上片首句點明了夜飲的地點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復醒、醒而復醉的描述,表現(xiàn)了作者寄情于縱飲的心境。
B.“歸來仿佛三更”句,一方面表明作者回寓所的時間之晚,另一方面也從側(cè)面反映了作者當時酒醉的情態(tài)。
C.上片后三句寫家童鼻息如雷導致作者無法入眠,只好轉(zhuǎn)而諦聽江濤洶涌的聲音,更烘托出作者內(nèi)心的無奈。
D.下片前兩句寫出了作者的嘆息:遺憾自己總是身不由己,什么時候能忘卻功名利祿不再勞苦奔波。
E.一葉小舟在作者眼前的江面上飄逝,不由得讓作者感慨萬千,希望能將自己的后半生寄托在這廣闊的江海。
【解析】 C項“家童鼻息如雷導致作者無法入眠”理解錯誤,詞中是說敲不開門,所以去聽江聲。E項從上下文來看,“小舟從此逝”并非實寫,而是作者超越現(xiàn)實的浪漫主義想象,是作者曠達襟懷的一種寄托。
8.簡析這首詞的幾種主要表現(xiàn)手法。(5分)
答:①反襯。上闋以動襯靜,以有聲襯無聲,通過寫家僮鼻息如雷和作者諦聽江聲,襯托出夜靜人寂的境界,從而烘托出歷盡宦海浮沉的詞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②直抒胸臆?!伴L恨”句、“小舟”句,以一種透徹了悟的哲理思辨,發(fā)出了對整個宇宙、人生、社會的懷疑、厭倦、無所希冀、無所寄托的深沉喟嘆。③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夜闌風靜”,“小舟江海”,良辰美景,引發(fā)出作者心靈痛苦的解脫和心靈矛盾的超越,象征著詞人追求的寧靜安謐的理想境界。